正文 第25章 玄妙的奧梅克雕像(3 / 3)

後者顯然是一個白種男人,鼻梁高挺,頦下蓄著一綹飄逸的長須。考古學家驚歎之餘,都管他叫“山姆大叔”。

他們繞著這塊重達20噸的石碑來回踱步,心裏感歎不已:它竟然在地下埋藏了3000多年。史特林將它挖掘出來後,它才重見天日,至今已有半個世紀。

它今後的命運會如何?它會不會在這兒巍然矗立3000年,供人類子孫世世代代觀賞、憑吊?在這段漫長的歲月中,人事的變化會不會使它重新被埋藏在地底下,從人們眼前消失?

也許這兩種情況都不會發生。根據奧梅克人發明的中美洲古代曆法——以及他們的繼承者,名氣比較響亮的瑪雅人——推算,人類所剩的時日已經不多,不可能還有3000年的時光。

這塊大石碑似乎可以確定兩件事:第一,石碑上雕刻著兩名男子相會的場麵,基於某種原因,對於奧梅克人來說意義非常重大,因此,他們才花那麼大工夫,建立一道固若金湯的石柵欄,將這塊莊嚴華貴的石碑團團圍繞住,保護得十分嚴密。第二,如同那些黑人頭像,奧梅克工匠雕刻這塊石碑上的白人肖像時,顯然也是用活生生的人當模特兒的。碑上人物臉部的五官特征是那麼的逼真,不可能是憑空想象出來的。

拉文達廢墟出土的雕像中,還有兩尊具有白種人容貌特征的雕像。其中一尊以淺浮雕的方式鐫刻在一塊直徑大約0.9米,略呈圓形的石板上。像中人物穿著類似綁腿的鞋襪,臉上的五官具有明顯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種特征,頦下蓄著一綹尖翹的大胡子,頭上戴著一頂形狀古怪的寬鬆帽子。他左手揮舞著一麵旗幟或某種兵器,右手空著,橫放在胸前。一條花哨的腰帶,纏繞著他那纖細的腰。另一幅白人肖像雕刻在一根細長的石柱上,衣著相似,臉上也有胡子。

這些容貌奇特的異鄉人究竟是誰?他們在中美洲幹什麼?他們是什麼時候來到中美洲的?他們跟出現在這兒的其他異鄉人——定居在悶熱潮濕的橡膠叢林中,替奧梅克雕刻家擔任模特兒的那些黑人——彼此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

正統學界一貫主張,1492年之前,美洲一直處於孤立的狀態中,跟西方世界沒有接觸。思想比較前衛的學者,拒絕接受這種教條式的觀念。他們提出一個新的、看似合理的看法:奧梅克雕像描繪的那些深目高鼻、滿臉胡須的人物,可能是古代活躍於地中海的腓尼基人;早在公元前2000至前1000年,他們就已經駕駛船舶,穿過直布羅陀海峽,橫越大西洋,抵達美洲。提出這個觀點的學者進一步指出:奧梅克雕像描繪的黑人,應該是腓尼基人的“奴隸”。腓尼基人在非洲西海岸捕捉這些黑人,再千裏迢迢帶到美洲去。

也許,在哥倫布之前許多年,腓尼基人和其他西方民族真的曾經穿越大西洋。這方麵的證據並不缺乏,但限於篇幅,本書不擬詳加論析。但是有一個問題可以指出:縱橫四海的腓尼基人,在古代世界的許多地區留下他們獨有的手工藝品,卻沒有在中美洲的奧梅克人聚居地留下屬於他們的任何東西。這兒發現的黑人頭雕像,以及描繪留著胡子的白種男人的浮雕,在風格上和雕工上,都完全看不出是腓尼基人的作品。事實上,就藝術風格來說,這些強勁有力的作品似乎並不屬於任何已知的文化、傳統和藝術類型。不論是在美洲還是在全世界,這些藝術品都沒有先例。

拉文達廢墟出土的藝術品,似乎沒有根源。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人世間一切藝術表現方式,都有根源隱藏在某個地方。

奧梅克文化究竟從何形成,又如何衰亡?曆史學家對這些都無從回答,而刻在石頭上的日曆以及曆史,就更難解釋了。總之,奧梅克文化隱含著諸多未知元素,對它的了解和研究剛剛開始,科學家們不知又要進行多麼漫長的努力,才能解開它這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