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為小事生氣,對待一些委屈和難堪的遭遇,在內心轉變成另一種心情,以健康積極的態度去化解這一切。如果能從中得到更大的益處,不也是另一種收獲嗎?
用笑聲解除憂愁
笑是生活的開心果,是無價之寶,但卻不需花一分錢。所以,每個人都應學會以微笑麵對生活。
如果我們整日愁眉苦臉地生活,生活肯定愁眉不展;如果我們爽朗樂觀地生活,生活肯定陽光燦爛。朋友,既然現實無法改變,當我們麵對困惑、無奈時,不妨給自己一個笑臉,一笑解千愁。
笑聲不僅可以解除憂愁,而且可以治療各種病痛。微笑能加快肺部呼吸,增加肺活量,能促進血液循環,使血液獲得更多的氧,從而更好地抵禦各種病菌的入侵。
生理學家巴甫洛夫說過:“憂愁悲傷能損壞身體,從而為各種疾病打開方便之門,可是愉快能使你肉體上和精神上的每一現象敏感活躍,能使你的體質增強。藥物中最好的就是愉快和歡笑。”
笑聲還可以治療心理疾病。印度有位醫生在國內開設了多家“歡笑診所”,專門用各種各樣的笑:“哈哈”、“開懷大笑”、“吃吃”抿嘴偷笑、抱著胳膊會心地微笑等等來治療心情壓抑等各種疾病。在美國的一些公園裏都辟有歡笑樂園。每天有許多男女老少在那裏站成一圈,一遍遍地哈哈大笑,進行“歡笑晨練”。
笑不僅具有醫療作用,而且生活中它還能產生人們意想不到的作用。有個王子,一天吃飯時,喉嚨裏卡了一根魚刺,醫生們束手無策。這時一位農民走過來,一個勁地扮鬼臉,逗得王子止不住地笑,終於吐出了魚刺。
雪萊說過:“笑實在是仁愛的表現,快樂的源泉,親近別人的橋梁。有了笑,人類推感情就溝通了。”笑是快樂的象征,是快樂的源泉。笑能化解生活中的尷尬,能緩解工作中的緊張氣氛,也能淡化憂鬱。一對夫妻因為一點生活瑣事吵了半天,最後丈夫低頭喝悶酒,不再搭理妻子。吵過之後,妻子先想通了,便想和丈夫和好,但又感到沒有台階可下,於是她便靈機一動,炒了一盤菜端給丈夫說:“吃吧,吃飽了我們接著吵。一句話把正在生悶氣的丈夫給逗樂了,見丈夫真心的笑了,她自己也樂開了。就這樣,一場矛盾在笑聲中化解開來。
既然笑聲有這麼多的好處,我們有什麼理由不讓生活充滿笑聲呢?不妨給自己一個笑臉,讓自己擁有一份坦然;還生活一片笑聲,讓自己勇敢地麵對艱難這是怎樣的一種調解,怎樣的一種豁達,怎樣的一種鼓勵啊!
赫爾岑有句名言說:“不僅會在觀樂時微笑,也要學會在困難中微笑。”人生的道路上難免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時而讓人舉步維艱,時而讓人悲觀絕望;漫漫人生路有時讓人看不到一點希望。這時,不妨給自己一個笑臉,讓來自於心底的那份執著,鼓舞自己插上理想的翅膀,飛向最終的成功;讓微笑激勵自己產生前行的信心和動力,去戰勝困難,闖過難關。
“清新、健康的笑,猶如夏天的一陣大雨,蕩滌了人們心靈上的汙泥、灰塵及所有的汙垢,顯露出善良與光明。”笑是生活的開心果,是無價之寶,但卻不需花一分錢。所以,每個人都應學會以微笑麵對生活。
發怒的學問
既會發怒,又難以被激怒。適時發怒,又適可而止,這就是發怒的學問。最重要的是,在學習用發怒表示立場之前,先應該學會,在人人都認為我們會發怒的時候,能穩住自己,不發怒。
什麼?發怒也要學習?
那當然了!生個氣真有那麼容易嗎?
這是一則由一位剛自軍中退伍的學生說的笑話。一位團長滿麵通紅地對臉色發白的營長發脾氣;營長回去,又滿麵通紅地對臉色發白的連長冒火;連長回到連上,再滿臉通紅地對臉色發白的排長訓話……
說到這兒,學生一笑:“我不知道他們的怒火,是真的,還是假的。”
是真的,也是假的;當怒則怒,當服則服。
每次想到他說的畫麵,也讓我想起電視上對日本企業的報道:職員們進入公司之後,不論才氣多高,都由基層做起,也先學習服從上麵的領導。在熙來攘往的街頭,一個人直挺挺地站著,不管人們奇異的眼光,大聲呼喊各種“老師”規定的句子。
他們在學習忍耐,忍耐清苦與幹擾,把個性磨平,將臉皮磨厚,然後——他們在可發怒的時候,以嚴厲的聲音訓部屬,也以不斷鞠躬的方式聽訓話。怪不得美國人常說:
“在談判桌上,你無法激怒他們,所以很難占日本人的便宜。”
既會發怒,又難以被激怒。適時發怒,又適可而止,這就是發怒的學問。最重要的是,在學習用發怒表示立場之前,先應該學會,在人人都認為我們會發怒的時候,能穩住自己,不發怒。
相互依賴是我們最基本的需求。發怒也是一種相互依賴。生物學中有一個簡單的原理,即人天生就有自助能力。所有兒童天生會生氣,這是一種健康的表現,這是一種抗爭或抗爭反應。當父母對孩子不好或在情感上無意地忽視孩子時,孩子會用哭泣表示憤怒,但他們通常會壓抑孩子合理的憤怒。父母不應該要求完美,應給予所有孩子表示生氣的機會。對憤怒的壓抑比創傷危害更大。像催眠曲中“噢……寶寶不要哭。”這樣的句子對父母倒很實用,而對孩子卻沒有益處。也許父母像孩子一樣,不得不壓抑憤怒,從憤怒恢複平和心態對父母也同樣適用。人們相互之間應形成相互依賴關係。這種關係是孩提時代所形成的依賴關係的再現,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為了宣泄受壓抑的憤怒和憂傷而形成的。
最糟時期過後,正常情緒得以恢複。最終得到持續的快樂,這種快樂不是一時的“情緒高漲”,而是定義為遠離焦慮和沮喪。我們又重新得到愛和被愛的能力。
積極的、具有攻擊性生氣情緒的人通常會吹毛求疵,而且不能被拒絕,所以和這樣的人相處時,就如同走在蛋殼上一樣。這種行為在很多時候。是一種自我表現保護方式,保護他們在麵對批評和拒絕時,不會感到痛苦。說白了,就是要麵子。理智與情緒的爭戰也往往由此而生。是怒火壓倒理性,還是理智更勝一籌,全看你是秉公還是挾私。
用寬容讓仇恨長出鮮花
寬容是一種藝術,寬容別人,不是懦弱,更不是無奈的舉措。在短暫的生命裏中學會寬容別人,能使生活平添許多快樂,使人生更有意義。正因為有了寬容,我們的胸懷才能比天空還寬闊,才能盡容天下難容之事。
法國19世紀的文學大師雨果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古希臘神話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裏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發現腳邊有個袋子似的東西很礙腳,海格裏斯踩了那東西一腳,誰知那東西不但沒有被踩破,反而膨脹起來,加倍地擴大著。海格裏斯惱羞成怒,操起一條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東西竟然長大到把路堵死了。
正在這時,山中走出一位聖人,對海格裏斯說:“朋友,快別動它,忘了它,離它遠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當初,你侵犯它,它就會膨脹起來,擋住你的路,與你敵對到底!”
我們生活中茫茫人世間,難免與別人產生誤會、磨擦。如果不注意,在我們輕動仇恨之時,仇恨袋便會悄悄成長,最終會導致堵塞了通往成功之路。所以我們一定要記著在自己的仇恨袋裏裝滿寬容,那樣我們就會少一份煩惱,多一分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