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種能力是:第一,能思考;第二,能按事情的輕重次序來做事。
查爾斯.盧克曼,從一個默默無聞的人,在十二年內變成了培素登公司的董事長,每年十萬美元的薪金,另外還有一百萬美元的進項。他說他的成功原因是他具有亨瑞.杜哈提所說的幾乎不可能同時具備的那兩種能力。盧克曼說:“就我記憶所及,我每天早上五點鍾起床,因為那時我的頭腦要比其他時間更清醒。這樣我可以比較周到地計劃一天的工作,按事情的重要程度來安排做事的先後次序。”
富蘭克林.白吉爾是美國最成功的保險推銷員之一,他不會等到早晨五點才計劃他當天的工作,他在頭一天晚上就已經計劃好了。他替自己定下一個目標——一天裏賣掉多少保險的目標。如果沒有完成,差額就加到第二天,依此類推。
如果蕭伯納沒有堅持先做的事情就先做這一原則,那他一輩子就隻能做銀行出納而不會成為戲劇家了。他擬訂了計劃,每天必須寫作至少五頁,他這樣工作了九年。
就連漂流到荒島上的魯濱孫都有一個按小時製訂的計劃表。
當然,一個人不可能總按事情的重要程度安排計劃,但按計劃做事,絕對要比隨心所欲去做好得多。
第三種良好的工作習慣:當你碰到問題時,如果必須做決定,就當場解決,不要拖延。
我以前的一個學生,已故的霍華告訴我,當他在美國鋼鐵公司擔任董事的時候,開董事會總要花很長的時間,會議要討論很多問題,但有結果的卻很少。最後,董事會的每一位董事都得帶著一大包文件回家看。
後來,霍華先生說服了董事會,每次開會隻討論一個問題,然後做出結論,不耽擱、不拖延。這樣所得的決議也許需要研究更多的資料。但是,在討論下一個問題前,這個問題一定能形成決議。霍華先生告訴我,改革的結果非常驚人,也非常有效,所有的陳年舊賬都了結了。日曆上幹幹淨淨的,董事們也不必帶著大包文件回家,大家也不再為沒有解決的問題而憂慮。
這是個很好的辦法,不僅適用於美國鋼鐵公司的董事會,也適用於你和我。
第四種良好的工作習慣:學會如何組織、分層負責和監督。
很多商人都在自掘墳墓,因為他們不懂得怎樣把責任分攤給其他人,而堅持事必躬親。其結果是,很多枝節小事使他們手忙腳亂,他們總覺得匆忙、焦慮和緊張。
一個經管大事業的人,如果沒有學會怎樣組織、分層和監督,那他很可能在五十多歲、六十出頭的時候死於心髒病。
我過去覺得分層負責非常困難,而負責人如不理想也會產生災難,但一個做上級主管的人如果想避免憂慮、緊張和疲勞,那他必須這樣做。
◎解決真正的問題
我們常花一兩個小時開會討論問題,卻沒有人明白真正的問題是什麼。
——《人性的優點》
如果你是個生意人,也許會認為:這個標題真荒謬。我幹這行已經十幾年了,居然有人想要告訴我怎麼消除生意上百分之五十的麻煩——簡直是荒謬絕倫。
這話一點也不錯。如果我在幾年前看到這樣的標題,也會有這樣的感覺。這個標題好像能幫助你,實則不值一文。
讓我們開誠布公吧。也許我的確不能幫你解決生意上百分之五十的憂慮,從我剛才分析的結果來看,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做到這一點。可是,我所能做到的是,讓你看看別人是怎樣做的,剩下的就要看你了。
前麵曾經提過世界著名的亞力西斯.柯瑞爾博士的這句話:“不知道怎樣克服憂慮的人,都會短命。”
既然憂慮的後果如此嚴重,那麼,如果我能幫助你消除——即使是其中的百分之十,你也許會滿意。我下麵就告訴你一位企業家,如何不隻消除了他百分之五十的憂慮,還節省了百分之七十過去用於開會、用於解決生意問題的時間。
當然,我不會告訴你那些根本無法證實的事情,這件事情的主角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裏昂.胥孟津。多年來,他一直是西蒙出版社幾個高層的主管之一,現任紐約州紐約市袖珍圖書公司的董事長。
下麵就是他的經驗。
“十五年來,我幾乎每天都要花一半的時間開會和討論問題。會上大家很緊張,坐立不安、走來走去,彼此辯論、繞圈子。一天下來我感到筋疲力盡。如果有人對我說我可以減去開會時間的四分之三,可以消除四分之三的神經緊張,我一定會認為他是癡人說夢。可是我卻製訂出一個恰好能做到這一點的方案。這個辦法我已經用了八年。對我的辦事效率、我的健康和我的快樂,都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下麵就是我的秘訣:第一,我立即停止十五年來我們會議中所使用的程序——我那些很惱火的同事先把問題的細節報告一遍,然後再問:‘我們該怎麼辦?’第二,我定下一個新的規矩——任何一個想要把問題給我的人必須先準備好一份書麵報告,回答以下四個問題:
一、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以前我們常常花上一兩個小時,還沒人弄清楚真正的問題在哪裏)
二、問題的起因是什麼?
(我吃驚地發現我浪費了很多時間,卻沒能清楚地找出造成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三、這些問題可能有哪些解決辦法?
(過去會上一個人建議采用一種方法,另一個人會跟他辯論。辯論常常跑題,開完會也拿不出幾種辦法)
四、你建議用哪種辦法?
(過去開會總是花幾個小時為一種情況擔心,不斷地繞圈子,從未想過所有可行的方法,然後寫下來:這是我建議的解決方案)
“現在,我的部下很少把問題拿上來了。因為他們發現,在認真地回答了上述四個問題之後,最妥當的方案就會像麵包從烤箱中自動跳出來一樣。即使非討論不可,所花時間也不過是過去的三分之一,因為討論的過程有條理而且合乎邏輯,最後都能得到很明智的結論。”
法蘭克.畢吉爾,這位美國保險業的巨子,運用類似方法,不僅消除了煩惱,而且增加了收入。他說:“我剛開始推銷保險的時候,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了熱情。後來發生了一點事,使我非常氣餒。我開始看不起我的職業,幾乎都要辭職了——可是我突然想到一件事,在一個星期六的早晨,我坐下來,想找出我憂慮的根源。
“我首先問自己:‘問題到底是什麼?’我的問題:我拜訪過那麼多人,成績卻不理想。我和顧客談得好好的,可最後快要成交時,他們就對我說:‘我再考慮考慮,下次來再說吧。’我又得花時間去找他,讓我覺得很頹喪。
“然後我問自己:‘有什麼可行的解決辦法?’回答之前,我當然得先研究一下過去的情況。我拿出過去十二個月的記錄本,仔細看看上麵的數字。我吃驚地發現,我所賣的保險,有百分之七十是在第一次見麵時成交的;另外有百分之二十三是在第二次見麵時成交的;隻有百分之七,是在第三、第四、第五次……才成交。實際上,我的工作時間,幾乎有一半都浪費在那百分之七的業務上了。
“那麼答案是什麼呢?很明顯,我應該立刻停止第二次以後的拜訪,空出的時間用於尋找新的顧客。結果令人大吃一驚:在很短的時間內,我就把平均每次賺2.7美元的成績提高到了4.27美元。”
法蘭克.畢吉爾現在每年接進的保險業務都在一百萬美元以上。可是他曾經想放棄他那份工作,幾乎就要承認失敗。結果呢,分析問題使他走上成功之路。
下麵再列一下這幾個問題,看看你是否也能應用它們:
一、問題是什麼?
二、問題的成因是什麼?
三、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哪些?
四、你建議用哪種方法?
◎保持愉快的心情工作
愉快實際上就是一種幸福,愉快的心情能夠促進成功。
——《人性的優點》
工作的好壞和性情有很大的關係,愉快的心情能夠使人工作效率更高,工作質量更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愉快的心情能夠增強人的忍耐力。一位神父說:“要想成為合格的基督教徒,必須很好地控製自己的情緒。”實驗證明,智慧來自愉快的心情和勤奮的努力。愉快的心情有助於高尚品質的培養,人生最大的樂趣就是輕鬆自在、明確自己的工作。
西德尼.史密斯曾經居住在約克郡的弗斯頓,他在那裏做一名教區牧師。他工作的時候總是很快樂、很輕鬆,盡管他不喜歡這份工作。他有很強的決心,不管他做什麼事情,總是要求自己做到最好。他曾經這樣寫道:“雖然我不喜歡這份工作,但是我絕對不能放棄。我要改變自己,讓自己善於從工作中發現快樂。不過這件事實施起來很難。給上級寫封信,希望調動工作,其實很容易,不過我不會那樣做。”
胡克教授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離開了利茲。他在臨走的時候說:“我會認真對待每一份工作,並且會把它做好。不管我走到哪裏都會這樣。”
公益事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想把它做好,一定要有耐心,並且要長期努力。隻有這樣,才能看到成效。公益事業就像埋在積雪下的種子,經過漫長的冬季,春天到來時,它才會生根發芽,長出幼苗來。可是有很多公共事業家沒等到結果,就去世了。羅蘭.希爾算是幸運的一個,他目睹了自己努力的成果。他在格拉斯哥大學當教授時,非常勤奮,工作認真,終於研究出了社會改革措施。這些研究為《國富論》的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七十年後,這部作品才引起了重視,取得了一些成果。可是其他的作品仍然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愉快地工作對年輕人來說很重要。因為愉悅的心情能夠放鬆人的精神,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在麵對困難的時候,隻要我們心存希望,一定能夠打敗它。愉快的心情有助於我們走向成功,因為它能改變當前的形勢。這種愉快不僅能夠影響自己,而且可以感染他人。愉快的心情能夠激起人們工作的熱情。有了這份熱情,即使在最普通的崗位上,也能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並且工作的時候一定要全神貫注,隻有這樣,效率才會更高。
休姆是一個追求快樂的人。他認為,一個人隻有心情愉快,才能看到事物最美好的一麵,並從中體會到更多的樂趣。格蘭維爾.夏普工作起來廢寢忘食,但是他從來不會忘記,在工作的間隙放鬆一下自己。有時候,他會去鄰居家裏參加晚會。到那裏之後,他會唱歌、吹笛子、吹雙簧管。每周末,他都會去教堂演出。他偶爾也會畫幾幅漫畫調節一下自己的情緒。弗韋爾.布克斯頓也很喜歡放鬆自己。除了參加一些家庭活動之外,他會跑到鄉村,和孩子們一起騎馬。
阿諾德先生非常樂觀。他熱愛自己的工作,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教育年輕人的事業中。他的自傳得到了大家的好評,他在書裏這樣寫道:“拉勒漢派係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它的氣氛特別輕鬆、愉快。即使一位剛來上班的人,也會感受到這份激情。這裏的每一個人都會快樂地工作,並且工作的時候都很專注,因為他們的心情愉快。人們在這裏都能體會到自己的價值,年輕人之間的交流非常熱情,他們的內心深處充滿快樂。”
“要想產生濃厚的熱情和尊重之情,必須先學會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自己的職責是什麼。這些都建立在真理和現實的基礎上,它們都屬於寬廣、仁厚的品德。隻有具備這種品質的人,才會意識到自己是為整個人類工作的。一個人會通過工作發展自己,社會也會通過人們的工作而發展。這裏沒有單方麵的追求與不公平,也沒有大家認為的好工作。人類的使命就是工作,在人們的意識中,隻有平凡和認真。人們通過工作,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隻有不斷提高自己,才會加速走向成功的步伐。”
阿諾德是勇士豪德森的老師,豪德森從這位偉大的老師身上,學到了很多有價值的東西。在他寫給家人的一封信中,他提到了他的老師:“他對我們的影響太大了,我在印度就能感受到,並且這種影響是永遠揮之不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