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界冷酷得沒有一點愛,至少還會有一個人自始至終不離不棄地陪伴你、愛著你、寵著你、憐著你,那個人就是你自己。
在愛的天平上,有一條恒定的法則:你永遠是自己的愛人。
沒有道路通羅馬
托德·庫姆斯是紐約市中心小學的一名學生,按照他父母從小對他的要求,他的專業功課應該放在繪畫上,因為他出生於繪畫世家。但他好像對父母的安排不是太感興趣,更喜歡去做一些投資方麵的工作。
在學校,他偷偷地做投資貸款,這在學生階段做這樣的事是十分罕見的,他暗地裏操作著一家小型的投資公司,收取學生們的貸款費用。
在繪畫方麵,他的確有天賦,他的作品十分吸引人。他一直是繪畫老師眼中的天才,他們都說,以後他一定可以成為一位了不起的繪畫大師。
但他前行的道路並非坦途,他的作品雖然在校園裏引人注目,但是無法吸引大師們的關注,幾次大獎都與他擦肩而過。
時間來到了他25歲那年,他在全美的繪畫大賽中又一次失利,一怒之下他燒毀了自己全部的畫作,並且發誓不再畫畫。他喝了許多酒,醉倒在柏油馬路上。
他醒來時,發現自己的身邊有一個麵目和善的老頭兒,見他醒來,笑著說道:“你這小鬼,我早就注意你了,你在校園裏的惡作劇我可全知道,我是一家貸款公司的負責人,要知道,我正在尋找一個投資方麵的天才。”
“可我隻是一個畫畫的人,不是什麼投資方麵的天才。”
“給你講個故事吧,古時候,許多人慕名前往羅馬,那兒是高手雲集的地方,隻要到達那兒,也就是到達了天堂。但去羅馬的路太擠了,一個小夥子苦苦尋找了多年時間,仍然沒有成功。一日,他路過一個十字路口,問一位老者,‘這條路是通往羅馬嗎?’老者說:‘不,通往佛羅倫薩,你去嗎?’
年輕人說:‘我是去羅馬的,不去佛羅倫薩。’
老者卻意外地說道:‘沒有道路通羅馬,隻有一條路去佛羅倫薩。’
年輕人後來想了想:‘好吧,我去佛羅倫薩。’他後來到了佛羅倫薩後,意外地找到了自己失散多年的親人,就住了下來,成家立業,安度晚年。”
庫姆斯大悟:“是呀,如果沒有道路到達羅馬,去佛羅倫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這個叫庫姆斯的年輕人,毅然放棄了自己苦練十多年的繪畫,開始經營股票與投資,他摸爬滾打了十多年時間,終於成了一家小型基金公司的負責人。
但在2010年底,庫姆斯卻意外地成就了輝煌,股神巴菲特選中了他成為自己的接班人。
巴菲特選取他的理由是:他是個投資方麵的天才,就像自己年輕時候一樣。這也許是對他最高的褒獎。
人生的許多境遇其實就是:沒有道路通羅馬,我們該如何選擇?也許另外一座城市也有不一樣的精彩。
你是自己的愛人
在英國南方的小郡伯克,時間是1994年聖誕節前夕。小鎮上的居民們都在製作聖誕禮物,他們將祝福留給自己最親最愛的人,祈禱著世界和諧、幸福。
一個叫凱特的小女孩兒,正在為沒有人送給她聖誕禮物而苦惱,她的父母均在外地,她則寄居在遠房親戚家裏,她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雖然她平時很乖巧,學會了適應別人給予自己的生活,但畢竟,聖誕節馬上就要到了。
她折了許多紙鶴,送給姨媽的兒子卡爾。他卻將她的紙鶴扔在了風中,理由是不夠精美。她握緊了拳頭,好想送給他一記耳光,但她還是選擇了忍耐。
聖誕假期的第一天,小女孩選擇坐在馬路邊上看過往的人流與車流,直到卡爾表哥的聲音傳過來。他揪住她的頭發,讓她回家吃飯。吃完飯後,家裏隻剩下她一個人,因為表哥全家要去教堂。
凱特無所事事地一個人去大街上尋找節日的氣氛,滿街的煙花盈目,她忽然間感覺到一種無邊無際的蒼涼。她轉了好幾個彎兒,竟然看到了一座修道院。
一個修女正在掃地,她比自己大不了多少。她們同病相憐。凱特走過去,試圖幫她的忙。
她們肩並肩坐在一起觀看煙花,修女對她說道:“你是第一個願意幫助我的人,我沒有親人,唯一的親戚馬爾修女也在去年的聖誕節去世了。她臨死前告訴我,要學會愛惜自己,即便世界上再沒有人愛我,我還可以愛我自己,馬爾修女說:‘你是自己的愛人。’”
凱特覺得這是最好的聖誕禮物了,它猶如一句讚美詩,飄過鋪滿煙花的教堂屋頂,落在地上的,盡是鮮花、掌聲和善良。
凱特·米德爾頓就是在這樣的善念下結識了威廉王子,他們的愛情故事由此拉開了帷幕。2011年4月29日,全英國、全世界都送給他們最美麗的祝福與掌聲,他們的婚禮就像他們的愛情一樣,永遠載入了史冊。
如果世界冷酷得沒有一點兒愛,至少還會有一個人自始至終、不離不棄地陪伴你、愛著你、寵著你、憐著你,那個人就是你自己。
在愛的天平上,有一條恒定的法則:你永遠是自己的愛人。
一輩子成功一次
1939年的聖誕節,英國倫敦,德國納粹的進攻正酣,英國國王喬治六世為了鼓舞士氣,在廣播電台發表演講,號召軍民同心協力,共禦外敵。喬治六世有些口吃,雖然幾經矯正,但話語依然有些遲緩。他從來沒有發表過講話,但這一次講話卻似催心劑,強烈地刺激了英國國民的心,他們決心行動起來,共同將德國納粹分子趕出倫敦。
一個年僅6歲的孩子,在戰火紛飛中傾聽著喬治六世的講話,他聽得如癡如醉,忘記了時間與空間。他也有著嚴重的口吃,聽說過喬治六世國王為了矯正口吃而努力奮鬥的事跡,他將國王當成了崇拜的英雄。
時間輾轉至二戰後,這個叫賽德勒的孩子,十分喜愛電影劇本創作,他一心想將喬治六世克服口吃的故事寫成電影劇本。由於有著相似的經曆,他寫出來的劇本活靈活現,尤其對於口吃障礙的描寫入木三分,當時一位年長的電影編劇看過初稿後,認為這絕對可以成為一個劃時代的作品。
但禍端卻不請自來。一場大火將劇本燒成了灰燼,年輕的賽德勒泣不成聲,當時,他已經接到了一位導演的邀請,卻最終因為劇本的被燒而流產。
他不得不憑借記憶重新編寫劇本,但當劇本完成一半時,他卻接到了一紙通知:喬治六世的遺孀拒絕他寫關於喬治六世的故事,並且要求將劇本交給她。
這無異於晴天霹靂,已經花費大半輩子整理的劇本不得不麵臨胎死腹中的危險。他不停地找她交涉,但得到的答案卻隻有一個:“不能寫,除非我死以後。”
這一等,過去了28年。時間來到了2011年春天,一部叫《國王的演講》的電影橫空出世,這部修改了近50次的電影劇本震撼了整個影壇,它一舉獲得了2011年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角獎兩項大獎,大衛·賽德勒也憑借精巧的電影劇本獲得了最佳編劇獎。
電影公映時,賽德勒老淚縱橫,他說:“我有些不知所措,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我能發出聲音,我的聲音能夠被人聽到,對一個口吃患者來說,這一刻意味深長。”
賽德勒的成功與彼岸花有著驚人的相似。彼岸花一輩子隻開一次花,但開花時,傾國傾城,其花色染紅了整個安第斯山脈。賽德勒一輩子隻成功一次,但他的成功,將他的人生推向了輝煌的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