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螳螂在草叢中昂首闊步。一隻停下來休息的蜜蜂,看見螳螂走過來立刻驚慌地飛走。不久,有一隻螞蟻經過,看見螳螂也急忙四處躲藏。螳螂得意洋洋地走向路中央,此時,突然響起一陣巨大的聲音,一輛馬車飛奔而來,見了螳螂卻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螳螂見此心頭火起,舉起雙臂橫擋在馬車前,想擋住車子去路,不料車子仍舊前進,螳螂最後葬身輪下。
螳螂顯然敵不過車輪,隻不過它在之前遇到的是弱小的蜜蜂和螞蟻,它在趾高氣揚中失去了對自己的清醒認識。
曾經從報上看到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
有三個旅行者同時住進了一家旅館。早上出門時,其中一個帶了一把傘,另一個拿了一根拐杖,第三個什麼也沒拿。晚上歸來時,拿傘的旅行者沒有摔傷卻淋得渾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沒有淋濕卻跌得滿身是傷,而第三個旅行者卻安然無恙。
這個結局出人意料。原來,拿傘的旅行者自恃有傘,就大膽地在雨中走,結果就淋濕了;拿拐杖的旅行者自恃有拐杖拄著走,行走無所顧忌,結果摔傷了;第三個旅行者既沒帶傘也沒帶拐杖,當大雨來時他避著,當路不好走時他細心地走,因而既沒有淋濕也沒有摔傷。
顯而易見,人們許多時候不是失敗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失敗在自己的優勢上。因為缺陷常常能給人們提醒,而優勢卻常常使人們得意忘形,從而失去理智。優勢不是絕對的,優勢在某些時候會轉化成劣勢。對於優勢和劣勢,我們必須理智地看待,才能防患於未然。
認清自己,低調做人,不是缺乏自信,而是對自己有個客觀的評價。
一個滿懷失望情緒的年輕人千裏迢迢來到法華寺,對住持釋園說:“我一心一意要學丹青,但至今沒有找到一個能令我佩服的老師。”
釋園笑笑,問:“你走南闖北多年,真的沒有遇到一位好老師?”年輕人深深地歎了口氣說:“許多人都是徒有虛名,我見過他們的畫,有的畫技還不如我呢!”釋園聽了,淡淡地一笑,說:“老僧雖然不擅長丹青,但也頗愛收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的畫技不比那些名家遜色,就煩請施主為老僧留下一幅墨寶吧!”說著,便吩咐一個小和尚拿來筆墨紙硯。
釋園說:“老僧最大的嗜好,就是愛品茗。施主可否為我畫一個茶杯和一個茶壺?”年輕人聽了,說:“這還不容易?”於是調了一硯濃墨,鋪開宣紙,寥寥數筆,就畫出一個傾斜的水壺和一個造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壺的壺嘴正徐徐吐出一脈茶水來,注入那茶杯中去。年輕人問釋園:“這幅畫您滿意嗎?”
釋園微微一笑,搖了搖頭,說:“你畫得確實不錯,隻是把茶壺和茶杯放錯了位置。應該是茶杯在上,茶壺在下呀。”年輕人聽了,笑道:“大師為何如此糊塗,哪有茶杯反在茶壺之上的道理?”
釋園聽了,又微微一笑:“原來你懂得這個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裏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茶,但你卻總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壺還要高,茶怎麼能注入你的杯子裏呢?隻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納別人的智慧和經驗。”
年輕人思忖良久,終於恍然大悟。
整天高昂著頭走路的人很容易栽跟頭。懂得越多的人,越會知道自己未知的領域還有很多。隻有見識短淺的人,才會常以為自己勝人一籌。
詩人魯藜有首小詩:“把自己當作泥土吧!老把自己當珍珠,就時時有被埋沒的痛苦。”簡簡單單20多個字,闡明了一個深刻的哲理。
沉默也是一種能力
沉默是一種智慧,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說過:“多說話並不表明有才智”,卡蒂爾有句名言:“雄辯是銀,沉默是金。”朱自清說得更好:“沉默是一種處世哲學,用得好,又是一種藝術。”生活中無數事實告訴我們,必要的沉默不是軟弱,而是理智和大度;不是冷漠,而是內心深處的安寧和淡泊;不是消沉和放棄,而是奮進的前奏。人總是在飽經世間的喧囂和爭鬥之後,才歸於恬淡和平靜,才徹悟沉默是無價之寶。
沉默是金,懂得沉默也是一種能力。適時的沉默是低調做人的智慧金訣。巧妙地應用它,你將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三國時期,魏太祖曹操的二兒子曹植才思敏捷,聰明能幹,很得曹操的寵愛,他決心廢掉太子曹丕,而立曹植。廢長立幼在封建社會被認為是政治生活中不正常的事情,往往會引發動亂不安,所以大臣們總要據理力爭,甚至不惜獻出生命。但皇帝卻往往不願意聽從臣子的意見,雙方會鬧得很僵。曹操也是這樣,自己下了廢長立幼的決心,便不再願意聽臣子討論這件事。
有一次,曹操退下左右侍從,引謀士賈詡進入密室,向賈詡問話,賈詡卻沉默不語。曹操再問,賈詡還是不答。這樣一連幾次發問後,曹操生氣了,責問賈詡:“和你講話卻不回答,到底為什麼?”賈詡回答:“對不起,剛才正在考慮一個問題,所以沒有立即回答。”曹操追問:“想到了什麼?”賈答:“想到了袁本初、劉景升父子。”曹操大笑,決心不再廢長立幼。
袁本初、劉景升父子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曹操聽到這樣簡單的一句話就回心轉意?
袁本初即袁紹,是東漢末年崛起的大軍閥,占據了青、幽、並、冀四州,成為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袁紹有四個兒子:譚、尚、熙、實。袁紹認為二兒子袁尚長得像自己,有心培養他為接班人,留他在身邊,而把其他幾個兒子放為外任,讓他們一人領一個州。大兒子袁譚不服,於是弟兄兩個各自組成一個派別,彼此爭鬥,勢如水火。結果兩敗俱傷,曹操坐收漁人之利,各個擊破了袁譚、袁尚。
劉景升即是劉表,東漢末任荊州牧,成為一方霸主。劉表和妻子都喜歡小兒子劉瓊,想立他為後嗣。最有實力的將領蔡瑁、張允攀附劉瓊,結為死黨。劉表把長子劉琦趕出去,到江夏做了太守。許多大臣便尊奉劉瓊為劉家繼承人,以致弟兄兩個結下冤仇,終生不和。
袁紹、劉表都廢長立幼,最終釀下了苦酒,這些事情又都是剛剛發生過的,“前車之覆,後車之鑒”,曹操為自己長遠的政治利益考慮,自然改變了原來的決定。賈詡並不是不知道爭太子是一件難度極大的事情,他也不可能不提前作周密的考慮,設想多種方案。曹操連問不答,難道是他真的聽不見?賈詡隻是為了使曹操發問,為自己製造一種說話的環境而已。曹操一追問,賈詡便很自然地說出自己早已想好的話。
這種方法現在也經常被人們采用。有些政治家在談判時愛裝聾作啞,為了使自己的意見能被接受,故意對別人提出的意見充耳不聞。
周武王伐紂王取得殷後,聽說殷有個長者,武王就去拜訪他,問他殷之所以滅亡的原因。這個長者回答說:“大王想知道這個,那麼就讓我在中午的時候來告訴你吧。”然而到了中午,那位長者卻沒來,武王因此很生氣,暗暗責怪他。可周公說:“我知道了,這位長者真是一位君子呀!他義不誹主。正如和人約好了而不來,言而無信,這不正是殷之所以滅亡的原因嗎?這位長者已經以他的行為告訴大王答案了。”
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簡潔地表達你的看法,然後保持沉默,留一個寧靜的空間給別人去慢慢思考。在你批評別人時,適當的沉默可能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通常來講,當你批評他人時,那人一定情緒相當激動。他可能不但不虛心接受意見,而且還會反唇相譏,使出渾身解數為自己開脫。這時的你,最好就保持沉默吧。
請相信,你的沉默、你的無言是對當事人的一種威懾。這既顯示出了你寬廣的胸懷與大度的品格,又給對方留有思考的餘地,他的態度也會就此改變。你的沉默並非是對矛盾的回避、對錯誤的遷就,而是在提醒對方,冷靜才是解決問題之道,在無聲的戰場上,情緒越是強烈的人,越是會陷入被動的局麵。
請記住,頭腦發熱時的人們隻想向外發散能量,誰會再去接受你的善言良語呢?你的沉默可使矛盾衝突趨於緩和,當人們爭辯得不可開交時,看到他們身邊有這樣一位靜靜的旁觀者,他們也許會後悔於那醜態百出的激烈交鋒。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冰炭不言,冷熱自明。”有一些蘊藏在內心深處的美德,一旦用語言表達出來,個中的韻味往往蕩然無存,抑或索然寡味。如對他人表示關愛時,默默地給予實際幫助,比口若懸河地表白更顯真誠,更具感人魅力。此時,盡管什麼都沒說,又仿佛什麼都說了,可謂無聲勝有聲。
麵對複雜局麵和大是大非,沉默往往是潛心思索,凝聚智慧,為從容應對積蓄力量。當然沉默不是故作深沉或天性木訥,而是盛開在心靈深處的智慧之花。“沉默是金”並不意味著“萬馬齊喑”,我們應當崇尚內心充實而不失真誠的沉默。
貴而不顯,富而不炫
據世界銀行發表的各國富裕程度排行榜顯示,瑞士多次蟬聯全球最富裕的國家。在瑞士有許多人是富翁,有些人甚至身價過億,但他們給人們留下的整體印象是生活富而不奢。
在一次國際會議上,人們見到“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他多次被記者采訪,每次都見他穿著一套款式老舊但非常整潔的雙排扣黑色西服。施瓦布聊起他的生活,自稱不愛打扮,也不稀罕用名牌服飾或昂貴的高檔手表來“炫富”。無論是在達沃斯年會上與數百位各國首腦聚集,還是奔波於世界各地,他穿的都是一套西服。施瓦布的辦公室陳設也非常簡單,沒有寬敞的空間和貴重的辦公設施,隻有普通的沙發、茶幾和幾個書櫃。平時施瓦布自己駕駛一輛客貨兩用車,午餐是與其他員工一樣吃自助餐。
在瑞士,有很多富翁都像施瓦布一樣過著節儉的生活。在吃的方麵,瑞士人也絕不擺闊,那裏的餐館不允許顧客浪費,甚至會對浪費者罰款;在穿戴方麵,瑞士是“手表王國”,但大多數富翁手上戴的並不是“勞力士”、“歐米茄”等豪華品牌手表,而隻是普通手表,有的甚至戴著普通老百姓都不願戴的塑料電子表;在交通方麵,瑞士富翁和大多普通百姓完全有條件買“寶馬”、“奔馳”,然而瑞士公路上行駛的大多是“大眾”、“雪鐵龍”等普及型汽車;在日常用品方麵,由於瑞士物價相對較高,每逢節假日,節儉的瑞士人大多會開著車到鄰國買東西。
瑞士富翁為何不像很多其他國家的富翁那樣喜歡奢侈和招搖呢?他們說:“瑞士沒有資源,也很少有那種一夜暴富的人,瑞士人致富靠的隻是兩隻手。”靠自己雙手創造出來的財富,理所當然會好好珍惜,所以形成了不講奢華的習慣。
瑞士的整體氛圍也使富翁不願拿自己的財富炫耀。在瑞士,無論是平民還是富翁,大家都會平等地對待,不會因為你的貧窮而瞧不起你,也不會僅僅因為你的財富而對你阿諛奉承。人們最看不起的就是那種炫耀財富的“暴發戶”。瑞士銀行家巴爾在他出版的自傳中,對瑞士富人的心態做了最好的注解:“如果他們需要兩輛車時,他們會刻意買兩輛完全一樣的普通車,讓人認為隻擁有一輛車,因為他們不希望鄰居認為他們在炫耀財富。”
正因為如此,在瑞士,大家對關於別人的財富的話題不感興趣,所以居住在瑞士的富豪一般不會受到外界的幹擾。宜家老板坎普拉德對媒體說,他選擇隱居瑞士,最重要的原因是,在瑞士可以盡情享受寧靜低調的普通人生活。在瑞士,沒人會隻因為財富而對他們表示尊敬,人們尊敬的是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
有記者采訪瑞士羅氏製藥集團時,員工都向記者提起剛去世不久的該集團第一大股東維拉·奧埃利·霍夫曼夫人。霍夫曼夫人擁有羅氏集團一半以上的股份,資產約200億瑞郎,但她生活十分節儉,數十年來家裏沒有雇過清潔工,都是自己動手料理家務。可這位節儉的老人在公益事業上卻出手大方,為世界眾多慈善機構、文化和環保組織捐了大筆善款。她靠勤勞和智慧創造財富貢獻社會,贏得了人們的敬仰。
成功由勤勞節儉開始,失敗因奢侈浪費所致,即使到了很富裕、很有錢的時候,這個樸素的真理也不會過時。在我國,也有很多生活低調不愛炫耀的人。
搜狐的CEO張朝陽就不愛炫耀,他不主張開車。他還倡導大家說:“白天和傍晚的大多數時間,北京變成了一個大停車場,所有的車都走走停停,加速減速,燒著油,汙染著空氣,並增加北京的局部溫室效應。開車,是幾十年來中國人憧憬西方生活方式的一個方麵,開車變成了時尚、富裕與地位的象征。在拜金主義價值觀占據了這一代人頭腦的當下中國,人們根據一個人開的車判斷他的經濟實力。”
他說:“如今,北京的街頭充斥著豪華的、中檔的、低檔的各種車,無論高檔低檔,都是一個個尾氣的噴嘴,汙染能力沒有差別。所以開車已經與出行方便無關,而與虛榮心有關。打車的成本已經比開車低了,坐地鐵、乘公交成本就更低了,而且時間成本都比開車要低。我還希望有更多的稅費,如空氣汙染費、交通擁擠費等等,使人們有錢買車,偶爾必要時開一開,但不要經常開。”
他認為,走路是最好的運動,因為走路會使大腦分泌出令人愉悅的物質,是治療抑鬱症、克服焦慮的最好方法。他號召大家,無論去什麼地方,能走著去就絕不開車。
虛榮心和炫耀是人在一種不平衡的狀態下有的心理,原來最原始的交通工具,最有利於我們的身體,奢華並不利於我們的生活和健康。即使在我們真的非常富裕的時候,最應該珍惜的也應該是健康的普通生活。
低調是為了達成長遠目標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低調意味著一種安於平淡,沒有什麼追求的生活態度,這樣的生活態度是絕對不會取得成功的。其實,低調絕對不是意味著讓人沒有理想,沒有追求。事實上,采取低調處世的人往往才最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他們對自己的目標已經深思熟慮,要用最快捷的手段達到這一目的。低調處世,無疑會使他們在走向自己目標的路上減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真正成功的人,當他保持低調的平淡時,也肯定不同於一般庸碌之人的平庸,而是由此到達那些高調張揚的人所不能達到的巔峰位置。
謝安是晉朝人,出身名門望族,他的祖父謝衡以儒學而名滿天下,官至國子祭酒。父親謝裒,官至太常卿。謝安少年時就很有名氣,東晉初年的不少名士如王導、桓彝等人都很器重他。謝安思想敏銳深刻,風度優雅,舉止沉著鎮定,而且能寫一手漂亮的行書。但謝安從不想憑借出身和名望獲得高官厚祿。朝廷先征召他入司徒府,接著又任命他為佐著作郎,都被他以身體上有疾病給推辭掉了。
後來,謝安幹脆隱居到了會稽的東山,與王羲之、支道林、許詢等人遊玩於山水之間,不願當官。當時的揚州刺史庾冰仰慕謝安,好幾次命郡縣官吏催逼,謝安不得已勉強應召。隻過了一個多月,他又辭職回到了會稽。後來,朝廷又曾多次征召,他仍一一回絕。這引起了很多大臣的不滿,紛紛上書要求永遠不讓謝安做官,朝廷考慮了各方麵的利害關係後,沒有答應。
謝萬是謝安的弟弟,也很有才氣,仕途通達,頗有名氣,隻是器度不如謝安,經常自我炫耀。公元358年,謝安的哥哥謝奕去世,謝萬被任命為西中郎將,監司、豫、冀、並四州諸軍事,兼任豫州刺史。然而謝萬卻不善統兵作戰,受命北征時仍然隻知自命清高,不知撫慰部將。謝安對弟弟的做法很是憂慮,對他說:“你身為元帥,應該經常和各個將領交交心,來獲得他們的擁護。像你這樣傲慢,怎麼能夠做大事呢?”
謝萬聽了哥哥的話,召集了諸將,可是平時滔滔不絕的謝萬竟連一句話都講不出,最後幹脆用手中的鐵如意指著在座的將領說:“諸將都是厲害的兵。”這樣傲慢的話不僅沒有起到撫慰將領的作用,反而使他們更加怨恨。謝安沒有辦法,隻好代替謝萬,親自一個個拜訪諸位將領,加以撫慰,請他們盡力協助謝萬,但這並未能挽救謝萬失敗的命運,損兵折將的謝萬不久就被貶為庶人。
謝奕病死,謝萬被廢,使謝氏家族的權勢受到了很大威脅,終於迫使謝安進入仕途。公元360年,征西大將軍桓溫邀請謝安擔任自己的司馬一職,他接受了。這件事引起了朝野轟動,還有人嘲諷他此前不願做官的意願,而謝安毫不介意。桓溫卻十分興奮,一次謝安去他家做客,告辭後,桓溫竟然自豪地對手下人說:“你們以前見過我有這樣的客人嗎?”
鹹安二年(372),簡文帝即位不到一年就死去,太子司馬曜即位,是為孝武帝。桓溫原以為簡文帝會把皇位傳給自己,結果大失所望,便以進京祭奠簡文帝為由,率軍來到建康城外,準備殺大臣以立威。他在新亭預先埋伏了兵士,下令召見謝安和王坦之。王坦之非常害怕,問謝安怎麼辦,謝安卻神情坦然地說:“晉的存亡,就在此次一行了。”王坦之隻好硬著頭皮與謝安一起去。他們出城來到桓溫營帳,王坦之十分緊張,汗流浹背,把衣衫都沾濕了,手中的笏板也拿倒了。而謝安卻從容不迫,就座後神色自若地對桓溫說:“我聽說有道的諸侯隻是設守衛在四方,您又何必在幕後埋伏士兵呢?”桓溫聽後很尷尬,隻好下令撤除了埋伏。由於謝安的機智和鎮定,桓溫始終沒敢對二人下手,不久就退回了姑孰,這場迫在眉睫的危機被謝安從容化解了。
公元383年,前秦苻堅率軍南下,想要吞滅東晉,一統天下。建康城裏一片恐慌,謝安還是那樣鎮定自若,以征討大都督的身份負責軍事。桓衝擔心建康的安危,派三千精銳兵馬前來協助保衛京師,被謝安拒絕了。謝玄也心中忐忑,臨行前向謝安詢問對策,謝安隻答了一句:“我已經安排好了。”便絕口不談軍事。
淝水之戰後,當晉軍大敗前秦的捷報送到謝安手中時,他正與客人下棋。他看完捷報,隨手放在座位旁,不動聲色地繼續下棋。客人忍不住問他,他隻是淡淡地說:“沒什麼,已經打敗敵人了。”
謝安低調,並不是說沒有自己的追求,而是為了達到長遠目標的有效手段。這種低調的態度為他贏得了很多人的尊敬和擁護,對於他能登上高位很有幫助。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這樣,采取高調張揚的態度,隻能得到一些眼前的好處;而低調的長遠經營,才能達到一個重大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