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堂課:與人為善,行善者必有善報(3 / 3)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論語》有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我們的人生路上,若想讓別人成為自己的朋友,首先,我們必須成為別人的朋友,因為心要靠心來交換,感情隻有用感情才能換取。一顆善良的心,往往不隻是製止或改變了一種行為,更重要的是感化了人的靈魂。如果我們播撒善的種子,那麼,通過不斷地循環,善還是會歸還給我們自己,所以,學會善待他人,才能夠讓愛生愛。

也許,下麵這個女人的親身經曆,會讓我們明白這一點!

在一個非常偏僻的小村莊裏,一位年輕的女孩嫁人了。原本,她以為自己婚後的生活,一定會非常的幸福,然而,誰曾想卻事與願違,她與婆婆關係處得非常的糟糕。她總覺得婆婆一直處處針對自己、為難自己、跟自己作對,於是,她的心裏一直在盤算著,如何對付自己的這個壞婆婆。

這一天,年輕的女人來到了一家醫院,她悄悄地問一位慈祥的女醫生道:“醫生,有什麼藥方可以毒死我的婆婆嗎?我實在是受不了婆婆的虐待了!”

女醫生聽了,並沒有直接阻止她,而是笑著對她說:“我給你開一劑‘酸泥丸’,你可以在每天吃飯之前,拿出一顆來給她吃,這是一種慢性毒藥,可以讓人死於非命,隻不過在給你婆婆吃‘酸泥丸’的這段時間,你要故意裝作很孝順的樣子侍候她,才不會讓她起疑心。三個月後,你的婆婆就會有所變化,那時你再來這兒,我再給你加大藥的劑量,到了第一百天,必有效果。”

女人聽了這番話,便高高興興地拿著醫生開給自己的藥回去了。回家後,女人一改往日的敵對態度,開始善待起自己的婆婆來,每天按時給婆婆做飯;晚上也不亂跑了,陪著婆婆一起看電視;隻要有空就守在婆婆身邊,不是陪著聊天,就是給婆婆按摩……當然,做這些改變的前提隻有一個,那便是為了讓婆婆吃了那顆醫生開的“酸泥丸”!

三個月後,女人按時來到了女醫生這裏,然而,這一次卻並不是讓醫生加重劑量,而是對醫生說:“醫生,我不想毒死我的婆婆了,你救救她吧!”

女醫生聽後並不驚訝,而是問她:“你為什麼改變主意了呢?”

“自從我聽了你的話,便每天盡心盡力地侍候她。當她吃下幾顆‘酸泥丸’以後,突然改變了對我的態度,變得對我非常和善,並且,還經常搶著做家務,讓我多休息,像我的母親一樣關懷我,所以我要救我婆婆。”女人說著,眼裏流下了一行熱淚,隨後,她帶著哭腔繼續說道:“醫生,你快給我開一劑解毒的藥,我求求你了,趕快救救我的婆婆吧!”

慈祥的醫生聽完女人的話,突然開懷一笑,緊接著說道:“我知道你會來的,你放心好了,你的婆婆是不會死的。其實,‘酸泥丸’並不是什麼毒藥,而是一道可口的點心,因為你為了讓自己的婆婆吃‘酸泥丸’,便開始學會了善待她,婆婆也是有血有肉的人,當她感覺到了你的孝順,自然也會改變對你的態度,從此開始善待你了!”

都說婆媳關係是最難處理的一種家庭關係,因為媳婦不是婆婆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所以,彼此難免會產生諸多的猜疑。然而,任何事都不是絕對的,隻要媳婦能掌握一些與公婆相處的方法,自然就能夠改善婆媳之間的關係,從而促成家庭生活的美滿。一個聰明的女人,一定懂得與人為善的智慧,體貼公婆、照顧小姑與小叔、關心丈夫的朋友,能為你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庭港灣!

孟子曰:“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由此可見,善待他人是我們在尋求成功的過程中,應該遵守的一項基本準則,它可以為我們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人際環境,使自己有一個發展個性與創造力的自由天地,進而為成功之路,起到添磚加瓦的目的。不僅如此,與人為善還是做人的一種積極行為,不僅能享受到一種施惠於人的快樂,還能有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

據專家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動與人體的生理功能之間,存在著某種內在的聯係,良好的情緒狀態,能夠使生理功能處於最佳的狀態,反之,則會降低或破壞某種功能,引發各種疾病。由此不難看出,與人為善對我們有百利而無一害,不僅可以給我們帶來好心情,讓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還可以使我們獲得長遠的財富,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善待生命,讓生活更美好

也許,在世人的眼中,善意隻是針對人類而言,殊不知,每一個鮮活的生命都需要善待。大自然是一位偉大的母親,生命是它賜給人、動物、植物同等的存在形式,可以說,在生命麵前他們都是平等的,隻不過各自存在的範圍與形式不一樣罷了。作為生活在世界上的高級動物——人來說,則更需要善待每一個生命,尊重每一個生命,否則,必然會埋下不必要的隱患!

此外,善意還能讓我們收獲意外的驚喜,下麵這個故事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遙遠的波士尼亞,有一位名叫費希瑪的婦人,她與丈夫以及兩個兒子住在一個小村落裏,費希瑪生性善良,尤其對小生命非常有愛心。有一天,在奧地利工作的丈夫馬爾科奇回來了,還送給了兒子們一個魚缸與兩條金魚,父親不在家的那些歲月,這兩條金魚伴隨著兩個兒子,度過了無數個美麗的日子,而在費希瑪的悉心喂養之下,小金魚們也快樂地成長著。

然而,好景不長,第二年的波士尼亞突然爆發了一場戰爭,費希瑪不但失去了丈夫,還不得不離開這個日夜相伴的家園,從此走上顛沛流離的逃難之路。棄家而逃之際,費希瑪不知道等待著她與兩個孩子的是什麼,一切都是如此的慌亂而倉促。但是,在這個緊急的時刻,她卻仍然沒有忘記那兩條金魚,它們不僅是已故丈夫對孩子的愛,更是兩條活生生的生命啊!

於是,費希瑪捧起金魚缸從容地走向湖邊,連魚帶缸把它們放入了湖中。

戰火平息以後,費希瑪與孩子們迫不及待地返回了故鄉,但是,那個原本熟悉的故園,如今已經變成了一片廢墟,這預示一切都必須從頭開始,而他們一路回到家鄉也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現在哪還有能力重建家園呢!想到這些,費希瑪不免一陣悲涼。就在此時,費希瑪看見自家屋後的湖麵泛著片片金光,當她走近仔細一瞧.竟然是一群美麗的金魚!

這些金魚跟當初放生的那兩條金魚長得一模一樣,也許,它們就是那兩條金魚的後代吧!然而,最值得慶幸的是,她的兩個兒子。還從湖中找回了那個金魚缸,這可是父親當年送給他們的禮物啊,現在也成了唯一的遺物了,費希瑪與孩子們非常高興,仿佛與自己的親人在亂世後重逢一般。隨後,費希瑪每天都來湖邊喂養金魚,這片平靜的湖水中,也在孕育著無限的生機。

很快,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都發現,每個黃昏的傍晚,都會有一個中年婦女蹲在湖邊久久不願離開,而費希瑪和金魚的故事也漸漸流傳開來了,人們紛紛前來觀看,有時,還有一些人順便買兩條回家送給別人。時間一長,出售金魚竟成了費希瑪一家的致富之路,不僅使得他們擺脫了戰亂導致的貧窮,還過上了安寧富足的生活!

生命,是大自然給予生物最寶貴的東西,我們都應該學會善待它,因為沒有人會相信,一個不尊重其他生命的人,能真正做到善待自己的生命!不可否認,故事中的費希瑪是善良的,當她捧著兩條金魚走向湖邊時,未必知道自己播下了怎樣的回報,但大自然對她的善良,卻給予了極大的獎勵!從這個故事裏,我們不難引申出一個道理:其實,善待生命,就是在善待自己!

然而,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又有多少人懂得善待生命呢!

每一個生命來到世上都是偶然,但是,它們走向死亡卻是必然,因此,誰都知道生命是最寶貴的,但卻很少有人真正懂得善待生命。在人生的旅程中,除了殘疾人之外,健康生活在世上的人們,很少會認為擁有生命亦是一種幸福。在他們的眼中,生命是夢寐以求的高官厚祿,是緊握在手中的巨額支票,是股市上跳躍的熒光屏,以及名牌轎車與豪華別墅。

當清晨我們打開報紙時,那些關於生命的消息都觸目驚心:洪災、雪災、地震、泥石流、絕症、謀殺、事故……滿眼全是苦苦掙紮的生命。然而,當我們放下報紙以後,卻又投入到一天的緊張生活之中,將那些令人心悸的事件,統統都拋在了腦後。假如有那麼一天,自己發生了天災人禍,我們又會作何感想呢?是希望獲得別人的幫助,還是希望被人冷漠以對?

不可否認,隨著社會的日新月異,我們的生活已經越來越忙了:要匆匆忙忙地學習,也要忙忙碌碌地考研,還要急急忙忙地工作。除此之外,我們日常的吃、喝、拉、撒、睡、玩一樣都不能少……如此多的事在等著自己,又怎能不忙得團團轉呢!這麼多的事要做,自然也就忘了善待生命這一件。但是,對於我們來說,尊重每一個鮮活的生命,是被別人尊重的重要前提!

也許,這個世界上的生命都各不相同,有的絢麗多姿,而有的平淡無奇,但是,它們卻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能靜靜地安全地活在世上,享有著生的權利!因此,當我們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或者行走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時,請多留意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人與事,在對方需要的時候,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即使它隻是一個動物、一棵幼苗,這就是善待生命,它會讓你的人生更加美好!

摒除惡念,善良為你指明路標

善良是生命的善金。多一些善良,多一些寬容,多一些理解,我們的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讓我們人人都心存善念,從小善做起,相依一顆善良之心,相互溫暖著在人世間行走。

印度北部有個村莊,叫格依瑪村。這裏土地貧瘠,人們生活窮困,連填飽肚子都成了問題。離格依瑪村不遠有一簡易公路,經過那裏的車輛經常發生事故。有一次,一輛裝載著食用罐頭的貨車在那裏翻進了溝裏。司機受了傷,攔了一輛車去了醫院,那些貨物無人看管。格依瑪村的村民見了,就將那些罐頭偷偷地運回家,一連好幾天,家家戶戶都有罐頭吃。這件事給了格依瑪村民啟發,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們完全可以靠路吃路了。但車禍畢竟不會經常發生。於是,他們想到一個主意,晚上,趁公路上沒人的時候,他們就拿工具把公路的路麵挖得坑坑窪窪。這樣一來,車子在那裏出事故機率就多起來。

即使車子在那裏不出事故,但因路況太差,所有車子行進速度都會大大減緩,村民們會跟在車後,趁司機不注意,偷偷地從車門裏拿走一些他們需要的東西。這件事在漸漸演變,起初,他們隻是偷拿一些食物,後來,其它貨物他們也拿,然後帶到市場上去賣錢。

再發展下去,他們就明目張膽地搶了。一時間那條簡易公路成了最不安全的路段,每個月都會發生幾起搶劫案。警局出動警力破案,他們在現場抓住了兩個正在搶貨的格依瑪村民,給這兩個村民判刑。但這樣做並沒有威懾住其他村民,反而讓村民們學會了作案時更加隱蔽更加機警。他們的作案開始有組織並有序起來,有專人負責把風預警,搶到貨物後就拿回家藏起來,或者更換貨物的包裝,讓前來搜查的警察找不到物證。

當地政府也想了很多辦法,想讓格依瑪村民放棄哄搶貨物的不道德和非法行為,引導他們走上正途。無奈,格依瑪村民已經從哄搶貨物中嚐到甜頭,他們習慣了這種不勞而獲的生活方式。所以哄搶貨物的事在格依瑪村附近屢屢發生。

那年冬天,因為從格依瑪經過常丟失貨物,所以,許多貨車司機選擇繞道行駛避開格依瑪路段,這樣一來,格依瑪村民好幾天沒有收獲。這一天,終於有輛貨車從那裏經過,車上裝的是一袋袋磷酸酯澱粉,是一種工業用澱粉。大家就一擁而上,搶走了二十多袋磷酸酯澱粉。司機是個小夥子,見有人搶了他的貨,便停下車,跟在搶貨人的身後往格依瑪村追。這樣一來,反給了其他格依瑪村人機會,他們不慌不忙地將車上所有澱粉搬了個空。小夥子追進村子,就請求村民將他的貨還給他,但格依瑪村人都不承認拿了他的東西。小夥子百般懇求都沒用,他隻得告訴村民們,那些磷酸酯澱粉,不是普通的食用澱粉,而是工業澱粉,那是有毒的,吃了會死人。

小夥子說的是實話。但格依瑪村人都不相信,因為這種磷酸酯澱粉無論是從色澤還是手感,都與他們平時吃的食用澱粉毫無區別。小夥子見村民們不信,嚇得不知所措。他本想去警局報案,但是又擔心他一離開,真有人將那些澱粉做成食品吃了會鬧出人命。

他一家家登門去說明情況,甚至向村民們下跪,請求他們:“千萬別吃那些澱粉,那樣是會死人的。”小夥子的不懈努力,讓村民們對他的話將信將疑。有人就將那種澱粉拿來喂雞,結果吃了這種澱粉的雞不一會兒就死掉了。這下,村民們驚駭了,繼而是深深的感動。他們搶了小夥子的貨,小夥子理應怨恨他們,即使他們吃了那種澱粉被毒死,也是罪有應得。可小夥子為拯救他們的生命不惜給他們下跪來請求他們別吃這些澱粉。

這樣的愛心,這樣的善良,這樣的胸襟,讓他們羞愧難當、感動不已。村民們自發地將那些工業澱粉都交了出來,重新送到了小夥子的車上。自此之後,格依瑪村人再沒哄搶過貨物,即使有人想打過往車輛的主意,立即就會有人站出來說話了:“想想那個好心人吧,我們傷害了他,他卻救了我們全村人的命。想想他我們還有臉繼續幹這種傷害別人的勾當嗎?難道我們真的是魔鬼?”格依瑪附近的公路太平了。

在警察的治理、政府的引導都未曾產生效果之後,一個年輕司機的善良卻改變了一切。人的習慣是可以改變的,就看你怎麼去改變;人的善念是可以喚醒的,就看你怎麼去喚醒。即使在一個道德急速下滑的社會中,隻要還有人義無反顧地堅持善良,無私地為他人付出,那麼這個社會就是有希望的。任何人心裏,其實都有一根善良的弦,這根弦,隻有愛心才能撥得動它。想要人善良,首先付出你的愛;再惡的人,你用你的愛,都能喚醒他的善良,讓他摒除惡念。

善良是一塊路標,在你迷失方向的時候,給你指明正確的道路;善良是一口清泉,在你幹渴的時候,給你生命的滋潤;善良是一雙有力的手,在你無助失落的時候,給你巨大的幫助。選擇善良,就像在人生的銀行中儲存了一筆巨款,說不定將來它就在你的生命裏發揮著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