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人類還不會使用火。人們住在大岩洞裏,生吃獵獲的飛禽走獸,穿著動物的皮毛抵擋風寒。後來,人們發現雷電燒著樹木引起森林大火之後,那些被烤熟的野獸的肉非常可口,而且很容易咀嚼,老人和孩子也可以吃,且吃了之後很少感染疾病。於是人們開始把雷電燒著的樹木小心翼翼地帶回岩洞,不斷地添加柴火,使火能夠燒得更久一些。後來,人們又學著把打回來的野獸都烤熟了再吃,冬天,人們也不再害怕寒冷了。但是火種很不容易得到,也很不容易保存,而且一旦火種熄滅,人們需要等很長時間才能重新找到火種,所以人們想,如果能隨時取火該有多好啊!
那時黃帝身邊有一個叫“燧人氏”的人,非常聰明,他見黃帝為了尋找可以隨時取火的方法急得頭發胡子都白了,很為黃帝擔心,因為黃帝是萬民之福,沒有了黃帝,老百姓的日子可就更加難過了。於是他開始考慮索該如何幫助黃帝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
燧人氏想啊想啊,想了很久,可是一點頭緒也沒有,心裏可著急了,可是越著急越想不出辦法。燧人氏心裏很難受。這天,心情煩悶的燧人氏走進一片大森林,想尋找一點食物。為了想辦法取火,他已經好幾天沒出來打獵了。可是今天燧人氏的運氣壞透了,走了大半天連隻兔子也沒看見,眼看已近晌午,燧人氏餓得頭昏眼花,正當他垂頭喪氣想要坐下來先歇一會的時候,忽然聽到一陣“篤篤篤”的聲音。燧人氏抬頭四處張望,忽然看見不遠處有一隻啄木鳥正停在一棵老樹上捉蟲子,燧人氏高興極了,連忙舉起弓箭,瞄準了啄木鳥正要放箭,奇怪的事發生了。燧人氏看見啄木鳥在那棵老樹上鑽了一個很深的洞,洞裏竟然有煙火冒出來!燧人氏忘了放箭,眼睛一眨也不眨地望著那隻啄木鳥,心裏忽然冒出一個念頭,如果用堅硬的東西在幹枯的樹木上使勁鑽,是不是也可以生出火來呢?
燧人氏為自己的想法激動得手舞足蹈,也顧不得射那隻啄木鳥了,趕緊找了一塊狹長的石頭和一根枯木,使勁鑽起來。鑽了好久好久,終於冒出了一絲煙火,燧人氏知道自己快要成功了,興奮讓他忘記了饑餓。過了不久,木頭果然燃燒起來了!
燧人氏拿著燒著的木頭跑回去,把他的發現告訴了黃帝。黃帝非常高興,對他說:“聰明的燧人氏,我該拿什麼來賞賜你呢?你的功績將會一代一代流傳下去,因為你的發明實在太偉大了!”燧人氏站起來剛要說話,忽然眼前一黑,倒在了地上,原來他又餓又累,終於支持不住,昏了過去。黃帝連忙叫人端來一碗湯給他喝下去,燧人氏才慢慢醒過來。
後來,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木柴要選擇品種,還要隨著季節變換而變換木柴品種,這樣才能鑽出火種。黃帝就讓燧人氏專門負責全國的鑽木工作,各地負責鑽木的官員都聽命於燧人氏。他們負責常年選用能鑽出火的木柴。如春季鑽木取火必須選用幹榆木、幹柳木;夏天必須選用幹棗木、杏木、桑木;秋季選用柞木、樽木;冬天選用幹槐木、檀木;等等。
因為火的使用,是人類最終形成的標誌之一,所以鑽木取火的發明,極大地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
善於觀察、發現、思考是燧人氏能夠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對他來說,鑽木取火的發明,並不是靈機一動不費吹灰之力的,而且日夜琢磨、同時又比較善於觀察的結果。試想一個大大咧咧的人,就算他看見啄木鳥啄木啄出火來也未必會有所發明。而燧人氏則不同,他時時留心,處處觀察,正是這種精神使他獲得了成功。
培養自己敏銳的觀察力,時刻留心周圍的事物,審思之,明辨之,我們便會有意外的收獲。一個成功的人,必定是一個心思細密的觀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