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乾隆皇帝把紀曉嵐召進宮中,對他說:“朕宣你進宮,是想讓你代朕撰一幅科場匾文,要將朕垂愛賢才,考官為國選拔賢能,並且鼓勵舉子讀書上進的三重命意,一並蘊涵其中。”紀曉嵐當即應諾,隨口擬出幾句,誰知乾隆聽了都不滿意,使勁搖頭。紀曉嵐隻好接著搜腸刮肚地思索,可想來想去,卻連自己滿意的都想不出來,更不用說讓挑剔的皇上滿意了,頓時汗珠從額上滾落下來。
乾隆見一向對答如流的風流才子,今日也有江郎才盡的時候,坐在那裏竊笑不已,但卻故作怒色說道:“好吧,你先回去,朕命你思考一日,明日複旨,若不堪任用,朕要將你削官為民。”這可把這位恃才傲物的河間才子驚呆了。他退出朝來,憂心忡忡地回到家中,一頭紮進書房,搬書查典,一股腦兒開列幾十條匾詞。但仔細審視,卻沒有一條滿意的,向來以為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今日絞盡腦汁,卻想不出一條好語,他急得茶飯不思。
子夜已到,他仍在書房冥思苦想。紀曉嵐的妻子馬月芳見他夜餐未進,定有什麼憂愁之事,幾次打發丫環過來探望,都回說老爺愁容滿麵,焦躁異常。馬月芳猜測定有非常之事,便讓丫環準備好飯菜,親自帶到書房探望,詢問緣由。
紀曉嵐長歎一聲,將當天的事情告訴夫人,誰知馬夫人聽完,卻咯咯咯地笑了起來。紀曉嵐十分惱火,心想,你倒好,我遇到困難了,你不但不幫忙想辦法,反而還幸災樂禍,太過分了!馬月芳看到紀曉嵐滿麵怒容,知道他誤解自己了,便說:“你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現成之語,為何不用呢?‘天子重英豪’這一句,豈不恰切無比嗎?”
紀曉嵐聽後,喜出望外,在自己頭上猛地一拍,說:“唉,我尚且不如一位女裙衩啊!”說完後,夫婦倆相視而笑,這時他才意識到自己肚子餓得慌,連忙狼吞虎咽地吃下夫人送過來的晚飯,然後一覺酣睡到天明。
第二天,紀曉嵐上朝,信心十足地將“天子重英豪”一句獻予乾隆,乾隆果然大喜。原來這是人們熟知的一首詩中的句子,詩雲: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用了這頭一句,下麵這三句之意,自然就聯想起來了。皇上所限之意,也盡在其中了。
乾隆又問紀曉嵐是怎麼想出來的,紀曉嵐便將昨晚夫人提醒他的情況,回明皇上。皇上聽著有趣,便接著說道:“愛卿學識超群,全在勤學好問,得益於有眾多師友。隻是今日朕方才知曉,愛卿原來還是夫人馬氏一門生啊!”然後哈哈大笑。
紀曉嵐的臉,一下紅到了脖頸,但他很快正色回答道:“古人雲:聖人無常師。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乾隆聽後,忙說:“說得好,說得好,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一代風流才子紀曉嵐苦苦思索也想不出來的匾文,其夫人馬月芳卻毫不費力氣地想到了,一句“天子重英豪”,妥帖確切,深得乾隆帝的讚賞。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其實,正如紀曉嵐所說的: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身邊的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我們的老師,所以要不恥下問,以一種虛懷若穀的態度向身邊的人學習。隻有博采眾人之長,才能真正做到學識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