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希望通過拖延在一個公司混日子,那你就犯了一個大錯誤。你在工作上的拖延雖一時僥幸蒙騙了你的雇主,但卻使你從此變得更加平庸。優秀的員工做事從不拖延,他們知道自己的職責是什麼,在上司交辦工作的時候,他們隻有兩個回答:“是的,我立刻去做!”或是“對不起,這件事我幹不了。”某件工作能做就立刻去做,不能做就立刻說出自己不能做,拖延與優秀員工無關。
商場就是戰場,工作如同戰鬥。要想在商場上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摒棄拖延的惡習,拖延隻能導致平庸的結局。如果你想打破平庸的生活模式,完成從優秀到卓越的跨越,請丟掉糊弄工作的態度,從今天開始拒絕一切拖延的習慣。
職場行走指南
【如何讓每一天更高效】
1.知道今天的重點是什麼,避輕就重;2.拒絕參與任何沒有意義的事;3.避免任何無需見麵的人;4.自己帶飯,騰時間午休;5.避開早晚高峰交通,擠出可用時間;6.少開車,多利用碎片時間;7.務必留出獨立思考的時間;8.勤總結;9.努力做到不為小事發脾氣;10.多看書,少瞌睡。
35.抱怨起不到任何作用
人在遭遇不公正待遇時,通常會產生種種抱怨情緒,甚至會采取一些消極對抗的行為,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但是,如果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用一種豁達大度的心態來對待它,就會將這種不公當成對成功者的一種考驗。
一位朋友計劃與一位離過婚的婦女結婚,臨到結婚前卻放棄了。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有人問他。
朋友這樣解釋道:“她總是一一曆數前夫的種種缺點——胡說八道、好吃懶做、無所事事、脾氣惡劣等等,簡直一無是處。我想,世界上應該沒有一個如此壞的人吧。我突然覺得和她生活下去我會受不了的。於是幹脆逃走為妙!”
一個受過良好教育、才華橫溢的年輕人抱怨自己在公司長期得不到提升,其間流露出對老板的不滿。在他眼中,老板隻不過是用“敬業”和“忠實”來麻痹員工,作為剝削員工的一種手段。沒過多久他就被公司辭退了。
對於生活中那些喜歡抱怨的人,大多數人都會避而遠之;對於在工作中表現消極喜歡抱怨的人,大多數公司都不會讓他存留,更別說給他獎勵和晉升的機會。
生活中許多失業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充滿了抱怨。失業的痛苦困擾他們的身心,使他們覺得自己仿佛被命運擠到牆角(其實是他們自己走到了命運的牆角),因此隻有通過抱怨來平衡自己。然而,這種抱怨的行為恰好說明他們所遭遇的處境是咎由自取。
季某是北京一名牌大學的畢業生,能說會道,各方麵都表現出不同凡響。他在一家私營企業工作兩年了,雖然業績很好,為公司立下了汗馬功勞,可就是得不到老板的提升。
季某心裏有些不舒暢,常常感歎老板沒有眼力。一日,和同事喝酒時季某發起了感慨:“想我自到公司以來,努力認真,試圖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我為公司建立了那麼多的客戶,業績也很不錯。雖然兢兢業業,成就人所共知,但是卻沒人重視、無人欣賞。”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本來老板準備提升季某為業務部經理。得知季某之言,心裏不是滋味,後來放棄了提升他。季某之所以得不到老板的提升,就在於他不了解老板的心理,而隻是一味地從自己的利益出發抱怨老板沒有識人之“能”。
抱怨是無濟於事的,隻有通過努力才能改善處境。人往往就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形成了高尚的品格。相反,那些常常抱怨的人,終其一生,也無法產生真正的勇氣、堅毅的性格,自然也就無法取得任何成就。不妨假想一下,你喜歡與那些抱怨不已的人為伍,還是與那些樂於助人、充滿善意、值得信賴的人一起共事呢?哪一種同事更受歡迎呢?
有時候,在工作和生活之中,碰到一些並非我們職責範圍內的工作,隻要我們站在公司的立場上,為公司著想,而不是置身事外,采取觀望態度。那麼,我們所做出的努力終會得到回報。在現實中,我們難免要遭遇挫折與不公正待遇,每當這時,有些人往往會產生不滿,不滿通常會引起牢騷,希望以此引起更多人的同情,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從心理角度上講,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自衛行為。但這種自衛行為同時也是許多老板心中的痛,牢騷、抱怨會削弱員工的責任心,降低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這幾乎是所有老板一致的看法。
許多公司管理者對這種抱怨都十分困擾。一位老板說:“許多職員總是在想著自己‘要什麼’;抱怨公司沒有給自己什麼,卻沒有認真反思自己所做的努力和付出夠不夠。”
對於管理者來說,牢騷和抱怨最致命的危害是滋生是非,影響公司的凝聚力,造成機構內部彼此猜疑,渙散團隊士氣,因此他們時刻都對公司中的“抱怨者”有著十二分的警惕。
抱怨的人很少積極想辦法去解決問題,不認為主動獨立完成工作是自己的責任,卻將訴苦和抱怨視為理所當然。其實這樣的抱怨毫無意義,至多不過是暫時的發泄,結果什麼也得不到,甚至會失去更多的東西。一個將自己的頭腦裝滿了過去時態的人是無法容納未來的。聰明的做法是停止計較過去,不要對自己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耿耿於懷。
現在一些剛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由於缺乏工作經驗,無法被委以重任,工作自然也不是他們所想像的那樣體麵。然而,當老板要求他去做應該負責的工作時,他就開始抱怨起來:“我被雇來不是要做這種活的。”“為什麼讓我做而不是別人?”對工作就喪失了起碼的責任心,不願意投入全部力量,敷衍塞責,得過且過,將工作做得粗陋不堪。長此以往,嘲弄、吹毛求疵、抱怨和批評的惡習,將他們卓越的才華和創造性的智慧悉數吞噬,使之根本無法獨立工作,成為沒有任何價值的員工。
一個人一旦被抱怨束縛,不盡心盡力,應付工作,在任何單位裏都是自毀前程。
中軟國際副總裁林惠春先生說:“抱怨是失敗的一個借口,是逃避責任的理由。這樣的人沒有胸懷,很難擔當大任。”
抱怨和嘲弄是慵懶、懦弱無能的最好詮釋,它像幽靈一樣到處遊蕩擾人不安。如果你想有所作為,如果你想讓自己變得優秀,不妨在遇到不公或是心情鬱悶想要發泄時多問一下自己“我抱怨什麼?有什麼可值得我去抱怨的”,然後平靜的將答案告訴自己。
職場行走指南
【職場情商訓練7法】
1.把看不順的人看順;2.把看不起的人看起;3.把不想做的事做好;4.把想不通的事想通;5.把快罵出的話收回;6.把咽不下氣的咽下;7.把想放縱的心收住。——你不需每時每刻這樣做,但這樣多做幾回,你就會:1.情商高了;2.職位升了;3.工資漲了;4.人爽了。
36.不要以為小錯就不是錯
隻要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成功者從來不會因為錯誤小就放過錯誤,而失敗者往往把小錯不當成是錯。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年輕人好高騖遠,不能踏踏實實地工作,工作中出現一些小問題也不願深究,聽之任之。他們認為:如果我所犯的錯誤性質十分嚴重,我一定會承認的;如果是芝麻大的一點小錯,再那麼認真地計較,難免有點小題大做,根本沒有這個必要。如果你也是這樣看待錯誤的,那就大錯特錯了。
巴西海順遠洋運輸公司派出的救援船到達出事地點時,“環大西洋”號海輪已經消失了,21名船員不見了,海麵上隻有一個救生電台有節奏地發著求救的信號。救援人員看著平靜的大海發呆,誰也想不明白在這個海況極好的地方到底發生了什麼,從而導致這條最先進的船沉沒。這時有人發現電台下麵綁著一個密封的瓶子,打開瓶子,裏麵有一張紙條,用21種筆跡這樣寫著:
一水湯姆:3月21日,我在奧克蘭港私自買了一個台燈,想給妻子寫信時照明用。
二副瑟曼:我看見湯姆拿著台燈回船,說了句“這小台燈底座輕,船晃時別讓它倒下來”,但沒有幹涉。
三副帕蒂:3月21日下午船離港,我發現救生筏施放器有問題,就將救生筏綁在架子上。
二水戴維斯:離崗檢查時,發現水手區的閉門器損壞,用鐵絲將門綁牢。
二管輪安特爾:我檢查消防設施時,發現水手區的消防栓鏽蝕,心想還有幾天就到碼頭了,到時候再換。
船長麥特:起航時,工作繁忙,沒有看甲板部和輪機部的安全檢查報告。
機匠丹尼爾:3月23日上午湯姆和蘇勒的房間消防探頭連續報警。我和瓦爾特進去後,未發現火苗,判定探頭誤報警,拆掉交給惠特曼,要求換新的。
機匠瓦爾特:我就是瓦爾特。
大管輪惠特曼:我說正忙著,等一會兒拿給你們。
服務生斯科尼:3月23日13點到湯姆房間找他,他不在,坐了一會兒,隨手開了他的台燈。
大副克姆普:3月23日13點半,帶蘇勒和羅伯特進行安全巡視,沒有進湯姆和蘇勒的房間,說了句“你們的房間自己進去看看”。
一水蘇勒:我笑了笑,也沒有進房間,跟在克姆普後麵。
一水羅伯特:我也沒有進房間,跟在蘇勒後麵。
機電長科恩:3月23日14點,我發現跳閘了。因為這是以前也出現過的現象,沒多想,就將閘合上,沒有查明原因。
三管輪馬辛:聞到空氣不好,先打電話到廚房,證明沒有問題後,又讓機艙打開通風閥。
大廚史若:我接馬辛電話時,開玩笑說,我們在這裏有什麼問題?你還不來幫我們做飯?然後問烏蘇拉:“我們這裏都安全嗎?”
二廚烏蘇拉:我也感覺空氣不好,但覺得我們這裏很安全,就繼續做飯。
機匠努波:我接到馬辛電話後,打開通風閥。
管事戴思蒙:14點半,我召集所有不在崗位的人到廚房幫忙做飯,晚上會餐。
醫生英裏斯:我沒有巡診。
電工荷爾因:晚上我值班時跑進了餐廳。
最後是船長麥特寫的話:19點半發現火災時,湯姆和蘇勒的房間已經燒穿,一切糟糕透了,我們沒有辦法控製火情,而且火越燒越大,直到整條船上都是火。我們每個人都犯了一點錯誤,但釀成了人毀船亡的大錯。
看完這張絕筆紙條,救援人員誰也沒說話,海麵上死一樣的寂靜,大家仿佛清晰地看到了整個事故的過程。
現實工作中的失敗,常常不是因為“十惡不赦”的錯誤引起的,而恰恰是那些一個個不足掛齒的“小錯誤”積累而成的。一位偉人曾經說過:“輕率和疏忽所造成的禍患將超乎人們的想像。”排除掉一些偶發的重大事故與損失,存在於日常工作中的馬虎輕率,更是不勝枚舉。企業中,許多員工工作態度積極,接受任務堅決,有很高的誌向,但卻因疏於小節,經常對工作中存在的小問題懶得思考,遺漏的隱患不去克服,出現的小麻煩不能及時剔除,最終隻能在自己所設定的工作目標麵前望洋興歎。
一位勇者發誓要排除萬難,攀登一座高峰。於是在眾人期待的目光中,他出發了。然而,他最終卻以失敗告終,出人意料的是,讓他放棄的原因隻是鞋中的一粒沙子。
在長途跋涉中,惡劣的氣候沒有使他退縮,陡峭的山勢沒能阻礙他前行,難耐的孤寂沒有動搖他堅定的信念,疲憊與饑寒沒有使他畏懼。不知何時他的鞋裏落入一粒沙,起初他並沒在意,他完全有時間和機會把那粒沙子從鞋裏倒出來的,可是在我們的勇士眼中,它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的確,比起勇士所遇到的其他的困難來講,那粒沙的存在簡直可以忽略不計。然而越走下去那粒沙越是磨腳,最後每走一步都伴隨著錐心刺骨的疼痛,他終於意識到這粒沙的危害。他停下腳步,準備清除沙粒,但是卻驚異地發現,腳已經被磨出了血泡。沙被清除出去了,可是傷口卻因感染而化膿。最後,除了放棄,他別無選擇。
工作中任何一個細節出了差錯,都會事關全局。牽一發而動全身,每一件細小的事情所產生的後果都會被不斷擴大,它們就不再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
在一次登月行動中,美國的飛船已經到達月球卻無法著陸,最終以失敗而告終。事後,科學家們在查找原因時發現,原來是因為一節價值僅30美元的電池出了問題。起飛前,工程人員在做檢查工作時隻重點檢查了“關鍵部位”卻把它給忽略了。結果,一節30美元的電池讓幾十億美元的投資和科學家們的全部心血付諸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