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有人可以限製你嗎(1 / 3)

引言

人之所以失敗,並非因為沒有理由向困難挑戰,而是因為有太多理由在困難麵前退縮。他們認為加大工作的難度,提高工作標準,顯然是為自己製造麻煩,因此在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使自己的人生在工作中徹底墜入平庸。

50.難度決定高度

無論你從事何種工作,擔任什麼樣的職務,隻要有可能,請想方設法多擔待一些責任,不斷提高工作標準,主動請纓解決工作中的疑難問題。如此一來,短期內你或許不會收到什麼好的效果,但你若就此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用不了太長時間,你的個人價值便會在公司不斷攀升,因為你加在自己工作上的難度,無疑決定了你工作的高度——一個能主動要求承擔更多責任或有能力承擔責任的人,任何老板都在尋找這樣的人。同時,這樣的人也從來不愁沒有發展和壯大自己的機會。

莎倫·萊希曾是三聯公司的經理助理,那是位於伊利諾伊州斯科基市的一家地產公司。她係統地承擔起了幫助經理開展工作的職責,而那樣做意味著她的工作職責擴展到了包括一個辦公室經理的責任。現在,她已經是這家公司的副總裁了。

萊希自己介紹說:“當經理不在時,我就擔負起了運營的全部職責。這個工作對我來說難度很大,但我想知道自己行不行。”

三聯公司的老板莫什·梅諾拉對莎倫·萊希欣賞備至,他說:“如果她不自己做給我看,我不會知道她在這方麵的能力狀況。任何老板都在尋找這樣的人,她能自動承擔起責任和自願幫助別人,即使沒有告訴她要對某事負責或者對別人提供幫助。”

艾思普力特公司的員工米莉·羅德裏格斯,是另一個類似的例子。

米莉剛開始是艾思普力特公司的一名普通職員,工作不久,為了改良工作方法,她主動提出:從海外貨物儲備到預付款的運輸項目,所有的服務和市場營銷領域都應當運用後勤學原理。為了落實這一想法,她擔負的責任不斷增加,也使得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不久,她便成為舊金山分公司的運輸主管。對此,她的老板說:“她為公司提出的建議不算新鮮,但完成起來很難,她很主動,而且完成了,她自然不會再是一名普通的職員。”

如果能主動積極地擴展自己的職責,增加自己的工作難度,提升自己的工作標準,你不僅可以得到更多的回報,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學到更多的東西,從而有助於你更得心應手地把昔日的優勢轉變為未來的機會。

海爾為了發展整體衛浴設施的生產,33歲的魏小娥被派往日本,學習掌握世界上最先進的整體衛浴生產技術。在學習期間,魏小娥注意到,日本人試模期廢品率一般都在30%~60%,設備調試正常後,廢品率為2%。

“為什麼不把合格率提高到100%?”魏小娥問日本的技術人員。

“100%?你覺得可能嗎?”日本人反問。從對話中,魏小娥意識到,不是日本人能力不行,而是思想上的桎梏使他們停滯於2%。作為一個海爾人,魏小娥的標準是100%,即“要麼不幹,要幹就要爭第一”。她拚命地利用每1分每1秒的時間學習,三周後,帶著先進的技術知識和趕超日本人的信念回到了海爾。

時隔半年,日本模具專家宮川先生來華訪問見到了“徒弟”魏小娥,她此時已是衛浴分廠的廠長。麵對一塵不染的生產現場、操作熟練的員工和100%合格的產品,他驚呆了,反過來向徒弟請教問題。

“有幾個問題曾使我絞盡腦汁地想辦法解決,但最終沒有成功。”

“日本衛浴產品的現場髒亂不堪,我們一直想做得更好一些,但難度太大了。你們是怎樣做到現場清潔的?100%的合格率是我們連想都不敢想的,對我們來說,2%的廢品率,5%的不良品率天經地義,你們又是怎樣提高產品合格率的呢?”

“用心。”魏小娥簡單的回答又讓宮川先生大吃一驚。用心,看似簡單,其實不簡單。

一天,下班回家已經很晚了,吃著飯的魏小娥仍然在想著怎樣解決“毛邊”的問題。突然,她眼睛一亮:女兒正在用卷筆刀削鉛筆,鉛筆的粉末都落在一個小盒內。魏小娥豁然開朗,顧不上吃飯,在燈下畫起了圖紙。第二天,一個專門收集毛邊的“廢料盒”誕生了,壓出板材後清理下來的毛邊直接落入盒內,避免了落在工作現場或原料上,也就有效地解決了板材的黑點問題。

魏小娥緊繃的質量之弦並未因此而放鬆。試模前的一天,魏小娥在原料中發現了一根頭發。這無疑是操作工在工作時無意間落入的。一根頭發絲就是廢品的定時炸彈,萬一混進原料中就會出現廢品。魏小娥馬上給操作工統一製作了白衣、白帽,並要求大家統一剪短發。又一個可能出現2%廢品的原因被消滅在萌芽之中。

2%的責任得到了100%的落實,2%的可能被一一杜絕。終於,100%,這個被日本人認為是“不可能”的產品合格率,魏小娥做到了,不管是在試模期間,還是設備調試正常後。

鑒於魏小娥的成功經驗,海爾在全集團範圍內掀起了向她學習的活動,學習她“認真解決每一個問題的精神”。

人之所以失敗,並非因為沒有理由向困難挑戰,而是因為有太有理由在困難麵前退縮。他們認為加大工作的難度,提高工作標準,顯然是為自己製造麻煩,因此在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使自己的人生在工作中徹底墜入平庸。

對很多麵向多元發展的公司而言,員工不求有功便是有過,長此以往,難免不會在某天清晨起來發現自己已被競爭者淘汰。

職場行走指南

【何為人才?】

人才是利潤最高的商品。能夠經營好人才的企業最終是大贏家。企業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但最主要的是三種人才:1.能獨立做好一攤事的人;2.能帶領一班人做好事情的人;3.能審時度勢,具備一眼看到底的能力,製定戰略的人。

51.工作標準沒有上限

韓國現代公司的人力資源部經理在談到對員工的要求時這樣說:“我們認為對員工的最好的要求是,他們能夠自己在內心中為自己樹立一個標準,而這個標準應該符合他們所能夠做到的最好的狀態,並引領他們達到完美的狀態。”

這位經理的話,無疑代表著現行社會下各家企業、公司較為普遍的擇人觀念。

如今,任何一家公司對員工的期望,都不再滿足於公司規定怎麼做,員工便去怎麼做,而是期望員工能夠自我加壓、自我完善,成為能創造自己最大價值的人。這就要求員工心中必須具有對自己的高要求,這樣才能達到自我管理、自我發揮的狀態。

在各種行業中,零售業是最考驗服務水平的行業。很多專家都研究過沃爾瑪成功的原因,專家們得出“服務無上限”為其成功的最大原因,其結論有三:

其一,沃爾瑪擁有全球性的信息網絡,能夠及時有效地反映全球的零售業變化;

其二,沃爾瑪擁有整體高效的成本分攤係統;

其三,沃爾瑪員工提供了優質而無挑剔的服務。

在沃爾瑪的店麵裏,員工都以最高的工作標準警醒自己。員工的微笑服務、耐心、誠實早已是最基本的準則。他們追求的是向心中的完美狀態迸發。擁有這樣的員工的沃爾瑪當然不可阻擋地成為零售業的巨頭,甚至超過了很多實業公司,成為世界企業500強的第一名。而沃爾瑪的員工也為自己是沃爾瑪的一員而驕傲,因為這意味著優秀、完美和卓越。這便是員工用最高的標準要求自己,給企業和自己帶來的巨大效益的秘訣之一。

美國的馬丁·路德·金曾經說過:“如果一個人是清潔工,那麼他也應該像米開朗琪羅繪畫、像貝多芬譜曲、像莎士比亞寫詩一樣,以同樣的心情來清掃街道。”假如你能以這種心態做事,目標的達成根本就順理成章。

18世紀的諷刺文學家、哲學家伏爾泰(1694—1778)創作的悲劇《查伊爾》公演後,受到觀眾很高的評價,許多行家也認為這是一部成功之作。但當時,伏爾泰本人對這一劇作並不滿意,認為劇中對人物性格的刻畫和故事情節的描寫,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因此,他拿起筆來一次又一次地反複修改,直到自己滿意才肯罷休。為此,伏爾泰還惹下了一段風波。

經伏爾泰這樣精心修改後,劇本確實一次比一次好,但演員們卻非常厭煩,因為他每修改一次,演員們總要重新按修改本排練一次,這要花費許多精力和時間。為此,出演該劇的主要演員杜孚林氣得拒絕和伏爾泰見麵,不願意接受伏爾泰重新修改後的劇本。這可把伏爾泰急壞了,他不得不親自上門把稿子塞進杜孚林住所的信箱裏。然而,杜孚林還是不願看修改稿。

有一天,伏爾泰得到一個消息,杜孚林要舉行盛大宴會招待友人。於是,他買了一個大餡餅和十二隻山鶉,請人送到杜孚林的宴席上。

杜孚林高興地收下了。在朋友們的熱烈掌聲中。他叫人把禮物端到餐桌上用刀切開,當在場的人把禮物切開時,所有的客人都大吃一驚,原來每一隻山鶉的嘴裏都塞滿了紙。他們將紙展開一看,卻是伏爾泰修改後的稿子。

杜孚林哭笑不得,後來隻好按伏爾泰的修改稿重新演出。這個修改稿一經演出,在社會上便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取得了轟動效應。

伏爾泰是大作家,尚且如此兢兢業業,那麼你呢?對每一個人來說,隻有用高標準要求自己不斷發現和改進自己作品的不足之處,才可能成就精美的作品和人生。

盡力將工作做到最好,力求完美、出色,這樣,你良好的職業道德就蘊涵其中了。

堅持標準和質量可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質,可以激發每個人的智慧和提升個人的工作能力。優秀的員工總是堅持自己或公司的做事標準,他們時刻要求自己把每一項工作當成事業來做。

日本的鬆下幸之助有一次發表講話時說:“看員工努力向上的情景,他感覺非常欣慰。在這令人憂患的時代,本公司能很快從戰爭所帶來的混亂中站起來,邁向複興,就是因為我們比任何創業者都更能爭取上進。我認為人人必須不甘於平庸,努力向上,才能創造出佳績。”

完美的標準就在於一種不斷努力的過程。事實上很多人都不能夠很好地理解標準沒有上限這句話。他們在工作中都認為,隻要做到了工作的全部要求,做到了工作的100分也就是達到了完美的狀態。完美其實不是一種最終的結果,而是一種過程。在這種過程中,向完美進發的人對自我永遠都處於不滿足的狀態中,他知道自己對於工作或者人生都是不完美的,即使自己在努力地按照要求來工作,但是這對完美來說還是不夠。因為完美對應的是一種更高層次的人生境界。在這樣的人生境界中,每個人都必須不斷地努力才有可能獲得進一步發展的機會。

職場行走指南

【培養自己的膽識】

1.不要常用缺乏自信的詞句;2.不要常常反悔,輕易推翻已經決定的事;3.在眾人爭執不休時,不要沒有主見;4.整體氛圍低落時,你要樂觀、陽光;5.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因為有人在看著你;6.事情不順的時候,歇口氣,重新尋找突破口。

52.失敗是工作的財富

可以肯定地說,沒有人喜歡失敗。因為,失敗大多是一些令人痛苦的經驗,甚至是讓你的人生受到重創的體驗。而人生中大大小小的失敗,無疑會給人心裏造成一種無形的壓力,甚至是恐懼。其實,這大可不必。失敗也是一個成果,需要你仔細診斷。對此,發明大王愛迪生似乎比所有人認識得更深,實踐得更好。愛迪生為了得到一個正確的結果,實驗時出過上百次錯誤,但他正是在錯誤中找到了正確的理論方向。當他某次為了尋找最合適做燈絲的材料再次失敗後,他的助手歎口氣說:“唉,又失敗了。”“不,”愛迪生輕鬆地說,“錯了!這是我們又成功地找出了一個不適合做燈絲的材料。”把失敗看成是一次富有正麵意義的成果,從失敗中有所收獲,這是成功者所需具備的一種絕佳心態,他們最懂得“失敗乃是成功之母”這句話,往往會在失敗的教訓中獲益,然後從失敗中走向成功。

某大公司招聘人才,應者雲集。其中多為高學曆、多證書、有相關工作經驗的人。

經過三輪淘汰,還剩下11個應聘者,最終將留用6個。因此,第四輪總裁親自麵試。

奇怪的是,麵試時那天,考場上出現12個考生。總裁問:“誰不是應聘的?”坐在最後一排的一個男子站起身:“先生,我第一輪就被淘汰了,但我想參加一下麵試。”

在場的人都笑了,包括站在門口閑看的那個老頭子。

總裁饒有興趣地問:“你第一關都過不了,來這兒有什麼意義呢?”男子說:“我掌握了很多財富,因此,我本人即是財富。”

大家又一次笑得很開心,覺得此人要麼太狂妄,要麼就是腦子裏進了水。

男子說:“我隻有一個本科學曆,一個中級職稱,但我有11年工作經驗,曾在18家公司任過職……”總裁打斷他:“你的學曆、職稱都不算高,工作11年倒是很不錯,但先後跳槽18家公司,太令人吃驚了,我不欣賞。”

男子站起身:“先生,我沒有跳槽,而是那18家公司先後倒閉了。”

在場的人第三次笑了,一個考生說:“那你可真夠倒黴的!”男子也笑了:“相反,我認為這就是我的財富!我不倒黴,我隻有31歲。”

這時,站在門口的老頭子走進來,給總裁倒茶。男子繼續說:“我很了解那18家公司,我曾與大夥努力挽救它們,雖然不成功,但我從它們的錯誤與失敗中吸取了很多教訓;很多人隻是追求成功的經驗,而我,更有經驗避免錯誤與失敗!”

男子離開座位,一邊轉身一邊說:“我深知,成功的經驗大抵相似,很難模仿:而失敗的原因各有不同。與其用11年學習成功經驗,不如用同樣的時間研究錯誤與失敗;別人的成功經曆很難成為我們的財富,但別人的失敗過程卻是!”

男子就要出門了,忽然又回過頭:“這11年經曆的18家公司,培養、鍛煉了我對人、對事、對未來的敏銳洞察力,舉個小例子吧,真正的考官,不是您,而是這位倒茶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