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如果對某種事物產生了強烈的興趣,那麼在艱苦的奮鬥過程中,他不僅不會感到疲憊和厭煩,反而會從中體會到無限的快樂。這種積極的心態使他激發出體內的巨大潛能和毅力,這種良性的循環促進他最終成為偉大的人物。
我並不注重你在學校裏的學習成績,那是靠不住的,關鍵是你一定要在學生時代找到自己的興趣點,並努力去發展它,隻有這樣你才能取得成功;隻有這樣你才能擁有一個積極的心態,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激發出自己身上的學習潛力和毅力。在你學習的時候,強烈的興趣會使你全身心地投入,集中全部精神。除了眼前正在做的這件事之外,別的什麼都不要去想。一個人如果不能把精力集中在一個對象上,而是在做一件事的同時心中又想著其他的事情,那麼他的效率一定很低。
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學科,然後全身心地投入進去,激發出你身上的全部潛能,最終在這一領域取得成功。孩子,這就是我希望你做到的。
第5封信 如何提高閱讀能力
無論采用哪種形式,文件、報告、備忘錄、信件、報紙等,人們每天學習和記憶的大部分材料都是以書麵文字形式出現的。你在學校的學習,我想絕大部分是通過讀書來完成的。書中的那些文字是你獲取知識的媒介,即使是快速閱讀者,也抱怨說信息太多,令他們不知所措。人們很容易理解,閱讀能力的提高意味著腦力的提高。但是,你不必自己嚇自己。一些新的閱讀策略可以幫助你改變閱讀的能力,讓信息不再成為你肩上的重擔,而是讓它們為你所用,從一種障礙變為一種財富。
要提高閱讀的能力,不外乎從兩個方麵入手,一個是提高閱讀的速度,一個是提高閱讀的質量。我先說說提高閱讀的速度。集中注意力,就如此簡單。“什麼?”你也許會問,“集中注意力,這麼簡單就會使我擁有高速度的閱讀能力?一定在開玩笑吧?這聽起來也太容易了,簡直不像是真的。”不過,一些非常嚴謹的科學研究已經證明,你隻需要有意識地把注意力集中於你要閱讀的材料,你就能使自己的閱讀速度和理解程度提高數萬倍。
想想下麵的情形,你是否曾處於一個非常緊張或非常危險的情境,如一輛馬車直衝你而來,或者你目睹有人處於危險中?當時你不是四下張望,而隻是短短一瞥,便將一切細節盡收眼底。如果你確實遇到過類似情境,那麼你一定已對大腦的神奇力量有所體會,它能在瞬間知覺並理解你眼睛所見到的一切。你也可以想想:有時,你明明已看完一段或一篇文字,但你讀完後意識到自己不知它講了些什麼。想想你有多少次因為注意力不集中,讀得不認真而浪費了寶貴的閱讀時間。
另外,要提高閱讀的速度,還要克服不良的閱讀習慣。在持續的閱讀過程中,你可能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習慣,並在閱讀的過程中強化了這些習慣。也許,你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有這些習慣。其中有些不良習慣使你的閱讀事倍功半。但是,一旦你了解到它們,你就會認識到你過去一直在抑製你的閱讀速度。有些人讀書,就像跟老師學單詞一樣,老師讀一遍,就接著讀一遍。不出聲地複述詞句會使你的閱讀速度變得和你說話時一樣慢。大腦思考和閱讀詞句的速度遠遠快於說話的速度。所以,人們有時會因為說話跟不上大腦運轉的速度而出現舌頭打轉的情況。如果你在心裏讀出每個單詞,那麼你的最快閱讀速度是每分鍾讀150個詞。逐字閱讀的最快速度為每分鍾200到300個詞,這隻是一般閱讀速度。所以,讀書時一定要克服逐字閱讀的不良習慣。
走回頭路是破壞閱讀速度的另外一種不良習慣,也是最糟糕的一種。所謂走回頭路,是指我們一邊閱讀一邊返回前麵讀過的段落,檢驗對某個單詞的理解是否正確。這是非常普遍的一種閱讀習慣。這種習慣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我們對自己理解材料的能力缺乏信心。當我們錯過一個單詞或一個短語,或當我們的注意力分散一小會兒之後,我們會自然而然地覺得,如果我們回過頭再讀一遍,我們就能更好地理解。然而,這樣想是非常錯誤的。走回頭路不僅不能改善理解,而且事實上它還可能影響理解。每遇到一個單詞或短語就停下來反複思考,這會影響大腦功能的發揮,使大腦不能從整體上把握閱讀材料的全義。同時,這還會打斷我們的思路,使我們難以分析文章如何把細節組織在一起的。
再說說閱讀質量的提高。許多人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提高單詞閱讀速度上。他們被各種快速閱讀的神話所迷惑,期望能如其所說的一目十行,每分鍾閱讀2000個單詞。但是,閱讀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更快地理解單詞。你之所以閱讀是為了獲取一些重要的事實和觀點。要想隨時掌握洶湧而至的信息,單靠增加你每分鍾理解的單詞量是遠遠不夠的。即便你每分鍾能理解的單詞量得以增加,你仍達不到你的閱讀目的,特別是當其中的許多單詞與你想了解的事物無關時更是如此。閱讀這些無關的單詞並不能使你向目標靠近。你需要努力增加的是你每分鍾能理解的信息。其實,你用不著讀完作者的每一句話就能理解他的全部觀點。例如,某段文字的標題,或標題中的某一句話就可以告訴你這段文字的主要內容。為了獲取信息而讀,你還會更加關注並有意識地記憶你要學習的內容。為此,你要從所學內容裏挑出重要觀點並不困難。
在閱讀的過程中,你需要的不是細節而是要點。人們之所以寫作,多半是為了傳達某種觀點。細節的作用是對觀點進行闡釋。通常,你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找出某個要點或某些要點,你需要的就是這些。至於這些要點是由哪些細節推導出來的,這與你沒什麼關係。
不加評判地吸收成堆的信息,這對閱讀而言是遠遠不夠的。很不幸,人們的所見所聞所學並不都是可信的。在我們接觸的大量事實、數據和觀點中,有許多是虛假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麵對許多或缺乏事實根據,或與事實不符,或帶有偏見的信息。身處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信息社會,你隻有隨時了解各種新信息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如果你掌握的信息有誤並據之采取行功,你可能會遭遇災難性的後果。無論你做什麼,無論你以後從事什麼工作,情況都是這樣。要想做出正確的選擇,就必須掌握事實,而且是正確的事實。
事實很容易受到歪曲,有時是無意的,有時卻是別有用心的,無論哪種情況,對我們來說結果都一樣。我們可能受蒙騙、被操縱、被誤導,或者因此遇到危險。做事情一個基本原則是,你絕不能不加選擇地接受所有信息,否則你會遭遇災難性的後果。在采取任何行動之前,你都要確保你所吸收的信息是及時而準確的,否則這些信息不但沒用,而且可能有害。把有價值的和沒有價值的信息彼此分開,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正是這一步決定了一個人成為傑出的學習者還是成為信息的掌握者,而且,這一步並不怎麼困難。總之,麵對生活中蜂擁而至的大量信息,你不但要從量上占有它們,而且要保證它們的質量。那些曾經被視為無從下手的、成堆的信息不過是小菜一碟。
第6封信 必須不斷充實自己
你現在所處的年齡段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所以即使不去刻意地鍛煉身體,你也不會存在身體健康方麵的問題。但在智力方麵可就不一樣了,尤其是在你這個年齡階段,如果你平時不注意充實自己的頭腦,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那麼你以後想要發揮自己的智慧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有效地利用眼前的每一分鍾來充實你的頭腦,與你以後更好地發揮智力是緊密相連的。
要想使自己的頭腦活躍,思維敏捷,必須通過專門的訓練才能達到。理解這一點並不需要懂得什麼高深的科學用腦知識。你隻要看看那些經過訓練的頭腦和那些沒有經過訓練的頭腦,然後對他們進行一下比較,你就會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有多麼的大。我不相信你會看不到這種差距。所以,你應該懂得為什麼要努力地訓練自己的頭腦了吧?
當然,也不排除在這個世上的確存在所謂的天才。他們可以不經過訓練,天生就有一副好頭腦。但是這類天賦稟異的人是非常少見的,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我還是要奉勸你,即便是天才,經過專門的培訓,也是隻有好處而沒有壞處的。道理很明顯,如果天才人物能夠在自己天賦的基礎上,又受到與普通人一樣的訓練,他豈不是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功嗎?所以,我們每個人,無論是天才還是智力平常的普通人,都應該趁著青春年少,努力進取,盡可能多地學習所需要的知識,不斷地充實自己。如果不能很好地做到這點,別說出人頭地,以後的前途出路都成問題。
兒子,想想你眼下的處境吧!與別人相比,我們的全部家當和所處的地位,都不足以完全保證你取得成功。我在社交圈到底還能待多久,這還是一個未知數。當然,這也是我們唯一有用的資本。可是你要知道,將來你必須麵對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那就是當你長大成人,步入社會時,我可能已經退休了。那時,你根本就指望不上我了,你還能以什麼作為依靠呢?我想,除了靠你自己積累力量外,別的都甭指望了吧?因此,現在不斷地充實自己,不但是你唯一的出路,而且也是你必須要走的路。
我時常聽到身邊有人抱怨:自己並不比別人差呀,甚至可以說很優秀,可是為什麼就得不到回報呢?!可是根據我的觀察,事實並不是像他們說得那樣。這些抱怨的家夥在看待自己和他人時,總是認為自己比別人強。或許我的想法有點兒武斷,但我堅持認為,世上的確有不少被埋沒的人才。隻要是金子就會發光,對於一個真正優秀的人而言,不論他身處何種逆境,他也一定能取得成功,當然這種成功的程度是不一樣的。
為了不使你產生歧義,在此,我要特別地說明一下“優秀”這個詞的含義。我所說的“優秀”是指有學問、有見識,並且待人處事有良好的教養。一個優秀的人首先必須要有學問,不是白丁,這是不言而喻的。學識的重要性,我已經強調無數次。在這裏,我還要再嗦一句:無論目標是什麼,如果沒有知識與學問的支持,這個目標隻能是空中樓閣。除了這一點外,我還要強調另外兩點:一個是見識,另一個則是態度。先說見識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對此,我想以一句話來概括:無論是誰,如果他孤陋寡聞,索然無味,他的人生之旅注定是寂寞無聊的。
關於“態度”,到目前為止,在各種做人的基本要素中,我還是第一次提及“態度”的重要性。“態度”或許不是成功的決定性條件,但在我看來,它卻是每個優秀的人必不可少的美德。一個人如果沒有好的態度,那即便他有再高深的學問、再廣博的知識,他也算不上是優秀的。此外,一個人如果沒有好的態度,即便是一些唾手可得的東西,要想得到,也會變得難上加難。這其中的奧妙就在於:當同別人打交道時,最容易讓別人接受的,並不是完全靠知識或見識,更多的則是取決於我們對待別人的良好態度。
兒子,我希望你能認真地看我寫給你的每一封信,不管是我曾經寫過的,還是現在寫給你的。因為這些信都是我對你的諄諄告誡;都是我這麼多年來經驗與智慧的累積;更是我愛你的證明。除對你以外,我還從來沒有過這樣一種強烈的願望,一種將自己的心得教給別人的願望。我明白,你目前為自己將來著想的心情,還比不上我為你著想的心情那麼急切。對現在的你來說,因為受年齡所限,可能無法真正了解我的這些話到底有什麼用。但是隻要你稍稍有點兒耐心,認真地聽進我所說的話,總有一天你會知道,了解和學習這些生活的哲理對你來說是絕對有用的。
第7封信 多問是求知的捷徑
孩子,看了前些天你給我寫的一封信,我非常高興,從信中,我感覺到你正在逐漸成長,開始思索很多對你的將來有益的問題。在信中你問了我許多關於生活的問題,雖然其中的有些問題在像我這樣的成年人看來非常幼稚,但我仍然為你的這種勤於發問的精神而高興。
翻開世界科學史,幾乎所有偉大的科學家都是將“為什麼”掛在嘴邊,幾乎所有的科學成就都源於科學家們對某種現象的好奇。對事物持強烈的好奇心,是任何發明創造的基礎。
其實,在學習的過程中,重要的不是能否得出正確的答案,關鍵是要保持一種質疑的精神,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很多成功者的事例證明,懷疑是最容易引起學生的探究反射的,有了這種探究反射,思維的火花也就隨之產生了。可見,世間的發明有千千萬,絕大多數的起點都在於一個“問”字。
問別人“為什麼”並不是一件丟麵子的事情,它不僅表現出了謙虛的學習態度,也表現出對別人的尊敬。不管向誰請教,發問的態度必須是誠懇認真,要有一種求知的態度。想從別人身上得到知識的唯一途徑就在於你能使別人感覺到你確實承認和敬佩他們高深的知識。
要學到真學問真本領,唯一的方法就是勤於發問,有一個充滿問號的大腦。
看到這裏你可能要問我,既然提問這麼重要,應當怎麼來提問呢?你要知道,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是有價值的,學會怎樣提問,問到要害處,關鍵在於要掌握提問的基本方法,學會把學習過程中有價值的疑難問題提出來。在這裏,我把我學生時代關於提問的一些心得告訴你:
如果某個知識是在什麼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或派生出來的,或者與什麼舊知識有相關但又搞不清的,那就在此提問;如果對某個問題為什麼是這樣,為什麼不是那樣,搞不清或說不出來,就可據此提問。例如:一種計算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就在算理上下功夫提問。這道題應怎樣列式?為什麼這樣列式?依據是什麼?有沒有多種或更好的解法?就抓住主要問題提問。
孩子,提問是一種能力。隻有敢於提問,善於提問,才能夠在求知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我希望你今後能夠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多提問的習慣。
第8封信 做一個輕鬆的學習者
孩子,我希望你在學生時代能取得驕人的成績,但我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你背負這種希望,整日像個書呆子一樣苦讀,沒有絲毫笑臉,完全不像一個健康樂觀的青年人。我更希望看到你能以一種快樂的心態去學習,做一個輕鬆的學習者。
要做一個輕鬆快樂的學習者,就要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一些人覺得自己天生就不會學習,而且這種狀況無法更改。就像一個人無法改變自己的身高或樂感一樣,人們對自己天生的學習能力無能為力。他們相信自己永遠學不會如何更好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