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涅爾熱”達到高潮,越來越多的廠商仿照她的服裝樣式大量生產投放市場。莎涅爾對此很興奮,她說:“哦,最使我快樂的事莫過於我的作品被模仿。時裝要是不能走向街頭,還成為什麼時裝?”
莎涅爾的事業在擴大,她越來越富有。但是她的工作卻一刻也沒有懈怠過。
女作家吉羅這樣描寫她的工作狀態:在莎涅爾看來,懶惰和懈怠是不能容忍的罪惡,就這點而言,她不像20世紀的婦女,倒像19世紀的大企業家。她對自己、對下屬都是嚴厲的,不留情的。在她看來,她的下屬,除了以她自己的名字為字號的商店外,不應該有其他的考慮、其他的利益。她簡直是當代最獨裁,然而也是最富有獨創精神的企業家。
莎涅爾成名之後,對巴黎的文化界和社交界越來越感興趣。她建立了一個模特兒之屋,那裏集中了來自巴黎資產階級家庭的妙齡女郎;她設立了一個文化沙龍,那裏彙集著巴黎的名士,對經常光顧沙龍的青年作家,她按月發給津貼,她還出資對俄羅斯的芭蕾舞進行革新。莎涅爾成為社交場合的中心人物。
莎涅爾以其風采和魅力,把那個時代最漂亮、最風流、最富有的男子吸引到她的身邊。迪米特裏·波羅維茨大公是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表兄,他向莎涅爾捧出一顆熾熱的心,但莎涅爾沒有做大公夫人。英國威斯敏斯特公爵是一個風流倜儻的美男子,他給莎涅爾寫了一封封的情書,派人一次次送去貴重禮物,莎涅爾也沒有接受他的愛情,她說:“世上已有三個威斯敏斯特公爵夫人了,卻隻有一個可可·莎涅爾。”在她看來,在自己創建的服裝帝國裏工作比當公爵夫人更有意思。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莎涅爾關閉了她的服裝店,結束了事業上的鼎盛時期。死而複生的契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的六七年間,莎涅爾的好友以及昔日的戀人相繼辭世,她沒有老伴,沒有兒女,感到孤寂。
這一時期,世界服裝經曆了一個大發展,設計新秀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莎涅爾孤傲的心上隱隱地有幾分不安:難道她真的落伍了?
1953年自尊自信的莎涅爾向輿論界宣布,她要舉辦一個作品展覽,她要重振莎涅爾服裝店。輿論界為之嘩然:“她已經71歲了,還要複出?一個7旬老婦再度投入競爭,無異走上拳擊台,把自己置於死地。”
莎涅爾在人們的紛紛議論中打回服裝界。然而,今非昔比,巴黎人的口味變了,莎涅爾雖然推出了一些以粗花呢為麵料的、色調明快的新款式服裝,但沒有獲得她預想中的成功,批評界還不時對她的設計進行挑剔。
有趣的是,當巴黎人的興趣轉向大西洋彼岸時,美國人卻瘋狂地愛上了莎涅爾的服裝。就像發現新大陸似的,美國評論界為她的作品喝彩,美國購物者大批湧到巴黎購買“莎涅爾裝”。美國前總統肯尼迪的夫人和好萊塢的女影星,都以穿“莎涅爾裝”為榮,全美婦女群起效仿。紐約的歌劇院根據莎涅爾的生平事跡編了一出輕歌劇。
這一切,使莎涅爾在受到巴黎冷落之後重新感到溫暖,得到了心靈的慰藉。她說:“我死去過,而在紐約的舞台上,我又複活了。”
聰明的女人要想創造出一種市場歡迎的產品,就要懂得“變”,莎涅爾正是憑借著她打破傳統、勇於創新的拓荒精神,改變了一個時代的穿戴習慣,也贏得了世人的尊敬。
4.看準機遇,憑“感覺”捕捉金錢
所有女富豪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不甘於平庸、膽子大、腦子活、能吃苦,並且擅長發現機會和把握機會。女人要勇於創業敢於創業,才能收獲財富。
女人最大的財富是什麼?一張漂亮的臉蛋嗎?可年華易逝,容顏易老。相夫教子,丈夫事業的成功?可男人的事業永遠屬於男人,女人永遠隻是看客……絕大多數女人其實都有一顆積極向上的事業心,隻不過是她們忽略了自己具備的財富,而甘願做一個平常女人。女人做事業獲得財富不如男人大刀闊斧,她們憑著自己一顆細膩的心在經營自己的事業與人生,成功的女人都有其感受——心細是女人長於男人的優點,也是女人與生俱來一生享受不盡的財 富。
王丹玲,是一個在財富麵前不甘於隻吃麵包屑,而敢於拿麵包的“財女”。她創造性地用一次演講融資百萬元,她臨場發揮妙計擦鞋收攏外商巨額投資,她與財富賽跑,她攻城略地……
蘇南的富庶天下人共知,在蘇南的帶動下,蘇北也開始有一部分人先富了起來。然而,從小在蘇北農村長大的王丹玲家卻沒有幸運地步入先富的行列。在親戚的周濟下,王丹玲勉勉強強讀到高二,就再也無力讀下去了。
輟學後,王丹玲隨二表姐到上海打工。在一家皮鞋廠當工人,每天工作長達十幾個小時,工資卻僅有那麼微薄的幾百元。
一年後,皮鞋廠倒閉了,她和表姐去了南京,王丹玲後來回家幫助體弱多病的父母照顧田地裏的莊稼,並將田裏的莊稼全部改種成大白菜。
賣完大白菜,王丹玲留在了南京,她想在南京尋找商機,做點小生意。但究竟做什麼生意,她心裏也沒底兒。每天吃完早飯,她就在南京的大街小巷轉悠,尋找創業的路子。
一天,王丹玲路過板倉街的時候,見路兩旁是一家挨著一家的汽車裝潢店,但都生意紅火。板倉街地處南京偏東郊,車流量不大,生意卻出奇地好,深感好奇的王丹玲來到一家小門麵,想看個究竟。
小門麵的老板是位中年人,樂於與別人攀談。王丹玲與小老板閑扯了一陣子,才問到主題:“你們生意這麼好,一年下來也有不少賺頭吧?”小老板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鏡,十分不滿意地說道:“唉,我這是小打小鬧,小本生意,賺不了幾個錢,一年下來也就賺個一兩百萬元這個樣子。”
幾十平方米的小店居然有這麼大的賺頭,街上車流滾滾,公務車、出租車、私家車這麼每天在大街上跑來跑去,灰頭土臉的,它們也總該要經常美美容、洗洗臉吧。
汽車要美容要“洗臉”,王丹玲腦際突然閃過一個詞“亮臉”。
“好,就幹汽車亮臉這一行。”王丹玲不禁握緊了自己的拳頭。
創業需要資金,可是龐大的資金源泉在哪兒呢?沒有資金是最大的煩惱,但王丹玲不怕,她說:“有著肥美的田地,卻沒有多餘的麥子做種子,怎麼辦?借唄,總不能讓這麼好的田地荒著吧。”
幾天後,南京幾家有影響力的平麵媒體上出現了一則顯眼的小廣告:免費講座,給想投資的人一條金點子,演講主題——《商業奇謀:千萬富翁從天而降》。
由於貧窮,王丹玲對經濟有著特殊的敏感,她一直在自學經濟學方麵的課程,讀了許多財富方麵的書籍。她的知識積累這次派上了用場。在暫時租借的一家學校的禮堂演講那天,前來聽講的人爆滿整個禮堂。王丹玲激動異常,她講得聲情並茂,台下不時爆發熱烈的掌聲。
演講結束後,王丹玲向所有聽講者發了自己的名片,希望能夠尋找到合作者。第二天,就有幾位有投資意向的人給她打來電話,約她詳談。幾經篩選,王丹玲最終選擇了一位在市場上倒賣雞蛋的暴發戶。
幾個月後,王丹玲有著自己獨特創意的“亮臉”公司營業了。
“亮臉”公司開業後蒸蒸日上,王丹玲自是喜上眉梢,“倒蛋大王”更是心花怒放。但是,時隔不久,王丹玲就覺得市場需求如此巨大,而自己的“道場”又實在太小了,她敏銳地意識到必須乘大好時機,擴大規模,走規模經營道路。
王丹玲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倒蛋大王”,“倒蛋大王”卻頗感為難,因為他又玩股票又炒房子,攤子鋪得太大,實在無力再出資,他讓王丹玲再等等,等手上資金充裕了再做打算,不急在一時。
王丹玲說:“等麵包被別人拿光了,你就隻能撿一些麵包屑吃了。做生意有時候也必須與時間賽跑,與時間賽跑就是與財富賽跑,誰跑得快,誰掘得的金子就越多。”
就在王丹玲一籌莫展的時候,韓國一家公司的中國市場部楊經理來南京考察市場,王丹玲聞風而動,決定前往遊說。
在楊經理下榻處,王丹玲侃侃而談,楊經理雖聽得目瞪口呆,但仍不為所動。這是一位久經沙場的老生意人,麵對這樣的老手,王丹玲有些心灰意冷。待王丹玲講完了,楊經理嗬嗬一笑,說:“王老板,對於你講的情況,我要向總部請示才能做決定。”臨走的時候,王丹玲執意要為楊經理擦一次皮鞋,楊經理驚呆了,這位風雅善辯並且事業有成的女老板怎麼會肯彎腰給別人擦鞋呢?
王丹玲見楊經理不解,笑著說:“我在皮鞋廠打過工,跟一位老師傅學了一手擦鞋的手藝。我招進來的每一位員工,我都會為他們擦一次鞋。”
楊經理笑了笑:“你這是憶苦思甜呢,還是籠絡人心呢?”
王丹玲爽朗地回答:“兩者都有。”楊經理還是不解:“可我不是你們公司的員工。”
王丹玲說:“對待合作夥伴和可以成為合作夥伴的朋友,我都會為他擦一次鞋,隻一次。生意歸生意,朋友歸朋友,要想真正在一起合夥撿金子,首先要成為真誠的朋友。為朋友擦一次鞋,就算是一片誠意和見麵禮了,沒什麼丟顏麵的。”
其實,王丹玲當時也隻是死馬當做活馬醫,一時突發奇想,想出擦鞋這一令她自己也有些哭笑不得的一招。沒想到這次臨場發揮,拉近了她與楊經理的距離。
半個月以後,楊經理陪同公司總部的老總登門“拜訪”,王丹玲喜出望外,向這位老總捧出了自己的計劃書。在計劃書上,王丹玲分析了以南京為中心所輻射的都市圈內蘇、錫、常及杭州等城市的市場容量,提出了迅速占領市場、攻城略地的策略。
這位老總是帶著賞識和滿意離開的,當然,王丹玲因為一次的臨場發揮,表演了一出擦鞋“鬧劇”,這次也隻得將計就計給這位大老總擦了鞋。
時隔不久,楊經理帶來好消息,韓國總部認為王丹玲是一位有能力有潛力並且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決定投資1500萬元。
現在,王丹玲的亮臉公司正在呈遍地開花之勢奮力發展。昔日的農家女早已脫胎換骨,成了遠近聞名的“金鳳凰”。
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在其發展過程中總會隱含著一些決定未來的玄機。對於女人來說,如果能夠把握住並識透這種玄機,那麼就意味著可以把握未來;把握住了未來,也就是把握住了成功。一個偉大的成功者眼光敏銳,能夠及時發現機會,把握時機,發揮優勢,進退自如,在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
女人與男人自然不同,那麼女人如何才能把握住事物發展中的玄機呢?這就需要你要對所有事物,特別是與自己關係密切的事物保持靈敏的觸覺,這種觸覺也就是一個人的悟性,如果有了這種悟性就很容易把握住事物發展的玄機。所以,對於一個創業者,尤其是女性創業者來說,在創業的時候一定要培養自己靈敏的觸覺,一定要把自己的悟性培養出來,這樣在機會來到的時候,你才能夠順利地登上機會的快車。
5.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創新是永無止境的,女人們想在激烈的商戰中立足,就要學會創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這樣在創富的道路上走起路來,你比別人才更輕鬆。
創新已經不僅是科學家、發明家的事,它已經深入到普通女人的生活中,很多女人就是在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麵的活動中迸發出了創造的火花,從而從窮人跨越為一名富人。
創新就是一種發展機遇,是將生意做大的動力源泉。世界上因創新而獲成功的人簡直是不勝枚舉。
李曉華和她的“yeah”背包店就是這樣的一個範例。
白天,李曉華是某大學數學係一年級學生,戴近視眼鏡,模樣文靜,背著比別人都大一號的酷背包。晚上,李小華在上下九路經營著“yeah”背包店。
在她的背包店裏有兩位員工,一位是她的父親李文生,一位是她的母親蔡玉鳳,兩人在一家國營皮件廠工作了近20年,技藝一流,隻是因為整個工廠生意不好,兩人暮年臨困。李曉華用父母辛勤積攢下的錢走進大學,走進大學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讓父母主動申請下崗,用借貸來的錢注冊成立了“yeah”品牌,專為酷男酷女們訂做背包。
辛苦了半輩子的李曉華,想都沒想到,女兒一個嶄新的創意,就把自己操作了20年的技藝一下子發揮到了頂點。
因為資金不充裕,“Yeah”背包店裝修極為簡陋,甚至沒有櫥窗,一些樣品就掛在牆上的木釘上,由於店鋪太小,連玻璃門上也粘滿了掛鉤,充當了一麵牆來用。
李曉華將從報紙、雜誌上收集來的各式各色新潮背包、手袋、旅行包,全部剪輯、歸類,然後分裝在透明粘膠相冊中。朋友、同學知道她的興趣和愛好,也一同幫她收集,有些在廣告、招貼上看到的,無法拿來,便會想辦法告訴李曉華,李曉華會帶上“yeah”包店專門投資的一部小相機前去拍下來。
店鋪裝修簡陋,但貨品絕對新潮、美觀、且質量、做工都屬一流。而價格卻比其他商店便宜1/3,這對於那些收入還比較低的年輕人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
後來,李曉華索性就用這兩句話做了“yeah”背包店的廣告語——裝修簡陋,貨品一流。8個紅色豔麗的大字,讓過往的行人駐足觀望。
“Yeah”包店有一條特別的規定,顧客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包括什麼樣式、什麼用料、什麼大小等,甚至可以直接畫出來,畫不出的可以口述,口述不清的還可以直接帶樣品來。然後由李曉華出初樣,顧客滿意了,才下訂金、簽訂單。
無論什麼情況,李曉華都會笑眯眯地認真聽顧客提出的要求,對那些自己設計款式的顧客,“yeah”包店一律保證版權所有,未經設計者許可,絕不為別人製作第二件。
另有一些“yeah”包店提供的款式,也鼓勵顧客自己提供用料。比如做了一件外套,可用多出的布料配做一隻與外套相襯托的包。比如有的衣服是買來的,李曉華也會在背裏處相應地取出一點同花色的布來,為顧客設計、點綴在新做的包上,使其看起來好像本來就是一套似的,品位與檔次一下就提高了。
不雷同與自成品位,恰恰抓住了酷一代的追求,也抓住了產品的賣點。
隨著時間的推移,年輕人開始成群接隊地湧入,生意也成倍的增長,最高峰的時候,“yeah”包店一天可接到20份訂單,有皮質的,有布質的,甚至還有人要求用麻繩來做背包。因為李曉華樣子慈祥,脾氣又好,許多顧客對背包不滿意,就讓李曉華修改,一遍一遍地,李曉華總是不厭其煩。時間久了,就有類似的做包店鋪在市麵出現,並有被模仿的樣品也招搖地掛在那裏,李曉華並不擔心,她相信“yeah”包店總有別人抄襲不去的東西。她還會讓感覺延伸下去,創造出更大的靈感與財富。
高財商的女性,在商場上總是能夠覺察點發財的苗頭來,因而財富像一個聽話的孩子乖乖地跑到她的口袋。
6.新點子能帶來意想不到的財富
有時一個看似不起眼的點子,卻在生意場中起著不同尋常的作用,一個小小的創新點子,可能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財富。
女人的傳統觀念就是勤儉持家,當好男人的賢內助,管好男人“錢匣子”就是本職工作。當然勤儉是沒有錯的,但隻是勤儉而沒有新觀念、新思路,那也是富不起來的。
2007年9月4日中午12點,上海市淮海中路金鍾大廈31層味千拉麵中國總部的一間窄小的辦公室內站滿了一群西裝革履的人士。
他們正圍著房間正中央桌上擺放的兩大碗熱氣騰騰的湯麵和幾個空碗熱烈地交談著。
“我們開始吧。”隨著角落上一位戴著銀框眼鏡、卷發披肩的中年女士提議,服務員開始將每個空碗裏盛上麵條,大家也紛紛端起品嚐,頓時,辦公室裏響起了一陣碗筷碰擊聲和人們吃拉麵時發出的特殊聲音。
這位中年女士叫潘慰,味千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的創始人、主席兼行政總裁。這群吃麵條的人,便是味千中國的高層們。這道品嚐麵條的工序,叫做試吃,對於半年更換一次菜單,每年菜品更新率高達40%的味千拉麵來說,是每月都要頻繁進行的工作。而老總們手中的這碗湯麵,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出現在你家樓下味千拉麵的新產品菜單上。
“你們覺得哪碗味道好?”潘慰一邊咂著口中的湯,一邊說出了自己的意見,“我倒是覺得第二碗味道好,第一碗隻是喝進去覺得香,但是過去就過去了;第二碗的香味更醇厚,吃完了還留在喉嚨間。不僅年輕人喜歡,老年人也可能更喜歡這種有內涵的。”
十年快速擴張
具有內涵的快餐拉麵,這是潘慰一直追求的味千拉麵品質。味千拉麵從一開始就被定位為健康食品。盡管味千拉麵主要菜品是中國傳統的麵食,但按照潘慰的說法,味千拉麵並不完全屬於中餐,而是介於西式快餐和中式傳統餐飲之間的“快速休閑餐廳”。對於中西餐的差別,潘慰有句著名的論斷:“西式快餐是飯在等你,中式是你在等飯。”而味千拉麵則巧妙地結合了中餐的口味、營養和西餐的快速。
10年前,味千拉麵在深圳開出內地第一家連鎖店時,就在工業區擴建了一個食品加工廠,稱為中心廚房。之後珠三角地區所有味千連鎖店的產品,都來自於這個中心廚房。1999年,公司又在上海興建了一家中心廚房,負責為華東、華北及東北地區的門店提供產品。目前,味千拉麵全國167家門店的骨湯原汁、麵條、原料,都采取統一生產、統一采購,門店的後廚隻需進行最後的簡單再加工工序。
在味千拉麵上海淮海路店裝有透明玻璃的後廚,工業化的煮麵過程猶如一條生產線:成包拉麵從中心廚房運來,每包一碗。每口大鍋裏有6個笊籬,拉麵放進去後定時,時間一到,笊籬自動浮出水麵。廚師把麵倒入碗中,盛上用統一配送的原湯勾兌的骨湯,熟練撒上完全按比例調配的配菜。一碗味千拉麵上桌,短到隻用3分鍾。
所以,潘慰自豪地說:“我們全國所有門店的100個菜品中,每一碗麵條,每一份小料的分量、口味都是一模一樣的。”憑借特別的市場定位和標準的工業化生產,在經曆創業之初每年7至8家店的穩步發展後,從2003年起,味千拉麵進入高速擴張階段,每年以20到30家的數量開出新門店。不知不覺間,味千拉麵如雨後春筍般悄悄地在各大城市出現。
企業規模日益擴大,潘慰開始考慮上市融資以圖發展。當時,很多風險投資都從科技、媒體、電信等行業抽離,將目標投向贏利豐厚且增長迅速的餐飲業,味千拉麵自然也吸引了很多風險投資者的注意。但是,潘慰謝絕了所有風險投資。
“我們不缺錢,為什麼要風險投資來稀釋股份?而且一兩億元的融資也不是很多。”說這話時,潘慰語氣頗為自信:從發展初始,味千拉麵的現金流就比較充裕。
2007年伊始,味千(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憑借一己之力,展開登陸港股的進程。受惠當前國際資本對中國消費概念的追捧,味千在推介過程中,獲得192倍超額認購,融資25億美元。國際發售部分,也獲得大投行熱捧。
關於推介,潘慰有一個故事。三年前,美國某投行基金經理來到上海,碰巧看見南京路上一家味千拉麵門口排著長隊。2006年這位基金經理又來到上海,結果在同一家味千拉麵店前看到同樣場景。這使他認識到味千的投資價值。不久他聽說味千在香港推介的消息。最終,該投行成為認購味千股份的幾個大基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