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味千(中國)控股有限公司(0538.HK)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交易,成為內地第一家登陸海外資本市場的連鎖餐飲企業,打破餐飲業不易上市的僵局。
2007年9月5日,潘慰在香港交出味千上市後的首份申報:今年上半年,味千營業額達人民幣3.9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1.6%,淨利潤達1.07億元,同比大漲91%,每股贏利為0.1217元。
談到上市願景,潘慰說:“我們需要通過上市認定公司價值,也為味千走向國際餐飲品牌鋪路。”
味千拉麵店麵一直分為標準店、經濟店和旗艦店三種,三種形式都是直營店模式。這種做法讓外界非常費解,對連鎖企業而言,開放加盟權可以迅速擴大規模,增加品牌影響力、減少經營風險。
“加盟店太難控製了,我們擔心一家店沒做好就砸了招牌。”潘慰解釋自己當初的擔憂。但她同時也知道,一旦上市,味千將麵臨超常規發展,開放加盟權勢在必行。
為此,味千經過謹慎調研,與一家日本公司合作開發出加盟管理係統,以保證加盟店質量。之後,味千“將改變過去直營為主、在現有基礎上發展特許經營”內容首次在招股說明書上披露。消息一出,潘慰手機快被打爆了。
盡管特許加盟開放在即,但味千遲遲沒有對外公布加盟條件。經過審慎製定,在中報發布會上,味千才宣布:目前味千仍不接受個人代理的加盟要求,加盟者必須是在注冊資金1000萬元以上,流動資金達到600萬元的企業。同時味千推行區域性加盟,即加盟者必須有足夠實力承擔整個地區的經營管理。這種加盟方式在業內尚屬嚐試。
對此,潘慰表示,單個門店加盟不僅散亂也不利於統一管理,區域性加盟是比較合理的選擇。潘慰透露,加盟破冰後,味千拉麵的突破首先在杭州,預計將有10家左右加盟店在杭州地區開張。2007年味千拉麵在全國門店將擴展到200家,2008年發展到328家。
創新讓“味千”走向輝煌,正如金克拉所說:“如果你想迅速致富,那麼你最好去找一條捷徑,不要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去擁擠。”敢於開拓創新的女人能成大事,創新精神是女人獲得財富的一大法寶。
7.創新,讓財富無限
作為一個女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學會創新。隻有創新,才能夠在以男權為主的社會中立足並生存。
美國有一句諺語“通往失敗的路上,處處是錯失了的機會。坐待幸運從前門進來的人,往往忽略了幸運也會從後窗進來。”機遇不會落在守株待兔者的頭上,無數成功的事例和人告訴我們,機遇喜歡那些迎向自己並總想捉住自己的人。
美國流行穿長筒襪時,有位名叫米兒曼的女士發現自己穿的長筒絲襪總是往下掉。她想如果是逛街或是在公司上班時,絲襪掉下來多尷尬啊,就算偷偷地拉起來也不雅。突然,她靈機一動,想到其他婦女也一定會有這樣的感受。於是她開了一間“襪子店”專售不易滑落 的襪子。“襪子店”不大,每位顧客平均可在一分半鍾之內完成交易。從她興辦這個店後,不斷擴展新店。幾年後,全世界各個大城市都有她的分店了。米兒曼三十幾歲的時候就已成為百萬富婆。
日本的一名名叫寺田千代乃的婦女,為了挽救丈夫的貨運業,她憑借自己的一顆細膩心,獨辟蹊徑,創立一家搬運公司。起初她一個女人辦搬運公司,招來了許多人的不信任和嘲諷。因為在他們看來,搬家業男人們也幹不好,況且,也是沒出息的行當,更何況一個女人。
但寺田千代乃並不理會,她相信自己完全可以闖出一片天地來。她把自己的搬家公司命名為“藝術搬家公司”,拓展了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如在為顧客搬家時,公司不僅代搬行李,還免費提供家具除蟲服務,同時負責新房的清潔工作。她還準備了香皂禮盒,代喬遷者向新 舊鄰居問好。她備有雙層運輸汽車,既搬家具,又送顧客。經過她這種獨到與溫馨的服務,短短幾年內,“藝術搬家”搬家公司就在日本各地設立了55個辦事處,還有5個海外分支機構。
或許在這兩位女士未創業前,也曾有過做平常女人的打算,然而當她們憑借自己細膩的心,發現生活中的某些細節能帶來商機時,她們卻能果斷地拋棄平庸,用自己的細心經營起理想。其實,她們和我們身邊的女人並非有多少不同,隻不過多了一顆敢於抓住生活細節創造財富的細膩之心。
創新,是成大事者通向成功的捷徑,企業家的高低優劣之分也往往因此而產生。
在著名的杭州西湖邊的青山翠穀間,有個野雞養殖場,場裏飼養著各種色彩豔麗的野雞及野雞與家雞的雜交雞。在養殖場邊,還有一家專做野雞宴的餐館,供遊客在欣賞野雞的倩影後,品嚐美味的野雞肉。
養殖場的主人叫春霞,一位普通而幹練的農村婦女。她在向我們講述她的財富故事時,我們不但為她的氣質所傾倒,更為她的創意所折服。
她的成功故事是從一次打豬草開始的。
那天傍晚,她在附近山上打豬草時,意外地發現了六枚野雞蛋。她把這些蛋拾回家中,並沒有吃它們,而是把它們放到了正在孵小雞的老母雞的窩裏。
六隻小野雞很快就出殼了,不久便長成了大野雞。在她的精心飼養下,大野雞又生蛋了,她又把它們孵了出來。
就這樣,雞生蛋,蛋變雞。三年後,她竟在家鄉的小山溝裏辦起了一個野雞養殖場。城裏人的嗅覺總是靈敏的。沒過多久,她養的野雞就出了名,很多遊客都慕名前來購買她的野雞。這麼大的需求量,她的貨很快就供不應求了。於是她靈機一動,產生了一個新想法——把家雞與野雞進行雜交,培養雜交野雞。經過幾個月的試驗,她果然成功了。那些雜交野雞,既有家雞體型大的特點,又有野雞肉質美的優點。而且在雜交的過程中,還產生了很多新的品種。那些長著各式各樣漂亮羽毛的雜交野雞,看上去漂亮極了。由於到她這裏來的遊客甚多,這使她又產生了新的想法——開一個野雞觀賞園。
各種漂亮的野雞,很快吸引了許多外地遊客。在野雞園旁,她又辦起了一家野味餐館,讓遊客們在參觀了野雞園之後,品嚐現殺現燒的野雞肉。一時間,生意興隆,財源滾滾。
沒過幾年,她就成了遠近聞名的百萬富婆。
其實,撿到過野雞蛋的人,肯定不止她一人。但利用幾個野雞蛋發財致富的人,為什麼隻有她一人?因為當人們撿到野雞蛋時,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今天的下酒菜有了,而不是利用“雞生蛋蛋變雞”的原理,把這“蛋”的事業做大做強。
創新並不是用了什麼特殊手段,隻不過是她們比常人多想一點點,就這樣多想一點點,多嚐試一點點讓她們成為了富人。
8.一個思路就是一條成功之路
一個思路就是一條成功之路,一個新產品就是一個巨大的生產力,以新產品創造新需求,財富就會源源不斷地進入你的腰包。
成功最重要的秘訣之一就是開拓創新。創新就是不與別人往同一條路上擠,而是另謀逆路而行之,也許會達到殊途同歸的目的,這樣做事自己覺得也輕鬆,別人看了也精彩。
在競爭激烈的商場上,“走冷門、燒冷灶”這種反其道而行之的“手腕”也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讓我們來看看下麵一則靠洗澡洗出來的女百萬富翁的故事,或許對我們女性朋友們創業有所幫助。
她是一個初中畢業的打工妹,靠給人當保姆,挖掘出自己會帶小孩的“天賦”,並通過用中藥給小孩“洗澡”的手藝,率先開出全國首家“娃娃”洗澡店,幾年來,賺錢百萬元,創造了一個財富神話。她就是重慶妹子張曉麗。
1972年,張曉麗出生在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由於家境貧困,為了給家裏減輕負擔,19歲的張曉麗隻身來到溫州打工。
張曉麗先後當過裁縫店的學徒,做過服務生,但都不盡如人意。後來經人介紹,張曉麗來到一戶人家做“月嫂”,“月嫂”就是專門伺候剛生了孩子坐月子的女人,張曉麗覺得自己幹其他的不在行,但伺候人應該沒有問題。
張曉麗從此開始了她的“月嫂”生涯。張曉麗做事比較細心,愛思考。有一次,她幫帶的一個孩子長得白白胖胖的,但是體質比較差,隻要天氣一變化,不是感冒就是發燒,弄得家裏人忙得一團糟。張曉麗開始琢磨,該怎樣給孩子加強營養、增強體質呢?
張曉麗想起外婆帶小孩子時經常找中草藥熬水給小孩洗澡搓背,孩子們因此身體健康皮膚也好。
這個方法雖“土”,但效果不錯。張曉麗把自己的想法給主人講了,女主人聽了也很感興趣。當晚,張曉麗給家裏打長途電話,叫他們找些中草藥來。
藥寄到後,張曉麗堅持經常給孩子用中藥水洗澡,效果還真的不錯,經過一段時間後,小孩病少了,體質增強了,全家人都很高興。
在那個小院裏,一給小孩“洗澡”,總會引得周圍鄰居前來圍觀,問長問短。一傳十、十傳百,張曉麗帶小孩有了“名氣”。等到這個小孩長大了,已有五六家排著隊爭著要請她帶小孩。
這樣的工作張曉麗一做就是6年。每到一個地方,她都會用草藥熬水來給孩子們洗澡,效果好不用做廣告,附近有小孩的家庭都讓她給自己的小孩洗澡,時間長了,張曉麗的“名氣”越來越大了,有時候一個月光是幫別人小孩洗澡就能得到300~500元小費。這時,有人建議她開一個專門給小孩洗澡的店子,以她的經驗和名氣一定能夠賺錢。
張曉麗接納了這個建議,並為此積極準備。想到溫州人生地不熟,她決定回重慶發展。
張曉麗對重慶的市場進行了考察,發現為小孩洗澡還是一個不為人所知的行業,這既讓她有些不安,但也激勵了她創業的決心。
為了穩妥起見,張曉麗決定先找個門麵“試試水”,她租了一間50多平方米的店麵,2001年9月,“娃娃”洗澡店在一片懷疑和好奇的目光中開業了。
“娃娃”洗澡店畢竟是新鮮事物,開業前三天,來看熱鬧的人很多,但就是沒有人願意把小孩送到這裏來。張曉麗知道,要打開局麵,首先要讓人們了解這件事情,有了了解才有理解,也才會接納。於是,張曉麗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給客人們介紹給小孩洗澡的好處。
過了幾天,終於有位婆婆帶著她的孫子來到張曉麗的洗澡店。原來孩子背上冒出許多小紅疙瘩,跑了許多醫院都未治好,萬般無奈,婆婆才決定到這裏來試試運氣。
在張曉麗的店裏泡過幾次澡後,小孩身上的疙瘩不見了,體質也明顯好了許多,有了這個活廣告,張曉麗的“娃娃”洗澡店一下子有了客源。
為了打出“洗澡堂”的名氣,張曉麗精心製作了宣傳單,把這個新行業進行了全方位的介紹。洗娃娃看來好像是一種“土”辦法,但實際上卻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僅藥物調理就很有講究。張曉麗根據娃娃的不同症狀,在洗澡水中用何首烏、蒲公英、銀花藤等數十種普通中藥以不同比例、火候、水分煎製出來,張曉麗就把這些專業知識製作成宣傳展板,讓顧客清楚她的行業水準。時間長了,很多父母都開始把小孩往張曉麗這裏送。生意好了,張曉麗更覺得業務水平有待提高。
有一天,張曉麗從一本書上看到,孩子健康成長一要“營養”,二要“保健”。而保健就是給嬰兒做按摩、撫摸嬰兒全身肌膚,可以興奮嬰兒的大腦中樞,刺激神經細胞的形成及其觸角間的聯係,促進小兒神經係統的發育和智能的成熟,從而促使血液循環和身體發育,增強食欲。洗小孩應該是一種藥物保健,而按摩則是自然保健了。張曉麗還在網上了解到,國外很多國家都流行為嬰兒按摩。於是,張曉麗把按摩引入澡堂,在澡堂開辟了一間嬰兒按摩室。這樣一來,生意更加火暴。
“娃娃”洗澡堂經營一年後,受到了眾多消費者的青睞,原來的洗澡堂狹窄了,張曉麗決定擴大規模,一口氣把相鄰的三個門麵全部租下,並更名為“寶寶洗澡按摩店”。
張曉麗還把幾個門麵進行了統一的裝修,裝上了吊燈,讓室內的格調既溫和又活潑,她還買回來很多漂亮的小玩具給孩子們玩。
後來,張曉麗又想出了一個奇招——“觀浴”,她在門麵靠街麵的方向裝上了玻璃牆,讓顧客觀看娃娃們洗澡,這樣一來,一是可以讓父母安心,二是給自己做活廣告,這一招果然很見效,很多人都是在觀浴之後成為張曉麗的顧客的。
這一幕不僅吸引了顧客,也引來了重慶電視台和各媒體記者。這樣一來,張曉麗和她的洗澡堂走進了千家萬戶,張曉麗也一下子成了“名人”。當張曉麗的“寶寶洗澡按摩店”迎來了第一個春天的時候,人們常常在節假日看到張曉麗的店門外排起長隊,有時甚至需等上一兩個小時才能進入澡堂。
為了開拓區縣市場,2001年9月,張曉麗的第一家“寶寶洗澡按摩店”分店在萬州人白路開業。至今,張曉麗的“寶寶洗澡按摩店”分店已經開了3家。
從一個身無分文的打工妹到擁有固定資產120多萬元的老板,張曉麗說她還有一個願望,就是讓她的“寶寶洗澡按摩店”連鎖店開滿全國……
張曉麗的成功並不是用了什麼特殊手段,隻不過是她善於從一件偶然的或司空見慣的事情,突發奇想,引發靈感,激發創意,從而讓她把生意做大起來,功名盡占。
9.改變思路,走上發財路
大部分人都把“創新”想象成一種發明創造。不錯,這些都是創新的結果。但是,創新不是某些行業專有的,也不是超常智慧的人才具備。拍拍大腦,開開竅,你說不定真會走上一條非同尋常的發財路。
善於創新的女人總是走在時代的前列,她們擁有超前的智慧,不斷地創舉引起市場強烈的震動,這樣的女人做生意,不賺大錢都難。
鈴木是一家日本公司的職員。她很不願意過那種為了一點兒薪水在老板手下戰戰兢兢討生活的日子,總想自己創業。因此,她每天都在絞盡腦汁想發財的點子。
鈴木有逛商店的習慣。一天,她來到一家服裝店,發現那裏掛衣服的衣架很不實用。忽然,她心裏仿佛受到了什麼觸動,產生了一種念頭,那個念頭仿佛漂浮在天際,看不清,摸不著,抓不住。她站在那裏,望著衣架發起呆來。
“小姐,您想買大衣,還是套裝?”服務小姐走過來,彬彬有禮地說,“請試一試吧,試衣間在那邊。”
這是一件高級毛料大衣,標價遠遠高於鈴木一年四季所穿衣服價格的總和。鈴木當然不會為了裝飾自己的外表而委屈自己的肚子。
“啊,不……哦,但我可以試一試……”鈴木突然覺得她已經抓住了那個漂浮著的念頭,她非常想“試一試”那個木頭衣架。
服務小姐很熱情地把大衣從衣架上取下來,遞給鈴木,鈴木接過大衣,隨手把那個衣架一同拿進了試衣室。
在試衣室裏,鈴木並沒有試穿大衣,而是一次又一次地給那隻衣架“試穿”。她反複琢磨著衣架的造型和質地,看看哪些地方“不合身”。時間一分鍾一分鍾地過去,她幾乎忘了自己是一個買大衣的顧客。
從試衣間出來後,鈴木決定買下這件大衣,並希望小姐能把一些衣架賣給她。小姐很樂意做這筆生意,她給鈴木拿來了三種不同樣式的衣架,並聲稱,這些衣架是送給鈴木做紀念品的,不要錢。
鈴木回到家裏,把那件昂貴的大衣放在一邊,又研究起那些衣架來,她想:作為衣架,應該以不損傷衣服襯裏,同時又不會使衣服的外觀變形為最重要;理想的衣架是應該能呈現人體曲線的,如果用塑料代替木材製成衣架的話,一定能夠達到這種效果。於是,她便著手研製起新型衣架來。
不久,她的研究成功了,她把這種新型的塑料衣架命名為“露漫式”衣架,並申請了發明專利,然後在衣架廠訂製了一批,投入市場。
在我們身邊,總有人抱怨現實條件不好讓他們與財富無緣,但為什麼總有那麼多看似平凡者,卻創造了驚人的業績,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善於創新,勇於創新,善於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事實證明,墨守成規、因循守舊者,往往與財富無緣。隻有勇於創新,善於創新,不斷創新,你才能不斷收獲更多財富。
農民出身的黃女士憑借自己的初中學曆,多年打工獨立創業。而今她的總資產已達兩千多萬元。在黃女士看來,自己的人生之所以會有如此巨變,是她能用獨特的思路去尋求財源。
黃女士出生於一個偏僻的小村莊,因家境貧窮,她隻讀到初中畢業就不得不背井離鄉闖天下。1991年,一無資金、二無文憑、三無背景的黃女士一人隻身來到異地。之後的幾年中,黃女士擺攤賣過水果,後來又做起了服裝生意,1998年,她已經小有積蓄。黃女士始終忘不了自己因貧困輟學的往事,她想辦一個書店。這個時候,困惑也隨之而來了:自己沒有多少文化,辦書店成嗎?會不會把錢打了水漂呢?輾轉反側多日之後,黃女士開始了長達一年的準備。她用幾個月的時間來考察市場,國內的各大出版社、各大書店她幾乎跑了個遍。從廣州到上海再到北京,黃女士把看到的一一記在心裏。在確信學到了最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經驗後,1999年年底,黃女士將“三味書屋”的牌子掛在了某市的一個繁華的店麵上。這時候的書店僅有200多平方米,但擺設講究精致,品種齊全豐富,再加上采用計算機管理,書店雖小,其模式在海南卻是最先進的,一開張就引起了讀者的興趣,生意相當紅火。
此時黃女士碰到的問題是依靠打折、坐等讀者上門購書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迅速擴張,更有可能被對手逼入絕境。於是她開始對書店經營進行整體活動策劃,由此引起了很大震動。
最開始是策劃將炙手可熱的“李陽瘋狂英語”引進書店。黃女士很清楚地記得,當書店向李陽發出邀請的時候,李陽的助手以很忙為理由推托了。黃女士沒有輕易放棄自己的計劃,她馬不停蹄地跟隨李陽的“瘋狂英語演講團”在各地奔波,最後不僅達到了預期的目的,還專門開辟了李陽瘋狂英語培訓基地。當英語愛好者為“瘋狂英語”而瘋狂時,書店作為引進者備受關注,爭取到了大量讀者。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黃女士策劃的“三味讀書節”也新鮮出籠。在讀書節期間,書店向讀者贈送了50萬元的圖書,書店因此聲名大震,讀者群急速擴張。一些開始時為黃女士擔憂的人最終沒有料到的是,黃女士的三味書店不僅沒有垮掉,反而在2002年一年內連續收購了其他書店,一躍成為了當地圖書市場的霸主。
在完成第二次擴張的過程中,黃女士又生出了新的困惑,書店除了賣書就不能賣點別的嗎?這個時候的黃女士已經給自己的書店找到了新的定位,即要打造規模量大、品位最高的文化企業。
2002年年底,黃女士精心準備的文化超市開業。5000平方米的文化超市不僅會聚了品種齊全的書目,還增加了文體用品、音像、樂器、工藝美術品等,她的企業走上了文化產品多元化之路。
黃女士用了4年的時間將一個營業麵積僅有200平方米的民營小書店,發展成為擁有5000平方米的文化超市。
黃女士的成功就是不斷改變思路,走上了財富之路。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唯有創新才能打開一條財富之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