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知識是女人一生的財富(2 / 3)

一部分女人庸庸碌碌,終其一生都在老地方徘徊;另一部分女人按部就班、辛辛苦苦地在從E層攀到C層;隻有少數女人,能很迅速地攀到A層,躋身成功者之列,享受頂峰風光。她們靠的就是不斷學習、不斷充電來提升自己,從而與成功有約,與財富握手。

楊小姐原來的身份是小工人,每天在一線電機上揮汗如雨,工資寒磣;僅僅三年,她改寫自己的人生,每天穿著入時,日進鬥金,資產上百萬元。

站在金字塔塔峰的楊小姐,從普通工人變成新鮮的“看房參謀”,提供新的服務,從而一炮打響,並且事業仍在發展壯大,靠的就是她的觀念的轉變,這也與她一次重要的聊天分不開。

一天,楊小姐與一些購房者聊天,她發現購房人有嚴重的盲從心理。他們往往無法獲得購房決策所必需的完整信息,而盲從於開發商的宣傳,盲從於鄰居、親友。商品房從規劃征地到銷售成功,涉及100多個質量驗收標準和300多個法律法規,作為購房人根本就不可能完全了解,僅僅是作“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一錘子買賣,吃虧的還是購房者。

楊小姐留意各類媒體,還發現在全國各地消費者投訴中,商品房投訴量名列前幾位,居高不下,都是因為建築行業太專業,而地產市場還不規範……這裏就存在商機,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楊小華,自己為什麼如此膽小呢?放手一搏,說不定明天就是豔陽天!於是隻有初中文化的她偷偷報了名,開始了係統地學習。她白天上班,晚上就去電大認真上夜課。近半年時間的學習,楊小姐順利拿下了建築專業畢業證書。

1999年國慶黃金周期間,正是樓市最火暴的時候,楊小姐點點積蓄,狠狠心,花500元買了一部二手手機,再花200元印製了20盒名片,又向工廠請了一周的假,開始探點兒。報紙廣告說哪家樓盤開盤了,交樓了,不管多遠,她一大早就出發,踩著一輛自行車穿梭於各大樓盤的售樓處,一天顧不上吃顧不上喝,守在新樓盤外圍,給客戶推銷看房服務,派發名片。

一個星期過去了,楊小姐的名片派出了近千張,可是沒有接到一單業務。腰酸背疼地躺在床上,楊小姐自己安慰自己:肯定有市場的!隻要堅持下去!

野心是真正的無價之寶,楊小姐決心機智地打開市場。某大型樓盤第四期地產項目動土不久,楊小姐以購房者的名義深入施工工地,察看施工質量,從基礎開挖到項目封頂,每一道工序都沒有落下。

2000年9月,該地產項目公開發售,趁著看房的機會,楊小姐對身邊幾位準業主說:“我建議你們別買A號樓,雖然A號樓戶型、朝向和景觀都不錯,但經過一個雨季,牆垛就會有裂縫。”這幾位準業主都不信,笑笑哄哄的:哪有替樓盤算命的?楊小姐遞張名片上去,準業主們都不肯接。楊小姐不氣不惱:“要相信科學。如果明年春季房子果真如我所言,5月1日,我們還在老地方見。”

五一前後,該項目交樓了,那幾位業主在A號樓前等楊小姐——A號樓牆垛果真裂了幾條縫。其他幾幢樓的業主把楊小姐圍住了,都來刨根問底。這時,楊小姐才娓娓道來:“A號樓在挖基礎槽時,沒有挖完浮土,便開始搗製墊層和構造柱,經過春雨的下浸,浮土必定下沉,這就導致了承重牆受到牽引而開裂。”

業主們這才服了,趁著還沒收樓的關鍵時刻,都紛紛請楊小姐去看房,楊小姐說:“可以,不過每套住房要收取2000元看房谘詢費!”貴是貴點兒,可是對於幾十萬元的一套住房,值得!花點兒小錢可能就一勞永逸,業主當然願意。

2001年5月,楊小姐在這個樓盤一連看了50多套住房,都看出了問題。問題較嚴重的,勸業主退房,存在問題但不影響使用的,楊小姐便提供解決方案。由於楊小姐的介入,引起數十戶業主退房,同時也導致了這家開發商的高層“大換血”,這在當時房地產開發商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這次楊小姐賺了10萬元,名聲大噪,同時也使“看房參謀”成為街頭的熱門話題,市民漸漸接受了“購房一定要請專家把關”的觀點。

“看房參謀”替人看房,又替人免費談判,讓購房人省心不少,增加了看房附加值,老客戶帶來了許多新客戶,如今楊小姐在當地已經赫赫有名,順利賺到第一桶金,引導事業朝更大的空間發展。

在封建社會,女人沒有知識,社會也無需她們有知識,“女人無才就是德”的俗話給女人的論斷做了最好的注腳:那時的女人不重視受教育,而是在家操持家政,承擔起照顧全家的重任。

而在現代,女人不再心甘情意地落在男人的後麵,她們要和男人平起平坐,要得到物質和精神的雙重獨立,並且每一個現代女性都清楚地意識到:要得到獨立,依靠的不是漂亮的臉蛋和光鮮的外表,而是豐富的知識和才華,隻有努力學習,不斷在精神上有所進取,才能成為男人一樣的獨立的人。

因此,聰明的女人並不滿足於相夫教子式的家庭地位,她們更懂得時時充電,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和能力,以保持自己的獨立地位和人格尊嚴。

(1)時刻保持”饑餓”意識

一個饑餓的人,會主動地尋找食物。同樣,一個對自己工作有“饑餓”意識的人,會主動地充實自己。

對工作積極主動的人,時時會感到“饑餓”,他們不滿足於現有的成績,時刻想著超越自己,追求更高的職位。他們總在尋找機會充電、學習,他們總是充滿激情地工作,為了下一刻可能獲得的成績而努力。

任何人對於自己想要的事情,在達成之前都會花很多時間去做各種努力,但是有很多人往往取得初步成就後,就抱著“守成”的觀念,不肯再前進一步了。已經取得的成就占滿了他們的內心,有種“飽”的錯覺。所以,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就,就必須學會忘記過去,忘記曾經取得的成績,讓自己時刻保持“饑餓”感。

終身學習是信息時代的要求。時尚白領不一定各方麵都做到最好,但卻應該善於學習,以發揮潛能、提升自我。對於白領女性來說,工作後再學習是一種消費,更是一種投資,這種消費和投資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來充實自己,完善自己,為自己增加實力。

(2)要想升職,先讓自己“增值”

微軟招聘時,頗為青睞一種“聰明人”。這種“聰明人”,並非在招聘時就已是某一方麵的專家,而是一個積極進取的“學習快手”——一個會在短時間內主動學習更多與工作有關的知識和積極提高自身技能的人。

微軟的這一選擇標準實在是高明之極。當今世界日新月異,車子、房子,一切事物都會不斷折舊。在充滿變數的職場中,員工賴以生存的知識、技能一樣也會折舊,而且折舊的速度會越來越快。美國職業專家指出,現在職業半衰期越來越短,所有高薪者若不學習,無需5年就會變成低薪。在這種情況下,你若固守著原有的知識儲備,去爭取升職加薪,隻能是癡心妄想。

如果你不注重學習,你的身價也會迅速貶值。所謂不進則退,到頭來,為了公司的利益,一度欣賞你的老板也會舍你而去。因此,如果你的理想是攀上職業生涯的頂峰,如果你希望在目前位置上獲得良好的聲譽,那麼,你在下班後、閑暇時,走進教室,赴一場知識的盛宴吧!

假如你目前的事業進展緩慢,或正走下坡路,這就向你敲響了“學習”的警鍾。此時的當務之急就是多學習一些實用技能,或者把一度荒廢的學業撿起來,這些硬件會增加你的“分量”。一旦有機會,它就會成為你升職加薪的秘密武器。

(3)尋找適合自己的充電方式

人們常說:處處留心皆學問。這可一點不假。如果你熱愛自己的工作,你想學習,那麼你隨時都可以在身邊發現值得學習的東西,而且是最有用的、最適合你職業選擇的充電內容。

所以,無論是拿出專門時間去深造,還是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學習,通過基礎知識與後續堅持不懈的努力相結合:都能使那些有心的職業女性不斷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最終會擁有縱橫職場的能力。

當前是一個信息爆炸、知識更新飛快的時代,女人必須適應這種日新月異的變化,在日常工作中,許多環節都需要運用新知識、新信息,才能更有實效地完成任務。因此,女人必須時刻走在時代前列,耳聰目明,博聞強記,不斷充實自己,要通過學習各種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做到“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女人要想豐富自己的知識與素養,首先必須有“充電”的意識。如果你不學習,不充電,那麼你很快就會落伍。隻有隨時充實自己,奠定雄厚的實力,就不會被社會所淘汰。因此,無論在何時何地,女人都不要忘記給自己充充電。

4.知識創造財富

知識就是力量,尤其是知識經濟時代,誰擁有知識,誰就擁有賺錢的第一要素。

培根有句名言:“知識就是力量。”麵對不斷變革的新形勢和日趨激烈的競爭,女人要想不落後於時代,就要勇於用“知識改變命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競爭的法則。實踐證明,現代社會競爭的實質,從根本上說是人的素質的競爭。麵對無可回避的機遇與挑戰,誰固步自封,不思進取,不學無術,誰就難免落伍甚至會被淘汰。而隻有用知識武裝了頭腦,女人才更容易成功,並讓自己看起來更有超凡脫俗的美。

1987年,楊鳳被青海警校錄取,但她天生膽小,一想到畢業後要和罪犯打交道,就怕得要命。她要放棄上警校,父母為此罵她“沒出息”。一氣之下,她就隻身從甘肅玉門小鎮來到了北京,開始了她艱苦的謀生之路。

第一次到北京,她的兜裏隻揣著36塊錢。她明白必須盡快找到工作才不至於餓肚子,接下來就是拚命地找工作,做過每張鉛字蠟紙7毛錢的打字員,做過一個月50多塊錢的賓館服務員。為了省錢,她曾把一日三餐改為一日兩餐,最後是一日一餐。一次餓得實在走不動了,她坐在馬路邊上看著來來往往的車輛尋思開了,難道自己就是這打工妹的命?這一尋思倒讓她警醒了,她決定還是要上學,有了知識和文憑,才有出頭之日。沒有錢讀書,她就邊打工邊讀書,1988年9月,被中央財政金融學院夜大錄取。當時的學費是三百多塊,可她手裏隻有省吃儉用的250塊錢。怎麼辦?她想到了賣血,那時賣200毫升血可以換54元錢。

就這樣她靠賣血湊足了學費,一邊打工,一邊讀書,1991年9月拿到了大專文憑。不久,她到一家文化公司打工,當時這家公司正與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合辦一個《相約在今宵》的節目,她主動去拉讚助,讚助拉來了就參加采編,一切竟還順利。

這是讀書給她的第一份回報,讓她感覺到自己當初作出讀書的決定是明智的。否則,她也許還在某個地方做打字員或者服務員,雖然現在仍然是打工,但起點已經完全不同了。

知識使她的人生發生了轉折,從一個靦腆的打工妹變成了一個主持人。但後來,她卻放棄了這份工作,源於她對靳羽西的一次采訪,訪談中,靳羽西談了很多如何美容的技巧和方法,靳羽西講道:“美容專業是一門美麗的人文事業,用你的品牌、你的雙手、你的智慧,把世界上的女人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給她們一份自信,這是很好的職業。”

靳羽西的這番話讓楊鳳回味了很久,她在心裏大膽的做出了新的選擇,她要做一名美容師。當時,對於楊鳳來說,美容還是一個全新課題。抱定一切從頭開始的信念,她毅然從藝術中心辭職,放棄了主持人工作。揣著不多的積蓄去珠海拜師學美容,當然是一邊學習,一邊打工。對楊鳳來說,那段學藝的時間是很辛苦的,白天忙一天,累得骨頭都散架了,晚上還不能放鬆自己,經常很晚了還抱著有關美容的書啃。功夫不負苦心人,學習期滿後,她如願以償地獲得了高級美容師和主持老師的資格。她打工的那家店裏的老板有意讓她繼續留在店裏工作,但被她謝絕了,她要回北京發展。

回北京後,她聽說有一家要倒閉的美容院正要出租店麵,便找到那家美容院的老板。因為她沒有資金,就誠懇地對老板說,自己是一個打工妹,租不起房子,但自信能把他的店管好,讓它賺錢。她說:“盈利了我們利潤分成,如果1年不能盈利,我情願給你打3年工,分文不取。”老板聽了此話,不禁對她刮目相看,痛快地答應了她的要求,他們很快正式簽訂了協議。半年下來,店裏就盈了利,這是件好事,沒想到老板的心態失去了平衡,他要楊鳳另簽一份協議。

憤怒之下楊鳳離開了這家言而無信的美容院。回去的路上,她不停的對自己說,“我要自己當老板,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美容院。”

機會終於來了,1996年8月,在南禮土路的繁華路段,楊鳳尋到了一家正準備招租的美容美發廳。這是一個國有企業的三產美容部,楊鳳主動與企業接觸。經過幾個月的考察後,這家企業從眾多競爭中選擇了楊鳳。當時,楊鳳手裏的錢隻夠交一個月的房租。好朋友都勸她別冒這個險,但她相信風險和機遇同在。

她不僅把所有的積蓄都拿了出來,而且還給自己的店起了個響亮的名字——風儀軒。這裏麵既有她的名字,又意指每一位女性都如美麗高雅的鳳凰,可從“有鳳來儀”中尋找到美麗。

鳳儀軒開業後,憑著出色的美容技術,楊鳳很快把周圍的客源吸引了過來。在一年多的時間裏,鳳儀軒的營業額從第一月的2萬元,一直穩步發展到每月幾十萬元。楊鳳的美容創業之路取得了良好的開端。1999年10月,她經營的美容院固定顧客就已經達到兩千多人,在同類美容院中名列前矛。她也有了自己的車,自己的房,還有了一個溫馨的三口之家。

楊鳳的鳳儀軒陸續有了連鎖店,顧客就像滾雪球,越滾越大,事業可算如日中天。但是這並沒有讓楊鳳滿足,她認為企業要在市場競爭中勝出,首先要鍛造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而鍛造高素質的人才就需要更多的知識。於是,她經常親自帶隊去參加國際化的專業培訓,她認為如果一個企業停止了學習,也就停止了發展。

十年的發展,鳳儀軒在國家級美容行業評比中被評為特級店,躋身全國“十佳放心美容院”。但是,楊鳳還有更多的想法:“我計劃在風儀軒裏,建一座‘鳳閣’,這裏‘鳳凰’落佳,‘鳳條’依依,‘鳳池’花浴,‘鳳儀’美容,‘鳳律’悅耳……”看來,楊鳳這隻鳳凰才剛剛振翅起舞。

從一個打工女到幾家連鎖店的老板,在楊鳳的改變過程中,知識的角色是不容忽視的,她的智慧就在於她在不服輸的同時,借助了知識這個工具打造了一份屬於自己、屬於女人的美麗事業。

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女人要把自己當做“蓄電池”,用電後要及時補充上,邊工作、邊學習,不斷充實新知識、掌握新技能、了解新信息。隻有具備紮實的知識,女人才能增強自己的競爭力,才能擁有燦爛而充實的人生。

美籍華人李玲瑤就以知識出人頭地的。台灣一家著名雜誌稱她為“美得耀眼的女生”。

在學生時代,她就以好學上進、勇敢幹練、聰穎伶俐而著稱,加上開朗的性格,使她受到師長的欣賞和同學的擁戴,並常被邀請去電台、電視台主持節目。

在美國讀完計算機學位後,在矽穀做了8年的資深電腦分析員。同時,她丈夫胡公明完成了核物理方麵的深造,成為一個頗有造詣的核子工程博士,服務於著名的通用電氣公司。

中美尚未建交期間,她在華盛頓擔任全美華人協會華盛頓分會負責人。1979年,鄧小平訪美時,她和楊振寧一樣,是接待小組成員之一。中美建交儀式上,她也是少數被邀到白宮觀禮的華人代表之一。在中美建交華人慶祝大會上,李玲瑤擔任大會司儀。

1980年,她和丈夫決定開創自己的事業,在矽穀創辦公司。不到兩年,他們實現了自己的第一步目標,成為百萬富翁。同時,公司也從高科技領域擴展到房地產和進出口貿易領域,並在北京、香港等地建立了辦事處。此時的李玲瑤從一個純粹的文化人發展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

1984年,李玲瑤被邀回國參加國慶35周年慶典,她決定在內地投資,並說服不少在美華人來祖國投資或為祖國引進新技術。與此同時,她感覺到自己在經濟理論方麵的不足。於是,在她48歲的時候,她重新進入學校學習。每次上課,她都坐在第一排的正中間,從不落一次課,認認真真做每一份習題論文。同時,李玲瑤還自學了經濟學本科方麵的所有課程,碩士加博士的5年,她讀完了經濟學9年的課程。幾年後,她戴上了北大博士帽,她的事業也越來越紅火。

社會機製和思想觀念上的阻力不是每個女性都能麵對的。成功的背後有許多因素是必不可少的,其中,知識就是其中一方麵,高雅的知性女人更容易走向成功。

5.要致富,學技術

打工與創業的區別隻有一個:給別人幹和給自己幹。對於打工妹來說,要“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除了提高自身的能力外,學會一門實用技術是很必要的。

李小姐,一個具有初中文化的樸實山區農民。1990年,懷揣著山區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致富的渴望踏上了南下打工之路。初到廣東,她幹過保姆、進過工廠。每天起早貪黑,早出晚歸,隻盼多掙點錢回家幫助改善一下家裏貧困的生活。打工兩年,由於不懂技術,文化又低,她不知幹過多少最苦的活,辛勤的汗水還是未換來豐厚的回報。1992年,她帶著深深的遺憾和一肚子的委屈回到了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