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銷售不是唱獨角戲,要給客戶說話的機會(1 / 3)

盡量創造傾聽的機會

要想營造一種較為理想的談話氛圍,並鼓勵客戶談下去,再談下去,作為傾聽方,就需要采取一些策略。

第一,要善於鼓勵。傾聽對方的闡述需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否則,傾聽時心不在焉,會讓對方覺得你根本就沒聽,從而會讓對方感到不愉快,也會覺得你缺乏合作的誠意。因此,在傾聽時一定要給對方造成一種心情愉快、願意繼續講下去的氛圍,其基本技巧之一,就是用微笑、點頭、目光等讚賞來表示對客戶的呼應,來顯示自己對客戶談話的興趣,從而促使對方繼續講下去。

第二,要善於表示對客戶的理解。試想一下,如果在推銷談判中,你侃侃而談了半天,而對方卻一點兒聽懂或弄明白了的表示都沒有,那麼你還有興致談下去嗎?所以,不妨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考慮一下,在推銷談判中,當你充當“傾聽者”時,一定要注意以“是”“對”等答話來表示自己的肯定,在對方停頓下來的時候,也可以用簡單的話語來指出對方的某些觀點與自己一致,或運用自己的經曆、經驗來說明對講話者的理解。有時,還可以適當複述對方所說過的話,這些表示理解的方式都是對講話者的一種積極呼應。

第三,要善於激勵客戶講下去。有時候,適當地運用反駁和沉默,也可以激勵客戶繼續談下去。當然,這裏所說的反駁並不是指輕易地打斷對方的講話或插話,而是當對方征求你的意見或稍作停頓時,對其進行適度的反駁。另外,根據具體的談判情況,你也可以保持適當的沉默,因為沉默有時也不等同於承認或忽視,它可以表示你在思考,是重視對方意見的體現,也可能是在暗示對方轉變話題。

少說多聽:傾聽是溝通的開始

教育家卡耐基說:“做個聽眾往往比做一個演講者更重要。專心聽他人講話,是我們給予他的最大尊重、嗬護和讚美。”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聲音是最重要的、最動聽的,並且每個人都有迫不及待地表達自己的願望。在這種情況下,友善的傾聽者自然成為最受歡迎的人。

小李的父親是位知識分子,為人古板,不喜與人交往,每次小李來了熟人,父親就獨自躲到書房,很少與人打招呼。一次,小李的三個高中同學來到家裏。大家一見分外親熱,其中有兩位喜歡下棋,閑談中都是些術語、行話,而另外一位對“黑白世界”一無所知,無聊中去了父親的書房。這外邊三位在棋局上殺得天昏地暗,沒去管他。等玩夠後,才從書房中把那個同學叫出來,令小李吃驚的是:老父居然送出房門口,還問兒子為什麼不留他們吃飯,臨行還一再叮囑:以後有空來玩。在小李的記憶中這是父親第一次留他的同學吃飯,而且以後還經常問及那位同學為什麼不來玩。

小李在驚歎之餘,問及同學怎樣贏得父親的欣賞。結果那同學說:“沒什麼呀,你們下棋我不懂,就去你父親書房,見你父親在看一本水利方麵的書,就問你父親是否搞水利的,然後就好奇地問長江大橋的橋墩怎麼做的,你父親就開始給我講解,如何先將一個大鐵筒插進去,將裏麵的水抽幹,挖出稀泥,打地基,直到做好幹透,再將鐵筒抽掉,你父親在說,而我隻是認真聽,也沒說什麼。”

傾聽不僅體現著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水準,而且關係到能否與對方建立一種正常和諧的人際關係。而缺乏傾聽不光會讓我們顯得無知、無禮貌,往往還會導致錯失良機。

德懷特·莫羅是一名剛剛出道的外交家,受柯立芝總統之命出任墨西哥大使。“這是一件很困難的差使,”布魯斯·巴頓說,“墨西哥是山姆叔叔手上最敏感的一個手指頭,到那邊去做大使是很麻煩的一件事。”鑒於此,對莫羅而言,第一次拜見墨西哥總統卡爾士的表現,是具有曆史意義的。

如何給墨西哥總統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呢?在這樣的緊要關頭,莫羅運用了一個策略。莫羅絕口不提起那些應當由大使來負責談判的嚴重問題。他隻是稱讚廚子,多吃了幾塊餅,點著了一支雪茄,請卡爾士總統給他講一些墨西哥的情形,內閣對於國家的希望如何?總統所想做的是哪些事情?他對將來有些什麼看法?當卡爾士發表意見時,他則在一旁全神貫注地聽。結果,第二天,卡爾士總統對一個朋友說,莫羅才是真正會說話的大使。

卡爾士總統的這句話讓情緒緊張的墨西哥人、焦急不安的美國人都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初出茅廬的莫羅如此輕易地折服了卡爾士總統,並非采用了什麼特別的策略,隻不過讓卡爾士總統發表意見,自己洗耳恭聽罷了。

很多人認為,傾聽不過是一種最基本的溝通手段而已。事實並非如此簡單,傾聽不僅是一種溝通的手段,更是一種禮貌,是尊重說話者的一種表現,是對說話者的最好的恭維。專注傾聽對方說話,可以使對方在心理上得到極大的滿足。這正是莫羅成功的秘訣。通過傾聽,無形之中,他顯示了自己對卡爾士總統的尊崇,讓卡爾士總統感受到了充分的尊重。

人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沒有誰會拒絕耐心而專注地聽自己說話的人。當你想贏得陌生人的好感時,不要試圖多“說”而要多“聽”。

某些時候,我們要學會閉嘴

對銷售人員來說,懂得在關鍵時刻讓自己閉嘴,這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許多銷售員都在客戶麵前眉飛色舞,說個不停,卻絲毫不注意客戶厭煩的神色。他們也從不判斷當時是什麼場合,什麼氛圍,總是努力地向客戶講個不停。

我在銷售培訓班上,也曾經提出過“關鍵時刻學會閉嘴”這個問題,然後得到了五花八門的答案:

急於讓客戶購買;

不知道什麼時模該閉嘴,隻好繼續說下去;

擔心客戶轉移注意力,或生怕客戶打消購買的打算;

也想閉嘴,但那得是交易完成之後……

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時候說,什麼時候不說,這是銷售人員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銷售常識。有時你需要向客戶展示你的風趣動人的表達能力,有時你卻需要沉默不語,傾聽客戶的意見,讓他自己做出選擇。

有一位美國的保險銷售員,這一天,他接待了一位女士,沒用任何技巧,也沒說幾句話,就做成了一筆大生意:這位女士為她的11個兒子買了11項儲蓄保險。因為她的先生剛剛遭遇車禍去世,心情低落,所以這位銷售員自始至終都扮演了一個傾聽者的角色,耐心地聽她講述自己的遭遇和需求。中間隻是偶爾安慰她幾句,更多的時候他都在沉默,一臉嚴肅,充滿對她的同情與尊重。

直到最後,這位女士停止了講述,他才建議她購買這些保險,並簡潔直接地告訴了她理由:即使她未來沒有固定收入,孩子的教育和未來也不至於無以為繼。女士馬上就接受了他的建議,為她的每個兒子都買了一份儲蓄保險。

銷售員從這筆生意中獲得的傭金,是過去他三個月的收入。後來,他在公司的營銷會議上,對同事們說:“我沒想到,沉默的作用會是如此之大。”

閉口沉默是你遇到特殊客戶時應該采取的態度,如果那位保險銷售員麵對這位女士誇誇其談,絲毫不理解她剛失去丈夫的哀傷的心情,那麼結果很可能是導致客戶的不悅和反感,這筆生意也就泡湯了!

有些銷售員,為了避免在客戶麵前出現失誤,或者客戶突然間走掉,隻好不斷地說話,說了又說,說個沒完。這其實是一種語言轟炸,會讓客戶產生厭煩不安的情緒,反而容易趕走本來可能成交的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