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聆聽弦外之音,聽出客戶話語背後的潛台詞(1 / 3)

找出客戶異議背後的真實意圖

當客戶真正對你的產品產生興趣而又拿不定主意是買還是不買時,他們就會提出相應的異議,這些異議可能正是他們將要購買的一種信號。如果推銷員對此處理得當的話,隨後的成交就很有希望。

實際上,很多反對意見的背後都潛藏著客戶渴望了解更多信息的真實意圖。下麵就是一些這樣的例子:

異議:我不覺得這價錢代表著“一分價錢一分貨”。

真實意圖:除非你能證明你的產品物有所值。

異議:這尺寸看起來對我不大合適。

真實意圖:除非你能證明我穿上大小、長短正合身。

異議:我從未聽過你的公司。

真實意圖:我願意買你的貨,但我想知道你的公司是否有信譽、值得信賴。

異議:我正在減少開支,所以我不想買任何新產品。

真實意圖:除非你能使我確信你的產品真是我需要的,不然我是不會掏錢購買的。

異議:我隻想四處逛逛,看看有沒有什麼別的合適產品。

真實意圖:你要是能說服,我就買。否則,我就當是在散步。

客戶們表達出的異議或許是出於各種不同的考慮,如果你找不出他們的真正用意,那你就會錯過很多本來有可能成交的生意。

保羅是一名股票經紀人,他正試圖推銷ATR公司的5000股股票。而他的潛在客戶吉姆剛巧是他的鄰居和好朋友。一開始,吉姆就對保羅提出了相左的意見,他說他隻會對那些盈利的公司進行投資。

“ATR公司的股票今年下跌了五個百分點呢。”吉姆說。

“是的。”保羅趕緊回答說,“不過,它們的股票不會再貶值了。我們的股市分析家估計這些股票明年會上升八個百分點。”

“我不相信,除非我親眼看到。那家公司已經有兩年零三個月沒有盈利了。”吉姆又說。

那麼,吉姆表示出這種異議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呢?原來,他的一個外甥也在推銷股票,迫於對方的壓力,他準備讓外甥做他們的經紀人。但是,他又不想傷害保羅的感情,因為他們已經合作了20年之久。吉姆一味推托說明了他不知道如何去拒絕老朋友而不至於傷麵子。可想而知,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保羅使出渾身解數,也是不可能說服吉姆的,因為他所說的一切都和吉姆的真正意圖毫不相幹。

也許辨別客戶異議的最好辦法就是當你提供肯定確鑿的答案的時候,去留心觀察對方的反應。一般說來,他們要是無動於衷的話,那就表明他們沒有告訴你真正的異議。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當客戶對你提出一係列毫不相幹的異議時,他們很可能是在掩飾那些真正困擾他們的原因。如果你懂得“要是不想購買的話,沒有人會提出如此之多的真正異議”,那你就可以提一些問題,以便揭示出客戶內心的真實意圖。

心有靈犀:用心體會話中味

我們跟初次見麵的人說話交流時有一種情況非常令人尷尬,那就是說者有心,聽者無意。一方費盡心機,磨破口舌,而另一方總是不明白對方真正的意思,結果是聽的著急,說的更著急,極度尷尬。當然了,我們這裏所說的“意”,指的是“言外之意”。

毫無疑問,我們是需要“言外之意”的。畢竟在很多時候,我們說話不能太直接、太明了。比方說,批評人時不能傷了人的自尊;給領導提建議不能讓人覺得我們比領導都能幹;麵對別人的提問,我們有難言之隱,但也得讓人有個台階下;事情緊急,但涉及商業機密,隻有我們的親信才能明白的“暗語”是最好的選擇……

在一部反映清代官場上和珅與紀曉嵐“鬥法”的電視劇中,有這樣一段情節:和珅為了躲開紀曉嵐的監督,在赴江南考場監考之前,給江南考場的幾位主考官寫了這樣一封信,信中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按理說,這些話都是古人的聖言,沒什麼特別的地方,但是用在特定的場合下,就另有深意了。當然,江南考場的主考官們是深知其意的。

這個例子雖然舉得有些不太地道,但我們應該明白,在“說”的過程當中,“言外之意”往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當然,要能聽得懂“言外之意”,你自己必須首先是一個能夠熟練而巧妙地運用“言外之意”的人。

例如,如果我們是上司,在一個非正式的場合我們的一個下屬說起他工作量大、任務重,平時加班也幹不完,等等。下屬的這些話意味著什麼呢?可能有的人認為下屬在叫苦,由此可能要說一大通要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客套話,還有20世紀50年代的人們如何艱苦奮鬥的“故事”。結果可想而知,那個下屬氣得七竅生煙,有可能憤然離去。

其實這個下屬隻是順便反映一下情況,讓領導知道他工作得辛苦,希望肯定和承認他在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果我們能體察其意,說些得體的安慰話,表示一下作為領導者對部下辛苦工作的關心和肯定,那位下屬肯定非常高興,而且有可能更加賣力地工作。由此可見,了解說話者的意圖是何等重要。

“說者有心,聽者無意”是一種尷尬,“說得巧妙,聽得聰明”是一種藝術,其間的界限判若雲泥,看你怎麼理解,怎麼把握了。當然了,首要的一點,是你千萬不能小看了它。

因此,聽話者要能聽出“字裏行間的意思”,聽話者要對說話者的感覺產生反應,而不是隻理解他的表麵意思。

有一天,一個婦女開著車到城裏去,突然,有一隻輪胎漏氣了。她停下車來,雖然她可以自己換輪胎,可是她希望有人停下來幫助她,因為她穿得漂漂亮亮的要趕赴一場宴會。不久,一個年輕人停下車,並走過來問:“車胎漏氣了嗎?”假如這個婦女聽到的僅僅是這“語言文字”的內容,她可能會生氣起來,說出類似下麵的話:“笨蛋!任何人一看都知道是車胎漏氣了!”

如果她這樣回答的話,勢必會激怒那個熱心幫忙的年輕人,而必須自己動手換車胎了。然而,她很聰明地體會到年輕人話裏的意思是:“我知道你有麻煩,我能幫助你嗎?”於是,她得到了年輕人的幫助,避免了自己換車胎的苦惱。

俗話說:“聽話聽聲,鑼鼓聽音”,這個“聲”指的就是言外之意。同樣的話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有不同的含義,因此,在與陌生人交談時,我們要盡力揣摩對方話語中所隱含的意義,以做到應對自如。

細心聆聽:知曉對方的弦外之音

每個人在說話的時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在與陌生人的談話中,他的語言習慣與特點會透露出什麼信息?他為什麼要提這個問題?他為什麼總說這個詞語?他說這句話是他的本意嗎?有沒有什麼話外音?等等,找出對方要表達的意思,我們就可以采取相應的對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