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聽不等於不說,傾聽中要運用的插話技巧(1 / 3)

傾聽中說出自己的不懂

俗話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此為知也。營銷人員不是神仙,也不是聖人,我們也隻是普通人,不可能明白客戶說出的每一句話。當你不明白客戶的意思時,千萬不要自作聰明,不懂裝懂,然後按照自己的理解來猜測客戶的意思,希望自己的猜測能正中客戶的下懷。其實,這往往會讓你誤解客戶的意思,甚至會鬧出笑話!

如果你實在聽不懂對方所說的意思,隻需要做一件最簡單的事就行,問一句:“您的意思是……”這句話給客戶傳達了一種積極訊號:一是你在認真地聽他訴說,二是你對他所說的事情很感興趣。客戶聽到你問這句話時會很高興,他們會認為自己終於遇到了一個能夠和自己交談的人,但他不知道,他正在隨著你的問話,一點一點將自己的內心需要告訴你。

老A是公司裏最受客戶好評的銷售人員。他總能受到客戶的獎勵。經常有客戶打電話來公司,表揚他文明、高雅、有氣質,博學、多才、有膽識。公司的人都很好奇,為什麼老A在跟客戶談任何話題的時候,好像都無所不知,總能和客戶談得十分投機。終於在一次公司的客戶聯誼會上,同事們發現了他的秘密。

那天晚上,公司在市裏最大的酒店舉行客戶聯誼會,公司的很多老客戶都來了,當然也來了許多新客戶。一個同事發現老A和一位剛剛有業務來往的客戶坐在一處角落裏。出於好奇,他遠遠地注意了一段時間。他發現那位客戶一直在說,而老A好像一句話也沒說。他隻是有時笑一笑,點一點頭,僅此而已。一小時後,他們起身,互相碰了杯酒,起身告辭。

第二天一早,公司經理接到那位新客戶的電話,又是誇獎老A的。那位同事很是奇怪,見到老A時禁不住問道:“昨天晚上我在酒店看見你和新客戶在一起的情景。他好像完全被你吸引住了。你是怎麼抓住他的注意力的?”

“很簡單。”老A說,“經理把那位客戶介紹給我,我隻對他說:‘您對我們這個行業有什麼看法?’”

“它的前景很好,中國未來幾年裏這個領域將會開辟一片新的天地。”客戶告訴我。

“您的意思是……您能詳細地跟我談談嗎?”我說。

“當然。”他回答。我們就找了個安靜的角落,接下去的一個小時他一直在談論我們公司的業務領域前景。

“我知道今天那位新客戶打電話給經理,說他很欣賞我的才華,說很想再見到我,認為我是一個有才華、有意思的談伴。但說實話,我整個晚上沒說幾句話。”

“我隻是一味地問他:‘您的意思是……’”

對他人說:“您的意思是……”這足以讓一般人激動好幾個小時。因為你將你的真誠和興趣主動地向客戶表白,這不但拉近了與客戶的距離,更能進一步引導客戶說出自己心中的需求,一箭雙雕,何樂而不為呢?

很多人抱怨自己很難和客戶溝通,很難了解客戶的內心需求,疑惑和不解總是充斥於銷售者與客戶之間。其實,最複雜的問題的答案往往最簡單。當你對客戶的話充滿疑惑的時候,隻需真誠地向客戶問一句:“您的意思是……”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在銷售中,學會正確地向客戶提問,會讓自己少走很多彎路,這不但讓客戶認為你對他的話感興趣,同時也讓你在客戶麵前留下良好的形象。我們在與客戶的溝通中,時刻要保持主動,而不是被動,這就需要我們有效提問。“您的意思是……”一個看似簡單的問句,足以讓你了解到客戶更多的信息,從而就將談話的主動權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會傾聽,讓客戶感到滿足感

弗蘭克林·貝特格是美國著名的壽險推銷人,他在《從失敗到成功的銷售經驗》一本中介紹自己的成功經驗時是這樣說的:

“您是怎麼開始您的事業的?”這是一個我曾經問過無數次的問題。通常人們會說:“說來話長了。”每當人們說起他們是如何開始的,遇到了什麼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我總是感到很著迷,我覺得那些故事都很浪漫,但是對講述者來說,他們的感覺更浪漫。他們都願意別人聽聽他所經曆的一切,並想以此來鼓勵你。如果你真的感興趣,認為他們的經驗對你有益,他們就會告訴你所有的細節。

“您是怎麼開始您的事業的?”這個問題似乎還真有點兒魔力。通過提這樣的問題,經常可以使那些忙得不可開交的人停下來與我談話。我來舉一個例子,羅斯是個大忙人,他對銷售員的態度是:離他遠點兒。

下麵就是我第一次與他見麵時的談話。

貝特格:先生您好,我是保險公司的銷售員貝特格,您認識吉米·沃克先生嗎?(把吉米·沃克先生親筆簽名的名片遞給他)是他介紹我來的。

羅斯:又是一個銷售員。

貝特格:是的……

羅斯:你已經是今天第10個銷售員了。我還有很多事要做,不可能花時間聽你們這些銷售員說話,別再煩我了,我沒有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