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儲蓄功夫要做得,好女不當“月光族”(2 / 3)

“先消費再儲蓄”是一般人易犯的理財習慣錯誤,許多人在生活中常感左入右出、入不敷出,就是因為“消費”在前頭,沒有儲蓄的觀念,或是認為“先花了,剩下再說”,低估了自己的消費欲及零零散散的日常開支。

也有很多人每個月都會將工資的一部分儲蓄起來,有些人儲蓄10%的工資,有些存20%,有些存30%,還有的是把沒有花出去的錢儲蓄起來,每個月儲蓄多少基本沒譜。

那麼從理財的角度來說,怎樣才是科學的儲蓄呢?我們都知道,理財是為實現人生的重大目標而服務的,而每月的儲蓄其實就是投資的來源。因此,合理的儲蓄應該先根據理財目標,通過精確的計算,得出為達成目標所需的每月應存儲的金額;然後是量入為出,在明確的理財目標的指引下,每月都按此金額進行儲蓄。至於每月的支出,那就是每月的收入扣除每月的儲蓄額後的結餘了。

有些人可能會說,“收入-儲蓄\\u003d支出”與“收入-支出\\u003d儲蓄”不是一樣嗎?從數學的角度來看,這兩個等式確實一樣,但從理財的角度看,兩者卻有天壤之別。每個人的收入基本上都是確定的,可以變化的也就是支出和儲蓄了。如果是後一個等式,那麼儲蓄就變成可有可無了,有就存,沒有就不存,並不是必須項,這也就是很多人理財規劃做得不好,存不下錢的原因所在。隻有重視儲蓄,真正把它當作一項任務去完成,理財才有成功的可能。

合理儲蓄竅門有二:其一,修正理財目標,延長達成目標的年限;其二,增加收入,如果既不想壓縮開支,又要如願完成目標,那就隻能想辦法增加自己每月的收入了。如果你的收入彈性不是很大,那還是調整理財目標比較合理。理財,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定要多存錢、多儲蓄,手頭上有節餘、有能夠運用的資金,才能用錢滾錢,才有辦法抓住投資生財的機會。養成適當的生活、消費習慣,量入為出,避免“寅吃卯糧”,簡單地說就是,不要每個月一進賬就花光,甚至透支。

當然儲蓄也有許多技巧,譬如:“不等份儲蓄”可以降低利息損失;“階梯儲蓄”增值取用兩不誤;“時間差儲蓄”見縫插針賺利息;“組合儲蓄”一筆錢可以獲兩次利息;“約定自動轉存儲蓄”能有效避免利息白白流失;“預支利息儲蓄”是負利率時期的最佳應急方式,等等。所以,如果有時間的話,不妨找一些這方麵的書仔細研究研究,別看隻是一些小錢,但積少成多就是一筆大錢了。

不可不知的存款計息小竅門

很多人都很懂得儲蓄,但是懂得儲蓄並不意味著懂得理財。

目前,盡管存款利息越來越低,但是來自金融部門的統計數據表明,儲蓄仍然是普通女性最重要的投資手段。怎樣才能通過儲蓄最大獲利?這其中還真有不少竅門。往銀行存款看似是簡單的一件事,實則大有學問,運用得當才能充分發揮這一理財手段的作用。

有的人擔心利率會繼續下調,就把大額存款集中到了3年期和5年期上,也有的人僅僅為了方便支取就把數千元乃至上萬元錢存入了活期。這兩種做法是否科學呢?讓我們來看看具體的例子。

從工商銀行獲得的數據顯示,現在的活期存款利率為每月0.6‰,1年期為每月1.65‰,3年期為每月2.1‰,5年期為每月2.325‰。假如以50 000元為例,3年期獲得的存款利息約為3 024元,5年期獲得的利息約為5 580元,假如把這50 000元存為活期,1年隻有288元利息,即使存3年利息也隻有1 100元左右。由此可見,同樣50 000元,存的期限相同,假如方式不同,3年活期和3年定期的利息將差1924元左右,這種情況下存活期的利息損失是相當大的。但有人擔心將存款一次性存入3年或5年定期,一旦提前支取,還是得不到較高的利息,事實上,現在針對這一情況,銀行規定對於提前支取的部分按活期算利息,沒提前支取的仍然按原來的利率。所以,個人應根據各自不同的情況來選擇存款期限和類型。

從定期存款的期限來看,宜選擇短期。

在具體的操作上,不妨采用一種巧妙的方法。可以每月將家中餘錢存1年定期存款。1年下來,手中正好有12張存單。這樣,不管哪個月急用錢都可以取出當月到期的存款。如果不需用錢,可將到期的存款連同利息及手頭的餘錢接著轉存1年定期。這種“滾雪球”的存錢方法可以保證不會失去理財的機會成本。

現在,銀行都推出了自動轉存服務。女性在儲蓄時,應與銀行約定進行自動轉存。這樣做,一方麵,避免了存款到期後不及時轉存,逾期部分按活期計息的損失;另一方麵,存款到期後不久,如遇利率下調,未約定自動轉存的,再存時就要按下調後的利率計息,而自動轉存的,就能按下調前較高的利率計息,如到期後遇利率上調,也可取出後再存。

如果急需用錢,而存單又尚未到期,並且是在以前高利率時存的,可不必提前支取,因為銀行規定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時利息按活期存款計算。這時,可以用存單作抵押到銀行貸款,等存單到期後再歸還貸款。當然,事先要計算一下,假如到時歸還的貸款利息要高於存款利息,那麼這一方法就不可取了。這時,可以到銀行辦理部分提前支取,餘留部分存款銀行將再開具一張新存單,仍以原存入日為起息日,這一部分的定期存款的利息就不會受到影響。

假設手中的閑錢預計在幾個月內不用,那麼選擇定期三個月或六個月比較劃算,但需要弄清楚你存款的銀行是否有自動轉存業務。選擇能自動轉存的銀行,就省去了跑銀行的麻煩,存款到期後利息和本金會自動轉存並計息。

比如,你手中有1萬元,先存三個月定期,到期時利息為79.09元,則第二、第三、第四季度繼續連本帶利自動轉存,利息分別為79.71元、80.34元和80.98元,滾存1年後利息總計為320.12元,要比1萬元存活期多出251.72元。

由此可見,了解一些存款計息的小竅門有利於我們的財富增長,女性朋友們平時有空可多去銀行或者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一些存款常識和技巧,以幫助我們不斷增加財富。

定期存款還是活期存款

銀行存款是最傳統的存錢渠道之一,可分為活期性存款和定期性存款兩類。

前者利息較低,但隨時可以存領,而且金額不受拘束。後者利息較高,但有存款期限,未到期前提款,會有利息的損失。儲蓄的目的是為累積財力,所以最好不要經常動用已存下來的錢,基於這種考慮,以定期性存款作為儲蓄較佳,活期性存款則隻用來存放家庭的急用款,保持大約三至六個月的生活費用就夠了。定期性存款又分為定期存款和定期儲蓄存款,前者需要整筆的資金,後者則可以采用“零存整付”的方式。

隻有在一定期限內不用的錢,才適合存定期,而且期限越長利率越高。這裏很關鍵的一點是把期限確定好,比如:存一筆定期1年的錢,結果半年剛過便有急用,不得不提前支取,這半年銀行隻按活期存款的利息計算,就不如當初存半年定期,那樣利息比活期的高得多。

鑒於期限越長,利率越高,所以定期儲蓄是長線投資的一個重要手段。即使國家利率調低,已存的錢利率也不變,而若調高,則從調高之日起,按高利率計算,這是銀行的慣例,也是國家保證儲戶利益不受損失的措施。

家庭主婦林女士,有一筆私房錢5萬元,這筆錢在幾年內都用不上。但是存活期利率是0.72%,1年下來稅前利息隻有135元,她覺著這樣太不劃算。因此她在保證這筆資金在幾年內都不會動用的情況下,選擇“整存整取”這種定存方式,因為這種方式是所有定存裏麵利息最高的。

而白領小張,月薪6 000元,剛工作,沒有太多的積蓄,並且不能保證這些積蓄是否不動用,在這種情況下選擇活期的方式比較合適。

其實,活期和定期存款沒有什麼好與不好,關鍵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