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001年10月18日診,某某,男,70歲,幹部。自訴有痛風病史10年,關節時時疼痛,肢體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軟,伴畏寒肢冷,陽痿,頭暈耳鳴,心煩,易發火,舌質淡紅,舌苔薄白,少津,脈沉細數。查耳輪有結石存在,血尿酸530mmol/L。辨證為痹證之肝腎陰虛型。治宜培補肝腎,舒筋止痛。方用獨活寄生湯加減:獨活、防風、川芎、秦艽、當歸、杜仲各10g、牛膝15g、白芍10g、桑寄生10g、萆薢15g、澤瀉15g、蜈蚣2條。7劑。2001年10月25日二診,藥後關節疼痛消失,肢體活動較前靈活,體力較前增強,予上方加桂枝10g活血通絡,繼服10劑。
按:該患者痛風病史十年,年齡70歲,形體虛胖,伴有腰酸痛,久病多易耗傷氣血,損傷肝腎。腎主骨,腎虛不能禦邪,病邪留舍,骨質失養,故肢體不能屈伸;肝藏血,其華在爪,其充在筋,肝血不足,筋失其養,則關節屈伸不利。治宜培補肝腎,舒筋止痛。方中獨活、杜仲、桂枝、桑寄生、牛膝溫陽補腎為主藥;澤瀉、萆薢利濕瀉濁;久病多有瘀血存,入當歸、川芎、蜈蚣活血通絡;白芍滋陰養肝活血,與甘草相伍調和諸藥,加強止痛作用。全方補中有瀉,虛實兼顧,實乃標本同治之方。
【臨證體會】
王老認為中醫辨證治療痛風中應注意攻補適度,或先攻後補,或先補後攻,或攻補兼施。他十分注意各期的病機特點,他分析:
1.急性期濁毒流注,痰阻經絡。王老認為濁毒之邪有受自於外邪,但多主生於內,多種原因致脾失健運,升清降濁無權,腎失氣化功能。痛風性關節炎是病之標象,嘌呤代謝失常才是病之根本。脾腎功能障礙,尿酸濁毒是病變的中間產物。標本兼顧是治療痛風的基本原則。
2.間歇期、慢性期當標本兼顧,以防複發。經過1~2周的治療,痛風急性關節炎一般都能被控製,但多數患者因飲食不慎,不注意調養,一年內複發,此後每年發作數次,且越發越頻,受累關節越來越多,病情也越來越難控製。此期炎症雖然消除,但嘌呤代謝障礙並未解除,血尿酸依然升高,故間歇期仍需治療。而標本同治可減少發作次數,此期應注意養血祛風,健脾和胃或補益肝腎。間歇期脾虛濕困者多見,他常用參苓白術散健脾益氣扶正,同時加土茯苓、萆薢、澤瀉等利尿滲濕之品。如肝腎虧虛者常用獨活寄生湯加減。如脾腎兩虛則用擬益腎健脾方。
3.注意養治結合,防止痛風的複發。王氏認為痛風急性期發作穩定後,在堅持藥物治療的同時,一個很重要的方麵就是要注意調養,養治結合,控製複發。主要有(1)飲食調養:禁食或嚴格控製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尤其避免進食高嘌呤食物。如動物內髒、沙丁魚、豆製品、發酵食物;嚴格禁酒,尤其是啤酒,多飲水,每天飲2000ml以上;鼓勵多吃富含維生素與纖維素的蔬菜水果,適量食用富含蛋白類的食品如雞蛋、牛奶等。(2)心理調節:盡量克服因疼痛和運動受限而出現的焦慮不安、急躁易怒、煩悶失眠等情況,正確對待疾病,保持心情舒暢,精神樂觀,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樹立信心。(3)適度鍛練:如散步、慢跑、騎車、遊泳、打太極拳等有氧運動。既可緩解患者緊張焦慮、憂傷恐懼等情緒,又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減少感染或其他應激反應對人體的損害,避免痛風複發。
4.注意本病與並病同治。預防並病與他病的產生、發展、變化。痛風患者不少伴有腎髒疾病,多伴有或並發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症等,因此在治療痛風的同時,還要積極治療其他並發病,以防止本病與並病的相互影響,惡性循環。
5.選藥上注意與現代藥理研究結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白芍具有調節免疫,抗炎止痛作用。與活血藥合用則療效增強。威靈仙有溶解尿酸,解除疼痛的功效;萆薢、土茯苓可加速排泄尿酸,當歸、丹參有抑製尿酸,改善循環的作用,山慈菇含秋水仙堿,可抑製白細胞的趨化。大黃對黃嘌呤氧化酶有較強的競爭性抑製作用,可影響尿酸的形成。方劑中注意從不同角度加強排泄尿酸,抑製尿酸生成,及抗炎消腫,活血止痛的功效。治療上要做到盡早、盡量減輕病人的痛苦,防止反複發作而轉為慢性,因此給藥越早越好,副作用越少越好,這方麵中藥有更為突出的特點和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