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則一:要有男性並駕齊驅的個性魅力(1 / 3)

女人要想成功,就要做個聰明的女人,也就是要充分施展自己的個性魅力,充分發掘自己的聰明才智,像那些女強人一樣和男人“爭江山”。

費奧莉娜有這樣一句話:“我從來不認為,女人應該做這個,男人應該做那個。”也許正因為這樣的信念,她才得以在矽穀這塊“黑馬”雲集的地方與眾多的男人一樣地奮勇廝殺。

1.要有男人的管理氣質

在以網絡和新技術為特征的新經濟時代,女人擁有了與男人同樣多的機會。在素來是男性當道的商業世界裏,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一些富有個人魅力的女性的鮮活麵孔,尤其是女性管理者。

美國著名財經雜誌《福布斯》日前公布本年度美國最有權力商界女強人排名榜,惠普公司女總裁卡莉·費奧莉娜排在第一位,是榜中惟一的一位行政總裁。她精明強幹,主宰著惠普這樣一個強大的商業帝國,她是一個解決問題的能手,一個超級女推銷員,一個讓眾多男人仰視又自歎弗如的女人。

美國商界有愈來愈多的女性展露鋒芒,登上了企業的管理高層。根據統計,1960年,隻有18%的行政職位由女性擔當,但據勞工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擔任經理及管理人的女性,占到了整體行政人員數目的46%。另據《紐約時報》報道,女性占美國工商管理碩士課程攻讀生的38%。卡莉·費奧莉娜的脫穎而出得益於她自己也得益於我們這個時代。

若幹年來,女性以家族淵源接手企業為主的情況也正在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女性象卡莉·費奧莉娜一樣隻是憑借自我的微薄之力,經過個人奮鬥攀升到了商界的頂層。她們大多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在商海大潮的磨煉中日漸成熟,知道了如何將稍縱即逝的機遇一把抓在手中。

從大多數商界頂層的成功女性身上,我們總可以觸摸到一些相同的東西,那便是充沛的精力、高度的自信,同時還有無處不在的親切、放鬆的魅力。她們似乎從來不覺得性別會是她們事業發展的障礙和挑戰,相反。她們懂得如何調動女性的一些獨特優勢,去為成功增加砝碼。

在《福布斯》的年度美國最有權力商界女強人排名榜上占據一席之地的一位女強人說:“我從不覺得頭上有東西阻礙,我深信女性有能力打破局限。”另一位榜上有名的公司副主席也同意此說法,她並且預言:“在不久的將來,會有很多女性擔任大公司的行政總裁。”

如今,高科技領域雖然還是男性在唱主角,但有許多像費奧莉娜那樣的女強人正悄悄地進入全球商務世界的頂層。他們用事實問世人證明:女人同樣成大事。

2.IT業的“黛安娜”

人們常說,女人的智慧和臉蛋成反比。然而,在市場經濟中,打破這個規則的女人比比皆是,讓那些平平常常的男女們羨慕不已。

知識是有價的,美麗也是有價的,臉蛋、身材、一顰一笑及至風韻氣質都是有價。就像俗話所說:“漂亮的臉蛋能出財,漂亮的女人好辦事”,這是非常非常道理的。

王妃“黛安娜”的美貌和氣質響譽全球,她美麗、善良,盡管早已香消玉殞,然而她的音容笑貌仍為人們傳頌、回憶。費奧莉娜的美貌也是出了名的,在矽穀,她素有IT業的“黛安娜”的美名。

她擁有無可挑剔的麵孔與身材,嫵媚動人,又風度翩翩,處處魅力四射,早在20多年前她剛進入AT\\u0026T的時候,這個年輕漂亮的女孩子就非常惹人注目,平日裏有好多的“愛慕者”圍著她大獻殷勤,試圖接近這位可人的“美媚”。

在派駐韓國主管業務時,更有眾多的男性同行向她投以色迷迷的目光、膩人的阿諛奉承和不斷的追隨,在酒場上更是人們注目的焦點。

可以說,費奧莉娜擁有天生的美貌,她大可以利用一把,然而她沒有。這個聰明機巧的女人非常善於交際和應酬,她懂得如何在杯光斛影中征服對手又保護自己,麵對同行頻頻的敬酒,費奧莉娜應付得遊刃有餘,讓那些男人大跌眼鏡。

時至今日,47歲的費奧莉娜依然風姿綽約。她是個非常注意儀表,在乎自己形象的女人,非常注意皮膚的保養,講究化妝,服飾考究,常常是名牌在身,隨便撿出一件,都有可能價值連城。

這並不算奢侈,因為費奧莉娜不光是屬於自己的,也是屬於惠普公司的。她不光要代表自己,更多意義上是代表了惠普公司,代表了惠普品牌,代表著整個惠普的身價,就連管理大師韋爾奇也是讚同的。更何況,這個女人是個富婆呢,她流自己的汗,掙自己的錢,在創造財富的同時享受生活,這本也無可厚非。

除了美貌以外,費奧莉娜也擁有黛安娜般的善良和慈善。

費奧莉娜的善良更多地體現在對待員工、客戶的態度上,有人把她比喻成傳播“鮮花”、“氣球”、和“thank you”的使者,因為她經常給下屬送這些小禮物以示鼓勵關懷,這足見其靈巧和細致入微。

3.雷厲風行的“商界鐵娘子”

在政界,有“鐵娘子”之稱的瑪格麗特·撒切爾,她以自強、自立的人生經曆為世人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在無硝煙的商場上,費奧莉娜則以她那雷厲風行的作風為商界女管理者樹立了很好的典範,被人稱為“商界鐵娘子”。

撒切爾作為英國曆史上首任女首相,無論在其從政以前還是從政以後,都遭受了重重磨難與打擊,在她不斷的嚐試和堅持之下,最終為人類政治史添加了輝煌的一卷。

在撒切爾做教育大臣時所推行的教育體製改革中我們就能感受到這位鐵娘子的堅硬:

1971年,對政府和對我個人都是艱難的一年。不斷加劇的壓力愈積愈多,越來越難以忍受。正如我下麵將描述的,到1972年初,政府終於喪失了信心。我雖然受到的壓力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大,信心卻始終保持不變。

可是,有些時事評論員懷著欣賞和遺憾的複雜心情,認為我已經完蛋了。我在蘭伯赫斯特過完聖誕節回來上班時,讀到報上正在對我的命運前途進行公開討論。有張報紙稱我是“沒有人喜歡的夫人”。另一張報紙發表一篇貌似體貼他人的文章,題為《為什麼撒切爾夫人如此不受歡迎》。但是我把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推到一邊,專心處理工作。

事實上,不久,對我個人的攻擊浪潮開始轉向(對政府的還沒有)。大概反對“搶奪牛奶”運動已經到了該結束的時候。1972年,更嚴重得多的問題——礦工罷工以及政府實行政策大轉變所帶來的各種因素——開始向我們襲來。這些問題使反對我個人的運動相形見絀。當然,我顯然是不會——至少不會心甘情願地——屈服或退卻的。

特德要我和我的一些官員1月12日(星期三)到契克斯別墅去開會,對教育問題進行一般性討論。我隨身攜帶一份總結和瞻望教育情況的備忘錄。盡管還有許多困難,但選舉前的承諾隻剩下一項尚未實施:即擴大幼兒教育。完成一些重大項目需要花許多錢。使我們的支持者感到失望的另外一個方麵的問題是中等教育組織結構問題。這裏存在的問題是——用我表述的原話來說——“我們本黨的許多地方委員會正在順時勢隨大流。問題是,在保衛現有文法學校與允許地方教育當局自作決定之間保持什麼樣的平衡?”我們在契克斯別墅討論了上述問題以及諸如學校供應牛奶和學生會等其他令人惱火的問題。特德表現出明顯的興趣。他很關心幼兒教育;他一直要求對學生會采取行動;他還非常合理地詢問,我們為什麼不能用教育方麵的理由來證明我們選擇學生政策的正確性,而不隻是討論地方當局的自主權。

但是以我的觀點來看。特德邀請我和我的官員同他一起討論教育問題,這件事至少和討論本身一樣重要,它意味著在可以預見到的一段時間內他並無讓我離開教育部的打算。對於當時麵臨各種問題的我來說,這是對我的權威的有力支持。幾天後,特德又在下院列舉我取得的各項成就。他為什麼要給我如此強有力的支持?有人認為這是因為他需要在他的內閣中有兩位婦女,而當時找不到可靠的替代人選。但我認為這也體現了特德最令人欽佩的品格。他知道,我為之受到如此粗暴攻擊的各項政策,實質上就是我在財政部壓力下考慮政府財政困難而不得不勉強接受的政策。他也知道我並沒有試圖把責任推卸給別人。

盡管不能指望他堅持某些政策,但對於那些為他和他的政策盡了最大努力的人,他總是支持的。這正是他的內閣成員能夠團結一致支持他的一個重要原因。

特德對我表示的支持,僅為我提供了短暫的喘息機會。但這就足夠了。從1972年春天開始,我所經曆的寒冷政治氣候開始明顯地解凍。4月我在全國教師聯合會會議上的講話不僅受到多數與會者的歡迎(講話結束時他們向我歡呼),更重要的是新聞界也表示歡迎。這一次與通常不同,我在講話中提出的建議是說給各種不同政治派別聽的。我宣布增加建設小學計劃的預算,現在已達到創紀錄水平。我還宣布成立一個委員會來了解小學校裏教閱讀和使用英語的情況,這已成為群眾廣泛關注的問題。我暗示將進一步擴大幼兒教育,同時提醒大家存在著經費問題。但真正抓住評論員們想象力的是我對大型綜合學校的批評。(這次講話後,我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又對最後這個問題作了詳細說明,著重提到前不久我否決了威爾特郡興建一所招收2700名學生的綜合學校的計劃。)

我站起來講話時,一些左翼教師工會代表無禮退場。但這反而產生了額外的收獲。新聞媒體不僅喜歡強調規模較小學校的優點,而且對這些人的退場提出批評,認為身為老師甚至不願意聽取不同意見,就沒有給學生作出好的榜樣。5月,那家過去說我是“沒有人喜歡的夫人”的報紙,這次卻當眾讚美我是“變得成熟老練的瑪格麗特”。

然而,直到1972年12月發表教育白皮書,才使我們的教育政策恢複運行。發表白皮書的決定是在內部討論3份《綱領分析與檢查報告》後做出的。內閣經過討論,到最後一分鍾才決定白皮書的標題。原先建議采用《教育:前進的綱領》,後來改為《教育:擴展的綱領》。現在看來,這是那幾年過於雄心勃勃、高額開支的典型表現。白皮書提出了一個高額開支和改善政府供應的十年計劃,其中有6點主要內容:包括改善或重建破舊中等學校的計劃,增設弱智與殘疾兒童特殊學校,適當提高中小學校教職員工對學生的比例。為滿足以上幾方麵的資金需要,控製高等教育的發展速度。對詹姆委員會提出的教師培訓方麵的建議,我們也作出了反應。但最重要的一點是宣布大力發展幼兒教育。這個計劃將滿足90%4歲兒童和50%3歲兒童的入學要求,工作初期的重點放在缺乏幼兒教育設施的地區。現在看來,白皮書標誌“政府為解決英國教育製度中固有的問題而作出的最大努力,準備為此投入大量資金。”

白皮書得到意想不到的熱烈歡迎。《每日電訊報》雖然批評白皮書未能對學生貸款提出建議,但它表明我是“我國最出色的改革——和花錢——的教育大臣之一”。《每日郵報》稱它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並評論說“戰後還沒有出現過這種做法”。比較令人不安的是,《衛報》的報道讚揚它是一個“進步的綱領”,並評論稱——我希望這是言不由衷——“除了沒有強製結束對11至12歲小學畢業生進行甄別考試的做法,撒切爾夫人離令人向往的社會主義教育政策的目標已經不遠。”

與瑪格麗特·撒切爾相比,在20多年的“商戰”中,費奧莉娜同樣也經曆了數不清的磨難和挑戰,在她身上,處處散發著撒切爾般的剛強。

比起當年調教AT\\u0026T的“access management”部門、把朗訊變成高科技公司、帶領惠普擁抱“數字時代”到再造惠普,費奧莉娜在這次惠普——康柏並購中遇到的挫折顯然與以上不是一個重量級的。

早在惠普當家人卡莉·費奧莉娜為並購康柏積極備戰的時候,惠普內部就已頻頻亮起紅燈,連公司的投資顧問們也對合並一事深表疑慮。果不其然,並購消息一經披露,惠普的股票接連兩周狂瀉38%。危機關頭,惠普創始人之一比爾·休利特的兒子沃爾特·休利特閃身出來叫板,在向卡莉·費奧莉娜發出最後通牒半小時之後即對外宣布,他將憑借手中掌握的惠普5.2%的股票阻止這起並購計劃。禍不單行的是,惠普最大股東David\\u0026lucile Packard基金也表示反對並購康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