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別固執!缺憾也是一種美(1 / 3)

《懺悔錄》reference_book_ids\":[7263389537148079159,7267108880277048383,7260811472643558463,7109046343171050526,7011431805437873188,7149097157318970398]}],\"3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52,\"start_container_index\":3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47},\"quote_content\":\"《沉思錄》reference_book_ids\":[7005775567534427143,7257088431979760694,6959124353212484644,7025502886977096741,6924194114292501511]}]},\"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誰都不完美,勇於承認不完美

追求完美其實是一種普遍的心態,也不能說是錯誤的。但凡事有個度,如果過於追求完美、不懂得變通,就成了完美主義者。

完美主義者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有如下的表現:一是不願冒險,生怕任何微小的瑕疵損害了自己的形象。二是不願嚐試任何新的東西。三是神經緊張得連一般工作都不能勝任。四是因為有些事情還不完善,所以就會寢食不安。五是對自己諸多苛求,毫無生活樂趣。六是對別人吹毛求疵,人際關係糟糕。

心理學家研究證明,完美主義者與他們可能獲得成功的機會恰恰成反比。開始的時候,他們擔心失敗、輾轉不安,於是不能全力以赴去取得成功;遭到失敗之後,他們就異常焦慮、沮喪和壓抑,想盡快從失敗的境遇中逃避,但他們並沒有真正在失敗中總結教訓,想的隻是如何逃避。完美主義者背負著如此沉重的精神包袱,如何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呢?而且,他們往往在家庭、人際關係等方麵也很不如意。

· 完美的苛求態度

在日常生活中,你常見到這樣幾種情況,有些人會因為某種瑕疵,而覺得痛苦異常;有些人因為個子矮而自卑;有些人因為眼睛小而心煩;有些人因肥胖而發愁……這些人往往隻看到缺陷,而沒有發現瑕疵是完美的一部分。要求事事都盡善盡美,那是不可能的、不現實的。追求完美是每個人進取向前的動力,但不能要求任何事情都完美無缺。

追求完美有時是一種好的現象,促使你朝最好的方麵發展,但是絕對完美的事物根本就不存在,因此,過於追求完美便會導致心理失衡和消極情緒的產生。

追求完美的人會在以下這些方麵表現出他們的苛求態度。

1.在對待社會的態度上

完美主義者相信社會應該絕對公平、合理,當遇到不公平、不合理情況的時候,就開始對社會產生偏激的想法,用遠離社會和孤獨來逃避不完美的現實社會。

2.在對待他人的態度上

完美主義者相信他人應該了解自己,理解自己,尊重自己。他們的口頭禪是“作為領導應該是……”“作為朋友應該是……”“他不應該是……”

等,當現實交往中對方並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麼完美時,便產生常見的抑鬱或敵對情緒,影響人際關係和自身情緒。這種思維方式的長期存在會導致性格偏執。生活中有些人很抑鬱,不能很好地與他人相處,終日抱怨他人,對他人存有敵意等,他們很可能是被過分完美主義思想的存在影響著。

3.在對待工作、學習的態度上

完美主義者相信既然是工作、學習,就應該工作好、學習好,而不顧及其他的因素。

4.在對待婚姻的態度上

完美主義者在戀愛過程中常由於對對方條件的過分苛求,或對對方缺點采取拒不接受的態度而影響戀愛的成功。結婚以後每當夫妻產生一些摩擦時,就容易對婚姻產生絕望情緒。

5.關於能力

“我是大學畢業生,應該比他們各方麵都強一點”“作為領導不能顯得比一般人能力低、業務水平差”“像我這種人交際能力應該行”……這些人總是要求自己能力與小王的口才、小張的繪畫、小李的書法、小萬的人緣、小馬的聰明等合成的“完美人”相比。

6.關於角色

“我是學生就應該學習特別好”“我是領導就必須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作為妻子就應該是賢妻良母”“作為醫生就必須對病人的死負責”……這些人用社會角色本身的期望和所有的角色期望來要求自己,並過分地將自己塑造成一個社會認可的標準角色。當自己沒有達到這種過分完美的角色或出現角色引起的失誤時,根本不考慮其他諸多因素,而開始內疚、自責甚至抑鬱。

7.關於性格

“我不應該不說話”“我是男人,就應該成為堅強的男子漢”“我不應該自卑”“我應該心胸更開闊一點”“我想我見人不應如此緊張”……這些人不相信,也不去考慮目前的性格是長期形成的,對於目前來說是正常合理的,要改變這一個過程,需要很長時間,即使改變了,也沒有絕對完美的性格。

8.關於道德

“我必須對他負責,盡管他是一個混蛋”“我不應該不借錢給我的朋友”……這種完美主義的道德表現是一種過分的道德觀,他們甚至對自己本能的、生理的一些念頭產生恐懼,繼而開始自我譴責。其實人是有理智的,有些強迫症或恐懼症患者,他們的大腦隻能想好的東西,不能有“壞”的思想,認為有“壞”的思想就是“不正經的人”。

每個人都有權利去追求完美。達到完美狀態是每個人都希望的,但這種希望不能太過分、太強烈以至於無法與其他相關的能力、素質等因素相匹配。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不必刻意去追求完美主義,否則隻能是自己給自己增加無謂的煩惱。

· 承認不完美

有太多的人陷在對完美執者追求的極端中。人的潛力是有限的,過分地追求完美,常常隻能適得其反,受到不完美的結果與心靈痛苦的雙重打擊。

因此,你在做事的時候,必須承認自己的不完美,沒有所謂的“最好”。

完美主義者不管做什麼都要求達到最高標準,但現實生活中沒有絕對的完美。於是便出現了下列現象:在現實中不斷拖延,將完成工作的時間向後一推再推,不斷做著各種各樣毫無意義的改變,最終還是無法實現心中那個完美的夢,反倒讓工作陷入了一種沒能及時完成的僵局中。

因此,對於執者於完美的人們而言,隻有打破這種極端思維,才有可能讓工作得以繼續進行。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人們必須在心裏承認自己的過失,承認不完美,接受沒有所謂的“最好”的事實。

有位羅馬教皇曾說:“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兩個天使,一個好,一個壞。

人們並不能完全擺脫內心的‘墮落天使’,因為我們生而有罪,從來都不完美。關鍵是我們能否戰勝自己的‘罪孽’。”對此,人們若想要戰勝自己的“罪孽”,首先應該勇敢地承認自己不完美。讓人們承認自己有缺點和不完美,是一場沒有硝煙的心理之戰。當然,麵對這場戰爭時,必勝的決心是人們與生俱來的,是人類的本能。據《沉思錄》中總結,人類具有這樣一種本能:當人們在麵臨艱難選擇的時候,本能會幫助人們作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因此,不要害怕,在這次鬥爭中,最終的勝者一定是你。當然,相信本能的同時也需要人們後天付出的努力。

阿文是一家軟件公司的軟件開發員,在這家公司幹了近10年,業務十分熟練。不幸的是,公司前段時間由於經營不善倒閉了,阿文也因此失業了。

於是阿文開始重新找工作,憑借著熟練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阿文很快接到了一家公司的麵試通知。

這一天,阿文信心滿滿地來到了麵試地點。前來應聘的人很多,狹窄的走廊裏擠滿了應聘者。盡管如此,阿文依舊信心滿滿,10年的工作經驗可不是每個人都擁有的。事實上阿文也的確是個難得的人才。憑借著紮實的專業功底,阿文順利地通過了筆試,接到了3天之後麵試的通知。

3天之後,阿文前來麵試,由於對自己的技術過於自信,阿文沒有太重視這次麵試,他覺得無論麵試官問自己什麼樣的問題,自己都能對答如流。然而,當麵試官問到“基於你在軟件行業內如此紮實的工作經驗,請談一下你對未來軟件行業發展的看法”時,阿文啞口無言了。盡管阿文從事軟件開發近10年了,但是他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最後,阿文沒能通過這場麵試。

雖然麵試失敗了,但是阿文卻得到了比工作價值更大的收獲——他看到了自身的缺點。這份收獲足以令他一生受益,他覺得有必要寫封信,對這個公司表示一下感謝。於是阿文提筆給這個公司寫了一封感謝信。這封出人意料的感謝信被這家公司的老板看到了,老板很認真地閱讀了一遍,並將阿文的簡曆調出來認真看了一下。很快,公司的人事部便得到了通知:立即聘用阿文為軟件開發部經理。原因是,阿文有勇氣麵對自身的缺點。

故事中的阿文之所以獲得了麵試的最終成功,在於阿文有勇氣承認自己的不足,承認自身的不完美。這樣的人往往辦事不會拖延,能客觀地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工作效率,也正是因為這點,公司的老板破格錄用了阿文。

戰拖有術:承認不完美,接受自己的不足承認不完美可以時刻提醒自己的不足,促使人們不斷進步,因此,人們應該承認不完美,接受沒有所謂的“最好”的這個不完美的世界。隻有這樣,人們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遠。既然“承認不完美,接受沒有所謂的‘最好’”對人們的成長和進步起著如此重要的作用,那麼怎樣才能做到這點呢?具體過程可以通過如下方法。

1.理性地設定工作目標

完美主義者在進行一項工作的時候,往往都會把目標設定得比任務要求的更高,並不切實際地附加很多條件。可是隨著工作一點點地進行,很多問題會逐漸暴露出來,最後會發現,這些目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而那時想要再回過頭來重新按起初的低要求來做,就很難了。

實際上,當你不追求完美,而隻是希望表現良好時,往往會出乎意料地取得最佳成績。尋找一件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好的事,然後去把它做好。這樣你的心情就會輕鬆自然,行事也會較有信心,感到自己更有創造力和更有成效。你的生活也會因此而充實起來,變得富有色彩。

2.勇於承認自己所犯下的錯誤

承認自己所犯下的錯誤,事實上就肯定了自己並不是一個完美的人。內心的覺悟會帶來行為上的更加理性,正是因為人們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和自身的不完美,並勇於向周圍人坦誠這種缺點,接受來自他人的監督以及自己內心的“拷問”,才能夠讓人們改正錯誤的行為得以具體實施。拖延者在很多時候,正是因為不敢大聲說出自己的錯誤,久而久之,這種掩藏便成了一種習慣和無所謂,也就不那麼會注意自己的錯誤了。而錯誤將直接導致對進度的拖延。

3.保持適當的自尊心

沒有自尊心的人,他們往往是失去自我的。有限度地對待自尊,在於當你為一項工作而努力的時候,應該拋棄虛榮的思想:“我這麼優秀的人,應該怎樣怎樣”“結果應該怎樣怎樣”。事實上,這樣的想法是過度虛榮的,即把自己的自尊上升到了一個脫離實際的位置。你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保持適當的自尊心,避免因為過於感性而讓你的要求脫離了實際能力所能達到的範圍。

4.不要糾結過去的失敗

上次工作失敗以後,人們總是對自己不完美的表現過分沮喪,希望下次可以做到完美。可是越來越高的要求會導致下次失敗之後,情緒更加難以控製。不因以前的失敗而沮喪,就是不去過分在意結果,它可以讓你更加坦然地麵對不完美。這種心理會讓人們的行為被控製在一個更加合理的範圍之內。

5.接受瑕疵

沒有瑕疵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盲目地追求一個虛幻的境界隻能是勞而無功。生活絕不可能一帆風順,遇到挫折和處於低穀時,自信和樂觀尤為重要,切不可自暴自棄。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正因為生活中有讓你感到沮喪、絕望的問題,你才會付出更多努力,才更懂得珍惜所得到的,即便是事情不盡如人意,即便是失敗,這些都會和成功一起成為你豐富的人生體驗。

人隻有經受住失敗的考驗才能達到成功的巔峰。不要為了一件事未做到盡善盡美的程度而自怨自艾。

6.正確認知自我

既不要把自己的能力估計得太高,也不要過於自卑。如果事事要求完美,將成為你做事的障礙。要用自己的優點去與人競爭,不要用自己的缺點去與人競爭。

不要對自己太苛刻,不要為了讓周圍每一個人都對你滿意而處處謹小慎微,要有點“我行我素”的氣魄,做事隻要對得起自己的努力和良心,不要太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否則,遇到挫折就可能導致身心疲憊。

7.學會放鬆和排解緊張情緒

情緒的過分緊張和焦慮,會影響一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生活中常常會遇到一些始料不及的事,應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生活的規律和睡眠的充足,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去麵對並解決問題。學會傾訴和尋求幫助來排解不愉快,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都有一顆助人為樂的心,找一個願意聽你訴苦的朋友不會是太難的事。

智者布南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每個人都必須準備兩個口袋,右邊口袋裝的字條是‘我創造了世界’,左邊口袋裝的字條是‘我是無名小卒’。這樣,你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手取用。”現實生活中,你應該隨時掏出“左邊口袋”中的字條看一下,提醒自己本就是一名無名小卒,是千千萬萬人中的普通一員,既不那麼突出,也不那麼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