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別固執!缺憾也是一種美(3 / 3)

· 情緒成就你,也毀滅你

情緒是人們對事物的一種最淺、最直觀的情感反應。它往往隻從維護情感主體的自尊和利益出發,不對事物做複雜、深遠和智謀的考慮。本來情感離智謀就已很遠了,作為情感最表麵部分的情緒,更是最浮躁的部分,因此以情緒做事,是沒有理智可言的。

然而在工作、生活、待人接物中,經常依從情緒“擺布”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他們頭腦一發熱,情緒上來了,什麼蠢事都做得出來。例如,因一句無甚利害的談話,便可能與人打鬥,甚至拚命;又如,別人給一點假仁假義,就心腸頓軟,大犯根本性的錯誤……如此之類因情緒的浮躁、不理智而犯的過錯,大到失國失天下,小到誤人誤己,真是不勝枚舉。事後冷靜下來,當事人也會感到其實大可不必那樣,完全是因為一時的情緒躁動和亢奮,蒙蔽了心智所為。

如果一個人無法控製自己的情緒,那他終將會為此付出代價。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第104裝甲旅旅長阿薩夫·亞古裏與英國軍隊第2步兵師先頭部隊遭遇時,因3次進攻均未成功,便惱羞成怒,孤注一擲把剩餘的85輛坦克全部投入戰場,結果中計慘敗,使85輛坦克在3分鍾內毀於一旦。

做人不能太情緒化。不善於駕馭情感不僅傷身傷心,還會使人遠離真理,甚至成為別人操縱的對象。另外,聰明人如果不善於駕馭自己的情感,處在情感失控的情形下,往往比普通人更危險。正如美國先哲愛默生所言:“聰明人比庸人更懂得避免禍事;但在衝動的時候,聰明人吃的虧比庸人更大。”不會衝動的人是死人,一個隻會衝動的人是蠢人,一個能駕馭自己的情感,做到盡量不衝動做事的人是真正聰明的人。所以,你要想學會掌控自己,就要學習運用理智的原則駕馭情感、控製情緒。

能否理智地駕馭自己的情感,是一個人是否走向心智成熟的重要標誌。

感情用事者不僅會遠離成功,而且還會因為自己的不成熟給別人帶去傷害、給自己招來禍端。

能否理智地駕馭自己的情感,還是區分強者與弱者的方法之一。真正的弱者不在於戰勝不了別人,而在於戰勝不了自己。他們或多或少地充當著情感的“奴隸”,受著情感的驅使,缺少克製自己的勇氣和信心。真正的強者都是駕馭情感的高手,他們控製情感衝動和內心欲望的過程也正是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過程,生活中的強者正是指他們。

情緒成就一切。如果憤怒之時,你能熄滅掉心中的怒火;消沉之時,你能尋回奮鬥的力量;無聊之時,你能夠將時間用於有意義的忙碌;空虛之時,你能夠充實自我;懦弱之時,你能夠找回信心,揚帆起程……那麼,這些不良情緒將永遠不能困擾你,生活的韁繩也永遠緊握在你手中。

一般性格敏感、頭腦簡單的年輕人,易受情緒支配,頭腦容易發熱。問問你自己,你容易頭腦發熱嗎?你容易情緒衝動嗎?檢查一下你自己曾經因此做過哪些錯事、犯傻的事,以警示自己。

如果你正在努力控製情緒的話,可準備一張圖表,寫下你每天的體驗,並且控製情緒的次數,這種方法可使你了解情緒發作的頻繁性和力量。一旦你發現刺激情緒的因素時,便可采取行動除掉這些因素。

· 情緒會相互傳染

心理學中有一個“踢貓效應”,說的是:一個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心裏窩火,狠狠地去踢身邊打滾的貓。貓逃到街上時,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這個心理學效應描繪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的心情一般會隨著社會關係鏈條依次傳遞,由地位高的傳向地位低的,由強者傳向弱者,無處發泄的最弱小者便成了最終的犧牲品。其實,這也是一種心理疾病的傳染。

如果把這個效應中的老板、父親、孩子、貓、司機都看成是一個人的不同狀態,那麼你就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壞情緒就是這樣不斷地傳染、累積的,而且程度越來越深。一些人之所以最後被壞情緒侵襲,就是因為壞情緒一直困擾著他們,讓他們的心態一直處於失衡狀態,整個人都被壞情緒包圍著,就像掉進醋缸裏的蘿卜,總在裏麵泡著,不酸都難。

一個人的情緒並不光是他自己的事,它既會形成一個小氣候影響他人,也會受他人情緒的影響,因此,情緒也是—種生產力。

1930年是美國經濟最蕭條的1年。當時美國國內80%的酒店都倒閉了,希爾頓酒店也欠了很多債務。作為老板的希爾頓把員工召集在一起說:“為了將來能有雲開日出的一天,我請各位萬萬不可把愁容掛在臉上,給顧客的應該是永遠的微笑。”

就是用這種“微笑的精神”,希爾頓酒店笑到了最後。

當美國經濟複蘇後,希爾頓酒店率先紅火起來,這時希爾頓又對他的員工說:“隻有一流的設備而沒有一流的微笑,就如同花園裏沒有陽光。我寧願住雖有殘舊的地毯卻處處有微笑的酒店,也不願住進隻有一流設備而見不到微笑的地方。”

如今,希爾頓酒店的資產已經達到幾十億美元,名聲顯赫。困難時期的微笑竟成了如今產業發展的動力和物質財富!

美國心理學家加利·斯梅爾的長期研究發現:原本心情舒暢、開朗的人,若整天與一個愁眉苦臉、抑鬱難解的人相處,不久也會變得情緒沮喪;一個人的敏感性和同情心越強,越容易被傳染上壞情緒,且這種傳染過程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

一個情緒並不低落的學生如果和另一個情緒低落的學生同住一間宿舍,這個學生的情緒往往也會低落起來。

在家庭中,某人如果情緒低落,他們的配偶也容易出現情緒問題。

美國另一位心理學教授的研究證明,隻要20分鍾,一個人就可以受到他人低落情緒的傳染。在社會交往中,如果你喜歡和同情某個人,你就特別容易受到那個人的情緒影響。

那麼,對於控製不住自己而在家庭、職場中經常發泄不良情緒,製造情緒“汙染”的人,應該如何“診治”這種危害人際關係的“病毒”呢?

最重要的是要讓自己學會快樂,將消極情緒的“汙染源”變為積極情緒的“傳播源”。然而有人說了,現實中就是有那麼多不盡如人意的事,你讓我怎麼高興得起來?

曾由一對心理醫生夫婦開辦的心理谘詢所,天天門庭若市,預約號常常排到了幾個月之後。他們夫婦受人歡迎的原因很簡單,他們就是讓每一位上門的谘詢者經常操練一門功課:尋找微笑的理由。

例如,在電梯門將要合攏時,有人按住按鈕為了讓你趕到;收到一封遠方朋友的來信;有人稱讚你的新發型;雨夜回家時,發現門外那盞壞了很久的路燈今天亮了;清潔工在離你幾步遠的地方停下掃帚,而沒有讓你奔跑著躲避灰塵……

生活中的任何細節,都可以作為微笑的理由,因為這是生活送給你的禮物。那些按這對心理醫生夫婦要求去做的人發現,幾乎每天都能輕而易舉地找到10多個微笑的理由。時間長了,夫妻間的感情裂痕開始彌合,與領導或同事的緊張關係趨向緩和,日子過得不如意的人也會憧憬起未來。總之,他們作出“尋找微笑的理由”的努力,都有了意想不到的回報。

· 善用情緒帶來的影響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認為,一個人的成功,隻有20%依靠IQ(智商),其餘80%都是憑借EQ(情商)而獲得。而EQ管理的理念即是用科學的、人性的態度和技巧來管理人們的情緒,善用情緒帶來的正麵價值與意義幫助人們成功。

真正健康、有活力的人,是不會擔心自己一旦情緒失控會影響到生活的。因為他們懂得駕馭、協調和管理自己的情緒,讓情緒為自己服務。

當你明白自己的情緒不對勁後,你要去想,有哪些是應該自己負責的,又有哪些是外在的原因造成的。例如,你因遲到遭到領導的處罰,心情很沮喪。那你就要追問自己:此事是自己的原因還是外部的原因?如果是屬於堵車之類的外部原因,那麼不必太在意;如果是自己動作慢,常起得晚的原因,那就要改變習慣而不是譴責自己。如果因此養成了良好的習慣,那領導的處罰也是值得的。

通常情況下,人們會將自己遭遇的不幸歸因於外界。例如,領導批評自己是因為一直就看不慣自己,而這種假想出來的不公平感會讓情緒更糟糕。

此時,如果你能夠及時地消除對對方的“假想”,就可以幫助自己卸掉一個沉重的包袱。

此外,某些已發生的事情可能已經產生了不可更改的後果,例如你說錯了一句話,可能得罪了領導。你除了要認識到無論前麵發生了什麼,都屬於過去外,還要幫助自己尋找一些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例如,要如何做才能減輕自己留給領導的負麵印象?怎樣才能讓領導重新信任自己?為此,你可問自己幾個問題:

(1)這件事的發生對自己有什麼好處?

(2)現在的狀況還有哪些不完善?

(3)你現在要做哪些事情才能取得你想要的結果?

(4)在取得結果的過程裏,哪些錯誤你不能再犯?

當你麵對於自己不利的事情時,會產生恐懼、擔憂、焦慮,而一旦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正好能幫助自己增強對事情的控製力,你的壞情緒也就會得到緩解。

你可能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曆:考試前焦慮不安、坐臥不寧;受到領導、客戶批評後眼前一片空白,不願工作;和同事、朋友爭吵後,氣得上街亂逛,買一堆不合時宜的東西泄憤……長期的消沉情緒對身體各係統的功能有極大的影響,怎樣擺脫和消除不良的心理情緒呢?美國密歇根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蘭迪提出了7種比較有效的方法:(1)針對問題設法找到消極情緒的根源;(2)對事態重新估計,不要隻看壞的一麵,還要看到好的一麵;(3)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在其他方麵取得的成就;(4)不妨自我犒勞一番,比如去逛街,去飯店美餐一頓,聽歌賞舞;(5)思考一下,避免今後出現類似的問題;(6)想一想還有許多處境或成績不如自己的人;(7)將自己當前的處境和往昔作對比,會頓悟“知足常樂”。

戰拖有術:克製衝動的方法

一個不會憤怒的人是庸人;一個隻會憤怒的人是蠢人;一個能夠控製自己情緒,做到盡量不發怒的人是聰明人。聰明人的聰明之處,是善於運用理智,將情緒引入正確的表現渠道,使自己按理智的原則控製情緒,用理智駕馭情緒。隻要你肯下功夫學會製怒的正確方法,他人肯定會對你的道德、修養以及理智、大度出自內心的佩服。那時,你自會達到“風平而後浪靜,浪靜而後水清,水清而後遊魚可數”的新境界。

製怒的智慧,來自於冷靜。冷靜會給你提供思考的空間,頭腦一發熱,思考的空間就少了,也就容易失去理智,意氣用事,無端動怒,結果將人際關係帶往不可追悔的地步。

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衝動的時候,因此要學會克製自己的情緒,不然會吃盡衝動的苦頭。那麼你該如何克製衝動呢?你應做好以下幾點。

1.對衝動的危害要有足夠的認識

生活中,你可以常常見到一些人為了一點點的小事情而大發雷霆,甚至作出一些不該做的事情,事後常常會後悔不已。所以衝動不能解決問題,有時候反而會加重矛盾。

2.提升理智,學會克製自己的怒氣通過分析增強理智感,可以使你遇到事多思考,多想想別人,多想想事情的結果,認真對待。一旦發覺自己出現了衝動的征兆,就要及時克製,加強自控力。

3.學習一些幫助自己克製暴躁脾氣的好方法(1)時刻提醒自己要冷靜。俄國文學家屠格涅夫曾勸告那些易於發脾氣的人,“最好在發言之前把舌頭在嘴裏轉上幾圈”,通過時間緩衝,幫助自己的頭腦冷靜下來。在快要發脾氣時,嘴裏默念“鎮靜、三思”之類的話。

這些方法都有助於你控製情緒,增強大腦的理智思維和自控力。

(2)轉移。當發覺自己的情感激動起來時,為了避免發脾氣,可以有意識地轉移話題或做點別的事情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把你的思想感情轉移到其他活動上,使你緊張的情緒變得鬆弛下來。例如,找人談談心或散散步,或者幹脆到操場上猛跑幾圈,讓自己的感情換一種方式表達出來。這樣可將心情平靜下來。

(3)靈活。有很多事情是可以有多種解決辦法的,當你遇事時要靈活行事,不要那麼僵硬,有時可以退讓一下,給雙方改變主意和態度的機會,在選擇方法時要考慮到事情的效果。能退一步就退一步,正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4.換個角度考慮問題,體諒他人的感受每個人都應當有一點“雅量”,即容人之量;要做到“待人寬,責己嚴”,不要動輒指責別人。因為一點小事而發脾氣是極不禮貌的行為。你發了火,泄了氣,痛快了,可這種痛快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的。如果有人對你大發脾氣,你會怎麼想?所以,一個時時想著別人、處處體諒別人的人,即使自己心中不快,也不會遷怒於人,更不會把自己的不愉快強加給別人。

5.聆聽音樂可以調節你的情緒

人的情緒容易興奮、激動,所以平時有時間應該多聽聽旋律優美、音調優雅、優美輕鬆的音樂,這樣對於安定情緒,改變暴躁的脾氣也是有幫助的。改變暴躁的脾氣會讓你變得更理性。

衝動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能去克製。自我控製力在生活中是很重要的。增強了自控力,你的大腦就會在無形當中形成一定的意識。而這種意識可以讓你對自己的目標更加清晰,可以提升做事情的進度,對你的成功有著很大的幫助。有時自控力很重要,它可以激勵人們向著高效率前進,幫助人們解決拖延的毛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拖延。

目標明確、胸有成竹的人,是有主見的,會付諸行動,不會在徘徊觀望中浪費時間,也不會在挫折麵前氣餒,隻要作出了行動的決定,就應勇往直前。可很多人明明已經計劃好、考慮過甚至已經作出決定了,卻仍然畏首畏尾、瞻前顧後、一直拖延,直到對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最後陷入失敗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