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忌製定太多中長期目標
目標是前進者的燈塔,它存在的目的是使前進者看清方向,不至於走錯路,從而節省時間,提高效率。因此,設定目標時,切忌製定太多的中長期目標。
心理學家做了這樣一個實驗:
將人員平均分成3組,分別從3個不同的方向但距離相同的地方朝著同一個目的地出發。不同的是,第一組人員隻知道目的地的名稱和距離;而第二組人員除了知道最終目的地名稱和距離之外,還在路途正中間設置了一座裏程碑;第三組人員,除了知道最終目的地名稱和距離之外,還在路途中每隔一公裏的地方設置了一座裏程碑。
令人吃驚的結果產生了:
第一組人員在走了三四公裏時,便開始有人抱怨起來;在行程進行到一半時,有人憤怒了,情緒開始暴躁起來;當行程進行到四分之三時,幾乎所有人都放棄了。
第二組人員相比第一組好多了,雖然剛開始沒多久便有人開始抱怨起來,不過在行程進行到一半時,裏程碑出現了,人員的情緒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大家似乎看到了希望,知道自己已經走了一半的路程,為此感到很欣慰;但是想起前邊還有一半的路要走,心情又有些低落。結果在路途結束時,盡管人們最終都到達了目的地,可是精神狀態卻顯得疲憊不堪,似乎再多走一裏路也堅持不下來了。
第三組人員的狀況則好很多,一公裏一座裏程碑的設置令所有成員都清楚路途進行到哪裏了;並且每經過一個裏程碑時,人們都會發出一陣歡呼聲,因為大家都知道,自己距離目標更進一步了。於是,整個行程在一片歡快聲中度過,並且當人們到達目的地時,臉上沒有絲毫的倦意,而是充滿了勝利的喜悅。
這就是短期目標與中長期目標帶給人們的力量之區別。長期目標實現的過程很漫長,這個過程中人們可能會喪失鬥誌和恒心,因此需要中期目標的及時打氣和鼓勵。可是中期目標的實現過程也有些長,為了保證高昂的鬥誌和激情,需要設置一些短期目標,以便及時鼓舞人心。因此,製定目標時,不宜設置過多的中長期目標。
· 情有獨鍾,絕不三心二意
很多時候,你在設定目標時,不能單單設置太多中長期目標,因為它們的方向性不是很清晰,指導力量也不是很強。想要實現這種中長期目標,往往需要一段相對較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裏,你需要時不時地為自己加油、助力,從而提高辦事效率,保證充足的鬥誌和精力。因此,在設定目標時,你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相結合
任何長期的目標都不是瞬間就能實現的。例如,你兒時立下的目標:長大了要成為一名醫生、警察、科學家等,就屬於中長期目標,想要實現這種目標需要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的時間。那麼在這段比較長的時間裏,你應該設定一些與這個大目標相結合的短期目標,以便保持昂揚的鬥誌和充沛的精力。例如,為了實現做一名醫生的目標,你應該設定這樣一係列短期目標:首先,要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某某中學,因為這所中學的升學率高,師資力量雄厚;其次,是每年要實現的成績排名等;最後,要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某某重點醫學院……
任何長期的目標都應有上無數個為實現它而設定的短期目標,做到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相結合。這種短期目標甚至可以細化到月目標、日目標。目標越是清晰,你的行為和努力的方向性越強,越能節省時間,提高效率,使你較快地實現長期目標。
2.最好每次隻設置一個長期目標
一個長期目標對應著一條實現它的道路。你想要實現目標就必須做到專注,一次隻設定一個長期目標,然後按部就班地去努力實現這個目標。如果設定過多的長期目標,你就會猶豫不決,缺乏專注力。想要的東西太多,精力太分散,注定將會半途而廢,最終一無所得。
· 化整為零,拆分長期目標
日本東京舉辦過一場國際馬拉鬆邀請賽。在比賽中,一名毫無名氣的選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一舉奪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他的名字叫山田本一。
比賽結束後,記者將這位無名冠軍團團圍住,問其成功的秘訣。山田本一無比神秘地說了一句話:“靠智慧戰勝對手。”之後他便不再做任何回答了。麵對著這樣一句神秘的回答,記者們開始對其狂轟濫炸,什麼“故弄玄虛”“裝模作樣”“耍大牌”等詞彙,一股腦兒地全部用在了山田本一的身上。瞬間山田本一的知名度超過了以往任何一位冠軍,成了家喻戶曉的名人。
兩年後,在意大利北部米蘭舉辦的國際馬拉鬆比賽中,山田本一再次奪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於是,山田本一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當記者再次問及其成功秘訣時,山田本一的回答還是那句令人無法理解的話:“靠智慧戰勝對手。”
麵對這個人們熟悉的回答,人們沒有再次對其進行狂轟濫炸,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試圖通過各種途徑解開這個謎團。於是,有的記者開始調查山田本一的成長史、性格趨向,甚至包括山田本一的戀愛史,希望能從中找出山田本一成功的秘訣。但是謎團始終未能解開。
山田本一退役後,在他的自傳中解開了這個謎團。山田本一寫道:“最初,開始比賽時,我並不知道如何進行比賽,隻知道一直向前跑,通常把自己的目標定在40多公裏外終點線處的那麵旗子上。這樣的結果就是,跑了幾公裏後,我就感到疲憊了,可是目標還遠遠見不到,於是感覺更加疲憊了。
後來每次比賽之前,我都會先把比賽的路仔細查看一遍,找出沿路比較醒目的標誌,用心記下來。例如,第一個看到的標誌性建築是銀行,第二個是一棵特別的大樹,第三個是一個紅房子……就這樣,我把標誌一直記到終點。
在比賽時,我先全力向第一個標誌跑去,這樣我知道自己的下一個小目標在哪裏,於是再向第二個標誌跑去。就這樣,40多公裏的賽程被我拆分成幾個小目標後,就能輕鬆地跑完了。”
人生又何嚐不是一場馬拉鬆呢?漫漫數十載的人生旅途就好比那40多公裏賽程,每個人都像是賽場上奔跑的選手。如果單單隻設置終點的那個目標,不將其化整為零,恐怕你早就趴在賽道上,一動不動了。隻有將長遠目標拆分成無數個小目標,讓每個階段都有各自的小目標,且這些小目標實現起來也比較容易,你的信心和奮鬥的勇氣才能得到保證,才不會被長期的奔跑消磨殆盡。
· 量化目標,提高效率
你製定目標的真正目的在於提高辦事效率,避免因為拖延而浪費掉大量的時間,最終一事無成。將目標進行量化,也是為了更好、更快捷地實現最終的目標。總而言之,製定目標是為了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從而更好地實現人生的價值。
因此,當你對目標進行量化時,需要設定最後的期限,避免行動被拖延。經常有一些人,製定了一個目標,接著又開始思索具體的小目標,終於將小目標製定出來之後,也達到了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相結合的標準,可是依舊沒有成功。
原因在哪兒呢?主要是由於他忽略了製定目標的最終目的——為了行動更具針對性、更加高效。他們將目標製定得非常完美,有長期目標也有短期目標,目標針對的也是自己最想要做的事情,唯獨不足的地方就是,這份完美的目標成了一件僅供人們欣賞的“藝術品”,從來沒有被應用到實際行動中去。最終,這份完美的目標沒能發揮出應有的力量。
這種情況並非特例,現實生活中這種“隻想不做”的例子數不勝數,有很多人終日沉浸在白日夢中,夢想著自己實現目標之後的喜悅情景,並且時不時心血來潮似的製訂一係列計劃和目標,決定開始為之奮鬥;可是到了第二天,一切照舊,昨天的目標變成了一種空想。因此,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產生,你在量化目標時,應當設定一個最後的期限,將目標實施過程中的每一環節都與時間聯係上,進而強化實現目標的時間意識,同時時刻提醒自己做事要有時間觀念,不能無限期地拖延下去。要知道,沒有行動做後盾的目標,即使製定一萬個,也等於沒有目標。
大平是一家企業的部門經理,1年前,大平由於為人踏實穩重,辦事一絲不苟而得到了領導的認可,被提升為部門經理。升職之後的大平依然延續著做普通員工時的工作習慣,凡事喜歡親力親為,幹工作不怕苦,每天都加班到很晚。可是不知怎麼回事,事情就是做不完,原本製訂的工作計劃得不到實施。看著淩亂不堪的辦公桌,大平感到一陣陣頭昏,他覺得自己快要崩潰了。
為了改變這個局麵,大平決定向一位十分成功的經理請教。這一天,大平來到這位經理的辦公室,說明來意之後,經理很友好地邀請大平待在自己的辦公室裏。很快,一天的工作開始了,經理迅速翻開了自己的記事本,隻見上麵寫著:
8點半鍾,整理相關業務資料;
9點鍾,與趙經理洽談業務;
11點鍾,考察員工食堂的衛生狀況;11點半鍾,接受外埠員工的財務彙總表;下午2點鍾,召集部門開會;
……
於是,這位經理開始按部就班地執行工作。其間也有員工臨時反映問題,這位經理聽完員工的反映之後便拿起電話,一番叮囑之後,工作就交代給下麵的員工了。就這樣,大平在這位經理的辦公室裏靜靜坐了一上午便回來了。
回來之後,大平立即準備了一個記事本,將每天的計劃和工作認真地填寫好,並設定了時間期限。很快,大平的辦公桌上便沒有了堆積如山的文件。
這個案例說明,每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當目標太多時,想要提高效率,更好地利用好目標的作用,適當時可以讓他人幫助你達成目標;同時還要在量化目標時,設定最後的期限,然後按部就班地實施。這樣一來,拖延便沒有“可乘之機”了。案例中的那位經理,他將自己一天的工作目標都設定了時間期限,在實施時嚴格按照期限執行,既保證了工作效率,也保證了工作質量。
戰拖有術:目標要能夠量化
製定目標是為了讓你更好地行動起來,因此需要你在量化的目標上設定最後期限,保證行動的順利展開。如果一味空想,不行動,再完美的目標也是一紙空談。因此,你在量化目標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杜絕“還來得及,明天我再做吧,實在不行還有後天”的心態相信很多人都對自己說過這樣的話,然而不幸的結果往往就是由於這句不起眼的話引起的。明天到底有沒有時間?任何人都沒有辦法給出明確的答案,因為明天還是未知的一天,將會發生什麼事情誰都不知道。假如明天發生了一件突如其來的事情,例如,家裏來了一位很重要的客人,此時你還能抽出時間,甩開客人去做昨天遺留下來的工作嗎?
其實,最保險的做法還是把握住現在,今日事、今日畢。因此,你在製定目標時,要嚴格設定最後的期限,不給拖延“鑽空子”。
2.想做就做,絕不拖延
很多時候,人們喜歡將事情留到最後一刻再去處理,正是因為這種不良的習慣,才會出現拖延者,才會出現堆積如山的待處理事項。如果人們能夠按照製定好的計劃及時、盡早地實施,這種拖延的現象就不會出現了。
因此,你製定好帶有期限的目標之後,一定要調整好心態,堅持做任何事情都要“趕早不趕晚”,絕不拖延,也堅決抵製任何拖延的借口。其實,往往在事後回想時會發現,很多事情之所以沒有做完,不是因為沒有時間,而是因為你自身的惰性和拖延習慣。
3.做解決問題的人
生活中,你很多時候會被問到“為什麼沒能做完”。此時你的第一反應就是迅速找借口。為什麼自己沒有做完呢?原來是因為最近心情不好,或是身體不舒服了,又或是被人打擾了,等等。總之想要找借口,任何事情都可以成為拖延的理由。
而成功者從來不會如此,問題出現了,回避責任是最大也是最愚蠢的錯誤。成功者從來不會為自己尋找借口,他們堅信世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隻有不會解決問題的人。因此,他們會快速查找自身的不足,並引以為戒,改變自己,從而避免更大的問題產生。
用計劃為目標導航
做事情要有計劃,無論什麼事情,從開始擬定計劃到最後成功,總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去切實地貫徹落實。如果沒有計劃,工作就如一盤散沙。要實現你的目標,就讓計劃為目標導航。
· 凡事有計劃,有備無患
計劃是一切工作的起點,如果沒有計劃,就如同大廈沒有了堅固的根基。雖然計劃趕不上變化,但有了計劃,工作才能有條不紊。
古今中外,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有極強的計劃觀念。一個善於利用計劃的人必然善於對事務進行計劃,他的工作、學習、運動、娛樂、吃飯、睡覺的時間,都是經過周密安排的。一個做事沒有計劃的人,必然是一個浪費時間的人。
有個名叫約翰·戈達德的美國人,當他15歲的時候,就把自己一生要做的事情列了一份清單,被他稱為“生命清單”。在這份排列有序的清單中,他給自己定下所要攻克的127個具體目標,例如,探索尼羅河、攀登喜馬拉雅山、讀完莎士比亞的著作、寫一本書等。在44年後,他以超人的毅力和非凡的勇氣,終於按計劃一步一步地實現了106個目標,成為了一名卓有成就的電影製片人、作家和演說家。
成功學專家的研究結果表明,製訂計劃將極大地提高目標實現的成功概率;製訂計劃的人的成功概率是從來不製訂計劃的人的3.5倍;在成功實現目標的人群中,事先製訂計劃者高達78%;事先沒有製訂計劃的人僅為22%。
除了製訂計劃外,堅持計劃也是最終實現目標的一個關鍵要素。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那些堅持計劃的人,比那些中途改變計劃的人成功概率高出許多,具體來說,前者的成功概率是後者的5倍還要多;堅持計劃的人實現目標的成功概率為84%;中途改變計劃的人實現目標的成功概率僅為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