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事務有條有理
一位商界名家將“做事沒有條理”列為許多公司失敗的一大重要原因。
工作沒有條理,同時又想把工作做好的人,總會感到手下的人手不夠。
他們認為,隻要人多,事情就可以辦好了。其實,他們所缺少的,不是更多的人,而是使工作更有條理、更有效率。由於辦事不得當、工作沒有計劃、缺乏條理,因而浪費了大量員工的精力,但吃力不討好,最後還是無所成就。
沒有條理、做事沒有秩序的人,無論做哪一種事業都不會有所成就。而有條理、有秩序的人即使才能平庸,他的事業也往往有相當大的成就。
任何一件事,從計劃到實現的階段,總有一段所謂時機的存在,也就是需要一些時間讓它自然“成熟”的意思。無論計劃是如何的正確無誤,總要不慌不忙、沉著地等待其他更合適的機會到來。
假如過於急躁而不甘等待的話,經常會遭到破壞性的阻礙。因此,無論如何,你都要有耐心。
· 辦公室裏常見的兩類人
一位企業家曾談起了他遇到的兩類人。
有一類性急的人,不管你在什麼時候遇見他們,他們都表現得風風火火的樣子。如果要同他們談話,他們隻能拿出數秒鍾的時間,時間長一點,他們會伸手把表看了再看,暗示著他們的時間很緊張。他們公司的業務做得雖然很大,但是開銷更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們在工作安排上顛三倒四,毫無秩序。結果,他們的事務是一團糟,他們的辦公桌簡直就是一個垃圾堆。
他們經常很忙碌,從來沒有時間來整理自己的東西,即使有時間,他們也不知道怎樣去整理、安放。
另外有一類人,與上述那類人恰恰相反。他們從來不顯出忙碌的樣子,做事非常鎮靜,總是很平靜祥和。別人不論有什麼難事和他們商談,他們總是彬彬有禮。在他們的公司裏,所有員工都寂靜無聲地埋頭苦幹,各樣東西安放得也有條不紊,各種事務也安排得恰到好處。他們每晚都要整理自己的辦公桌,對於重要的信件立即就回複,並且把信件整理得井井有條。所以,盡管他們經營的規模很大,但別人從外表上總看不出他們有一絲一毫的慌亂。他們做起事來樣樣辦理得清清楚楚,他們那富有條理、講求秩序的作風,影響到他們的全公司員工。於是,他們的每一個員工,做起事來也都極有秩序,一派生機盎然之象。
你工作有秩序,處理事務有條有理,在辦公室裏絕不會浪費時間,做事效率就會極高。從這個角度來看,你的時間也一定很充足,你的事業也必能依照預定的計劃去進行。
廚師用鍋煎魚不時翻動魚身,會使魚肉變碎,看起來就不好吃;相反的,如果隻煎一麵,不加翻動,將粘住鍋底或者燒焦。最好的辦法是在適當的時候,搖動鍋子,或用鏟子輕輕翻動,等魚全部煎熟,再起鍋。
不僅僅是烹調需要秘訣,做一切事都是如此。當準備工作完成,進行實際工作時,隻需做適度的修正,其餘的應該讓它有條不紊,順其自然地發展下去。
人的能力有限,無法超越某些限度,如果能對準備工作盡量做到慎重研究就可以發揮更大的能力。
唯有哪些做事有秩序、有條理的人,才會成功。而那些頭腦混亂,做事沒有秩序、沒有條理的人,成功永遠都和他們擦肩而過。
· 積極地行動起來
長輩們常常說:“年輕的時候要多努力,不然到老了會後悔莫及。”不論是今日事今日畢的做事態度,還是未雨綢繆的生活哲學,隻要今天的你還有能力和體力,就要把握最佳的狀態和時機,盡力發揮自己的能力。
在處理一項工作時,總有一些例行瑣事需要處理。久而久之,你很容易滿足於僅僅處理這些日常例行之事,安於現狀,不思進取。這是人的惰性使然。其實,在動物界又何嚐不是這樣。
“大魚吃小魚”是大自然的規律,然而科學家通過一項特別實驗,卻得到了相反的結論。這個試驗是將一隻最凶猛的鯊魚和一群熱帶魚放在同一個池子,然後用強化玻璃隔開,最初,鯊魚每天不斷衝撞那塊看不到的玻璃。
但這隻是徒勞,它始終不能遊到對麵去。
而實驗人員每天都有放一些鯽魚在池子裏,所以鯊魚也沒缺少獵物,隻是它仍想遊到對麵去,想嚐試美味,每天仍是不斷衝撞那塊玻璃,它試了每個角落,每次都是用盡全力,但每次也總是弄得傷痕累累,有好幾次身體都撞得破裂出血,持續了一段時間,每當玻璃出現裂痕,實驗人員馬上加上一塊更厚的玻璃。
後來,鯊魚不再衝撞那塊玻璃了,對那些色彩斑斕的熱帶魚也不在意,好像它們隻是牆上會動的壁畫,它開始等著每天固定會出現的鯽魚,然後用它敏捷的本能進行狩獵,好像回到了海中一樣。
實驗到了最後的階段,實驗人員將玻璃取走,但鯊魚卻沒有反應,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區域遊著,它不但對那些熱帶魚視若無睹,而且當那些鯽魚逃到熱帶魚那邊去它就立刻放棄追逐。實驗結束了,實驗人員譏笑它是海裏最懦弱的魚。
很多人的心理也像那條鯊魚一樣,心中也有無形的“玻璃”——惰性。
這些惰性讓你忘記了繼續前進,以為隻要一直按著老辦法行事,就會一切太平,這已經使得你不敢再越雷池半步,讓你不敢大膽地表明自己新的觀念,或者在挫折麵前采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態度。你要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就要不斷地“打碎”心中的這塊“玻璃”,不斷與惰性鬥爭,積極地行動起來,超越無形的障礙,在工作中繼續進步。
實際上在成功的人與不太成功的人之間隻有一個小小的區別:那就是成功的人動手去做了,而不成功的人一直在猶猶豫豫。
成功的人不會去想:“那樣做後果會如何呢?”他們想的是:“為什麼我不去做呢?”
著名的“紅色男爵”曼弗雷德·馮·理查多,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好的戰鬥機飛行員,但是他本來是個騎兵。有一天,他想:“我為什麼不去開飛機呢?”他這樣想了,也這樣做了。他改行的經曆起初很失敗。在訓練中他摔了好幾架飛機,上級差一點就開除了他這個自以為會開飛機的騎兵。但是他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一旦傷愈,他就登上另一架飛機開始訓練,直到掌握了全部技巧。他人的批評和意見沒能影響到他的自信,他全身心地投入了飛行事業。
戰拖有術:關鍵時刻果斷選擇
人生就是選擇的過程,每個人的選擇都不同,於是便有了不同的人生。
一種選擇便是一種人生。麵對選擇你要做到果斷、堅決,因為選擇之後,便不會再有從頭開始的機會。
是選擇豐富的人生,還是選擇與眾不同的人生,又或者是選擇讓自己經曆不同的事情,變得更加成熟,這都應該由你自己決定。你應該珍惜每一次選擇,因為人生隻有一次,要讓你的人生屬於自己,而不是生活在別人的選擇之下!人生中會有多次選擇,但是每次選擇隻有一次機會。所以你要珍惜每一次選擇的機會,看準時機果斷選擇。
在選擇的過程中不要優柔寡斷,因為這樣會讓你錯過最好的時機;在選擇的時候要勇敢、果斷。另外也要控製好自己的情緒,要有良好的自控能力。選擇需要的是智慧,智慧的選擇才能抓住時機不拖延,智慧的選擇就是選擇了通向成功的路。
選擇是一門看似簡單但是又十分有講究的藝術。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進行選擇的過程。選擇時所體現出來的正是一個人的睿智與成熟。
那麼,你應當怎樣作出正確的選擇呢?
1.當機立斷,有取有舍
當你麵對多種選項,需要作出決斷時,應當正確分析各種情況,在充分權衡利弊的基礎上及時作出取舍。猶豫不決隻會貽誤時機,痛失機遇。
2.深謀遠慮,明智取舍
所謂的深謀遠慮包括兩個方麵的含義:一是在必須要作出選擇時,考慮選擇結果的社會效益;二是在必須要作出選擇時,考慮選擇結果的經濟效益。在做足了思想工作之後,再去果斷進行選擇,一定不要因為拖延而導致失去最好的時機。
3.審時度勢,量力而擇
在麵臨選擇時,你必須清醒地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以及哪些才是最適合自己的。
善於選擇,敢於選擇,勇於決斷,也許生活就會完全是另一個樣子。有很多時候,你所遇到的選項都是非常具有誘惑力的,卻不能同時擁有,你就會表現得患得患失、優柔寡斷。可是由於不能果斷地作出選擇,往往會是什麼都想得到,而最終卻什麼都沒有得到。
有時候,你選擇的似乎隻是處理問題的方式,但實際上卻也是在對自己的判斷能力作出選擇。
在你的選擇中,你所麵對的有些選項看似誘人,但是如果不適合自己,那麼就要果斷舍棄。記住一個原則:無論作出什麼樣的選擇,都要視自身條件和情況而定,要有主見,不要人雲亦雲。
人生的大多數時候,無論你怎樣謹慎地選擇,結果都不會盡善盡美,總會有一些缺憾。但是缺憾本身就是一種美。既然作出了選擇,就不要再去後悔。隻要是適合自己的選擇就是明智的、理性的、智慧的選擇。
今天的事不要推到明天做
理想主義者說,昨天是今天,明天是今天,今天是今天,後天也是今天,未來的每一個日子,都是今天的延續,每個人的一生都是由“現在”堆積而成的。沒有現在,也就沒有過去和將來。過去的自己雖然成為現在的自己,但是,卻不一定可以持續到未來。所以,不要忽略了“現在”這個生活的黃金時刻。在人的一生中,為了工作、吃飯、睡覺等事情忙得團團轉,因此有些人不能努力踏實地工作。
大部分的人都是從早忙到晚,忙工作、忙吃飯、忙學習、忙愛情、忙玩,卻不知所為為何,忙來忙去卻沒有休閑的片刻。“忙”字從“心”從“亡”。有的人口中說忙碌,凡事卻不肯盡心盡力地去做,最後“心”果真“亡”了,而使自己變得更加愛拖延。
· 關注今天,活在今天
在工作的詞典裏,“明天”是一個令人感到愉快的詞,因為有了明天,就有了希望、有了憧憬。失意落魄的人用它當做精神上的最後一根支柱,成功得意的人將它當做將要到達的下一個目標的裏程碑。
一位赫赫有名的商界老總,在記者提出讓他描繪公司前景時,這位老總沒有如人們所預料的那樣侃侃而談,而是滿懷自信地告訴記者:“我們當然要關注明天,但我們最關注的是今天,隻要你看看我們今天實實在在地在做些什麼,在如何努力地做著,就知道我們的明天會怎樣了。”
這位老總的回答透著耐人尋味的道理:隻有善於關注今天的人,才能擁有驕傲的明天,任何的好高騖遠或盲目悲觀都是空中樓閣,因為隻有腳下的土地才最堅實。
1871年的春天,一位正在普通醫學院讀書的年輕人,麵對自己一直不曾優秀的學業、現實生活中的困難和不可預料的前途,極度地悲觀起來,他憂心忡忡地擔心畢業考試不能通過,擔心即使勉強通過了,畢業後又該如何求職,如何創業,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少走一些彎路,如何才能少遭遇一些生活的磨難等,不盡的憂慮,使他感覺不到生活的美好。
無邊的煩惱困擾著他,他無助地翻開了一本書。驀然,書中的一句話深深震撼了他的心靈。從那天起,他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他把所有煩惱統統甩得遠遠的,快樂、充實地過好第一天。後來,他成了他所生活的那一時代最負盛名的醫學家,創建了世界著名的約翰·霍普金醫學院,成為牛津大學醫學院指定講座教授,他還被英國皇室冊封為爵士。他死後,人們用了厚達1 466頁的長卷書寫他的一生。
他就是威廉·奧斯勒。他在1871年春天讀到的改變他一生命運的一句話,內容極其簡單——“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遠方模糊的畫,而要做手邊清楚的事。”
1917年,他在耶魯大學演講時,許多同學追問他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他微然一笑說了四個字——“活在今天。”
威廉·奧斯勒博士說得沒錯。昨天的一切都已屬於過去,都已成為身後的風景,而明天的一切尚未到來,還隻是未知數。聰明的人會聚精會神地關注今天,把手頭的事情全心全意地做好。
所以,你要充實、快樂地過好每一個“今天”,成為應對“明天”的最好準備。“抓住今天”,才談得上積極進取,力爭向上;“抓住今天”,才不至於被時代所淘汰;“抓住今天”,才不至於處處被動,在急劇變化的形勢下手足無措。
貝多芬曾說過這樣一段話:你沒有學習到一些有用事物的日子,都白白浪費掉了。沒有比光陰更貴重、更有價值的東西了,所以千萬不要把你今天應做的事拖延到明天去做。
有一些人事情做不完,便埋怨今天天氣不好、身體不舒服,或者說幾個材料沒找到不好動手,等找全了資料一鼓作氣完成;或者說現在條件不成熟、急不得、慢慢來;或者說昨天夜裏沒睡好,頭昏腦漲;或者說向來是“槍打出頭鳥”“雨打出頭椽”,還是看看“左鄰右舍”再說吧,等等。用不一而足的理由原諒自己。總之,是今天不宜做事,甚至搬出前人的經驗,“那些犯錯誤的不都是急急忙忙傻幹的人嗎?”“你看人家XX,臨事從來不走到前頭,話不多說一句,事不多幹一點,明天、後天可以辦的事,絕不今天辦,從來不犯錯誤。”好像犯錯誤是“說幹就幹”的結果,好似充分“抓住今天”就必定犯錯誤。充分利用時間和犯錯誤沒有必然聯係。如果違背國家的法律,所作所為不符合社會公共道德,早幹晚幹、幹快幹慢都是錯誤的。那種工作拖延,毫無生氣的人本身就是在浪費青春。
在時間麵前,弱者是無能的,他隻能看著珍貴的時間白白流逝;而強者卻是時間的主人,充分利用分分秒秒為實現理想而努力工作。
· 每天有每天的理想和決斷
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例如,朋友打電話來有事找你,你不在,同事轉告給你,叫你有空給朋友回電話,但你沒有立即回電話,而是一天一天地向後拖延,直到有一天記起來,才打電話給朋友,朋友在電話裏說,前幾天正好有一筆生意介紹給你,一直等不到你,隻好告吹了。你聽後,一定追悔莫及。因為拖延,使你錯過了一次致富的機會。又如,有不少人寫信給你,其中有一些必須立刻回信,但每次你都會偷懶地想:“等一下吧。”直等到信都找不到了,才開始懊悔。再如,也有不少人請你寫稿,可是桌上盡管擺好了紙筆,卻提不起勁來,等到對方催促時,才匆忙振筆疾書,但書稿的質量難盡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