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你應該每天有每天的計劃和選擇。昨天有昨天的事,今天有今天的事,明天有明天的事。今天的計劃和選擇,今天就要去做,一定不要拖延到明天,因為明天還有新的理想與新的決斷。
放著今天的事情不做,非得留到以後去做,其實在這個拖延中所耗去的時間和精力,就足以把今天的工作做好。所以,把今天的事情拖延到明天去做,實際上是很不劃算的。例如,一收到來信就回複,是最為容易的,但如果一再拖延,那封信就不容易回複了。因此,許多大公司都規定,一切商業信函必須於當天回複,不能讓這些信函拖到第二天。
好的機會往往稍縱即逝,有如曇花一現。如果當時不善加利用,錯過之後就後悔莫及。
美國商業精英鮑伯·費佛在他的每個工作日裏,一開始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將當天要做的事情分成三類:第一類是所有能夠帶來新生意、增加營業額的工作;第二類是為了維持現有的狀況,或使現有狀況能夠繼續存在下去的一切工作;第三類則包括所有必須去做,但對公司和利潤沒有任何價值的工作。
在完成所有第一類工作之前,鮑伯·費佛絕不會開始第二類工作,而且在完成全部第二類工作之前,絕對不會著手進行第三類工作。
“我一定要在中午之前將第一類工作完全結束”,鮑伯給自己規定,因為上午是他認為自己最清醒、最有建設性思考的時間。“你必須堅持養成一種習慣,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須在規定好的幾分鍾、一天或者一個星期內完成,每一件事情都必須有一個期限。如果堅持這麼做,你就會努力趕上期限,而不是永無休止地拖延下去。”
現在有一種人,他“目光遠大”,從來就隻看到明天,唯獨看不到今天。明天成了他有恃無恐的理由。在他的邏輯中,明天就是希望的象征,而今天比之於明天,就顯得太沒意義,他不會意識到總有一天,他的生命中將沒有明天。而且,明天的成功,沒有今天的努力作為踏板怎麼行?誰都明白,沒有誰能一步登天。若是對自己負責,就不要拿青春去賭明天。
詩人錢鶴灘寫過一首《明日歌》: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且聽《明日歌》。
這首詩把“明日”兩字透悟得清楚明白,警世作用不可低估。
曾有人說過:“為了明天有更美好的生活,最佳的準備是今天就要充實而快樂地生活。把所有的期望都放在未來沒有多大意義,除非先創造一個美好的現在。”這句話道出了正確的時間利用觀,同時可以將它推己及人,成為你的“明日觀”。
· 該做的事趕緊去做
時間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它就是在一點一點地拖延中悄悄地逝去了。然而,拖延者毫不珍惜總是要等到最後一分鍾才去做,不但讓事情變得更困難,而且經常延誤時效,使自己總是生活在焦慮中。
他們總是抱著這樣的想法:“白天做不完,晚上還可以做;平時做不完,周末還可以做,時間多得是。”這樣的想法使得本來8個小時可以完成的事被拖延到10個小時才能完成;5天可以完成的事要拖到6天甚至1周才完成。
這已是一個效應規律。
1.典型的拖延事例
某天清晨,張三上班途中,信誓旦旦地下定決心,一到辦公室即著手草擬下年度的部門預算。他準時於9點整走進辦公室。但他並不立刻從事預算的草擬工作,因為他突然想到不如先將辦公桌以及辦公室整理一下,以便在進行重要的工作之前為自己提供一個幹淨與舒適的環境。他總共花了30分鍾的時間,使辦公室環境變得有條不紊。他雖然未能按原定計劃於9點鍾開始工作,但他絲毫不感到後悔,因為30分鍾的清理工作不但已獲得顯然可見的成就,而且它還有利於以後工作效率的提高。他麵露得意神色隨手點了一支香煙,稍作休息。此時,他無意中發現報紙上的彩圖照片是自己喜歡的一位明星,於是情不自禁地拿起報紙來。等他把報紙放回報架,時間又過了10分鍾。這時他略感不自在,因為他已自食諾言。不過,報紙畢竟是精神食糧,也是重要的溝通媒體,身為公司的部門主管怎能不看報,何況上午不看報,下午或晚上也一樣要看。這樣自己一想,心也就放寬了。於是他正襟危坐地準備埋頭工作。就在這個時候,電話鈴響了,那是一位顧客的投訴電話。他連解釋帶賠罪地花了20分鍾的時間才說服對方平息怒氣。掛上了電話,他去了洗手間。在回辦公室途中,他聞到咖啡的香味。原來另一部門的同事正在享受“上午茶”,他們邀他加入。他心裏想,剛費盡心思處理了投訴電話,一時也進入不了狀態,而且預算的草擬是一件頗費心思的工作,若無清醒的頭腦難以勝任,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應邀加入,便在那聊了一陣。回到辦公室後,他果然感到精神奕奕,滿以為可以開始致力於工作了。可是,一看表已經10點45分!距離11點鍾的部門聯席會議隻剩下15分鍾。他想反正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也不適合開始比較龐大的工作,幹脆把草擬預算的工作留待明天算了。
張三身上有許多人的影子,養成這樣拖延的惡習,終會一事無成。
2.拖延的代價
沒有別的什麼習慣比拖延更能使人懈怠、減弱人們做事的能力。
你如果總是拖延,就會付出以下的代價:代價一:拖延是今天的“殺手”。
日子在蹉跎、猶豫中一天天逝去,越拖延你越恐慌,越拖延你心裏越沒底。莎士比亞有句名言:“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會放棄他。”若是時間放棄了你,等待你的將是無限製的惡性循環,如果不及時醒悟,後果將不堪設想。
代價二:拖延會使你終日生活在遺憾中。
什麼事都做不成,什麼事都好像越來越不如意。回顧一天的作為,你會慨歎:今天又有這麼多事沒完成,明天還有那麼多事要做。你永遠都隻能生活在無止境的遺憾裏。
代價三:拖延使你陷入煩躁的情緒之中。
一件事久辦未完,讓你有壓力,就像脖子上掛著一塊石頭,又好像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泥坑,這怎麼會不使你焦慮煩躁、寢食難安呢?
代價四:拖延使你待處理的問題越積越多。
每天對著桌麵上堆積如山的未處理的工作,卻不知從何下手,結果往往是丟了這件又忘了那件,一件不成又半途而廢,費時費力,結果問題是越來越多。
代價五:拖延使你一再地遭受心理挫折。
它會使你對自己越來越喪失信心,你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或者遷怒於所處的工作環境,產生怨氣,抱怨自己的才能得不到發揮或者老有這樣那樣的事來阻礙你的工作。
代價六:拖延還會使你產生健康問題。
拖延所帶來的工作上的挫敗感,使你情緒低落、終日煩躁,必定會讓你從精神上的消沉發展到身體上的疾病,身心不舒暢,心裏抑鬱,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各樣的病症,頭發掉得厲害,胸悶,甚至連感冒也多起來了,須知生理上的健康也是極重要的。
代價七:拖延使你前途黯淡與晉升無緣。
一個領導絕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員工辦事拖拉,不講求實效,做不出什麼業績來。領導需要的是強有力的輔助者,而不是優柔寡斷的跟隨者。
代價八:拖延使你失去良好的人際關係。
如果你做事拖延,當斷不斷,同事、朋友多半也不願意與你來往。很多時間不經意地拖延,會使你失去你本來有的東西,例如像朋友的友誼,還有同事的幫助,等等。你如果想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必須先得讓自己成為守時、守信、不拖延的人,這樣才能贏得良好的人緣。
· 解除拖延症的困擾
“過一會兒再說”是你常常對自己說的話,特別是當你正在上網的時候。
但是當工作到來時,拖延症會讓你付出慘重的代價。
“如果那些“檢查新郵件”的圖標和提示音消失,那美國國民生產總值會上升500億美元。”皮爾斯·斯提爾,卡爾加裏大學的教授。
找到引發拖延症的原因和誘惑是排除它的第一步。本書搜集了一係列來自心理學家的建議,幫助你解除拖延症的困擾。
1.用更小的單位增量來規劃你的時間如果你的時間範圍過於長,那期限就會變得意義很小。例如,如果你計劃好在1個月內寫1部4個章節的書。那麼這個月的前3個星期你都不會意識到自己在拖延。
把時間計劃成更小的單位會讓你減少將工作拖延到最後1分鍾做的可能性。
“我會1周寫1章”要遠遠比“我會1個月寫1本書”來得有效。
2.設置一個緊迫而有力的期限
你應該設定一個完成任務的時限,而非每天早晨花3個小時去思考哪些可以不做。
如果老板交給你一個任務,他不會說“每天都做這個”,他隻會說“在下周五前交給我”。
3.在一個日程表上列出你所有的期限列出你所有任務的完成期限,你會發現所有的任務都是互相關聯的,如果你今天的任務會影響到明天的,那你就會有一種“一定要完成”的急迫感。
4.找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但也不能過度如果你的任務太簡單,那就會失去熱情,在完成任務中這是很重要的。
但是保持一定的度非常重要,這些任務不應該太難讓你氣餒以至於中途放棄。
5.換個環境
如果你的工作環境會讓你分心,那你要立即換一個環境。
6.尋找一個能幫助你的夥伴
如果有一個夥伴可以幫助你、激勵你,那麼這將有助於你戰勝拖延症。
你的夥伴不一定要和你有完全一樣的目標,如果是的話,會對你戰勝拖延症更有幫助。
7.和那些沒有拖延症的人多相處
和這些人相處會激勵你,他們會給你注入一股力量,讓你重新投入工作中去。
8.找個榜樣
和那些已經完成自己夢想的“贏家”相處,並且從他們那裏獲得激勵和建議。
9.不斷地向別人訴說你的夢想
如果你的朋友和同事知道你的夢想,那他們會不停地問你一些問題,這能促使你不斷努力去實現夢想。
10.去除幹擾
讓那些幹擾物遠離你,會讓你更好地戰勝拖延症。例如,如果是微博導致你的拖延,那就短暫地屏蔽它;如果是郵件問題,那就關掉你的自動提醒設置。
停止等待那個最好的時機,因為最好的時機就是現在,就是今天。
戰拖有術:解決拖延習慣的方法
如果拖延是你行為模式中的主要問題,那你就應該改變行為模式,不能再拖延了。
你至少有3個辦法可以有效地解決拖延問題:①分階段實施。
②平衡評估表。
③養成良好的習慣。
下麵具體分析一下這3種辦法。
1.分階段實施
生活中常見的一個現象:臘腸切開之前非常粗大,看起來令人倒胃口。
但是把它切成薄片以後,看起來感覺就不一樣了。切好以後,你放在嘴裏大嚼一番,並發現味道更佳。
當你發覺自己在拖延一項重要的工作時,你可以盡量把它分成許多小而易於立即去做的工作,而不要強迫自己一下子完成整個工作。
例如,你已經拖延很久,不去打一個你應該打但可能會令你不愉快的電話。在這種狀況之下,采用分階段實施的方法你就可以這樣去做:第一,查出電話號碼,並且寫下來。
第二,定出一個打通這個電話的時間期限。
第三,找到一些相關的資料,看看這個電話到底與什麼有關,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第四,先要心裏想好自己要說些什麼。
第五,打通這個電話。如果這是一件主要工作,而且細分的階段也很多,那就排一個詳細的計劃表,使每一件細小工作簡化便捷到可以在幾分鍾以內做好。這樣當你在每次與人會談之間,或在等電話的幾分鍾內,就可以解決一兩項立即可以做好的小事。沒有這張工作分段表,你可能永遠不會著手去做這件工作。
請記住:這項整個工作的第一階段即第一件可以立刻做好的小工作,就是用文字列出這件整個工作進行中的許多分步驟。
“分階段各個擊破”的原則不隻可以用在作戰計劃之中,也可以用於工作之中。隻要你動動腦筋,任何事都可以迎刃而解。
2.平衡評估表
使你戰勝拖延症的另一個好辦法,是用文字來分析你所要做的事情。
在一張紙的左邊,列出你拖延某一件工作的所有理由,在右邊則列出你著手完成這件工作可能得到的所有好處。
這樣對比後的效果會極為驚人。在左邊你通常隻能有一兩個情感上的借口,諸如“這會遇到尷尬的場麵”或“我會覺得很無聊”等。但是在右邊,你會列出許多可能的收獲,其中第一個收獲常是完成一件工作後的那種喜悅感。
這種效果非常明顯,你會從怠惰中清醒過來,並開始工作,獲得你表中所列的許多收獲。
3.養成良好的習慣
養成良好的習慣是最基本的方法,是基於你認識到不能立刻采取行動,並不是因為這件工作有什麼特別的困難,而是你已經養成了拖延的習慣。拖延很少是因為某些特定事項,通常是由一種根深蒂固的行為模式所導致。如果你能夠改變思考習慣,前麵的兩個方法就不是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