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你的時間你做主:超級時間管理(1 / 3)

《三國演義》reference_book_ids\":[7023706537877064711,7257453146853608507,6890728370670144526,7078184356296002568,7229640720594766906,7233628637570796605,6838936284967209991,7220732984595319869]}],\"9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9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13,\"start_container_index\":9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08},\"quote_content\":\"《茶花女》reference_book_ids\":[6989191450676169735,6915002082147699725,7070438695261785102,7267077381641210943]}]},\"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時間無限,生命有限

自從嬰兒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時間便成了生命曲線的橫坐標。人們在時間中成長,在時間中創造,在時間中譜寫自己的生命之歌。

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不要等到時日不多,才意識到生命的可貴。

在擁擠的候診室裏,一位老人突然站起來走向值班護士。“小姐,”他彬彬有禮地說:“我預約的時間是3點鍾,而現在已經是4點鍾,我不能再等下去了,請給我重新預約,我改天再來!”

兩個婦女便議論說:“他看起來至少有80歲了,他現在還能有什麼要緊的事?”

那位老人轉向她們說:“我今年88歲了,這就是我為什麼不能浪費一分一秒的原因!”

時間與生命是息息相關的。善於利用時間的人總是分秒必爭,惜時如金,奮鬥不息,從而使有限的生命變得更加充實。有些有拖遝磨蹭習慣的人總是讓不可多得的時間在無休止的夢境中消磨,在渾渾噩噩中荒廢,得到的隻是空虛的精神和衰老的肌體,這無疑是縮短了自己的壽命。可以斷言,總是隨意浪費自己時間的人,他幾十年的生命絕不會有什麼意義。

時間的寶貴,在於它的不可把握,它既不能創造,也不能儲存,世界上有許多珍稀古玩的收藏者,卻沒有時間的收藏家。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以現在人均壽命計算,人一生將占有60多萬個小時,除去睡眠時間也有40多萬個小時。人的一生是消耗時間的過程,不同的是每個人對實際時間的利用是不一樣的,因而實際生命的長短也是不一樣的。例如,以分計算時間的人比用小時計算時間的人要多擁有59倍的時間;以秒計算時間的人則又要比用分計算時間的人多擁有59倍的時間。對於珍惜時間的人來說,時間就這樣不斷增加,甚至是成倍地增加。

所以說,時間無限,生命有限。在有限的生命裏能充分利用時間的人就擁有了做更多事情的資本。

· 具備時間觀念

人們常說生命最寶貴,但是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人最寶貴的其實是時間。因為生命是由一小時一小時、一分鍾一分鍾的時間累積起來的。時間就是寶貴的生命。

時間的寶貴,在於它既是一個公平地分配給每個人的常數,又是一個變數,對待它的態度不同,獲得的價值也就有天壤之別。

懶惰的人把許多寶貴的時間都給浪費掉了,每日得過且過,虛度著自己的年華。隻有勤奮的人、做事講求效率的人、懂得科學支配時間的人,才可以把一天24小時變成25小時甚至更多。

時間是固定的,時間隻會提醒你切莫在生活的“沙灘上擱淺”,激勵你不斷開拓前進。對於珍惜時間的人,時間則給予“熱情的報答”;對於奮力趕超的人,時間將無私地“幫助”他。可是,對於不珍惜時間的人,時間也會“拋棄”他;對於揮霍時間的人,時間會“一笑而過”,使他一無所得;對於“遺棄”時間的人,時間將“憤然離去”,使他追悔莫及;而對於“戲弄”時間的人,時間就“毫不留情”,讓他自食苦果。

隻有那些具有深刻時間觀念的人,才可能成為運籌時間的高手。香港首富李嘉誠,為了不耽誤開會,不失約於人,雷打不動地將自己的手表撥快10分鍾,以保證準時出席或赴約。他處事果斷、老練,絕不拖泥帶水。他曾在17小時內,談妥一筆29億港元的交易,隨即致電彙豐銀行,2分鍾內就談妥了一筆1.9億港元的貸款。他經常對員工說,早上的事,下午必須有決定或答複;假如17小時內發生的事非常繁複,則在24小時內一定答複。這就是香港首富李嘉誠對時間的態度。

有時間觀念的人,會因為無聊地過了1個小時而後悔不已,會想方設法地去尋找運籌時間的方法。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物都具有時間觀念。

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享譽盛名。他的許多部下都領教過他嚴守時間的作風。每當他約定好時間的事情,必定會按時做到,一秒都不差。

有一次,他的一位秘書遲到了2分鍾,看到華盛頓滿臉怒容的樣子,他趕緊解釋說,他的手表不準。

華盛頓正色地說:“或者是你換一隻手表,或者是我換一個秘書!”

華盛頓對時間的重視,使得這位秘書從此不再遲到一分一秒。

華盛頓所具有的這種守時觀念,事實上正是每個現代人都應當具備的。

無論一架機器如何精良,如果不按時保養,機器就將毀壞,使用壽命也有限。人也是如此,如果你整天忙於工作,勞累過度,等到支持不住時才罷手,那麼你也可能一蹶不振,再也無法恢複往日的健康了。健康的身體是成功的前提。

· 精確地計算時間

精確地計算時間,才能精確地安排時間。雷巴柯夫說過:“時間是個常數,但對勤奮者來說,則是個變數。”要科學地支配時間,你就必須徹底清除含糊不清、陳舊的計時單位和計時方法。例如,“下午給你打電話”“走了一會啦”“吸支煙的功夫”等。這些表示時間的單位和方法,寫小說可以,放在工作中就不適合了。一頓飯可以吃10分鍾,也可以吃2小時,甚至更長,用“吃頓飯的時間”來描述時間長短是極不準確的。這些含糊不清的時間觀念,在高科技時代必須徹底拋棄。

200多年前俄羅斯軍事家蘇沃洛夫說:“1分鍾決定戰鬥結局,1小時決定戰鬥勝負”“我不是用小時來行動,而是用分鍾來行動的”。戰爭如此,任何事亦需如此。

現代社會對時間的計算要求越來越精確。現在所用的雷達測距、測速,核潛艇的導航,多彈頭導彈的製導,允許誤差不得超過百萬分之一秒。飛往火星的飛船在時間計算上假如有千分之一秒的誤差,則飛船偏離軌道15千米。因此在高科技領域裏,計時出現了毫秒、微秒、毫微秒、微微秒都會導致重大失誤。

法國哲學家愛爾維修說得好:“實際上,大多數人的幸福或不幸福,主要區別於這10個或12個小時的使用是否巧妙。”精確地計算時間,可以杜絕時間使用上的無計劃狀態,可以堵住浪費時間的漏洞,可以把全天每個環節富餘下來的分分秒秒的零碎時間,拚接成大的“時間板塊”去做更有價值的事。節約了時間就等於創造了時間,贏得了時間就等於贏得了主動。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區別也就在這裏。

有一個“剪時間尺”的遊戲可以闡明時間對於人生的意義,很通俗但非常深刻。

首先,你要準備一把80寸長的軟尺。假如你有80歲壽命,那麼每1寸就代表1年,1~20歲可能是你不能自主的,截下暫且不談。現在你的軟尺有60寸,表示你20~80歲的時間。你60~80歲這20年是老年時期,處於半退休或退休狀態,所以你可以用剪刀把軟尺上表示你60~80歲這20年時間的20寸剪去,現在你的軟尺隻剩下40寸,這是你一生的黃金時間。

一般人平均每天睡眠8小時,1年365天,1年平均的睡眠時間約是總時間的三分之一,40年就是13年。軟尺便隻剩下了27寸。

一般人每天早中晚三餐,平均需要2.5小時,1年大約用去912小時,40年便是36 480小時,相當於4年時間,所以請你把軟尺剪去4寸,現在的軟尺還剩下23寸。

在交通上,如今一般人每天用於交通的時間平均為1.5小時,如果是外勤或推銷員,所需要的時間可能是它的2~3倍。現在你問一問自己每天用在交通方麵的時間有多少?如果答案是1.5小時,40年便是2.19萬小時,等於2.5年。

請你在軟尺上剪下2.5寸,現在軟尺剩下20.5寸了。

如果你每天用於與親友同事聊天閑談、打電話的時間,或平時閑聊的時間是1小時,40年就用去了1.46萬小時,等於1.5年,那麼現在你的軟尺應該剩下19寸。

此外,據統計,一般人平均每天花在看電視上的時間接近8小時,而一些事業有成的社會精英則每星期少於1小時。假設你每天平均看電視3小時,40年所用去的時間就是4.38萬小時,亦即等於5年時間。請你在軟尺上剪去5寸,現在它剩下來的應該是14寸。也就是僅有14年的時間你真正可以用在工作上。

上述計算方法很中肯,對某些人而言並沒有誇大其詞。

這個遊戲告訴人們:能夠把握時間的價值,才能把握人生存在的價值。

· 時間的價值

據美國有線新聞網報道,英國一位教授曾推導出一個公式,首次計算出1分鍾的價值。

解決這一難題的是英國沃裏克大學的經濟學教授伊恩·沃克,他的計算結果是:平均下來,1分鍾對於英國男人來說值10便士(15美分),對於英國女人來說值8便士(12美分)。

伊恩·沃克教授推導的公式為:v\\u003d{w[(100-1)\/100]}\/c,其中v是每小時的價值,w是每小時的工資,c代表當地生活開銷。

根據伊恩·沃克教授的理論,時間寶貴極了,甚至你刷3分鍾牙便會令你失去30便士;如果自己動手洗一次車,除了水和去汙劑要花錢外,還有3個英鎊的時間損失費呢。

可見,這個公式不僅解答了“時間到底值多少錢”的問題,而且還對人們的生活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例如,你可以借助這個公式來計算自己加班到底劃不劃算,打車省錢還是乘公共汽車省錢,等等。

一個人的時間價值往往不是平均分布的,因為事情有輕重緩急之分,往往關鍵時刻的1分鍾時間具有非常大的價值。

林恩是瑞士一家酒店的房務接待,一個陰雨連綿的早晨,一切都顯得格外的沉寂,電話也比往日少了許多。

林恩把前一天的幾份訂單存底重新裝訂入冊,然後又回複了2份傳真,總共用了林恩不到10分鍾時間,最後林恩坐下,心想可不可以利用這個時間下去吃分早餐,早晨上班時她走得匆忙,隻在手提袋裏裝了2個橙子。她猶豫了幾分鍾,最終還是起身離開了接待室。20分鍾後,林恩返回,一切一如既往,電話安靜地“躺”在那裏。

林恩不知道一樁70萬美元的生意就在她離開的20分鍾時間裏,在電話鈴響3次無人接聽後旁落他人之手。3個月後,美國一家國際公司為期15天的銷售年會在瑞士的另一家酒店召開。那家酒店無論從設施還是口碑上都與林恩所在的酒店不相上下,甚至某些地方還不如林恩所在的酒店,但那半個月規模盛大的銷售年會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客人卻使那家酒店一時間變得輝煌,並通過世界各地客人相互的傳播而知名度大增。

客人依據什麼選擇了那家酒店?在作出決定之前有沒有進行過選擇?他們進行了怎樣的選擇?林恩所在酒店的老板始終想不明白其中緣由,事後經過多方了解才知道,那家美國國際公司在瑞士曾選出3家酒店作為備選,林恩所在的酒店因3次電話鈴響均無人接聽而第一輪便被淘汰出局。這僅僅因為林恩花了20分鍾去吃早餐。

此後,因為有了第一次的愉快合作,那家美國國際公司的年會一連在那家酒店開了4次,總額高達280萬美元和無法用價值體現的知名度的提升。

善於利用時間,把時間的價值盡量增大到最大值,是每一個成功者的願望,也是其成功的條件。最終成功了的人,都是十分珍惜時間,善於利用時間,在每一分每一秒中都進行“充分勞動”的人。已經成功的人盡力去實現時間的價值,尚未成功的人會不斷地感歎時間的價值,還有一部分人不明白時間的價值,因而人與人就有了千差萬別。

戰拖有術:認識時間陷阱

在時間管理中,人們把那些不被注意卻又占用寶貴時間的事稱為時間陷阱。人們往往在不知不覺中便陷了進去,時間也就如同白駒過隙,不再屬於自己。

生活中,時間陷阱非常普遍,可以說是司空見慣,以至於你習以為常,身陷其中而不覺其害。你常常苦於缺乏時間,實際上時間卻被你毫不在意地“放走”了。

那麼,你怎樣才能揭掉時間陷阱的“偽裝”呢?

1.凡事因循守舊不知變通

有些人工作起來,從不知變通。很多人不分輕重,不知緩急,成天忙於批閱、轉辦和劃圈之中。對於這種情況,隻要采取果斷的辦法,輕重緩急分類處置,對可辦可不辦的事交由別人去辦;對可閱可不閱的,不去閱覽;抓住重要的事情認真處理,對次要的則快刀斬亂麻,才會卸掉重壓,以更多的時間去做更重要的事。

例行公事中的時間陷阱還有一個就是開會。大多數人解決問題往往會想到開會,這可是一個老問題了。上級部門的會議必須參加,聽取指示;同級部門的會議理應出席,搞好協作;下級部門的會議,務必親臨,以示重視,喝水潤喉發表意見,工作的時間就這樣被占用。

可見,一旦掉進例行公事的陷阱,就會被瑣事纏身而不能自拔,不再是去主動地安排重要工作,而是被動地受零星瑣事所左右,最終會把忙忙碌碌當成自己的目標,忘記了自己最初追求的目標。

2.事事躬親

現實生活中有大量事必躬親而效果不佳的事。在很多家庭裏,年輕的爸爸媽媽不讓自己的小寶寶幹活,一半是疼愛,一半是不放心,總願意把一切家務包攬在自己身上,結果是大人勞累不堪,孩子缺乏獨立生活能力。在單位裏,領導獨攬權力,操辦一切,忙忙碌碌,使更多的事不論大小集於一身,員工無所事事,無權獨立處理問題,領導終日辛苦並未得到員工的擁護。諸如此類處事方法,必然占用大量時間,使更重要的事耽擱下來。

產生事事躬親的原因很多,主要在於:首先是不知道時間管理術,即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時間,自己過多地把工作包攬到身上自己能否勝任,有些不重要的瑣事由自己來做是否值得,不知道自己的任務是統領全局而不是親力親為。其次是按自己的行為模式要求旁人,錯誤地注重表現而忽略結果。再次是隻看到節省時間於一時一事,隻看到自己動手可以免掉督促、檢查和交代的時間,沒有看到一旦讓別人去做之後,再碰到類似的工作,就可以不再親自動手,最終會為自己贏得更多的時間。

因此要是你希望能更好地掌握時間,就不能有事必躬親的念頭。否則你將會失去生活樂趣,繁重的工作會使你分身乏術。

3.不懂得節製欲望

每個人都有興趣和偏好,喜歡做那些自己感興趣的事,並樂此不疲,越是年輕人,這種偏好表現得越強烈。你可能有這方麵的感受,當看到一本精彩的小說而入迷的時候會手不釋卷,不顧其他;當棋迷棋興正濃時會放棄本來打算要做的事。在工作中,如果有幾件事擺在麵前由你選擇,你往往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有時候就忽略了它是否緊迫和重要。這些首先滿足自身欲望的行為方式,常常會使你掉進時間陷阱,把該辦的事拖延下來,造成了整個計劃的拖延。

因此,要跨越時間陷阱,就必須努力培養自我約束能力,改掉不良嗜好。要能抵抗興趣偏好的誘惑,哪怕正在進行的活動是如此令人愉快,應該結束時就要適可而止;哪怕有的事情是自己樂意做的,隻要它比起其他事情來還不那麼緊迫和重要,就應該毫不猶豫地放下它。要知道,與其拖延不愉快的事而弄得今後更不愉快,倒不如盡快把它做完,放到腦後,樂得輕鬆。

你想要節製自身的欲望,就必須提高自我約束能力,這是時間管理的關鍵。自我約束能力的強弱,不僅是區別一個能力強弱的重要標誌,而且也是不平凡的人與凡庸之輩的“分水嶺”。

4.辦事猶豫

猶豫不決是浪費時間、降低效率的重要原因。深沉穩重的人,缺乏一定的冒險精神,對問題總想考慮得越周到越好,對工作總想等條件完全具備了再幹,具體表現為多謀而不善斷,長於計劃而遲於行動,很多事情久拖不決,結果常常是貽誤時機。

通常這樣的人還會過多地憂慮未來,把很多時間用於計劃過於遙遠的事,對於眼前的事則認為已成定局,不從眼前做起。但是,過早地去為未來著想,隻會使你養成遲疑拖延的習慣,自己本來就不多的果斷衝動更會被消磨殆盡。《三國演義》裏,諸葛亮設空城計智退司馬懿的故事,說的就是司馬懿猶豫不決,喪失時機,給蜀軍留下了退兵的時間。

猶豫不決是時間管理的大忌,通常一個困難的決策拖延的時間越長,作出決策會變得更加困難,由此還帶來後遺症。當事情發展到迫使你不得不作出決策時,已經喪失了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采取防範措施的時間。

5.做事情不專心

有些人對時間不珍惜,抱著隨便打發的無所謂態度,這是缺乏人生價值觀念的表現。其口裏經常念叨的是:做點什麼呢?打發打發無聊的時間。而且在時間管理上,就是有事業心的人,有時也會因漫不經心而喪失時間。因此,要追求高效,就要特別注意漫不經心給你設下的陷阱。

生活、工作中,“漫不經心偽裝”的陷阱是非常多的,它隨時隨處都發生著,就在你身邊。美國的一家報紙曾對此作了描述。例如,因為亂放東西,到用的時候花費了很長時間才找到;因為記錯了時間,耽誤了該辦的事;因為那邊有一夥人在吵吵嚷嚷,不知道是幹什麼的就湊上去看熱鬧;因為聽到有兩個人在談論昨天的賽事,也去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因為下棋來了勁,非要和對手比個高低,其他事早已忘得一幹二淨等。你的時間,就是被這些習以為常的事所吞噬,你的工作計劃往往因此而一再往後推延。

因此,倘若你想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你就應該把它們安排入你的時間日程表裏,然後去實施它們。有成就的人正是這麼做的。

6.過分地注重社交禮儀

在生活和工作中,人際交往需要占用大量的時間,越是有成就的人,就應該更重視這一點,如果這類活動方式不當,將會造成時間浪費,過分的社交禮儀就是如此。

禮儀性的社交占用了人們大量的時間,機場、車站和碼頭的迎來送往,賓館和飯店的握手言歡,這些交際應酬,有的是必需的,有的純屬“陪會”“陪宴”,如能簡化和注重實際,將會為自己節省更多寶貴的時間,做更重要的事情。

在社交中,會客占用人們的時間較多,有些是工作性的,有些是禮儀性的,還有些是休息性的。為了把握時間,對於工作性會晤,應該是少點客套,盡快進入實質性問題的商議,這對於雙方都是有益的。歐洲一些國家,過去比較流行的工作午宴正在消失,被更加快節奏的工作洽談方式所取代。

前聯邦德國總理阿登納十分珍惜時間,他在擔任科隆市市長時,為了避免禮節性的客套,特意在辦公桌後麵的牆上掛了一段配著鏡框的格言:“請你說話簡單明了,別講漂亮話!誰白白占用我們的時間,誰就在偷我們的東西,而你是不應該偷東西的!”

另外,在社交中談話漫無邊際、天南海北,或總想弄清每個細枝末節,也會占去大量時間。這其中有雙方出於禮節,為了表示熱情而滔滔不絕,也有可能是對方無所事事而來消磨時間。對此必須掌握適可而止的原則,給予對方禮貌的暗示,不失時機地結束意義不大的談話。應該明確,友好和禮貌並不是以談話的時間來度量的。

不少有成就的人為了逃避社會交往中的時間陷阱,常會在一定的時間內采用“閉門謝客”或另尋幽室的辦法,使自己集中精力,集中一段時間,在不受外來幹擾的情況下,完成那些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做好的工作。如果缺乏逃避的勇氣,沉溺於應酬客套之中,有些工作將一再被打斷,一再重新開始,效率便法無從談起。

避免淹沒於瑣事之中

如果你留心算一算每一天的時間和你的行程,你就不難發現,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時間,可能都在忙於一些瑣事。

例如,洗臉、洗頭、洗衣、吃飯、擦地等,對於一個普通的人來說,這些瑣事可以在工作之餘去做。但是對於一個想取得一些成就的人來說,就不能限定於8小時的工作時間做工作。隻有付出多於常人的工作時間,才能做得比常人更好,從而比常人獲得的更多。

曆史上幾乎所有傑出的人物,他們在瑣事上所花費的時間是極其少的。

例如,居裏夫人剛剛結婚的時候,家裏的布置非常簡樸。居裏夫人的父母寫信來說,想為他們買一套餐桌,作為結婚禮物,可以在邀請客人來家裏吃飯時派上用場。

但是,居裏夫人很客氣地寫信回絕了。理由很簡單,她認為現在沒有時間來請客吃飯,連會客的時間也沒有,所以就沒有設置餐桌的必要,況且有餐桌之後,還必須花時間每天清理灰塵,這樣一來就會影響她的實驗。

居裏夫人以及許多的名人,正是將別人做瑣事的時間利用起來,為完成自己的目標,減少不必要的瑣事,使自己的時間價值發揮到最大。

你也要將無意義、無價值的瑣事盡可能減少,能夠合並的合並,能夠不做的堅決不做,一切為實現自己的工作目標服務。

· 善於自製,不荒廢時間

人生在世,做事如果能任由自己的性情來,那就太棒了。但問題是,任何人都不是天地間的唯一,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別人也不可能為你而存在,對你唯命是從。所以,一個優秀的人懂得自我克製,克製自我的情緒、克製自我的脾氣。

自我克製實際上就是一種自律,它是一個成功的人必不可少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可以感覺到自己的思想與行為,無時無刻不受到社會的製約。同時隻要是正常人,也大都習慣於接受社會的習俗、道德、法律及製度的規範要求,約束自己的行為,以求同社會要求保持一致。這種他律與自律的一致,是順利發展事業的重要保障。

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有過這樣一段經曆,他年輕時愛上了巴黎名妓瑪麗·杜普萊西。瑪麗·杜普萊西原是個農家女,為生活所迫,不幸淪為娼妓。小仲馬為她嬌媚的容顏所傾倒,想把她從墮落的生活中拯救出來,可她每年的開銷要15萬法郎,光為了給她買禮品和各種花費,小仲馬就借了5萬法郎的債。他發現自己已麵臨破產的邊緣,理智終於戰勝了感情,他當機立斷,給瑪麗·杜普萊西寫了絕交信,斷絕了與她的交往。後來,小仲馬根據瑪麗的身世寫了一部小說——《茶花女》,轟動了巴黎,小仲馬也因此一舉成名。理智使小仲馬戰勝了自己的欲望,自製力使他懸崖勒馬,戰勝了感情的羈絆。

學會自我控製是每個人成功和快樂的要訣。每個人平時所遇到的事情或大或小,或間接或直接,其中涉及原則的事本沒有多少,在一些無關痛癢的小事上大可不必與人斤斤計較,特別是感情用事。例如,單位裏某個同事就美國的人權談了一點自己的觀點,雖然他的觀點過於偏頗,你也沒有必要情緒激昂地去與之辯出個高低來,很可能,你的一兩句話就傷了兩人之間的感情,實在沒什麼必要。

作為想有所成就的人,要在實踐中學會自律,學會善於自我克製,這是獲得大量時間,順利充實發展自身的必要前提。

·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浪費時間有的人的評論比較中肯和坦誠,有的人則不同了,專對別人說三道四。

對於這兩種人截然不同的評價特點,人們所持的態度當然不同。有的人一笑了之;有的人為好的評價而歡喜異常,為詆毀自己的評價而懊惱萬分。

這裏提倡的就是第一種態度:一笑了之。不管評價是好是壞,都不要太在意。對於中肯的評價,聽聽也好,那畢竟是對自己的肯定,說明你沒有白幹一場;至於詆毀的評價,也不要為此難過。人有各種各樣,有的人天生愛嫉妒,這是你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的。既然改變不了,又何必去費勁。

當年愛迪生在發明白熾燈泡的過程中,不知失敗過多少回,別人都說:“這小子瘋了。”而愛迪生仿佛沒聽到一般,他仍然做他自己的事,最終獲得了成功,別人又都驚歎:“這小子太偉大了!”而愛迪生仿佛還是沒有聽到一樣,他一如既往平靜地繼續他的另一項發明。

愛迪生這種對待評價的態度值得每一個人借鑒和學習。自己有自己對事物、對人生的看法,如果自己能夠肯定並相信自己的看法,又何必去在意別人怎麼說呢?人生苦短,你的時間本來就不多,若再把這不多的時間用在對別人的評價上,就太不明智了。明智的選擇是用自己的行動去改變現狀,成績說到底是做給自己看的,也是隻有靠自己去做。別人雖然可以看到你的成績,但卻不能代替你去作出成績。

所以,不要太在意別人怎麼說,即使是不友好的攻擊。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浪費他們的時間吧。

· 潔身自好,不聽他人隱私

社會上,常常有抱怨時間不夠用的人,他們往往把大量時間用在打聽別人的隱私上,而自己卻沒有察覺到這也是浪費時間。

其實,打聽別人的隱私簡直可以說是一種最愚蠢的浪費時間的行為。因為打聽別人隱私於己於他人均沒有任何好處。去打聽別人隱私,勢必要花掉很多無謂的時間。隱私,因為具有很大引誘性,它剛好滿足了人性好奇的弱點,知道了第一點就想知道第二點,知道了第二點還想知道更多,這樣打聽下去,沒有結束的時候,也不知道將浪費多少時間。而且一旦知道了這個人的隱私,探聽隱私者必然會對這個人產生一種潛在的看法,這種看法很有可能和從前的看法是有距離甚至是相反的。一旦有了這種“深層看法”後,說不定會生出一種“自豪感”和“成就感”:“哼,你以為你就瞞得了我?”

於是探聽別人隱私的興趣更加濃厚了。對於探聽隱私所付出的代價——時間,他也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甚至不屑一顧。在他看來,別人隱私似乎比工作成績有趣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