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踏步者最先被淘汰
基思·魯珀特·默多克出生於澳大利亞,父親是當地著名的戰地記者和出版家。在父親的影響下,默多克早年就對新聞行業充滿無限興趣。在倫敦讀大學期間,默多克就到當地一家小有名氣的報社做助理編輯,3年的閱曆培養了他的敏銳、務實。
默多克畢業之後回家掌管了父親的產業。為了實現他的新聞王國大夢,默多克果斷地聘用毫無新聞相關從業經驗的彼得·徹寧和拉裏·拉姆擔任公司高層,這讓很多人都大跌眼鏡。但深知賭場規律的默多克知道,他的公司缺的並不是平淡穩重的員工,而是擁有瘋狂激情的人才。
在這種近似瘋狂的管理模式下,默多克也加快向外擴張的速度,在他人生的第50個年頭時,他已經控製了澳大利亞的2\/3和英國1\/3的報紙發行量;此外,他還擔任英美澳多家公司董事長。10年之後,他再度出手,在美國建立了自己的電視傳媒王國——福克斯電視網(FOX)。在互聯網時代來臨後,默多克立即和日本一家公司合辦了專門拓展互聯網投資的軟銀公司。2005年,他以5. 8億美元現金收購當時MySpace的母公司IntermixMedia,從而進軍網絡新聞博客及網絡社交領域,2008年,默多克最終以50億美元成功收購道瓊斯集團,這讓所有美國人都在驚呼:“狼來了!”
當別人問起他的成功之道時,默多克說:“每當我站在一個成功的頂峰時,我就反複提醒自己不能總在原地踏步、故步自封,所以我隻能勇敢再向前邁步。”
也許你工作努力,成績不錯,全公司都承認你是個敬業的人,但是,新的聘任書下來,你發現,跟你一同進公司的同事職位上升了,而你還在原地踏步。可能情況還要糟糕一點:他比你來得晚,卻比你“爬”得快、升得高。你可能會感到不滿,甚至跟領導大吵一架,然後走人,得不償失。
為什麼你鼓足了力氣,在職場上加班加點,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卻還是不得要領,在工作中停滯不前?看到同時畢業的朋友,都在職場上混得不錯,不是加薪就是升職,你卻還是拿著基本工資的小基層,這種滋味著實不好受,是什麼讓你一直在職場原地踏步?
1.隻做分內工作。不要認為分內工作做好就夠了,工作能力、效率、可信賴的程度,甚至你的學曆,都不會是單一指標,也不會是最重要的。
2.幹活鬆懈、散漫。這樣的人總有一個想法就是時間過得太慢,所以他們喜歡拖拖拉拉,幹幹停停,直到下班。他們最後隻能被淘汰,試想,他們連本職工作都不想好好幹,怎麼可以有機會發展?
3.喜歡表現自己。這樣的人隻要一有點成績就沾沾自喜,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反之,他們一遇到困難,就倍感壓力、成天怨天尤人。這樣的人太過“顯眼”,容易讓領導厭煩,更別提升職了。
4.幹活效率不高。你每天看著他忙裏忙外,但是不知道他在忙什麼,當領導布置下任務以後,他會用很長時間才能完成。
如果你感到在工作中原地踏步,很難體現自己的價值,不妨看看下麵的方法,也許會幫到你。而這些方法,正是那些優秀的人進步飛快的獨門訣竅。
1.低調實幹。
往往升職較快的人都是平時比較低調的,也不怎麼向別人抱怨,因為他們知道抱怨沒有用,而是默默地把事情幹好,努力地做著各方麵的努力以改變現狀。
2.主動積極,掌握全麵的業務知識。
他們有個比較鮮明的特點就是比別人掌握的知識多,涉獵的方麵也比較廣,相比之下,他們更為積極主動,碰到不了解的地方也總是想辦法弄清楚,這樣長時間積累下來,你就會發現自己很多都不懂,他們卻遙遙領先在你麵前。
3.做事情有條理和規劃。
做事有條有理,善於做筆記和歸納整理,他們會把某些新的或不是很懂的東西整理在一起,並做個筆記。
4.區分重點,要事第一。
將手上的事情挑出來,先將最重要的事情做了,把自己的自由支配時間多花在對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上。
5.愛崗敬業,精力充沛。
也許你在玩手機的時候,他們正在忙著看無聊的文檔、資料;也許你看這些文檔、資料的時候看著看著就打瞌睡,可是他們卻依然在堅持著,保持著充沛的精力。
6.選對路,貴在堅持。
其實為了漲點工資而頻繁跳槽是特別不好的,這個得看長遠、看發展,選對自己合適的,一直堅持下去,未來的路會越來越好走,一定比頻繁跳槽的人走得遠。
蘑菇定律:當你不被器重時,專注於給自己增值
惠普公司前CEO卡莉·費奧瑞娜從斯坦福大學法學院畢業後,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地產公司當電話接線員,每天的工作就是打字、複印、收發文件、整理文件等雜活。雖然父母和親戚朋友對她的工作感到不滿,認為一個斯坦福大學的畢業生不應該做這些,但她沒有任何怨言,繼續邊努力工作邊學習。一天,公司的經紀人問她能否幫忙寫點文稿,她點了點頭。正是這次撰寫文稿的機會,改變了她的一生,她後來發展成為惠普公司的CEO。
這個事例告訴你,人們在剛開始做某件事情的時候,由於是沒有任何輝煌成績的新手,經常得不到周圍人的重視,多半會幹些打雜跑腿的小事情,有時還會接受各種無端的批評和指責,處於得不到必要指導和提攜甚至自生自滅的狀態。
也許你渴望得到老板、領導的賞識和重用;也許你向往步步高升、飛黃騰達,但沒有誰會白白地送給你這一切,隻有用你的忍辱負重和堅韌不屈才能贏取。
忍辱負重時期的你就像蠶,結繭是羽化前必須經曆的一步,隻有那些能夠忍受這一切的蠶才能得到陽光普照的機會,人也是一樣。就拿模特這個職業而言,當她們光鮮亮麗、璀璨奪目地站在T型舞台上時,人們讚賞她們的美麗,但她們背後付出了多少艱辛,又有誰知道?
蘑菇定律是指初入世者常常會被置於陰暗的角落,不受重視或打雜跑腿,就像蘑菇生長初期還要被澆上大糞,初入世者往往會遭遇各種無端的批評、指責、代人受過,得不到必要的指導和提攜,處於自生自滅過程中。蘑菇生長必須經曆這樣一個過程,人的成長也肯定會經曆這樣一個過程。這就是蘑菇定律,或叫萌發定律。
“蘑菇經曆”是事業上最為漫長的磨煉,也是最痛苦的磨煉之一,它對人生價值的體現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經過這個階段的磨煉,你就會熟練地掌握到當前從事工種的操作技能,提升一些為人處世的能力,以及挑戰挫折、失敗的意誌,這也是最重要的。諸多能力的具備,為你將來職業的順利發展鋪平了道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蘑菇經曆”是人生的一筆寶貴的財富。職業道路上的磨煉,不是舞台上的演出,不僅需要進入角色,還要承受現實生活的種種不幸,經曆事業上屢挫屢敗的痛苦。事業中總有種種不如意,但一個意誌堅強的人,卻能將逆境變成順境,能在挫折中找到轉機。相反,有許多人,因為缺少生活的磨煉,一旦遭遇突如其來的挫折或不幸,一次輸給了自己,就永遠地輸給了自己。所以說,一帆風順的人很難取得超凡的成就。
“蘑菇經曆”雖然給當事人帶來壓力和痛苦,甚至還有可能促使一些人走上職業的歧途,但也有人走出了這個艱難時期,迎來了成功。英國有一位中年女性,J·K·羅琳在事業最黯淡時,拿起了筆開始寫作,憑借享譽世界的哈裏·波特係列一躍成為當今世界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但是,如果你當“蘑菇”的時間過長,你就可能成為眾人眼中的無能者。所以在公司裏,一定要善於表現自己,才有機會脫穎而出:要充分利用公司會議發表意見;主動亮出你的成績;坦然麵對變化;敢於冒險;盡量避免承擔那些你不能直接控製的工作;養成及時彙報的習慣,等等。
如果你當了太長時間的“蘑菇”,就應該對自己和自己的工作進行重新定位了。世界上沒有全能奇才,你充其量隻能在一兩個方麵取得成功。你隻能聚集全身的能量,朝著最適合自己的方向,專注地投入,才能成就一個優秀的你,不同個性的人隻有被放在最合適的崗位,才能發揮出其最大的潛能。
那麼怎樣才能讓自己經曆的蘑菇期縮短呢?這就要求你在工作和生活中不要口若懸河、狂妄自傲、目中無人,也不要自我膨脹、心高氣傲,你要準確地定位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努力,善於表現自己,尋找脫穎而出的機會。
無論多麼優秀的人才,初次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有蘑菇般的經曆,不同的是經曆的時間不一樣。經曆時間長的人,可能暫時性地會被人認為是無能者;經曆時間短的人,則往往會被冠以成功者的頭銜。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成功地應用蘑菇定律,把握以下要點,方可成功運用蘑菇定律。
1.加強聯係,尋求溝通
不被領導器重,有時是因為你與領導缺少應有的溝通,領導對你知之甚少或全然不知,在他的眼裏還沒有將你列為重點培養對象,這就需要你與領導多聯絡感情,尋求溝通,促進領導對你的認同。
2.調整思路,順應需要
公司領導用人的目的是團結、協調各方麵的力量,促進本公司各項工作的開展。你應該調整思路,將你的一技之長與工作密切結合起來,在工作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3.尋找機會,顯露才華
在一家公司,尤其是在人員較多的公司,領導的事多,接觸的人也多,對自己的下屬不可能每個都很了解,如果你不尋找機會顯露才華,很可能永遠被埋沒。積極的方法是見縫插針,顯露一手,讓領導對你刮目相看。
卡貝定理:適當的理性放棄會幫助你專注於有效的工作
成立於1881年的日本鍾表企業精工舍,它生產的石英表遠銷世界各地,其手表的銷售量長期位居世界第一。它能取得這樣的成功,全取決於其第三任總經理服部正次的“放棄戰略”。
1945年,服部正次就任精工舍第三任總經理。當時的日本剛剛走出戰爭的陰影,瑞士由於沒有受到戰爭的影響,其手表產品一下子占據了鍾表行業的主要市場。服部正次意識到:無論精工舍在質量上怎樣下功夫,都無法趕上瑞士表的質量標準。服部正次決定放棄機械表製造,轉而在新產品的開發上做文章。
經過幾年的努力,服部正次帶領他的科研人員成功地研製出了一種新產品——石英電子表!1970年,石英電子表開始投放市場,立即引起了鍾表界和整個世界的轟動。到20世紀70年代後期,精工舍的手表銷售量就躍居到了世界首位。
從精工舍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放棄存在著風險,也蘊含著機遇。鑒別一個項目是否應該放棄是需要智慧的。
人們往往把目光盯在自己沒有的東西上,拚命地去爭取、去尋找,全然不管它對我們有沒有用,會不會帶來危機,使自己滿身都是包袱。交戰時,撤退是最難的,是有學問的,如果無法勇敢地實施撤退,或許就會受到致命的一擊。
瑞士軍事理論家菲米尼有一句名言:“一次良好的撤退,應與一次偉大的勝利一樣受到獎賞。”無論個人還是企業,都要學會放棄。當然,我們要的不是無可奈何的放棄。壯士斷腕,就是在緊要關頭,主動割愛,以期另謀出路。這是一種膽略與氣魄,是一種勇氣與智慧。有目的、有計劃地放棄老的、陳舊的、劣勢的、不能獲報酬的東西,才是追求創新、規劃遠景所必須的成功條件。
摩托羅拉放棄了製造,將製造中心托付給新加坡和中國,贏得了研發和市場的戰略製高點;萬科放棄了電器貿易等贏利頗豐的項目,專注於住宅地產,最終成為中國地產巨頭。舍掉眼前小利而帶來的陣痛,終會消逝在收獲更大的卓越帶來的喜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