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你專注工作了十年,為什麼還是沒有升職(2 / 3)

你可能會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很多的事情等著你去解決。你可能會感到煩惱,感到壓力大,忙不過來。在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對一些事情說“NO”。很多人不知道對哪些事情應該說“NO”,其實,隻要是你所不擅長的,可能會花費你數小時的事情,而又不是你直接上司布置的,你都應該說“NO”,但是,請注意,不是隻說個“NO”這麼簡單。

你可以運用智慧來說“NO”。例如:遇到一件事情,你先大致盤算一下你大約要花多長時間才能完成。如果隻需10分鍾,而你又很擅長,那麼,你無論如何都不要說“NO”,但可以根據重要性,而將其安排在你的主要工作之後,例如,下班前10分鍾或下班後10分鍾來處理。如果需要你數小時時間,而你覺得通過這項工作可以學到東西,那麼,你可以通過加班來接受這項工作——此時,受益的不僅是企業,而且也是你自己。

如果你實在覺得你的體力、精力無法應付,那麼,你應該申請人力物力支持,也要申請時間的寬限。這也是說“NO”的一種方式。

還有,對於熟人拜托你去做的一些事,你要權衡一下,是否應該由你來做。如果你很不擅長,而且通過做該事也無法提升你的能力,那麼即使拜托你的同事與你關係再好,也不能輕易答應他,否則事情耽誤了,對他對你都不好。

你可以做一個時間進度安排表,並且理清楚事情的輕重緩急。

1.列計劃。列出每月常規事項和非常規事項,根據權重、難易來安排先後。

2.宜早不宜晚。提前做好需要做的事情,才會有更多的時間思考接下來的事情。

3.分攤分權。選擇信賴的人,將可以不親力親為的事情交給他們去做。

4.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平時友善對同事,同事不會的可以及時告訴他們,到關鍵時刻也是可以幫忙分攤任務的。這樣做,他們在適當的時候也會幫助你。

5.排出優先級。不是每件事情的重要性都一樣,我們肯定從重要性最強的開始(當然,同時要考慮時效性)。

6.合理地計劃和安排。有自己的“to do list”,每天針對已完成和未完成的進行總結。

7.適當地總結和歸納。有的事情,做了幾次之後,應該總結出最快最好的辦法,以後就有一個處理事情的思路了。

8. 對不合適的事情說“NO”。被交代的工作,並不是越多越好,因為一個人的精力有限,還是要適時地說拒絕。

工作效率的提升,本質上是“專注度”的提升。事先應定下一個時限,效率就會上升,但關鍵要區分好每件事情的輕重緩急,做一事,專注一事,不得有絲毫分心。

為什麼你賣力加班卻完不成任務

靜琪來公司一個月了,她表示每天上班壓力都很大,入職到現在,幾乎每天都加班加點。由於自己是跨專業,又是新來的,所以經常會出一些錯誤,她說工作量太大了,領導已經多次指責她工作能力差了。

靜琪現在鬱悶極了,為什麼自己這麼努力,天天加班,還是幹不好,其他人不加班都比她幹得好?她覺得即使自己幹不好,領導也不該這麼指責自己,畢竟自己每天加班,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難道真的是自己不行嗎?靜琪想要放棄了。

也許在你的工作中,也會遇到像靜琪這種情況——工作能力不突出,壓力大,被老板批評。其實,像靜琪這樣就屬於逃避了,但逃避事情並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問題還存在,這樣在不斷的積累中必然會給你造成更大的思想包袱。如果現在解決不好,即使再去其他地方也會遇到相同的問題。

因此,不管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如何,都要去嚐試著處理,而且要認可自己的處理結果,因為隻有真正地認可自己,才算是一個人成熟的開始,這樣在逐步的摸索和學習中你必然會逐步改善自己的不足。隻要努力了,不管是什麼結果你都會得到相應的回報。因此,想各種辦法來提高效率,堅持下去必然會促使你進步的。

工作以後還把“努力”當免死金牌的人,都是混入職場的“學生黨”。當年他們考試沒考好的時候,因為已經頭懸梁錐刺股地努力了,所以父母心疼,老師同情,摸摸他們的小腦袋說“沒關係,下次繼續努力嘛”。而到了職場上,你最好不要再吃這些從學校帶出來的“暖心藥丸”,如果你還是沒有脫癮,那建議你問自己三個問題:

1.你可以不“努力”嗎

當然不行,因為“努力”這兩個字,本就應該是每個人站在職場起跑線時的覺悟。這是最基本的角色設定。

2.你的工資是按“努力”來計算的嗎

當然不是,績效的構成,無非是任務完成的數量和質量,也就是你做了多少和你做得多好,與你流了多少汗沒有半點關係。“努力”了一天卻沒有像樣的結果,那你今天對公司的貢獻就是零。如果一家公司全是像你這樣“努力”的人,你說前景會是如何?

3.沒有完成工作的前提下,“努力”很值得炫耀嗎?

“工作是否完成”是基數,“你有多麼努力”是係數。殘酷的事實是,當基數為零時,係數再大也沒有任何實際價值。試想,如果成龍沒有那些好作品,他一身的傷還有意義嗎?如果愛迪生沒有找到鎢絲,那他之前的上千次失敗,誰又會知道?

努力並把工作做好的人,才是精英。所以越是工作沒做好,就越不能聲稱自己“努力”了,反而要說“我還不夠努力”,才能隱藏自己能力的天花板,讓別人對你還抱有希望。

也許你很努力地加班到很晚,但是依舊完不成任務。那麼,你應該看看下麵的方法,或許可以幫助你提高工作效率:

1.規劃。用筆記本記錄你每天的目標。把你每天完成了的和沒完成的事情一一記錄下來,做一個規劃,看看先完成哪個,後完成哪個,某一項用哪種方法完成會更好。

2.回顧。安排一個時間用來檢視這個星期做了些什麼,下個星期希望做些什麼。問自己,是否有新的計劃,現在做的是否更接近當初的目標。

3.現在就做。用“現在就做”這句話來跟“拖遝”宣戰。隻給自己60秒的時間來做決定,當下決定如何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即使你還不是很確定也要嚐試著做決定。然後,一直前進。

4.時間記錄。律師需要記錄下他們一天裏所做的事情,以及做這件事情用了多久的時間,並以此來跟客戶收費和做出解釋。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你也可以借鑒一下,記錄你真正花了多少時間在某件重要事情上。

5.向後策劃。一種從目標返回來到行動步驟的策劃技巧,首先在心中確立要達成的目標,需要哪些可用資源去達成,然後又需要哪些資源作為達成目標的條件,而這些資源又需要怎麼來得到,等等,一直反推到我們擁有的可以馬上使用的東西。這就是我們的下一步。

6.戴上耳機。戴上耳機你就能給自己一點私人的空間。人們通常不會隨隨便便打擾戴著耳機的人。注意:戴上耳機之後,聽不聽音樂是由你自己選擇的——反正隻有你自己知道。

7.單個任務。很多人總想象自己可以同時完成多項任務,事實上不能。當你處理多項任務的時候,實際上是把時間切碎並在多個任務上快速切換。由於我們通常需要花上一段時間才能真正進入狀態(研究證明這時間長達20分鍾),結果反而使工作成效更差。

8.隨時記錄。隨身攜帶可記錄的工具——筆和紙,掌上電腦,一疊卡片。捕捉你頭腦中閃過的每一個想法——無論是與你可能從事的項目有關的一個想法,或是你需要敲定的一個約會,再或者是你下次去商店要購買的東西。經常拿出來看看,然後逐個歸類到待辦事項,存檔,幫助記憶。

用結果思維做事

俄羅斯有幾個專門負責在公園種樹的工人。有一天,路人發現其中兩個工人的舉動很奇怪:一個工人一邊挖坑,另外一個工人一邊填土,兩個人都做得滿頭大汗。於是,路人就過去問他們倆,一邊挖坑,一邊填土,這不是徒勞嗎?其中A就回答路人:“公司安排,我負責挖坑,B負責把樹苗放下去,C負責填土。今天,B生病請假了,所以為了要工作拿到工資,我們還得做我們自己本來該做的啊。”

這個案例很明顯地說明了做事情不能盲目地做,局部地做,要從宏觀層麵出發,問問自己,你做這事,起作用了嗎?產生價值了嗎?如果沒有,你何必做呢?如果有的話,你再想怎麼樣才能把它做好。

就像某個流程一樣,關鍵環節缺少了,就達不到你要的結果和客戶的滿意,這樣客戶就不會認可你的產品,從而選擇別的更有競爭力的企業合作。

凡事必有原因,在工作中,你要培養結果意識,隻要結果不好就一定要找原因,隻有這樣你才能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不斷地更好服務你的客戶,這樣才能更好地得到客戶認可,讓他們願意為你的產品和服務買單,這就是你所要的最後的商業結果,也是一種雙贏的結果。

任務不等於結果,理由不等於結果,態度好也不等於結果,職責不等於結果,完成任務還是不等於結果。那麼什麼是結果?

其實結果的定義很簡單,結果指在做工作的時候時刻檢討自己,相信這樣堅持下去,會讓自己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並且會幫助自己快速地成長。

結果的本質是商業交換,個人隻有做結果才會實現自己的價值,也才會有存在的意義;企業隻有做結果才能獲得持續的發展,實現企業的戰略方針。

峻熙是市場策劃推廣的一名工作人員,最近他們市場部發生了一件大事,在一次加盟商策劃活動中遭到了失敗。

峻熙說加盟商做活動都是他們市場部提供活動方案,加盟商按照標準執行。在他們給加盟商策劃的活動方案中,會給出準備的時間、活動的物料、活動目標客戶的邀約名單、活動中各工作人員崗位職責的劃分以及實現活動各時間段的具體工作,讓加盟商能夠順利地執行活動。

但是這次活動卻出現了到場人數不理想的情況,經過一番調查,最後才知道,原來是加盟商在派發入場券的時候太在意派發數量,而沒有關注派發的質量,很多客戶沒有通過電話邀約就直接領取入場券,導致了結果不盡人意。

通過這次事件,峻熙認識到了結果思維的重要性,如果當初他們把握好每一個細節,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

有價值性、有意義、讓客戶滿意,這樣的結果才有產生的必要,否則結果是無效的。對員工來講,做的工作要讓上司滿意,更要讓客戶滿意,甚至超越他們的期望,否則,結果失效。

如果做了大量的工作,最後沒能達成對方的買單,那麼這種結果對公司本身而言是一種投資受損,反映在生意上就是虧了。對員工而言,就意味著自己大量的工作時間和精力付之東流了,沒有得到回報,非常可惜。完成一項任務之後,要得到上司的正反饋和客戶的付款,這個可交換性的意識要不斷強化。

做好本職工作是必要的,但在現代企業管理流程中,員工僅完成本職之責是不夠的,還必須在本職之責的外圍做好預備機製。任務不是結果,因為任務很多時候隻是個梗概,而結果卻反映的是細節,完成梗概而沒做好細節,結果一樣是打了折扣,所以,結果是個係統而又細節充分的行動。

結果是一種商品,是企業和員工、客戶進行價值交換的商品。結果有三要素:必能能量化,有價值,能交換。

下麵是確立結果導向思維的方法。

1.首先要調整職業的心態。大家常說心態決定行動,有價值的行動來自直奔結果的心態。你所有的行動和努力,目的在於“給客戶提供物有所值的產品”,讓客戶獲得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