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你以為你很專注,為什麼結果南轅北轍(1 / 3)

你隔一會兒就很認真地刷一次朋友圈

思涵說在剛接觸微信的時候感到非常新奇,一天到晚不定時地刷,老是要看看人家在朋友圈裏說了些什麼,自己也是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有一段時間,朋友圈裏更新的盡是成功學、吃喝玩樂、代購和雞湯,恰逢思涵抑鬱發作,怨恨得不行,總覺得別人都過著努力奮鬥的生活,家人和睦,工作順利,身體健康,隻有自己什麼都幹不好,生活一點都不如意,於是朋友圈裏她不再發出任何聲音,隻是刷刷看看,安安靜靜的。

過了一陣子,思涵想了一個辦法,她清理了一些微信好友,包括那些已經不在自己生活圈子裏的和已經消失不見的,還有之前迫於麵子加為好友的陌生人。同時,她又加了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公眾號,例如心理學、宗教、禪修、花、茶、書等領域的。

不久之後,朋友圈裏多了一些更真實的聲音和分享,這些人不是完美的,天天正能量的,不是事業有成,吃穿不愁的,他們是真實而真誠的,有血有肉的,有喜有悲,有思考,有堅持的。

現在,思涵還是會用一天N次(N大於或等於10),一次5~15分鍾的頻率刷朋友圈,不過跟以往不同的是,她懂得了選擇,不會花時間在自己暫時沒有興趣和需要的分享中,更不會過分投入到別人的喜怒哀樂裏麵。她也不會隨意轉發心靈雞湯,不會輕易評論人家,所有分享和互動的內容都是和自己有同頻共振的,這讓她感覺到自在、自然,很舒服。

思涵說她還是喜歡點讚、評論,還是喜歡被點讚、被評論,但是更多地把關注放到了自己,以及自己喜歡和關心的人身上,而不是所有人。當看到與朋友們的互動是真實的,忠於內心的,思涵就會覺得好自在,好愉悅。

朋友圈的信息性質主要有三個方麵:

1.即時性。你可以看到某人今日的心情狀況、活動安排、生活內容,借以了解此人。但這些信息一旦過了一段時間就毫無用處。

2.展示性。發在朋友圈的東西不可能代表你全部的生活,人永遠是把生活細節經過藝術加工和拔高之後展示於人前的。真正的煩惱、缺陷、痛苦,不可能體現在朋友圈中,這就使得朋友圈的信息看上去與真實情況有一定的距離。

3.社交性。朋友發了美食、旅遊圖片,你在下麵點讚、評論,這類耗費一定時間精力的互動行為都是基於“在公開社區與人產生聯係”的想法。與人產生聯係是一個最簡單最普遍的自我定位行為,通過發布信息,和特定群體交往,往自己身上貼上了種種標簽,這一方麵是告訴別人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更重要的另一方麵是告訴你,你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當你對以上三個方麵有了了解以後,就會發現哪怕不看朋友圈你也不會失去什麼。你既不喜歡看別人的表演,也沒興趣了解別人給你貼的標簽,別人的生活細節對你也沒有參考作用。

關閉朋友圈後,你會感覺生活少了很多雜音噪音,多了一些專注力。你非但不會為關閉朋友圈感到遺憾,甚至不想重開。

你也不必太高估朋友圈的社交價值了,實際上,對一般用戶,它根本是一個時間產出比非常低的東西,大家就是用大量碎片時間來完成低水平、淺層次的交流。也許你會在別人評論下客套來客套去,但不可能說出什麼有價值的話。而隻能通過朋友圈聯絡的人,也不會帶來什麼有價值的關係。人的時間精力都是有限的,有的人選擇和朋友互發朋友圈,溝通交流,維係感情,有的人選擇利用這些碎片時間,做其他的事。

有多少人,在吃飯的時候,是一邊吃一邊玩手機的?有多少人,是一邊走路一邊玩手機的?有多少人,在工作崗位上,是一邊上班一邊玩手機的?有多少人,在空餘時間,把時間都花在玩手機上?歸根結底,不是朋友圈的問題,而是生活方式的問題。用不用朋友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能管理好自己的行為。能控製好自己的欲望,選擇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是智慧。人與人的關係,不在於用什麼工具聊,而在於溝通,真正的溝通是跨越時間與地域的距離的。

對於朋友圈你不妨做到以下四點:

1.營銷類微信號直接屏蔽。不需要的營銷微信定期刪除,有些需要的隔一段時間比如兩周左右打開看看。

2.新交的朋友考察兩周左右再決定怎麼處理。

3.秀恩愛、秀小孩、秀大餐的選擇性屏蔽。她們隻是為了抒發自己的幸福情緒,卻不知道這種信息看多了讓人膩味,價值不大。

4.心靈雞湯類。根據雞湯的作用和美觀程度決定是否屏蔽。

做到以上四點後,如果發現你再無朋友的,說明你的交際圈出現了重大問題。這時你需要自我審視了,是不是你不夠優秀而交不到內心充實的朋友。建議關閉微信,從今天開始好好學習、努力工作。

如果你尚算一個積極樂觀、熱愛生活、擁有穩定友誼的人,你的朋友圈在屏蔽掉以上幾種內容後應該出現以下情況。

1.出現一批每天讀書看電影有感而發的朋友。大家分享讀到某一本書、看完某一部電影之後的感想,一起看過的朋友可以相互探討,沒有看過的可以列表收藏。

2.出現一批熱衷美圖美文輕音樂推薦的朋友。聽著朋友花心思“淘”到的唯美音樂,你在工作一天之後,疲憊感頓時減輕了許多。

3.出現一批分享重要、新奇行業資訊的朋友。這取決於個人朋友的質量。

朋友圈就像自己的書房,需要你經常打掃,清理一些灰塵和垃圾才能保持整潔。定期增加質量過關的朋友,會讓你的書房不斷加入新鮮的血液,即使隻是身在書房,也可以一覽眾山小。

你下班後很專注地在網上打遊戲

若然和浩軒戀愛7年終於走進婚姻殿堂。浩軒工作還算努力,但月薪隻有2000元左右,不過工作輕鬆,每天朝九晚五外加雙休,下班就玩網絡遊戲。家裏的家務都是若然在做,若然白天工作,晚上回去做家務,每天的勞累和老公的懶惰讓若然很是反感。

若然不止一次勸過浩軒,讓他利用晚上的時間學點東西,找份工資高點的工作。可是浩軒一直拖延,總是敷衍說過段時間吧,然後馬上又玩起了網遊。巨大的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讓若然透不過氣來,浩軒則認為自己下班打打遊戲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現在他們倆幾乎天天為此吵架、冷戰。

接觸過網遊的網友都知道,幾乎所有的網絡遊戲都有一個本質的特征——“沒完沒了”,玩家一玩上癮就要準備打持久戰。商家開發網絡遊戲,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盈利,開發人員的費用、服務器費用、維護宣傳費用等,最終都要玩家來買單。

為了掙錢,網絡遊戲開發設計的理念就是讓你無休止地玩下去,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給你安排足夠複雜曲折的任務,讓你感受到樂趣,獲得滿足,再不定期地升級,開放更高的級別和任務……如果讓你幾天就玩到頭了,那它怎麼盈利呢?

為了緩解壓力,短時間地玩玩網絡遊戲還勉強可以接受,長時間地打遊戲不但會損害視力,還會造成頸椎、腰椎疼痛,長時間的不運動會令肌體萎縮,造成不可逆的身體傷害。

也許下班以後你很容易就會陷入懶散狀態,你可能一回家就忍不住打開電腦玩網遊。其實你可以利用這些時間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比如看書,打掃車庫或去商店買些生活必需品。

作為上班族,你可能會抱怨每天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其實仔細想想也不是這樣的,晚上的閑暇時間你用來幹什麼?很多人一回想,除掉吃飯睡覺看電視,就剩下打遊戲了。

茜茜前年通過各類考試作為優秀人才被招聘到機關宣傳辦,她說哈佛有一個著名的理論:人的差別在於業餘時間,而一個人的命運決定於晚上8點到10點之間。她畢業後由於專業原因,分配得特別不好,而且在分配的單位一待就是七年,這七年,跨越了她最好的年華。這七年,她幹了什麼?按說,她所在的國企不死不活,混日子倒是好混的,循環往複,庸庸碌碌,很多人根本不會思考什麼“不切實際”的東西。她呢,不一樣。上班大家都一樣,按部就班。下班以後呢?每天除掉吃飯睡覺幹瑣事外的時間,她跟別人不一樣,大家的書是一本一本地看,或者一年看不上一本,她是一摞一摞地看,開始撰寫各種專業論文,隔一段時間,她還會參加幾個培訓班,日子排得滿滿當當。第八年的年初,在機關宣傳辦進行的選拔考試中,她考了第二名,加之麵試時得體的語言和訓練有素的姿態,讓她很快脫穎而出。進到新單位以後,她自然是如魚得水,現在她拿著高薪,婚姻美滿,孩子健康可愛,她通過自己的努力,成了人生的贏家。

如果你要讓自己與別人不同,如果你要讓自己的未來比別人好,如果你要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那麼從現在開始就好好利用你的業餘時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