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平均每天花費在電視機前達三個小時
露露讀大學時,是遠近聞名的校花。畢業之後,她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被某跨國公司錄用,兩年後,嫁給了自己的上司,辭職回家做起了全職太太。
離開競爭殘酷的職場,人一下子放鬆下來,每天早上睡到自然醒,收拾收拾去超市逛逛,做做飯,洗洗衣,拖拖地。有時候老公有應酬,她就對付一下隨便吃點,這剩下的時間就交給電視了。沒多久,露露就發現自己長出了小肚腩,人也變得沒精神了。
現在很多人平時工作壓力大,每逢周末、晚上就不願再去外麵奔波,隻希望安靜地躺在家中床上美美睡一覺,或者盤腿坐在沙發上毫無目的地調換電視頻道。這種一有空就喜歡往沙發上靠的人,被稱為“沙發土豆”。這個稱呼聽起來似乎蠻可愛,可如果真正成為“土豆”一族後,很多不良後果就出現了。
首先,一個人長時間坐在沙發上,就如土豆一樣一動不動,時間長了,人就像土豆一樣胖胖圓圓的。其次,對健康的影響顯而易見。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由於長期坐在沙發中不運動和不自覺地在看電視時攝入過量食物,“沙發土豆”們易患膽結石、心血管疾病、心理孤獨等疾病。再次,那些公司高管、老總等事業出色的人幾乎沒有誰天天守在電視前,一位年輕的女董事說過平均每天看電視超過三個小時以上的人,一定都是那些月收入不超過兩千元的。最後,看電視還會令人養成一個壞習慣,即不能主動生活的壞習慣,它把你有限的精力和時間給搶走。喬布斯說過看電視的時候,人的大腦基本停止工作,電視對人的精神和心智是有害的,經常看電視會浪費時間並且使大腦變得遲鈍。
如果你把電視當作一項愛好來專注,那麼你不妨來看看它帶給你的危害吧。
1.浪費時間。當你在看電視時,你就做不了任何其他事。花時間看電視,類似於把時間用在睡覺上。問題在於,你是否想花更多的時間在前一天的睡覺上。
2.錯失社交活動。你花在看電視上的每一個小時就是你沒能活出精彩生活的另一個小時,本來你可以和家人一起玩耍,和朋友一起出門閑逛,或是做你喜歡做的事。聯係,是你擁有的一個基本的人類需求,而看電視是無法滿足的。
3.給你灌輸大量負麵情緒。不少電視節目都帶有負麵因素,如果你過多地觀看此類節目,就會不自覺地接收到負麵能量。
4.電視毒害了你的信念。在喜劇裏,你總是嘲笑那些愚蠢的、肥胖的、有社交障礙的以及其他各色人群。悲情故事裏則充滿了苦痛、災難和死亡,雖然這都是為了創造戲劇效果,但所有的這一切都在影響你的人生觀,以及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5.它激發了你不切實際的期望。電視節目扭曲了你對現實的理解,在每一部電視劇裏,都有帥哥靚女,他們做著令人驚喜的事情,經曆著偉大的冒險之旅。問問任何一位電視或電影明星,隻要他們頭腦還算清醒,他們會告訴你,你在屏幕上和雜誌封麵上看到的形象完全是假的。
你是不是把生活浪費在看電視上了?很少有人會意識到看電視給生活帶來的種種弊端。很多人會反駁說看一小會兒電視無傷大雅,但關於“一小會兒”是多久存在爭議。尼爾森報告指出,美國人平均每周看電視的時間超過34小時。
如果這個數字沒有讓你感到驚訝,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能讓你驚訝。如果你現在在想“這些人太瘋狂了,我可不要看那麼久”,那麼請你自己算算,這周你看過的電視劇總時長,還可以算上看過的電影、視頻,等等。那就是你每周浪費在看電視上的時間,你可以把這些時間用在陪伴家人、朋友,看書、學習以及其他的放鬆方式上。
你工作的時候想著玩,玩的時候又惦記工作
萱萱發現自己最近專心不下來,每次上班的時候就覺得好無聊,好痛苦,好鬱悶,想著要是可以去哪裏玩多好呀,什麼時候下班啊,回家後要幹什麼呢……情不自禁地一整天都想著這些。結果到了真正下班時,她又覺得很累,什麼都不想幹,想到一天的時間又這麼蹉跎了,而且很快就要單位考試了,她還沒準備好,有好多資料要整理,好多要看的內容還沒來得及看,想到這些,她覺得自己都快得憂鬱症了。最後,萱萱覺得玩也不愉快,看書又不甘心——好不容易盼到下班,終於不用再受煎熬了,為什麼自己又要找些苦受啊。她心裏糾結得一團亂,最後什麼都沒幹成,真到被逼著要考試時,才臨時抱佛腳看一兩天的書,最後當然考得不盡如人意。
她想了很多辦法,比如寫計劃書,每天規定任務。結果呢?要麼就是短期有效,三天熱度;要麼就是幹脆拒絕實施,寫得出做不來,一看到那些事情就煩躁得很,就開始拖延,找借口等;要麼就是雖然勉強按照要求做到了,但還是質量不高、敷衍了事;要麼就是在鬱悶中完成,搞得天天精神緊張,鬱鬱寡歡,都懷疑自己這樣下去會不會得憂鬱症,本來好好的學習計劃最後又前功盡棄了。
你可能和萱萱有著一樣的煩惱,要怎麼樣才可以改變這種從小就養成的壞習慣呢?怎樣才可以快樂地完成任務?怎樣才能玩也玩得好,工作也做得好呢?
曾在一篇散文中看到這樣一段話:
“假如我又回到童年,我就要養成專心做事的習慣,做一件事就決不被任何東西分心。我要牢記:一個成功的滑冰手永遠不嚐試同時滑向兩個不同的方向,如果我們盡早養成這種聚精會神的習慣,它將成為我們生命中的一個部分。”
這段話初讀起來,似乎是一段寫給年輕人的勵誌格言,其實,細細品味卻不盡然,它不僅適用於年輕人,同樣適合於你人生中的每一個階段;不僅適合於學習知識和完成工作方麵,同樣適合於生活中的各個環節。如果你能養成這種好習慣,並使它成為你生命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不言而喻,你必將終生受益。
生活中,也許你常常會遇見一些人,一天到晚忙得團團轉,像上了發條的陀螺,不得一刻安閑,一件事情還沒有做好,又去忙其他事情去了,由於頭緒太多,整個人看上去手忙腳亂,心神不定,可是,忙來忙去,轉了無數個圈,卻似乎還在原點,到頭來該做的事情一件也沒有做好,他也不知道整天都忙了些什麼。
究其原因,是沒有專心做事。就像一棵樹,長主幹的的時候,就應該一門心思往上長,專注地向上,心無旁騖,淡定沉著,長足了身高,再分叉發側枝不遲,若早早分了叉,生長點分散了,就達不到應該長成的高度了。做一件事情也是一樣,隻有專心致誌,全力以赴,才能沉住氣,靜下心,深入思考,分析研究,從容不迫,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有條不紊地工作,把事情做精做好,最後圓滿完成。若是心有旁騖,左顧右盼,必然會心浮氣躁,手忙腳亂,敷衍了事或半途而廢,更不要說把事情做得完善或者完美。
很多人從童年時代就沒有養成專心做事的習慣,讀書期間,不能專心致誌地讀書寫字,自然不會有好的學業成績,長大以後,工作了,也不能專心、用心於業務工作,日常生活中也就不能安分守己地做好份內的事情,最終荒廢一生,一事無成,空留懊惱和遺憾。
生活中,你也許常有這樣的體會,即使是做一件小事,如果不專心,不用心做,也不可能做好,因此,一次隻做一件事情,全神貫注地去做,努力避免被其他的事情和想法分心,一旦分了心,要引導你的的注意力重新回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就很難了。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一生的工作時間也就是三十幾年,而這三十幾年被稱作“生命的黃金時期”,是人一生中精力最充沛、最能出成果的時期。所以一定要不負光陰、不負年華,勤奮努力、專心做事,爭取成就一番事業。付出與得到是成正比的,專心做事,能夠耐得住寂寞的人,終將在這三十幾年中取得豐碩的成果,積累一定的財富,擁有更精彩的人生!曾經聽到有人套用孔子的話講自己:“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名揚天下。”那份自足和自豪、意氣風發溢於言表,也確實令人羨慕。
專心做事,用心做人,會影響和改變周圍的環境。當你周圍的人都在專心做事,你所在的公司和你個人就進入了出成果的最佳時期。如果大家都能抓緊時間奮發拚搏、互幫互助、攜手努力,就會形成使你迅速成長進步的絕佳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