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你專注地做了很多事,為什麼一件也沒成功(3 / 3)

在日常生活中,人既不可能每時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總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位置來觀察自己。正因為如此,個人便過分地希望借助外界信息來認識自己。可是個人在認識自我時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常常不能正確地認知自己。

一位名叫肖曼·巴納姆的著名雜技師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說,他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鍾都有人上當受騙”。

心理學研究揭示,人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麵貌。心理學上將這種傾向稱為“巴納姆效應”。

正因為如此,人常常迷失在自我當中,很容易受到周圍信息的暗示,並把他人的言行作為自己行動的參照。

這就可以解釋生活中我們為什麼總是喜歡詢問別人類似於“你覺得我這個人怎麼樣”這種問題,尤其是看到懂星座的,都會迫不及待地要求對方分析一下自己的星座。古希臘人刻在阿波羅神廟的門柱上的三句箴言之一“認識你自己”,不僅是哲學的永恒命題,也是每個普通人的好奇所在,人人都渴望跳出自我,借助別人的眼睛了解自己。

其實生命是自己的,我們大可不必用別人的標準來框定自己人生。如果你想討好所有人,滿足所有人的標準,最終的結果隻能是迷失自己。你不可能讓所有人對你滿意,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標準。試圖讓所有人都喜歡你,是徒勞無功的,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不要迷失在別人的評價裏,用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做自己就好。

生活中,總會有人說你好,也會有人說你不好,但隻要做人做事問心無愧,就不必執著於他人的評判。無須看別人的眼神,不必一味討好別人,那樣會使自己活得很累。當有人對你有不敬的言語,請不要在意,更不要因此而起煩惱,因為這些言語改變不了事實,卻可能攪亂你的心。無論何時都請不要讓別人否定的目光擾亂你內心的平靜,你要知道,這世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會消耗你的能量和創造力;另一種人會給你能量,支持你的創造,或者隻是給予一個簡單的微笑。拒絕第一種人,讓自己快樂起來,去做自己想做的。有人不喜歡,由他去吧,快樂是一種選擇——你的選擇!活著不是為了取悅他人。

在這個世界之上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人際交往中人們並不喜歡那些在他人麵前表現得完美無缺的人,而最受歡迎的恰恰是那些把真實的自我袒露在他人麵前的人。所以你在與他人交往時不要去過分關注對方對你的影響如何,也不用太在意自己的表現如何,隻要盡到了自己的禮節和真誠,同時把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傳達給了對方,你就已經做得很好了。

對於年輕人來說,由於一直渴望充分展示才情,當機會突然降臨在他們麵前的時候,很多人都會一下子變得手足無措。第一次演講、第一次獨立做事、第一次被領導委派任務,你可能會緊張得一夜都睡不好覺。這時,你一定要明白,你周圍的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做,他們沒有那麼多時間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你身上,他們還是把你當成一個普通人來看待,他們並不期望你能幹出多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你隻要和別人一樣,按部就班地做了、說了,就算圓滿完成任務了。

有人也許會說,好不容易等到了機會,為什麼不借此一鳴驚人呢?其實,在這個越來越理智和多元的時代,一個人的優點是要通過很長的一段時間,經過一係列事件才能展示出來的,一亮相就想獲得滿堂喝彩的場景隻會出現在電影中。相反,初出茅廬者過分地標新立異反而容易引起人們的反感。你唯一要做的,就是讓人們看到你確實為此做了充分的準備,你有一個很認真的態度,這就足夠了。

卡耐基說過一句話:“你見過一匹馬悶悶不樂嗎?見過一隻鳥兒憂鬱不堪嗎?之所以馬和鳥兒不會鬱悶,是因為它們沒那麼在乎別的馬、別的鳥兒的看法。”別人的看法或許很重要,但自己對自己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隻有自己成為了自己,那麼你才能在社會中活得更瀟灑。

做事要用心,而不僅僅是努力

江源和莊慧畢業後去了同一家服裝廠上班,可是一段時間後,江源在公司裏青雲直上,當上了主管,而莊慧卻仍在原地踏步,還是一個普通的員工。

莊慧很不滿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就到老板那兒發牢騷。老板聽完後,說道:“莊慧,你去批發市場看看,有沒有批發布料的。”20分鍾後,莊慧從批發市場轉了一圈,回到公司對老板說:“批發市場有兩家批發布料的。”老板問:“那麼布料的價格是多少?”莊慧想了想說:“這個倒是沒注意,剛才您隻說讓去看看有沒有賣布料的。”老板笑笑說了句“沒事”,然後又叫她去看看。如此往複,老板問了5個問題,莊慧就跑了5次批發市場。

老板對她說:“現在請你看看江源是怎麼做的。”於是老板也讓江源去看看批發市場有沒有賣布的,江源很快就從集市上回來了,向老板彙報說:“到現在為止批發市場隻有兩家布料店開門了。第一家主要批發牛津布和帆布,價格倒是還算合理,不過考慮我們公司最近的生產路線,我並沒有細問。第二家店主要批發印花布,我們公司最近在生產夏裝,那些布料上的印花圖案很符合現在服裝市場的潮流,因此我拿回幾塊布店不要的邊角料做為樣品,您可以看一下。”說罷,江源從背包裏翻出幾塊碎布遞給了老板。從始至終,莊慧都站在老板的後麵,當她看到江源的表現後,終於明白了自己和她之間的差距。

在職場中,我們總能看到這樣的情況,很多人在接到上級的命令後,為了表示積極性高,一句“好的”,就開始埋頭苦幹,然後辛辛苦苦幹了半天,但領導並不認可你的付出。為什麼?究其原因,是你沒有真的領會領導的目標、需求和標準。

每個公司都有經營上的總目標,這個目標要分解到各個部門,再由部門分解到每個員工身上。反過來推一下,每個員工真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後,部門的目標就會達成,而每個部門都完成了任務後,公司的目標就會達成。有一句職場老話,“要站在領導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當接到上級下達的命令後,真的要換位思考一下:“我的領導他的目標是什麼?如果我是他,我安排這項工作的目的是什麼呢?”這些都是幫助你出色完成任務的最關鍵的信息。還有,領導安排工作有時候會出現指令不清晰,任務目標模糊的情況,這個時候一定不要急著開始做,而是花時間跟領導一起捋清這項工作。

或許有些人並不服氣,依舊堅持著自己的想法,他們會想:“我們每天很努力很認真地為公司做事,可為什麼最後不但功勞不是自己的,還挨了上級的一頓‘板子’?”其實你所謂的“認真做事”,在上級的眼裏不過是按照單位規定的細則去辦,不違反規則罷了,這樣的你雖然不會把事做錯,但隻能說你已經基本完成了本職工作而已。而“用心做事”,則是不但要按照領導的指令去做,而且還要有一定的悟性和創新意識,主要是圍繞怎樣把事情做得更完美來動腦子,這樣,上級就會說你很好地創造性地完成了工作。

認真做事可能更多的是迫於外在壓力,機械地完成某件事,而用心做事除了有認真層麵的意義外,更多的是發自內心的、用心智做事。雖然用上述兩種方法最後都完成了工作,但效果卻不一樣,前者是按步就班,後者強調運用智慧,毫無疑問後者更易得到認可!那麼,怎樣才是“用心”呢?“用心”就是用頭腦去思考,用思想去指導,用觀念去武裝,用行動去落實。隻做表麵文章而不能深入到實質不算“用心”,隻是為了做事而做事不是“用心”,對工作推托扯阻更談不上“用心”。

對個人而言,用心不僅僅是一種態度,它更是一種能力。一個用心的員工,就絕不會允許自己粗製濫造,就絕不會允許自己重複錯誤、浪費時間;一個用心的員工就是對自己負責的人,也是對企業、對社會負責的人,這樣的人就是社會需要的人;一個把用心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並形成習慣的人,就會比別人更出色!

工作是每個職場人士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工作,通過工作體現自身價值,在工作中創造自身價值。我們應該明白,用心對待工作中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工作才能出色、才能趨於完美。要在工作中堅持一種積極的心態,工作就會變得積極主動。我們也應該懂得,成功沒有捷徑,隻要我們比別人多做一點兒,工作用心一點兒,態度誠懇一點兒,成功的可能就會離我們更近一點兒。

用心工作與不用心工作有很大的區別,你用心了,便有一份責任、一份力量、一份感情;你用心了,便會在你所做的事情中感覺到生活的動力和生命的意義。

用心工作不僅僅是用心思考、努力做事,它還要求我們專心投入,全力以赴。用心工作體現了一種態度、一種責任、一種精神,用心讓你的工作效率和質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用心工作不僅僅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責任、一種境界。“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隻要我們用心去做,將情感融入其中,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每一個企業的老板都是十分精明的,他們都希望擁有更多優秀的員工,期望優秀員工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利潤。如果你能夠用心盡到自己的本分,盡力完成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遲早會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優秀員工。

可惜的是,在現實的工作中,很多員工隻知道抱怨公司,卻不反省自己的工作態度,似乎根本不知道被公司重用是建立在用心完成工作的基礎上的。他們整天應付工作,並發出這樣的言論:“何必那麼用心呢?”“說得過去就可以了。”“現在的工作隻是個跳板,那麼用心幹什麼?”結果,他們失去了工作的動力,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更不能在工作中取得斐然的成績。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失去了本應屬於自己的升遷和加薪機會。

其實,對員工來說,用心工作才是真正的聰明,因為用心工作是提高自己的最佳方法。你可以把工作當作一個學習機會,這樣不但可以獲得很多知識,還為以後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用心工作的員工不會為自己的前途操心,因為他們已經養成了一個良好的工作習慣,到任何公司都會受到歡迎。相反,在工作中投機取巧或許能讓你獲得一時的便利,卻在心靈中埋下懶散敷衍的隱患,從長遠來看,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無論你做什麼工作,無論你麵對的工作環境是鬆散還是嚴謹的,你都應該用心工作,不要老板一轉身就開始偷懶,沒有監督就沒有工作。你隻有在工作中鍛煉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不斷提高,加薪升職的事才能落到你頭上。反之,如果你凡事得過且過,從不用心工作,你就會被老板毫不猶豫地排除在他的選擇之外。

用心工作是員工的成事之基,用什麼心成就什麼事,用多大心成就多大事,因為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