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世
1967年的春節,張恨水像往年一樣讓家人留下一些菜,好招待客人。他獨自坐在屋裏看書,有時會放下書望望門外,家人明白,他特意留下“年菜”的舉動,就是惦記那些“生死未卜”的老朋友,希望能和他們共度新春。張恨水逝世後的第四天,張友鸞受幾位尚能“自由行動”的老友之托,來看望他,並準備約定日期,來張家小酌。當得知張恨水去世的消息後,張友鸞不禁潸然淚下,頓足說道:“早來幾天就好了!早來幾天就好了……”
正月初六早晨,張恨水從包油條的傳單上,偶然看到了朋友老舍投湖自盡的消息。
第二天,農曆正月初七的早晨,差十分七時,張恨水起床,在家人為他穿鞋時,突然仰身向床上倒去……原因還是腦溢血,就這樣,張恨水永遠地走了。
2002年,張恨水曾經住過的磚塔胡同拆遷,其家人申請將其故居作為文物保護單位,但最終未獲批準。
讚譽
茅盾說:“在近三十年來,運用‘章回體’而能善為揚棄,使‘章回體’延續了新生命的,應當首推張恨水先生。”
老舍稱張恨水是“國內唯一的婦孺皆知的老作家”。
張友鸞評價張恨水辦《南京人報》的舉動:“真正用自己勞動得來的血汗錢來辦報的,在我的記憶中,除了他還沒有第二個。”
劉半農在授課中,對學生說張恨水是“當今的小說大家”,說他的成就“超過了李伯元、吳趼人、曾孟樸那些人”。
徐文瀅在《民國以來的章回小說》中說:“承繼著《紅樓夢》的人情戀愛小說,在小說上我們看見《繪芳園》《青樓夢》等等名字,則我們應該高興地說,我們的民國紅樓夢《金粉世家》成熟的程度其實遠在其它的前輩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