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避免和克服工作中的倦怠心理
一、情境導入
你是否覺得自己的活力、激情、鬥誌,被忙碌而沒有空隙的工作重壓打磨得全無棱角,一成不變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讓你對工作產生了倦怠的心理。
二、權威分析
“早上一睜眼,就開始痛苦,要是不用上班該多好”,一年將終,而工作倦怠這種症狀也在上班族之間彌漫開來,有的還到人才市場了解信息,盤算著拿了年獎終後就另謀高就。一本《職業倦怠自治手冊》中顯示,中國目前有70%的從業人員表現出了各種程度的倦怠症狀,其中政府公務員、教師、醫護人員、企業職員等患有職業倦怠的現象尤為嚴重。而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係日前對上海的上班族做的一次工作倦怠的調查中發現,有40%對工作感到倦怠。
工作倦怠最早出現於上世紀70年代的西方國家,用以描述以人為服務對象的職業領域中,個體出現的一係列負麵的心理症狀,如長期的情感消耗、身體疲勞、對服務對象的不人道態度和工作成就感降低等。按照國際公認的定義,衡量職業倦怠的三項指標分別為:情緒衰竭、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目前,一則新華社消息指出,過去曾在工作十餘年之後才出現的工作倦怠情緒,如今已越來越早地出現在年輕的白領人士身上。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職業倦怠在白領身上更容易發生:工作一年以上白領人士有高於40%的人想跳槽。心理學家表示,職業枯竭已成為21世紀的社會“流行病”,職業倦怠可謂人人都有,差別隻是程度不同或者頻率不同罷了。職場倦怠雖然很難克服,但如心態把握得好,還是有希望克服的。
三、應對方法
方法一:安排休整的時間
除發現一流音樂家比常人花的訓練時間更多外,埃裏克森還有另一個驚人的發現:他們都睡午覺。可見,在一段艱苦的訓練之後,停下來休息一下,哪怕時間不長,也有利於消除身心的倦怠,效率更高地投入到下一次訓練。
許多企業主管相信“勤奮”就意味著一刻不停地幹。其實,一次又一次把自己驅使得精疲力竭隻會導致低效率。當你疲勞倦怠時,就會犯需要過後費時間糾正的錯誤。更糟的是,疲勞倦怠使你的動作和反應放慢,並可能形成習慣。因此,不要忘記在時間表上安排“休息”:在家裏,可以安排時間睡個午覺;即使在辦公室,也要學會在腦子緊張運轉之後“換換檔”。
方法二:學點新東西
有些人的職場生活就是把在學校或早年受訓學到的知識,換湯不換藥地運用在工作上。舉例來說,有這樣一位廣告文案撰寫員,他跟朋友抱怨說,因為他曾經是汽車業的專家,所以在過去二十五年當中,他就隻為十二家不同的汽車廠家撰寫廣告文案。
當然,他隨時都可以打破成規,研讀一些新領域,比如說消費性電子,或是肥皂、醫藥產品,然後開始撰寫此類廣告文案。但是他卻沒有這麼做。而且,他愈久地把自己局限在撰寫汽車業廣告文案,就愈難跳出來撰寫其他產業的文案。
當你停止學習時,你的生活和工作就會變得無趣。所以,千萬別讓自己停止學習。把擴展知識當成一個重點,精通新技能,學習新事物。舉例來說,你可以利用下班時間,報名上個培訓班,或者可以看看書或聽聽演講。
當你在工作中能不斷學習新事物時,就能保持極高的興趣,同時也會覺得很興奮。
方法三:做點新鮮事
你所做的新鮮事不—定要跟工作有關。反正隻要做你從未做過的事,這樣就能讓你精神一振,讓你對人生有新的看法,這種積極正麵的態度,就能影響到你的工作態度。
通過不斷地嚐試新事物,你就會變得更博學多聞。而博學多聞的人就能對自己、對工作更為滿意。
方法四:換點別的工作做做
人生不該是這樣枯燥乏味的,而應該是快樂、有趣,甚至是充滿刺激的。
所以,如果你覺得自己陷入一成不變當中,趕緊脫身吧,可以做點新鮮事,讓日常生活產生一些變化。舉例來說,如果你常想寫些東西,但卻從沒試過,那你可以自願替公司通訊或商業期刊寫篇文章。如果你總認為當銷售員一定很有趣,但卻從沒試過這麼做,那你可以在公司下次參展時,自動幫忙在攤位上促銷商品。如果你對計算機有興趣,但卻從沒有機會用計算機來工作,那你可以報名參加公司內部開的計算機訓練課程。
方法五:在自己的領域中變得更積極主動
有時候,你可能會失去當年對工程、科學、銷售、零售或企業的那股熱忱。每天朝九晚五枯燥的工作,已經把你弄得疲憊不堪。而且,你早就忘了自己當初為什麼要當工程師、要當攝影師,為什麼要做這些工作。
你可以重新點燃自己對工作的熱情,借此來避免工作耗竭。如果你還沒參加所屬專業的協會,那就趕緊加入吧。你可以通過下列方法變得更積極主動些:參加會議、閱讀期刊、發表論文,甚至可以在當地分會做會長,上上課或教課,或是負責訓練部門的新進員工。在所屬領域表現活躍的人,通常就是最成功,也是對其事業最為滿意的人。
方法六:組織起你的“啦啦隊”
不管你的目標是什麼,單打獨幹總是難受的。你需要有人支持你,對你說“幹得好!”中學籃球隊的教練在訓練和比賽中總是希望家長們能到場,以顯示對孩子的支持。這種支持效果顯著,當有人問球員們成功的原因時,他們簡單解釋了兩條:刻苦訓練和父母鼓勵。
告訴你的愛人、孩子和親友你的目標是什麼,看看他們在哪些地方能夠提供幫助。你需要他們的幫助來實現你的目標,他們也需要你的幫助來實現自己的目標。
四、成功案例
35歲的傑克畢業後在一家大型運輸公司工作,有著穩定的收入和幸福的婚姻,他每天走出家門時的心情是暢快的,但進了公司卻悶悶不樂,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他一直找不出原因,為什麼這份安定有保障的工作老是搞砸他的心情,逼得他每天都想回家?
於是,他鼓足勇氣去求助心理谘詢師,經過交談後,他才恍然明白,原來他屬於好交際型人格,天生就愛往人群鑽,喜歡與人打成一片的生活。可偏偏他的工作則是朝九晚五,天天守著公文卷宗,難怪會產生倦怠的心理,無法熱情地擁抱工作。
之後,他就主動找上司誠懇地談了一番,最後上司把他調到業務部門,現在他每天忙於周旋客戶談訂單,雖然業務壓力比較大,但他絲毫也未感到倦怠,並樂此不疲。
五、誤區點撥
當你感到工作倦怠,心情煩悶時,切忌還埋頭工作,一個人承受苦悶,而應放鬆自己,利用休假時間轉移視線,多做一些開心的事,多找朋友聊天、傾訴,發泄心中的鬱悶,從而在平靜、祥和的氣氛中做好再次上班前的準備。
挫折當前怎樣疏導你的不良情緒
一、情境導入
挫折中,人的情緒會極端異常與消沉。有人甚至被這些不良情緒所包圍而不能自拔。如何疏導這些不良情緒,盡快走出失敗的陰影,自己拯救自己,這可是一個棘手的難題。
二、權威分析
古時黃河河水經常泛濫成災,給人民生活造成極大的破壞,禹受舜命治水,采取疏導的方法,讓黃河河水流過良田萬頃,終於治服了黃河。這就是古代一則流芳千古的曆史故事——大禹治水。
洪水上漲一尺,堤壩加高一尺,但不能總隨著洪水上漲不斷加高堤壩,隻有像禹一樣,挖渠引水,水才可以疏導出去。人遇挫折之後各種不良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也必須開渠疏導,才能保持一種健康良好的心態。那麼,究竟怎樣疏導才能將這些不良情緒排解開來呢?
三、應對方法
方法一:宣泄疏導法
人所能夠承受的心理壓力總有一定的極限,當心理壓力超過這個極限時,便出現一係列困擾,同時身體健康也會受到危害。但是,如果我們在適當的時機(即適當的時間與場所)打開自己的“心理控製閥”,進行適當的宣泄,將積累起來的不良情緒以適當的方式發泄出去,猶如洪水上漲,危及堤壩而開渠泄洪一樣,能有效地緩解心理壓力和心理緊張度,恢複心理的平衡。比如,當人們遭遇到突然發生的、意外的精神打擊後,別人往往會勸他:“你痛痛快快地哭一場吧!不要憋在心裏,要不會生病的!”這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采用的宣泄不良情緒的方法。
這種宣泄的疏導方法可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一是,傾訴性渲泄,即用語言或文字將自己遭遇挫折後所產生的不良情緒向別人表述。傾訴是人們最常用的一種宣泄方法。遭遇挫折後,我們可以找自己的親人、知心朋友、老師或信得過的人,把自己的苦惱、怨恨和憤怒盡情傾訴出來。這樣,不但能緩解自己的緊張情緒,還可以得到別人的開導和安慰。另外,還可以進行自我傾訴,當你的痛苦、憤怒無法或不便對他人傾訴時,可以用日記,或給自己寫信等形式將心中的痛苦和不快記載下來,從而達到宣泄的目的。
二是,活動性宣泄。人在有了不良情緒時,在大腦皮層中常常會出現一個強烈的興奮點,倘若能找到開心的刺激物在大腦皮層建立另一個興奮點,就可以削弱與抵消不良情緒的興奮點,使緊張得到緩和,獲得心理上的平衡。例如,當要發怒時,盡量避開發怒的刺激,有意識地找點別的事幹幹,如進行一場激烈的體育活動,或幹點體力活,強製自己轉移注意,減少不良刺激,心裏自然就會平靜下來。如果我們在緊張、沮喪、焦慮等不良情緒發生後不久就進行活動宣泄,這樣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是,精神性發泄。精神發泄法是心理治療中的一種方法,它的原理是,通過製造一種情境,使受挫者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受壓抑的情感,從而將自身的緊張情緒發泄出來,以達到心理平衡的目的。
它可采用各種各樣的形式。如給造成自己痛苦的對方寫信,傾訴心中的怨氣。當然信寫好後不要寄出,以免傷害別人。有時,隻要晚上寫好信,第二天早上便心平氣和了。如將為之氣憤的對象讓別的形象進行代替,並對這個形象進行出氣發泄。就像有的公司把老板的形象製成橡皮靶,供對老板有氣的職工拳打腳踢,以發泄自己的氣憤。
方法二:矛盾意向法
這種方法就是讓受挫者努力去做他最害怕發生挫折的那些事情,或期盼挫折的發生。當然,這是與其真正的願望相反的。這樣,他之前新產生的焦慮感和恐懼感就會被相反的願望所取代。這樣使用先發製人的方式,就能克服對挫折的預期焦慮,使人鬆弛,以便從容鎮靜地對付各種複雜的挫折情境。
比如,一個人患有考慮焦慮症,他十分害怕自己在將要舉行的一次重要考試中失敗,那麼他可以用這樣一種方法來解除對考試和考試失敗的焦慮。在考試前這樣對自己說:“這次考試對我來講非常重要,一旦考砸了,我就全完了,我現在感到非常害怕,在考試中我提心吊膽,我遇到不會解的難題了,我緊張,開始出汗了,時間快要到了,我肯定答不完這張卷了,天啊!我要暈過去了。我要當舉世聞名的科學家,這次考試我要取得最好的成績,我要戰勝所有的考生,我成功地完成了這次考試。”通過使用矛盾意向法,人就會平靜下來。這樣就可以消除挫折對人產生的消極影響,使之在這種情況下仍然應付自如。
方法三:代償遷移法
當一個人不能達到確定的目標而受挫折時,可以用另一種目標來代替,或通過另一種活動來彌補心理的創傷,驅散內心的憂愁、痛苦,增強前進的信心和勇氣。這就是代償遷移法的作用。它主要有以下三種具體情況:
一是,目標替代。當你在進取的路上一再受阻,屢遭挫折時,不必灰心,可以重新設定一個目標來替代原有的目標。當然目標的替代並不是隨意而行的。不要一遭遇挫折就改變目標。受到挫折後,要在穩定情緒的基礎上,對自己追求的目標作冷靜、客觀的分析。如果發現目標確實是現實的、可行的,那就應該排除各種困難,毫不動搖地朝著既定目標邁進;如果發現目標不符合客觀要求,在主觀上不具備實現的可能,我們才可以揚長避短,改換目標,另謀出路。目標的替代能使我們從某些看來難以解脫的挫折中走出來,並為今後的發展道路指明方向。例如,假如你立誌當一名作家,平日辛勤地耕耘,而收到的則是一封封的退稿信。如果你改換一下目標,從文不行,去從政或從商,那麼你不但可以從失敗的挫折中解脫出來,或許在別的領域還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
二是,情境轉移。為了擺脫不良情緒的困擾和挫折情境的糾纏,可以去參加使自己愉快的活動,或暫時避開挫折情境,從而把注意力從引起不良情緒反應的刺激情境上轉移到其他事物上去。實踐證明,音樂、體育、運動、娛樂、旅遊等活動方式都可以使人從不良情緒中解脫出來。例如,聽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可使人心情平靜;聽馬季的相聲可使人心情舒暢;從事自己喜好的活動時可以忘記煩惱;出外旅遊時可以擺脫孤獨。
三是,環境調節。改變影響環境的光線、色彩、聲音、氣味等條件,也能起到調節情緒的作用。
據說在倫敦的泰晤士河上,有一座黑色的大橋,在這座橋上投河自殺的人每年都有300多人,遠遠比其他橋上自殺的人多得多,後來有人將這座橋重新漆成綠色,自殺的人數便迅速減少了。這是因為黑色常給人以陰沉、晦暗、恐慌的氣氛,使人感到哀痛、憂愁,從而加重心中的痛苦與絕望之情;而綠色則能緩和緊張的情緒,使人寧靜,給人以洋溢生機的感覺。由此可見,環境的改變有多麼巨大的作用。
當你受到挫折和不良情緒折磨時,就應當積極地改變環境。最好的辦法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擁入大自然的懷抱,在大自然中呼吸清新的空氣,聆聽小鳥明快的歌唱。大自然中綠色的世界,蓬勃的生機,秀美的景致,會使你心曠神怡,精神振奮,忘卻煩惱,消除精神上的緊張和壓抑。
四、成功案例
20世紀60年代風靡一時的鄉村歌手兼作曲家丹艾基拉,在他剛出道不久,就是在他二十多歲時,他受到了雙重打擊——一是與他相處多年的情人分手;二是評論家們對音樂會的極不欣賞。他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發現了自己該幹什麼的。
一天,丹艾基拉從一家酒吧出來,碰上了鎮上的一瘋子,瘋子名叫安德魯,和丹艾基拉是鄰居,但兩人雖然見麵會打打招呼,不過從來沒有認真談過話。安德魯披著一頭蓬鬆的頭發,長著奇怪的胡子,整天瘋瘋癲癲,就像一隻聰明的笨兔子一樣。安德魯向丹艾基拉看了一眼,說:“我們得談談。你很不對勁,瘋子安德魯全知道。”
丹艾基拉向安德魯講了發生的一切,安德魯聽後,說:“你一天24小時內任何時候都可以來找我,要是我兩天沒見到你,那我就去找你。”
從第二天開始,丹艾基拉連續兩個多星期,幾乎天天都去安德魯處坐一坐,最後,安德魯對丹艾基拉說:“現在我要給你安排個活兒幹,你必須幹。把你的房子粉刷一下。你要改變你的環境。以此作為送給自己的一件禮物。刷成什麼顏色都行。”他瘋瘋癲癲地朝丹艾基拉笑笑,說:“不過,我建議用黑色。”
丹艾基拉刷了房子,不過他並沒有用黑色。從早到晚,丹艾基拉一心就想著粉刷,丹艾基拉脫下平時穿的西服,穿上勞動服,挽起袖子,開始勞動了。早晨還是一堵醜陋的牆,中午已變得平整美觀了。
過了好幾天之後,丹艾基拉才意識到瘋子安德魯有多聰明,正是他給予丹艾基拉所急需的——一次消磨時間的活動,一個環境的調節。而時間的確是傷口與痊愈之間的緩衝器之一,環境是改變情緒的一個重大因素。
五、誤區點撥
1遭遇挫折切忌憤怒時砸東西,攻擊別人,煩悶時酗酒解愁,這些方法雖然能將不良情緒發泄出去,但卻是暫時的,反而會為以後帶來新的更大的煩惱,甚至引起更嚴重的挫折。
2當你有了挫折產生痛苦時,切忌一個人悶在心裏,可以找一個親密的朋友,向他敞開心扉,吐露心中的不快,這比一個人苦思冥想要好得多。
樂觀地接受無情的失業
一、情境導入
他們曾經出入有車、應酬自如,是公司不可或缺的員工,被人戲稱為“白骨精”(白領、骨幹、精英)。但由於方方麵麵的原因,他們也會突然失去工作,成了“優雅的失業者”。他們也許暫時不會陷入經濟上的困境,然而所帶來的心理問題卻值得關注。
李小姐曾在某證券公司任行政事務部副經理。2002年,由於公司內部機構改革,她和80多名同事被辭退,她感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孤單。雖然學曆、經驗都不缺,但生活好像一片空白,她無法忍受這種心理落差。很長一段時間,她感到焦慮,常常失眠。
心理學專家告誡,目前這種“優雅失業”者,極易出現消沉心理,緊張、壓抑、焦慮、失眠,如果不及時有效疏導,將會一蹶不振,無法再為社會創造新的價值,嚴重者甚至會選擇自殺。
二、權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