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自己失言後的尷尬
一、情景導入
有一位先生在一宴會上見一老先生與一年輕小姐動作親密,就湊過去說:“先生,您的女兒今天真漂亮!”沒成想老先生的臉一下子就沉了下來,冷冷地說:“你錯了,她是我妻子!”此時,這位先生為他的失言而倍感尷尬,一時無所適從。
二、權威分析
在人際交往中,無論任何人都免不了觸犯對方的忌諱,令自己處於尷尬的境地。大庭廣眾,當場無言,這或多或少會給人際交往帶來負麵影響。說錯話的時候,難免尷尬,尤其是在公眾場合的失言,可能會給自己造成極大的緊張心理,如果不及時彌補,將會貽笑大方或者使局麵不堪收拾。在這種境況下,怎樣把話說圓滑讓自己擺脫尷尬,不僅需要臨危不亂的心理素質更需要機智高超的說話技巧,這卻是有一定難度的。為了使自己的失誤能夠及時得以補救,創造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心境,就要掌握必要的糾錯與偽裝方法。
三、應對方法
方法一:就地取材
當在特定的環境中,說錯了話或做錯了事,又沒有別的辦法可以彌補時,不妨順著這個既定的話題大做文章,就地取材,看當時情境中有沒有可在自己的話中借用的事物,盡量把自己的失誤往美好吉祥的一麵來解釋。例如:
在湖北農村有個風俗習慣,家裏來了貴客,以雞蛋為敬。有位老漢來妹妹家做客。剛巧在外地讀書的外甥女也在家,她主動為舅舅燒火煮蛋。誰知端到桌上,她舅舅拿著筷子遲遲不吃。她媽一看,糟了,舅舅碗裏是6個雞蛋。這是當地人最忌諱的,它的諧音是“祿斷”。媽媽責怪女兒說:
“你怎麼能給舅舅6個雞蛋呢?你知道念起來是什麼音嗎?”
女兒畢竟是聰明人,一下子明白了含義。怎麼辦呢?她腦子一轉,從容不迫地說:
“您怎麼那樣看呢?依我看,一個雞蛋一個橢圓體,滿滿的紅心白肉。6個雞蛋象征舅舅已經穩穩妥妥,圓圓滿滿地度過了60幾個春秋。這就是福,合起來就是有福有祿。我再敬舅舅一個雞蛋。”
說著從自己碗裏夾過一個雞蛋給舅舅,說:
“祝舅舅健康地進入70歲高齡。等到舅舅70歲生日時,我再來敬雞蛋,祝舅舅健康長壽。”
一席話,說得舅舅眉開眼笑,媽媽的尷尬也煙消雲散。
方法二:轉移目標而言他
失言後,為自己打圓場最主要的是不刻意回避掩飾。如果是細枝末節的問題,不妨用轉移目標或話題的辦法,岔開別人的注意力;如果別人已有所覺察而問題並不嚴重,稍作解釋一下即可;如果性質較嚴重而且已引起了別人的不快甚至反感,就要立刻當場予以解決,拖得越久,後果越不好。例如:
在清朝乾隆年間,文字獄是非常恐怖的。杭州南屏山淨慈寺有個和尚叫詆慧,經常議論國家大事,且嬉笑怒罵,諷刺朝野。乾隆也早有所聞,為了找個借口懲治詆慧和尚,便微服來到淨慈寺。見到滿院的青竹,乾隆就拾起一塊毛竹片,指著篾青問詆慧:“老師傅,這個叫什麼呀?”乾隆的意思是,如果詆慧和尚回答成“篾青”,篾青諧音“滅清”,可以以此為借口處罰詆慧,但詆慧靈機一動,回答說:“這是竹皮。”乾隆一聽,很不甘心,又把竹片翻過來,指著蔑黃問:“老師傅,這又是什麼呢?”“蔑黃”諧音“滅皇”,如詆慧回答成“蔑黃”,仍然可以懲治他。但是,這次詆慧和尚仍沒有中計,而巧妙的回答:“這個叫竹肉。”為此,詆慧和尚再次逃過了文字獄的陷害。
詆慧和尚用了偽裝掩飾而說出多變的代言詞的方法,不失為補救的有效手段。
當然這還需要發現及時、改口巧妙的語言技巧,否則要想化解尷尬也是十分困難的。
方法三:借題發揮
如果你說錯了話,確實很難挽救,不妨借題發揮一下,有意地凸現錯處,借機大做文章,為自己的話找到最佳效果的解釋。這種方法就妙在一個“借”字,難在一個“發揮”上,借什麼樣的“題”,如何發揮,這就是關鍵所在。借題發揮得好,尷尬就會輕鬆逝去。例如:
一個應屆大學生去一家合資公司求職,一位負責接待的先生遞過名片,大學生神情緊張,匆匆一瞥,脫口而出:“滕野拓先生,您身為日本人,拋家別舍,來華創業,令人佩服。”那人微微一笑:“我姓騰,名野拓,地道的中國人。”
大學生頓時麵紅耳赤,無地自容。幸好,反應得快,短暫的沉默後,連忙誠懇地說道“對不起,您的名字讓我想起了魯迅先生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他教給魯迅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讓魯迅受益終身。今天我在這裏也學到了難忘的一課,那就是‘凡事認真’,希望滕先生在以後的工作中能時常指教我!”滕先生麵帶驚喜,點頭微笑,最後這位大學生如願以償地被錄用了。
這位大學生的錯話已經出口,在簡單地致歉後,便立刻聰明地轉移了話題,有意借著對方的名字加以發揮,巧妙地將話題引向了魯迅的老師藤野先生,既消除了這位大學生將對方誤當作日本人的尷尬,又語義雙關,誠懇地檢討自己的不認真,同時又不失時機地暗示了願在該公司服務的願望,真可謂一語三得!
方法四:將錯就錯
不經意間,錯話說出口,有時不便於及時更正,不如有意在錯的地方大做文章,讓聽者隨之進入新的情境中去,從而使自己順利擺脫尷尬的場麵。例如:
老王的同學到家裏來聊天,兩人在客廳裏天南地北地聊著,不知不覺已經到了用晚餐的時間了。老王五歲的小兒子跑了進來,趴在老王的肩膀上咬耳朵。老王聊得正高興,很不耐煩地訓斥兒子:“沒禮貌!當著客人的麵咬什麼耳朵?有話快說!”
小兒子順從地大聲說:“媽媽叫我告訴你,家裏沒有菜,不要留客人吃飯。”一時之間兩個大人都愣住了,多尷尬!怎麼解釋啊!
老王腦筋一轉,伸出手來,在兒子的小腦袋上輕輕打了一下,然後說:“小笨蛋!我不是告訴過你隻有在喜歡賭錢、吹牛皮的小叔來的時候,才要跑出來說這句話嗎?你怎麼弄錯了?”
四、成功案例
某大學舉行的一次智力競賽搶答會上,主持人問:“‘三綱五常’中的‘三綱’指的是什麼?”馬上就有一個女生搶答道:“臣為君綱,子為父綱,妻為夫綱。”話音剛落,全場已經哄堂大笑,女生意識到自己恰好把三者都說反了,可謂尷尬至極,麵對台上台下這麼多人,頓時就羞得無地自容。萬幸的是,她靈機一動,立刻補充道:“笑什麼,我說的是‘新三綱’。”
“何為‘新三綱’?”主持人一臉疑惑地問道。
接著女生就進行了一番精彩的解說:“現在,我們人民當家做主,是主人。而領導者不管官多大,都是人民的公仆,豈不是臣為君綱嗎?當前,計劃生育,一對夫妻隻生一個孩子,這孩子成了父母的小皇帝,這豈不是子為父綱嗎?現在,許多家庭中,妻子的權力遠遠超過了丈夫,‘妻管嚴’、‘模範丈夫’比比皆是,豈不是妻為夫綱嗎?”
好一個“新三綱”!話音剛落,剛才的哄堂大笑立刻變成了熱烈的掌聲。大家為她的言論創新叫絕,更為她的應變能力叫好。
五、誤區點撥
1並非所有的尷尬都能立即當場化開,切忌“猶抱琵琶半遮麵”刻意來進行掩飾,最好是公開道歉,用你的坦率、真誠贏得他人的諒解。
2太緊張的時候別急於說話,等稍微放鬆一下,想清楚了再說。
3答話和問話時,不該省略的話切忌隨便省略,否則你本無此意卻讓人聽著難以接受。
4談話中也切忌單向思維,因為既是談話,就要考慮雙向溝通,你隻按自己的思維模式去對話,就難免要出現不合拍的現象。
5切忌在許多不熟悉的場合,太盲目自信地“跟著感覺走”,實在一時難以把握或非要對話時,最好先說幾句模棱兩可的話作為過渡,然後再逐步深入。
應對公共場合遭遇的性騷擾
一、情境導入
一天早上,劉女士搭乘公交車上班時,遇到了這樣一件極其惡心的性騷擾事件。據她說:“那天在公交車上,我遇到了一個40歲左右的男人,上車後就坐在我旁邊的座位上,色迷迷的眼睛盯得我汗毛都立起來了,真是不要臉!沒想到過了一會兒他居然對我說:‘哎呀!你的手真好看。’我翻了個白眼沒理他,誰知他馬上又說:‘來,讓哥哥摸一摸……’說著就把手伸過來。我拿起手提包把他的手拍向一邊,然後站起來,想坐到離他遠一點的座位上。嗬,沒想到他還真色膽包天,居然一把拉住我的手臂,嬉皮笑臉地說:‘天上下雨地下流,夫妻不記隔夜仇。’他的這句話誤導了不少人,大家都以為我和他有什麼關係,氣得我大罵他是個神經病,恨不得甩他兩耳光。搭上這檔子事兒真是讓我丟盡了臉……”
二、權威分析
目前,國內外對性騷擾的定義和危害程度還沒有一個明確而統一的界定。芬蘭的愷撒·考派尼恩博士認為,性騷擾是在工作中影響婦女或男性尊嚴和健康的非需要的帶有性特征的行為,或以性為基礎的其他行為。包括不受歡迎的身體、語言和非語言行為。性騷擾的本質特征是它對於接受者來說是不需要的,而且是不受歡迎的。性騷擾製造了一種威脅性的、敵對的甚至是侮辱性的工作或生活環境。
在我國,性騷擾已經成為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無論是在職場,還是一般的休閑和社交活動中,女性遭受性騷擾的比率都在飛速增長。通過對大量的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女性進行調查後,一些社會問題專家將性騷擾的類型大致分為戲謔式性騷擾、病態式性騷擾、誘騙式性騷擾、脅迫式性騷擾和暴力式性騷擾等。
戲謔式性騷擾是人們經常見到的性騷擾類型,它的發現率也應是最高的。形形色色的具有挑逗性、宣泄性、不健康的言辭、以“遊戲”的外衣作借口的性騷擾,在辦公室、客廳、賓館、汽車上、咖啡廳……都經常能遇到,有的人認為這是“外露”、“開玩笑”,有人戲稱這是“隻叫不咬人的狗”。
病態式性騷擾是某些性心理不夠健康的男性所特有的行為。例如,暴露癖、窺陰癖、戀物癖等,這種行為通常在比較隱蔽的環境中進行,處於青春期的少年男性是這種性騷擾的高發人群,這種性騷擾者盡管尚未對受害者產生直接和公開的傷害,但這種傷害卻始終處於不斷升級的狀況。此種性騷擾和個人的自控能力、社會的關注有很大關係。
誘騙式性騷擾也是十分普遍的性騷擾手段之一。這類性騷擾一般是某些人利用自己的權力、金錢等優勢對女性進行挑逗。他們一般對受害者進行升遷職位、增加薪水、給予某種物質獎勵等允諾,以求“順理成章”地進行性騷擾。
脅迫式性騷擾是介於暴力與非暴力之間的性騷擾類型,它所采用的招數可謂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在“下崗”成為一個司空見慣的詞語後,就業和飯碗在今天顯得格外重要,於是就有了“不聽我的就走人”此類的脅迫語言。人們總愛說“女性是弱者”,尤其是麵對這種性騷擾的困擾。但弱者不應是女性的名字,這種被脅迫的女性之所以弱,是由於她們的善良極其容易地被某些男性所利用。
暴力式性騷擾是以暴力為手段的性騷擾,它在給女性帶來性騷擾的同時還要加以其他傷害,比如,財物、身體等的傷害,至於精神和心理上的傷害就更加難以訴說。暴力式性騷擾的作案者或為個人、或為團體;或為一時衝動、或為有預謀……一般地說以這種手段對女性性騷擾的,較多見於極度性饑渴、自控能力和道德水準比較低的人。這些作案者的文化程度、個人修養、經濟收入、社會地位等都比較低,有的甚至有犯罪前科,這種性騷擾對社會的危害也最嚴重。
一般性騷擾者通常都會經過以下幾個過程:首先,他們會利用工作上的地位對女性表示自己的賞識之意,一些涉世不深的女性對此心懷感激。而這一切通常都是性騷擾者所設的陷阱,是他們實施性騷擾的前奏。
其次,性騷擾者會利用女性的同情心來達到目的。他們通常會向對方講述自己的“不幸的身世”或“目前艱辛的生活”,比如,自己的妻子如何不理解自己,或者已經離婚多年,“一個人獨自艱難地拉扯著孩子”等,以便博取對方的同情心,為自己實施性騷擾鋪平道路。
再次,性騷擾者會利用手中的權力為某些女性安排一些“特殊”的工作環境。如讓女員工獨自在機要室值夜班,並且說這是照顧。自然,與照顧接踵而至的就是直露的性要求了。
最後,性騷擾者還會以裁員、升職、簽單等為借口,脅迫女性就範。此時,女員工麵臨的選擇要麼就是屈從於他,要麼就是放棄所有的機會。
麵對性騷擾,“打落牙齒和血吞”絕不是好辦法,我們應該學會保護自己的權益。由於性騷擾發生的場所比較多,所以在應對上要針對不同的地點采取相應的方法措施。
三、應對方法
方法一:不動聲色,保護自己
乘公交車的時候,如果發現有流裏流氣的人上車,要離他們遠一點,千萬不要擠在他們中間,更不要和他們在同一個車站下車。最好離售票員和司機的距離近一些,一旦有什麼不測,他們會在緊要關頭保護你的。
方法二:暗中出擊,以牙還牙
如騷擾者在擁擠的場合,暗中對你動手動腳,你可用高跟鞋後跟等狠擊他,他即使疼痛難忍也不敢聲張。
有句古話叫“以牙還牙”,當性騷擾者對你動手動腳的時候,你可以狠擊其要害,使其不敢大聲喊又遭到重創。不用別人勸,以後他準得小心點兒。這就是“惡治”的方法。
方法三:咄咄逼人,迫使就範
當你發現有人對你圖謀不軌時,應該馬上以一種不可侵犯的目光直接盯著他,並雙手緊握,讓他知道你已有所警惕,膽敢亂來,就有他好看的。
方法四:捍衛尊嚴,撕裂麵具
在公共場所遭到性騷擾,女性要敢於怒聲斷喝,將自己捍衛尊嚴的勇氣徹底發揮出來,將其醜惡嘴臉公之於世。在電影院,保安和保衛人員會聽到你的喊聲趕來,在公共汽車上,司售人員會幫助你,在場的稍微有正義感的人也會為你呐喊助威。我國雖然至今為止對於性騷擾還沒有製定出懲罰的專門法律,但對於侮辱婦女的行為還是有相關的法律,法律會依據情節對他進行懲處。
方法五:運用“反期待效應”
假如你是位年輕女子,在大街上,你就可能遇到陌生男子挑逗性的搭訕、尾隨、有意衝撞等。即使你騎上車子,也難以擺脫這種騷擾,一些心術不正的男子會以各種不堪入耳的下流話令你心驚膽戰。
如遇上不三不四的男子,用下流話來調戲,你可假裝看表,然後說出時間;或者隨便說出一個地方,比如,說“你想找副食店,在那邊”,令對方不明所以,接不下話來。趁著對方愣神的時候,飛快地騎走。
這種方法,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反期待效應”。有些騷擾者,尤其是那些運用下流語言進行性騷擾的人,最期望他們的汙言穢語讓女性產生吃驚、害羞、恐懼的反應,以讓自己獲得一種病態的滿足。如果你對其泰然處之,或者故意誤解他們的話,就會令其低級的心理欲求大受挫折。
因此假若你接到一個性騷擾的電話,千萬別尖叫,也別生氣,什麼也別說,也不用掛電話,用枕頭把聽筒堵上。過一會兒,騷擾者聽不到你的反應,就會自覺沒趣,從而放棄騷擾你的念頭。
方法六:合作構成威懾力
單獨封閉的環境裏,行為便於隱匿,致使有些人的性道德自控能力降低。有時人們在單獨與某一異性相處中,會做出一些個人在群體中絕不會做出的行動。在這種條件下個人失去自我控製,不再細心監督自己的行為,行為放肆。這時人們不怕別人發現,不懼怕懲罰,使自己的行為失去調節,易造成放肆舉動。
麵對可能形成性騷擾的單獨封閉環境,可運用“合作”的方法,破解這樣易生騷擾的環境。合作從來都是利人也利己的,形成相互支援的係統,形成了威懾的力量,是麵對險境的最為簡單和有效的好方法。
方法七:巧妙運用暗示
對付進行性騷擾的男人,如果他還隻是一種意圖、一種試探,或者還隻處於騷擾的初始階段,沒有大膽放肆起來,女性可以考慮給予適當的反應,以起到一種既能警告對方,又暫不把事態擴大的效果。對於那些可以運用威懾力量就嚇退敵兵的情況,你非要動槍動炮,結果“殺敵一萬,自損九千”,就有點得不償失了。所以一般別用有害於自己的辦法去懲罰別人。這時候,你最好學點暗示的藝術,給對方來點雙關語。
如乘公共汽車上時,車上本不十分擁擠,可是一個中年男子卻從背後緊貼著你,並且步步緊逼。麵對這樣別有用心的人,可轉頭對他說:“您可站穩了,千萬別一失足成千古恨!”就這麼一句,他想爭辯也無從爭辯,想凶惡也凶惡不起來。他馬上明白你可不是好惹的,也不願把事態擴大,隻好悻悻地走開了。
進行性騷擾的男性都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體麵的,有悖於道德的。所以這種人幾乎都是心虛的,你有所表示,他就會收斂。
方法八:利用朋友解圍
如果下車後性騷擾者還對你窮追不舍或者你怕他會對你糾纏不休,你可以拿起手機,給附近的朋友打個電話,請他們趕過來為你壯膽,護送你到目的地。
方法九:電話報警求助
如果前麵的方法你都用不上,那麼還有最簡單的一招就是:報警。隨即拿起你的電話,撥個110。你治不了他們,那就找治得了他們的人來。這一舉動一方麵可以保護自己,另一方麵可以震懾歹人,看誰敢自投羅網。
四、成功案例
兩年前,小雪報名去學駕駛,可剛過了理論考試,上車練習沒幾天,就打退堂鼓了。原因很簡單,一師傅對女學員總是另“手”相待,動不動就蹭臂摟肩觸發的,而且每次動作都模棱兩可,介於該與不該之間,弄得人心裏十分窩火,但又不便發作。
這一停,就是近兩年。眼看著她的學員證快過期了,白花花的幾千銀子即將扔到水裏,於是咬咬牙複了課。複課的申請是在春節以後提交的,因為她心裏算盤打得明白:課程大約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選擇在隆冬時節頂著寒風複課,純粹為的是能在夏天之前畢業——冬衣和夏裝雖然遮蔽身體的功能完全相同,但畢竟厚薄相異。棉衣雖亦難擋師傅的曖昧之手,但感覺上比穿真絲襯衫上陣要安全得多了。於是,一年四季長裙飄飄的她還專門去買了條厚厚的黑棉褲,美其名曰練車褲。
第一次上課,她剛剛調整好座位準備發動車子練習倒樁,站在車外的師傅突然伸手進來拿他放在手刹旁邊的茶杯。師傅的手臂從她的前胸擦過,顯然是故意的,她不由得臉一沉,說,“師傅要拿杯子,為什麼不叫我遞給你?”師傅早有思想準備,回答得滴水不漏:“怎麼好麻煩你呢?你專心練習要緊。”小雪隻得咽了這口氣。
有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看來在“正確”的季節裏學車也還必須輔之以“正確”的具體措施。茶杯事件後,小雪加倍警惕起來,寧可少練習也不讓自己單獨上課。一起學車的都是陌生人,好在大家很快就熟悉起來了,小雪要了他們每個人的電話和手機號,大家保持緊密的聯係,再也不讓自己在師傅那裏落單了。有兩個女同學還告訴她,她們練習時,不管冷熱,從不脫去外套,而且為了學車,專門買了專用的棉褲來穿。
上路練習的時候,師傅坐在副駕駛座上,隨時進行指導。她們是新手,一開始根本不能自如地掌握油門和刹車,師傅就常常把手按在徒弟的右大腿上做示範。小雪注意到,有幸“享受”這項教學服務的,都是女學員。有一次她坐在後座,就看到師傅把手放到一位女同學的腿上的時候,女同學像觸電似的往左躲閃,反光鏡裏,她的臉上也滿是盡力克製的憤怒。自此,小雪和她有了默契,養成了互相照顧的習慣,比如,她們就從不讓對方單獨留在車上練習,上衛生間什麼的也都結伴同行。師傅看出了什麼,就以節約時間為由要她們輪流吃飯和方便,可她們就回敬道:“學員輪流休息,師傅連軸轉,世上哪有這樣的事例。”
學車很累,可她們為了早日畢業,永遠避開師傅的黑手,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咬緊牙關努力練習,場考和路考均一次過了關。
五、誤區點撥
1作為女性,要學會對人的觀察和分析。對異性有時是無意的騷擾,比如,辦公室內或其他場合的小玩笑,或本能的一個小動作,應聰明地運用不露聲色的方法予以化解,切忌老處於“備戰狀態”,成為“驚弓之鳥”。
2麵對騷擾者的進攻,切忌尖叫。騷擾者期望的就是你發出的這種“肉質的尖叫”。你越驚恐,他就越興奮,騷擾你的願望就越強烈。
3對性騷擾的幾個錯誤認識:
一是,隻有女性才會受到性騷擾。
根據一般數字顯示,大部分受害者為女性,但事實上男性也會遭受性騷擾,隻是數字普遍偏低而已。
二是,隻有年輕、容貌好、身材好的人才會被性騷擾。
無論何人,不論他的性別、年紀、外貌、特征或背景,均有可能受到性騷擾。
三是,身體上的性騷擾比語言上的性騷擾更普遍。
事實上,言語上的性騷擾更為普遍,如色情笑話等。
背後說人被當事人聽到
一、情境導入
聽說主管要去參加一個業界的聚會,又是臨近午休時間,辦公室內漂蕩著一股閑散的氣氛,幾位同事也閑聚在一塊東家長西家短地胡亂扯談起來,不知不覺間就開始說起主管的壞話了。
小楊一向做事認真負責,個性又活潑開朗,在辦公室裏人緣極好,隻是不免有點冒冒失失,喜歡趁興搞一番惡作劇。
這次也不例外,當他聽到大家都在說主管的壞話時,便趁機起哄:
“我也這樣認為,主管實在是一個老古董,動不動就拿所謂的倫理道德、禮儀規範來數說,根本就沒意識到現在是流行、新潮的時代……”
“咦!怎麼大家一下變得正經八百,規規矩矩的呢?”
當小楊發覺情形不對時,卻已大勢不妙了,原來主管已經站到了他的身後!
二、權威分析
在社會生活中,每天都會遇到很多的人和很多的事,對人對事也有自己的各種看法。很多的時候,出於交流或其他種種目的,會自覺不自覺地向他人講述一些自己對人對事的看法,因此就形成了“哪個人前不說人,哪個背後無人說”的社會現象。
而當你議論他人被當事人聽到時,如果你的議論是正麵的,那還好說。聽到別人在背後誇自己,誰不樂意呢?可一旦你的議論是負麵的,在背後說人壞話,如被人當場逮住,看你尷尬不尷尬!更有甚者,要是因此而被人誤認為品行有問題,並讓你的“臭名”遠揚,那你就倒大黴了!
其實,要化解這種尷尬也並不是沒有辦法的,隻要你懂得隨機應變,采取正確的應對方法,尷尬就會自然而然地離你而去。
三、應對方法
方法一:立即認錯,假裝糊塗
當你在背後說的是別人的壞話時,無理地強辯隻會把氣氛越弄越糟。最好的方法還是趕快低下頭道歉!
通常一位通情達理的上司看到下屬誠心認錯時,應該都會既往不咎,至少也不會讓屬下難堪或下不了台。
主管聽到小楊的道歉後,反而可能裝蒜似地說: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既然主管已經故意佯裝不知了,小楊這時就要心存感謝地在表麵上唱和著說:
“還好剛才的話沒有被主管聽到,真是謝天謝地了。”
換句話說,就是雙方都裝糊塗,這樣才能適當化解尷尬的氣氛。
可是事後,必須謹記這個主管放自己一馬的恩惠,在往後的工作上好好地表現,以此作為回報。
方法二:矛盾轉向,針對自己
萬一你將該說的和不該說的都說得差不多了,才發現當事人就在身後,這時你應該趕緊采取措施補救,把“損失”降到最低。這時你可以裝作成若無其事的樣子,將話語中的矛頭指向自己,盡力挽回尷尬局麵的影響。例如,你可以這樣說:“……話雖然這麼說,可是這事要是放在我身上,也許結果會更糟。說實話,平心而論,我還挺佩服他的。要是讓我去幹,恐怕連接受的勇氣都沒有……”人與人之間,最難得的是理解,最可貴的是能站在他人立場上,為他人考慮與著想。你的這番通情達理的話,極富人情味,怎會不讓聽者感懷不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