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reference_book_ids\":[6885615261974531086,7265259514654362643,6997340227480062984]}]},\"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讓領導為你辦好私事
一、情境導入
老秦一慣老實,不太好跟人打交道,與領導相處更是如此。因此,他也曾未向領導提出過任何私人要求,更不用說請領導幫他辦事了,況且他還真不知道該如何提出自己的請求。可最近,他妻子的頸椎病複發,到醫院看病,一直都未排到本市某一知名專家的門診。後來,他得知這個專家正是他上級領導的好朋友。如果領導能幫忙打個招呼,便能早點看上病,盡快減輕妻子的痛苦。可這是托領導來為自己辦私事,老秦還真沒那股勇氣,就算有勇氣也不知該如何開口。
二、權威分析
居家過日子,誰家都會有個大事小情的,如生病長災、婚喪嫁娶、買房搬家、妻子兒女調動工作,以及借貸、買賣、調節各類糾紛、法律官司,等等,這些林林總總的私家大小事,有時作為平民百姓的我們自己辦起來力不從心,在無奈的情況下,需要找本單位的領導出麵幫忙辦理和解決。
按理說,領導是單位上的領導,是工作上的領導,而屬下職員的私家事是他權轄的分外之事,從理上可以不管、不幫忙,但在情上因是上下級關係也可以過問、幫忙。在這兩可之間,如何能使領導心甘情願地為我們解決燃眉之急,確實是我們應該研究的問題。
在我們生活和交際的範圍內,領導就好比是一棵大樹,隻有善於利用這種關係,才能使我們有天底下沒有辦不了的事,也沒有不能辦的事的感覺。但求領導幫你辦私事也得把握一定度和尺寸。那麼,哪些事情才應該利用領導關係來辦呢?
一是和單位工作有關的事。
常言道:老實人吃啞巴虧,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在同等條件下,兩個同事工作都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比較勤懇認真,但在分房時,一個“有苦難言”,對領導隻提了一次要求,雖然自己結婚好幾年,3口人擠在一間破舊的平房裏,但另一位卻三天兩頭地找領導訴苦,有空就撥撥領導腦子裏麵分房的這根弦,結果被優先考慮,而那位老實巴交的同事卻隻能眼巴巴地看著別人住進寬敞明亮的新房,難道他不明白其中的奧妙嗎?
有些人認為向領導要求利益,就肯定要與領導發生衝突,給領導找麻煩,影響兩者的關係,也有人一心埋頭苦幹,任勞任怨,不講價錢,隻要被領導重用,什麼都不敢提,結果往往也是一無所獲。幹好本職工作是分內的事,要求自己應該得到的東西也是合情合理的,付出越多,成績越大,應該得到的就越多。
隻要你能幹出成績,即使向領導要求你應該得到的利益,他也會滿心歡喜。如果你無所作為,無論在利益麵前表現的多麼“老實”,領導也不會欣賞你。事實上,從領導藝術的角度上講,善於駕馭下屬的領導也善於把手中的利益作為籠絡人心、激發下屬的一種手段。可見,下屬找領導辦事不僅解決了自身的實際問題,而且還是加深與領導關係的一個手段。
二是直接涉及自身利益的事。
找領導辦事一定要看事情是不是直接涉及自身利益,如果是,則領導無論是從對你個人還是關心單位職工利益的角度,都認為是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樣的事情領導願辦,也覺得名正言順。
比如,你愛人調動工作,你通過別的關係可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難以辦成,如果你找單位領導辦,領導覺得你重視他的地位,使他有了救世主的感覺。有時,這樣的事你不找領導,領導甚至會產生你看不起他的想法。
但你一定要知道,這類事必須關係到你的切身利益,或你愛人的事,或孩子的事,或直係親屬的事,如果不管七大姑八大姨的事你都攬過來去找領導辦,不但領導不會答應,而且還會認為你太多事,影響你在領導心目中的形象。
三、應對方法
方法一:適當恭維,“捧”著領導
人性的弱點決定了人是最禁不住別人恭敬的。對上級來說也是如此,你求他幫助辦事兒,恭敬他是理所當然的。你恭敬了他,他也反過來恭敬你和重視你,得到恭敬的人是不會放著對方的難題不管的。
要想求領導辦事,就必須會說恭維的話。會說話同辦事兒是相輔相成的。話說得好聽,說得到位,領導便易於接受你提出的條件和要求,否則即便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會容易辦砸,所以要學會說恭維的話,就必須學會順情說好話。順情說好話一般叫做讚美或者頌揚,世俗的說法即是阿諛奉承和溜須拍馬之類。其實,這種世俗的說教是最不利於辦事兒的。要想把事情辦成功,總得揀對方愛聽的話說,才有利於解決事情。所以,要學會說讚美的話。
虛榮心很多人都有,其特點往往是在他們覺得做沒有多大把握的事情時,極樂意看到自己在這些沒什麼把握的事情上表現不凡,獲得別人的稱讚。當你對他們這些沒把握的事情中的任何一樁加以頌揚時,都會發生你所期望的功效。
吉斯菲爾伯爵說:“各人有各人優越的地方,至少也有他們自以為優越的地方。在其自知優越的地方,他們固然喜愛。”
當然,稱讚上司也要注意技巧。“戴高帽子”,並非是指溜須拍馬,而是指對上司的佩服或稱讚。讚譽之詞人人都渴求,人人都需要。稱讚上司也有方法和技巧,如果稱讚領導不恰當,反而會弄巧成拙,隻落下一個“溜須拍馬”的壞印象。稱讚一個人,當然是因為他有出色的表現,但每個人在哪一方麵出色卻各有不同。有的人是專業技術水平高,工作成績突出;而有的人則在社交方麵有特長,有與客戶打交道的能力。因此,在稱讚不同的上司時應針對不同的情況,給予不同方式的稱讚。
恭維讚揚不等於奉承,欣賞不等於諂媚。讚揚與欣賞領導的某個特點,意味著肯定這個特點。隻要是優點、是長處,對集體有利,你可毫無顧忌地表示你的讚美之情。領導也需要從別人的評價中,了解自己的成就以及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當受到稱讚時,他的自尊心會得到滿足,並對稱讚者產生好感。你的聰明才智需要得到賞識,但在他麵前故意顯示自己,則不免有做作之嫌。領導會因此認為你是一個自大狂,恃才傲慢,盛氣淩人,而在心理上覺得難以相處,彼此間缺乏一種默契。
必須學會說恭維的話,當你托領導辦事時,你就會感到其中的作用。
方法二:在“情”上激發領導的“同情心”
下屬之所以找領導幫助,是因為在生存上出現了困難,如經濟困難、住房困難、子女再就業困難等,找上級辦事,說穿了無非是托他們幫助解決這些“困難”。即言困難就有一些不堪負重的苦衷,要想把事情辦成,最好的方法就是如何把這些苦衷通情達理、不卑不亢和牽腸動肚地吐出來,切入肌膚地誘使上級產生同情心,從而幫助你把懇求其辦的事情辦好。
另外,要引起上級的同情,必須了解上級的人生經曆,從上級曾經切身感受過的事情入手,在人之常情上下工夫,把自己所麵臨的困難說得在情在理,令人痛惜惋惜。所以,越是給自己帶來遺憾和痛苦的地方,則越是應該大加渲染,這樣,上級才願意以拯救苦難的姿態伸出手來幫助你辦事,讓你終生對他感恩戴德。而他也因為自己的公正之心、慈悲之心和仁愛之心產生一種偉大的濟世之感。
要引起上級的同情,還必須了解上級的心意,了解他平時愛好什麼,讚揚什麼,又憤慨什麼,了解他的情感傾向和對事物善惡清濁的評判標準。上級的同情心有時是誘出來的,有時是激出來的。如果上級對某個下屬有成見,認為他很差,那麼這個下屬若想引起上級的同情,可能就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了。人隻有在沒有成見的時候,才能產生同情心。
所以,利用上級善良的同情心辦事,有時能收到“以情感人”的奇效,它甚至比“以理服人”更能打動上級的心,更能促使上級伸出仁愛之手。
方法三:在“理”上激發領導的“責任心”
人在生存過程中最重要的兩大問題,一是成家,二是立業。客觀上講,一個人無論他的覺悟有多高,品德有多麼優秀,也是不可能不顧一切地撲在工作上的,他的家庭的大事小情,必然要牽涉到他的工作狀態,他在家庭中的喜怒哀樂,必然要對他的工作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
很少有領導不懂得這個道理,不知道這個影響,所以會管理的領導,善於體貼下屬的領導,不僅是一個單位的管理者,還是這個“大家庭”的“家長”,職工們的寒暖饑飽都在他“思”、“想”的範圍之內。所以,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我們就可以抓住生活與工作“唇齒相依”的客觀實際,去激發領導心甘情願地幫助員工解決生活上的“後顧之憂”,讓領導感受到幫助員工解決私事是他的責任。事實上,這也確實是領導的責任。領導替下屬負責的最終目的就是對自己單位的工作負責,對自己的政績負責,對自己的前程負責。
所以,求領導辦私事,盡量要把自己的私事與工作聯係在一起,使領導感覺到,他幫助你,是在解決工作上的難題,這樣,他就會給你帶去“春天般的溫馨”。
方法四:用共同愛好促進私交
人是感情的動物,這是無法回避的人類特點。感情好像一把雙刃劍,它可以使你受益,也可以使你受損。你擅長表達對對手的了解和關心,理解對手的需要、希望、處境以至夢想,努力建立和維持與對手之間的好感、友誼,你的問題就解決了大半。這就給了我們一個啟示:求領導辦事時,不妨先和領導交個朋友,讓其以朋友的身份來幫助你。當然和領導交朋友也並非易事,但利用雙方共同的愛好來促成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例如:
小杜大學畢業被分配在外地工作,而妻子在城市工作,夫妻長期分居兩地。小杜回城打通“關節”,走“前門”公事公辦,打了許多請調報告,沒有作用,走“後門”請客送禮,不知費了多少心思,想了多少辦法,都不見效。
他幾次找主任彙報工作時,常見主任在圍棋盤上與人對弈,對他愛理不理。小杜隻好忍著站在旁邊觀戰。
說也怪,主任對贏棋並不感興趣,對輸倒更來勁,棋壇上的高手是他家的常客。但是,要贏主任的棋,單位裏找不出幾個人。
小杜從中悟出這個道理,要通過下棋“殺倒”主任,調回城裏來。於是,他買書籍,拜名師,觀棋譜,潛心研究圍棋技藝,不到半年,果真練出了一身好棋藝。
再找主任時,開始“觀陣”,再當“軍師”,然後“參戰”,幾次交鋒,殺得主任大敗,引起了主任的興趣。
從此小杜經常在主任身邊,後來不等他開口,主任主動關心他的調動事情,在商調函上蓋章,很快夫妻團聚了。小杜迎合主任的喜愛,通過棋盤上的你攻我防的較量,增進了了解,與主任彼此有了私人交情,建立了朋友般的關係。
方法五:利用“邊緣人物”
找上級辦事不是很輕鬆的,根據上級領導的脾氣秉性和所辦事情的複雜性,以及自己與上級領導的熟悉程度和感情深淺,有時是不便直接找上門去請領導辦事的。在這種情況下,可能隻有間接托人辦才更合適。當然,這間接的人物應該是能影響領導的舉足輕重的邊緣人物。
因此,要想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穩操勝券,除了著眼於主管、領導一類正式組織身份的負責人外,還應該爭取足以影響主管領導的非正式的“權威人物”的同情、支持和幫助。通過當事人或上級主管人的親友故舊來說服當事人,成功的可能性大得多。
有時候,即使是上級主管和具體辦事人員同意解決的問題,也會由於其他下屬在某一環節作梗而擱置下來。負責這一環節的人不論職位大小,也就變成了解決問題所必須疏通的“關鍵人物”。
這時候你切不可因他無權無職,就以為可以隨便應付,否則你的好事就可能壞在他的手中。因此,切不可掉以輕心地對待你身邊老態龍鍾的老太太,玩彈珠打水槍的“小皇帝”,或風韻猶存的半老徐娘……這些人不顯山,不露水,但他們都有可能是你走向求人成功的絆腳石,一定要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抓住每一個可能發揮作用的人物。
俗話說,托人辦事,不能“一棵樹上吊死”。盯住主要目標,全力以赴,固然很重要,但是對於目標周圍的那些“邊緣人物”,也要多花費心思,有時甚至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他們就像一條條地道,可以順利地把你送到成功的彼岸。
四、成功案例
單位剛蓋了一幢職工宿舍,按照小邢的級別和工齡,他是分不到新房子的,但小邢確實有許多具體困難:自己和愛人、小孩擠在一間十平米的房裏,倒也還湊合,可他鄉下的父母來了,就不方便了。小邢隻好去找領導,一開口就對上司說:“紀主任,如果您單位有人把年老體弱的父母丟在一邊不管,您認為該不該?”
“當然不該!是誰這樣做?這還是人養的嗎?”陳主姓一臉的義憤。
“陳主任,這個人就是我。”小邢垂著頭,無可奈何地說。
“你為什麼這樣做?平時我是怎麼教育你們的,要你們尊老愛幼,你竟……”
小邢聽愛囉唆的領導數落完後,才緩緩開口說道:“常言說養兒防老,我父母就我姐弟倆。姐姐出嫁了,條件也不好,況且,在我們鄉下,有兒子的父母,沒有理由要女兒女婿養老送終,這是會被人恥笑的,除非他的兒子是個白癡,可我不是白癡,我是大學生,又分在這樣一個響當當的單位,在你這位能幹、有威信的領導手下工作。一輩子含辛茹苦的農村父母,培養一個大學生多不容易呀,鄉親們都說我父母有福分,今後有享不盡的福。可是我現在,一家三口住一間平房,父母親來了,連個睡覺的地方都沒有。想把父母接到城裏來,自己又沒有條件,不接來,把兩個年老體弱的老人丟棄在鄉下,我心裏時常像刀割般難受。不說給她們好吃好穿的,他們病了,連個端水的人都沒有。我這心裏,一想起我可憐的父母……”小邢說到這裏,落下了傷心的淚水。
“小邢,可你的條件不夠……”主任猶豫著說。
“我知道我條件不夠,我也不好強求主任分給我房子。如果主任體恤我那年老多病的父母,分給我一間半間的,我們一家老小都將感激不盡。我也沒有多高的要求,我父母來了,有個遮風的地方就行了。如果主任實在為難,我也不勉強,我明天就回鄉下,把我父母送到敬老院。”
陳主任沉默不語。
小邢知道主任在動搖,於是又趁熱打鐵地說道:“我把父母送敬老院,我在鄉親眼裏必將落下不孝的罪名,隻是,我擔心有人會說您的閑話,說您不體恤下屬,說您領導的單位,職工連父母都養不活。你是市人民代表,那些閑話有損您的威信的……”
“小邢,你不要說了,我盡量給你想辦法。”
“真的?主任您不會是哄我玩吧?主任您向來是一言九鼎的。”
“你小子,少給我戴高帽子,忙你的正事去吧!”
“遵命!”
當小邢順利拿到兩居室的鑰匙時,那高興勁可甭提了,恨不得一蹦能有三丈高。
五、誤區點撥
1托領導辦私事時,切忌不看準時機和把握火候,最好應先打聽一下,他的心情好不好,如果他的心情不佳,就不要找他;工作繁忙時,不要找他;如果吃飯時間已到,也不要找他;休假前和度假剛返回時,也不要找他。因為在這些時間,你同他談與工作不相幹的問題,他多半會拒絕。凡他拒絕的事你若再提起,隻會增加不愉快,還會給上司留下一個難纏的印象。
2切忌不分情況,不加考慮,不管大事小事都找領導去辦。否則,不但讓領導認為你太缺乏能力,而且在真正遇到需要向領導張嘴的事時反而無法開口了。同時,如你拿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找領導,領導就會覺得你這人太不值錢,甚至會認為你辦事能力欠缺。
讓已發達的朋友心甘情願為你辦事
一、情境導入
老陳是某一單位的技術員,一直勤勤懇懇,工作也幹得出色,卻因為不太善於交際,因而也一直未分到一套大的房子。據說最近單位又有一批大房準備分配,身邊的人都勸他主動爭取一下。可一時半會他還真想不出辦法來。所幸的是,正當此時單位換領導,原領導到別處高就,調來了一位新領導。這位新領導卻是他以前相交甚好的一位朋友。此刻,老陳又是喜來又是愁。喜的是,也許這位朋友能念及舊情幫上這個忙,愁的則是,人家可是已發達了,成了他的上級,麵對他怎麼好意思開口,再者人家現在認不認你這個朋友似乎還是個問題。
二、權威分析
朋友相交之初,總會有“苟富貴,勿相忘”的豪言誓語,可事實上,遠非如此。有些朋友在自己富貴發達之後,就忘了當初的誓言,逐漸與原先那些狀況並未有多大改善的老朋友疏遠了,甚至忘掉了老朋友,躲著老朋友。
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彼此之間的現狀發生了變化,形成了差距,產生了像《故鄉》中的“閏土”與“我”那樣的距離:生活環境的距離,生活方式的距離,地位的距離,生活追求的距離,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距離,用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肩膀頭不一邊齊了,話說不到一起了。
導致老朋友之間這樣不近不交的原因也許是多方麵的。有可能是發達顯貴的一方人格上產生了偏差,恥於與無權無勢的舊交為伍了;有可能是他心情沒變,因整天沉沒於繁雜的事務之中難以自拔,而無暇顧及他人;也有可能是沒有長進的一方,妄自菲薄,因自卑而羞於交往。無論怎樣,兩者的交情已不是窖藏的陳年老酒,越陳越香,而是將老酒搬到陽光底下,敞開蓋,味越來越淡了,最後有可能隻剩下無滋無味的水了。
那麼,在這樣的關係下,處在原地的低層次的朋友如何向已發達的高層次的朋友開口請求幫忙辦事。當然了,這肯定是被逼無奈非求不可的事了。因為求他,必然要比求陌生人要好得多,至少曾經有過很深的交情。再者,跟老朋友說話總比跟陌生人好開口得多,就是送禮還能找著門口呢。
三、應對方法
方法一:帶上見麵禮
因為是多年不見,是老交情,帶點禮物上門,是非常自然的,也是情感的體現。禮物不在多少,但它卻有把這麼多年沒有交往的空缺一下子填補之功效。
這禮物最好是對方舊有的嗜好,也可以是土特產,也可以是煙、酒及錢。
當然,禮物不同,見麵時的說法也不同。若是舊友的嗜好之物,就說是“特意帶給老兄(老弟)的,我知道你最喜歡這東西”;若是土特產,就說是“帶給嫂子(弟妹)和孩子嚐嚐的”;若是錢,那就得說是“給大侄子大侄女的,買一件合適的衣服或買書”之類。隻要走進了門,便有了開口求老朋友辦事的機會了。
方法二:喚起回憶
這是拜訪的最重要的辦事基礎,因為回憶過去,就喚起了對方沉睡多年的交情,這交情才是對方肯為你辦事的中心和焦點。
朱元璋剛當皇帝不久,一天,他家鄉的一個朋友從鄉下來找朱元璋要官做。這位朋友在皇宮大門外麵哀求門官去啟奏,說:“有家鄉的朋友求見。”朱元璋傳他進來,他就進去了,見麵的時候,他說:
“我主萬歲!當年微臣隨駕掃蕩蘆州府,打破罐州城,湯元帥在逃,拿住將軍,紅孩兒當關,多虧菜將軍。”
朱元璋聽了這番話,回想起當年大家饑寒交迫,有樂共享,有難同當的情景,又見他口齒伶俐,心裏很高興,就立刻讓他做了禦林軍總管。
當然,回憶過去,閑聊往事,也有個當與不當的問題。當年朱元璋當了皇帝後,先後有兩個少時舊友來找他求官做,一個說了直話,道出了他出身的尷尬,被殺了頭,而上述這位朋友則采用隱話的形式說得委婉動聽,被朱元璋委以高官。
與朋友及其家人閑聊過去,也要有節有度,不要引起對你的反感,而達不到辦事目的。
方法三:以言相激
“無事不登三寶殿”。長時間沒有來往,此次突兀而至,對方便心知肚明你有事要求他。他若不願意幫忙,一進門就顯得非常冷淡。當你把事提出的時候,他會現出含含糊糊的拒絕態度。這應該在你的意料之中。這時,你就得把“死馬當成活馬醫了”,采用“以言相激”之法,讓對方扭轉態度,然後繼續深入,直到切入正題。
比如,你可以說:
“你是不是覺得我這事給你找的麻煩太多?”
“我知道隻有你能幫我,我才來找你的,否則,我也不能大老遠地跑到你這裏來。”
“我想你有能力幫我,再說這事也不是什麼違背原則的事。”
“這事我臨來之前,跟親友都打過保票了,說到你這裏一辦就成,難道你真讓我回家無臉見人?”
以言相激也必須掌握分寸,若是對方真的無能為力辦此事,也不能太苛求人家,讓人家為難,更不能說出絕情絕意的話,傷害對方。隻有你斷定了對方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時,才可以以言相激,逼他去辦。
如果他真的幫你去辦事,不管辦成沒辦成,事後你都應該說個道謝的話,這樣會顯得你有情有義,也為以後的再次求助鋪平道路。
方法四:以利益驅動
如果你意識到這事辦成的難度大,或者對方是一個一切向“錢”看的人,即使他幫你辦成,也會欠下一個天大的人情。這樣,你不妨幹脆以合作的態度去找他,以利益來驅動。
如果你把實情道出,說這是我自己的事,事成之後,我給你多少多少好處,對方可能會礙於舊交之麵不好接受。那麼,這時,你可以撒一個小謊,說這事是別人托你辦的,事後可以怎麼怎麼的,這樣,對方就會很坦然地接受,你也可以顯得不卑不亢,事後也避免欠下還不完的人情債。其實,這種方法也是當今社會很普遍的辦事手段,運用這種手段辦事,成功率往往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