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嘉賓把握篇(2 / 3)

主持人沒有判明誰是誰非,幹脆給出了一個“各自分路而行”的解決方案,讓兩人都有了充分的理由掉轉車頭,找個台階下。這樣,兩人的爭執就“不明不白”地解決了,開始相互配合,整個遊戲又在歡快中進行。雙方因為一點小事而爭執不下,以致於矛盾激化以至於矛盾激化。主要原因倒不是因為爭執的雙方認為自己有多麼正確,一定要捍衛“真理”,而是為了維護自己的麵子,隻好通過試圖壓倒對方來獲得平衡,而這顯然分外困難。那麼,作為調解人,此時根本沒有必要指明誰是誰非,以免進一步激化矛盾,隻需給出一個模糊的解決方案,讓爭執的雙方都有台階下就可以了。

有兩位中級主管近來行動反常,雙方感情惡化。公司經理便把他們兩人找來,動之以情:“你們兩人就如同車子的兩隻輪子,隻要有一方脫離,整個車子就無法動彈了。希望你們同心協力發揮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

兩位中級主管缺乏作為總經理助手應該怎樣做的自覺意識,缺少公司是一盤棋的觀念。於是經理又用助手作比喻來加以說明:

“部門的職能就像一位家庭主婦,主婦如能盡心盡力地把家弄好,這位戶主在公司才能安下心來去闖事業。”

經理沒有判明誰是誰非,幹脆給出了一個“各自分路而行”的解決方案,讓兩人都有了充分的理由掉轉車頭,找個台階下。這樣,兩人的爭執就“不明不白”地解決了。

第三節 現場氣氛不活躍——開開玩笑

熱烈、熱鬧、輕鬆、自然是許多主持人在節目氣氛上的追求。尤其是一些綜藝節目,遊戲節目更需要主持人運用技巧去製造氣氛,和嘉賓開玩笑是一種常用的手法。

開玩笑是生活的作為調味晶品,開玩笑可以減輕疲勞,調節氣氛,縮短朋友和同事之間的與嘉賓之間的距離。彼此之間產生矛盾時,一句玩笑話可以化幹戈為玉帛,消除積怨。開玩笑也可以用作善意的批評或用來拒絕某人嘉賓的要求。

但開玩笑要把握尺度,掌握分寸。若玩笑開得過火會給人一種被耍弄的感覺,弄不好“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會加深或引發與他人嘉賓的矛盾。

開玩笑要注意對象,大大咧咧的人可以經常和他開個玩笑;過於嚴肅、喜歡安靜的人和他開玩笑就要輕一些。開玩笑還應注意內容,既不能太庸俗,太低級下流的笑話會有損於你在同事中主持人在觀眾中的形象。也不能拿同事的生理嘉賓的缺陷或隱私來做笑料,因為有些人最害怕別人揭自己的傷疤,一旦有人冒犯他,他的自尊心會讓他產生很不理智的行為。生活中這類事情時有發生,有時還真讓人想不通。一句玩笑話怎麼會引發那麼大的事情發生?這恐怕是犯了開玩笑的忌諱,沒有掌握好說玩笑話的分寸。

比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自尊,而且每個人都不允許別人的玩笑觸及自己的隱私傷害自尊。當然更不允許別人隨便拿自己的隱私缺點開玩笑。如果誰在開玩笑時違犯了這一遊戲規則,誰就會變成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有一位電視節目主持人老常在主持一檔《開心碰碰車》節目時,有一位從現場觀眾中上台的胡小姐說昨天配了一副眼鏡,於是拿出來讓大家看看她戴眼鏡好看不好看。這件事使主持人想起一個笑話,他就立刻說出來:“有一個老小姐走進皮鞋店,試穿了好幾雙鞋子。當鞋店老板蹲下來替她量腳的尺寸時,這位老小姐——我們要知道她是近視眼,一看到店老板光禿禿的頭,以為是她自己的膝蓋露出來了,連忙用裙子將它蓋住。她立刻聽到一聲,悶叫:“混蛋!”店老板叫道:“保險絲又斷了!”

接著是一片哄笑聲,孰料胡小姐當時臉都紅了。

其中的原因不難明白。“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在老常想來不過是說起一則近視眼的笑話,然而,胡小姐則可能這樣想:“你取笑我戴眼鏡不要緊,還影射我是個老小姐。我老嗎?我才26歲!”

例如在一檔綜藝娛樂節目中,主持人向參加節目的挑戰者提問:“唱秦腔時用的是真嗓,所以高亢粗獷,保持了原始豪放的風格。請問,秦腔的別稱是什麼?”然後,在選手考慮的間隙,主持人和現場觀眾開起了玩笑:“現場有沒有陝西人?俗話說得好,八百裏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懶漢高唱秦腔。”正是這句玩笑話中的“懶漢”兩字,激起了觀眾、尤其是陝西觀眾的強烈抗議。

所以說笑話要先看看對哪些人說,先想想會不會引起別人誤會。像上例,老常玩笑雖然不大,但是在一些人看來卻嚴重地傷了一個人陝西人的自尊,卻這是主持人始料不及的。此外什麼樣的玩笑應該在什麼場合開,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把場合搞混,就會發生問題。我們在開玩笑時,一定要先看清場合,看這種場合下是否可以開這種玩笑,比如下例:。。

一輛大巴士在旅遊區內墜落懸崖,所幸被一棵大樹擋住,所有乘客均在半空中命懸一線。在某電視台播放的一期新聞談話類節目中,兩位主持人談及一起發生在當地的這起車禍事件時。,是這樣一番景象一輛大巴士在旅遊區內墜落懸崖,所幸被一棵大樹擋住,所有乘客均在半空中命懸一線。而他倆在談及這條新聞的時候竟然這樣說——

(兩主持人大笑)

主持人A:遊人都在尖叫:“看啦,在拍電影啦!”好刺激呀!

主持人B:是啊,像在拍《生死時速》的續集!

主持人A:司機從車中爬出來,滿臉鮮血,問道:“我還活著嗎”?

一起險些奪走幾十條生命的車禍,在兩位主持人口中竟然變成了無厘頭的電影。不知道那些經曆了這起車禍的幸存者們,那些因車禍而為親人朋友擔驚受怕的觀眾們在看到兩位主持人“侃侃而談”、“輕鬆搞笑”的時候心中如何感想,起碼這種不分場合的開玩笑,已經玩笑是要分場合的,兩位主持人的做法明顯違背了一個新聞工作者、甚至作人的準則,更何況是麵對著眾多聽眾的情況下。

再者開玩笑要有輕有重,而“重”的玩笑多半是開不得的。它隻能在比較特殊的節目場合才能開。若在一般場合開比較“重”的玩笑,可能就不再可笑了,甚至會變質成悲劇。導致節目無法正常進行。朋友聚會,為了活躍氣氛,應該選擇一些比較輕鬆的玩笑開。如果不是特殊需要,切不可開比較“重”的玩笑。

開玩笑應注意分寸,這裏歸納了九個要點:

一、高雅不俗

開玩笑是運用幽默的語言,有技巧地進行思想和感情交流的藝術,這就要求語言必須純潔、文雅。汙言穢語,不僅使語言環境充滿醜惡的氣味,對聽者也是一種侮辱,至少也是一種不尊重。同時反過來,也說明自己水平不高,情趣低俗。如下文將提到的主持人對女演員大吼“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啊”即為低俗。

二、男女有別

男性與女性對語言情境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一般來講,男性對語言情境的承受能力較強,一般的玩笑不會導致男性的難堪。而女性對語言情境的承受能力較弱,一般的玩笑常使女性感到難堪。所以,開玩笑也要“男女有別”。對女性開玩笑切不可過重,使女性感到難堪“下不來台”。作家陳村曾在《感謝直播》一文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情況:。

一位節目主持人在電視晚會上“對著一位當紅女演員大喝一聲:‘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啊!’似乎還做了一個大幅度的手勢。”陳村說他“立即非常反感,感覺是上海品行中最惡劣的一麵:吃豆腐。真是丟了上海的臉”!”我想,如果不是在麵對千家萬戶的電視晚會上,而是在另一個場合,或是在一個文藝沙龍中,或是在一個不對外轉播的聯誼會上,陳村聽到這位主持人對這位當紅女演員的喝此一聲,絕不會如此“較真兒”。問題是出在電視轉播的晚會上,這位節目主持人這樣不分場合,隨心所欲,信口開河,就顯得很不得體了。

三、長幼有序

長幼有序,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美德。開玩笑也要注意長幼關係。幼者對長者開玩笑,要以尊敬長者為前提,切不可把長者本身的缺點或不足當笑料。

崔永元遇到上年紀的觀眾他會伸手扶一把。一次有個小女孩發言忘了“要站起來”的要求,他和藹地提醒她:“你站起來說,屏幕上你會顯得高一些。”這種體貼、鼓勵的方式幫小女孩增強了說話的勇氣。崔永元對小女孩說的話,也是幽默地起到了鼓勵的作用。

四、分清親疏

開玩笑不能逢人便開。一般情況下與自己對比較親近、熟悉的人嘉賓在一起,開玩笑是可以的,即使“重”一點兒,也不會影響友好關係。但與自己比較疏遠、陌生的人嘉賓在一起,就不宜開玩笑。因為你對這個人對方的個性、經曆、情趣、隱私等不了解,可能會在開玩笑中“冒犯”了人家對方,引起人家對方的反感,不利於今後的互相了解和友誼的發展節目的順利進行。當然,用玩笑調節與陌生人受眾相處時的拘謹氣氛的情況也可以,但必須注意玩笑的內容、方式等。

五、尊重人格

每個人衣王理上每個人的、心理上、行為上或能力上,都可能有不足之處。這些不足會使自身感到遺憾、煩惱或者是痛苦。一個有良好道德修養的人是不會把別人的這些不足之處當笑料的。如果你主持人以他人的這些不足之處來開玩笑,揭人短處,你將深深地被人們憎惡,同時也證明你是個“缺德”的人將會引起訪談對象的反感,使節目無法正常進行。

六、因人而異

性格不同,決定開玩笑的內容、方式和情境也不同。一般情況下,與性格開朗、大方、豁達、健談的人開玩笑時,可以在內容、方式和情境上更廣泛一些,否則要注意把握分寸。尤其對那些性格內向、多慮多疑的人,一般不要開玩笑。同時,要注意對方心境。心情愉快、情緒熱烈、語言氣氛活躍時,可以適當地多開玩笑,“重”一些也無妨。否則,當對方心情鬱悶、情緒低落、不愛交談時,就不宜開玩笑。當然,用玩笑把對方心中的鬱悶趕走的情況也有,但要特別注意把握分寸。

一次在直播節目時,聽眾別有用心地要陸澄介紹自己的“形象”,陸澄便“毫不留情”地“醜化”了一下:

人們送給我們廣播節目播音人員兩句話:一句是“聽了你的聲,動了我的心”,一句是“見了你的人,嚇掉我的魂”,我想在向您描述形象之前先打聽一下您的膽量……名副其實的“醜話說在前”,使這位聽眾忍俊不禁,同時陸澄也不無諧趣地婉言搪塞了一道不宜作答的“難題”。

《絕對挑戰》主持人李佳明善解人意,機智幽默,常能三言兩語輕鬆化解緊張或尷尬。一次節目中李佳明宣布招聘企業的最後結果,獲勝女孩高興得蹦了起來,而後抱住另兩名落聘選手激動得哭了,李佳明誠懇而風趣地勸道:“別哭了,等你當了總經理,把她們招回來不就行了?”三個女孩破涕為笑,全場響起笑聲和掌聲。

再如何炅在一次主持《快樂大本營》節目時,場上請來的嘉賓郭達即興講起了一段少年的往事,當講到自己家境貧困,媽媽又被關進監獄,生活沒有著落,不得不到地裏去偷紅薯充饑,後又被人抓住挨打時,傷心得流下了眼淚,場上的觀眾也被感染了。這時,場上一位女青年給正在傷心的郭達送上了一束鮮花以示安慰。主持人在被感動的同時馬上又考慮到不能讓觀眾的情緒陷進去太深,必須盡快跳出來,否則影響節目進程,於是機智地輕聲說:‘“別忙著給他獻花,他剛才還在偷東西呢!”一句話,讓嘉賓和全場的觀眾都破涕為笑,使節目又回到了歡快的氣氛中。

七、符合身份

主持人要麵對的人群是形形色色的,有領導幹部,有學者教授,有學生,有藝術家,有農民……所以在開玩笑時,要把握好分寸,不要有失身份。

人在複雜的社會關係中,所處的社會地位是經常變化的,身份也隨之變化,在工廠裏你可能是廠長;在家裏對妻子來說,你是丈夫;對兒子來說,你又是父親,家中來了客人,你又成了主人……所以,在開玩笑時,要注意把握好分寸,不要有失身份。

八、符合場合、環境

一般來講,嚴肅、靜穆的場合,言談要莊重,不能開玩笑。而在喜慶的場合,則要注意自己所開的玩笑能否給喜慶的環境增添喜悅的氣氛。如果因為你主持人的玩笑,而使人嘉賓掃興就不好了。工作時間不宜開玩笑,以免因注意力分散影響工作,甚至導致事故。

九、要適可而止

一般來講,開玩笑都想達到一種令人回味無窮的幽默效果,為此,有人用過分的語言去開玩笑。其實,玩笑能否令人回味無窮,在於巧妙、含蓄的構思,精辟、深奧的哲理,淺顯、滑稽的表現形式,幽默的引證,以及特定的矛盾,特定的情境等等。用過分的語言去開玩笑,難免出現汙言穢語。不宜過頻地開玩笑,應該適可而止。

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當主持人於在節目中你不慎在開玩笑時不慎“冒犯”了嘉賓對方,應該向對方誠摯地道歉,並力爭挽回影響。

具體來說,開玩笑來活躍氣氛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幾種:

1.誇張般的讚美

老朋友,新同事與嘉賓見麵後,不免介紹寒暄一番,這是個極好的活躍氣氛的機會。借此發表一番“外交辭令”,機會把每個人對方的才能、成就、天賦、地位、特長等作一種誇張式的炫耀與渲染,這可使朋友們對方感到自己深深地為你所了解、所傾慕。尤其是利用這種方式把朋友將對方介紹給對方時,推薦給第三者,誰也不會去計較真實性,但你卻張揚了朋友們對方最喜歡被張揚的內容。這種把人抬得極高,但沒有虛偽、奉承之感的介紹,會立即使整個節目氣氛變得異常活躍。請看下麵的例子。:

在一次朋友聚會知識問答節目現場上,主持人小張給大家介紹幾位參賽選手新朋友,他說:“這位高個子,劉建,絕招是扣籃,據說其技術僅次於喬丹;黃衣服這位,李正平,喜歡打乒乓球,能和孔令輝打個平手;圓臉小生,王昱,書法絕對一流,據說直接源於王羲之……”大家聽了都哈哈大笑,氣氛馬上就活躍起來了。

小張主持人在這裏采用誇張的方法,被介紹的每個人的特長都顯示出來,既詼諧又深刻。大家就可以在這種活躍的氣氛中愉快地交談答題了。

2.巧妙析姓辨名

在氣氛不活時,可以針對一些人的姓名進行別致的解釋,其效果往往會出人意料,從而活躍了氣氛。在這方麵偉大領袖毛澤東同誌崔永元就很出色。

客人初次見麵,往往要介紹姓名。毛澤東擅長抓住這一機會,運用他淵博的知識,把客人的姓名作有趣的解析,使交談一開始就消除對方的緊張情緒,顯得親切隨和,普通幹部、群眾與這位中國最高領袖間的鴻溝頃刻填平,交談氣氛就更為活躍。

1957年9月,毛澤東到上海,邀見新民晚報社社長趙超構(林放)。趙正因當時的政治風浪而惶惶不安。誰知毛澤東一見趙,就對旁人說:“宋高宗的哥哥來了!”他由趙的名字“超構”,機敏地聯想到高宗的名字“趙構”。前者既是“超構”,那不就可稱作宋高宗的哥哥嗎?此話出乎人們意料之外。聽者初時為之一愣,細想又能自圓其說,別有一番詼諧之,會場裏頓時爆發出熱烈的笑聲。趙超構的思想負擔立刻解除了。毛澤東聯係曆史人物的姓名,對趙超構的名字作“歪解”,讓人經過思考後發出會心的微笑。

70年代,唐由之初任毛澤東的保健醫生。首次見麵時,心情很緊張。誰知毛澤東望著唐,反複念著他的名字:“由之,由之……”並問:“你的名字是出自《論語》‘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吧?”又說:“你不要按孔夫子的‘由之’去做,按魯迅的‘由之’去做。”隨即又抑揚頓挫地哼起了魯迅的詩句:“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毛澤東出語成趣,使唐大夫歡笑出聲,開始了融洽的交談。這裏毛澤東“析姓辨名”的方法與上麵不同,采取了解析名字出處,並隨機發揮的方法。參見《領導語言藝術》,企業管理版社。

央視主持人崔永元最初在電台主持節目時這樣介紹自己:“我姓崔,叫崔永元。‘永’是永遠的‘永’,‘元’是元帥的‘元’。這兩天我收到觀眾來信,崔永帥收,瞬間出了一身冷汗,因為最初是想說‘元’是元旦的‘元’。”

僅是對名字的自嘲式介紹就能留給觀眾深刻的印象。

3.寓莊於諧

社交中需要莊重,但自始至終保持莊重氣氛就會顯得緊張。寓莊於諧的交談方式比較自由,主持人在許多節目場合都可以使用。用幽默、詼諧的語言,同樣可以表達較重要的內容。請看下例:

在一檔節目中主持人有這樣一段話:

您知道,鄭板橋離開了這幾位秀才到哪兒去了嗎?據說後來有人看見他到咱們“星河”邊來過,還誇咱們的“星河小橋(節目中把熱線電話稱作“星河小橋”)比“板橋”壯觀呢,您遇到過他嗎?那麼,呆會兒讓我們一同去夢境裏會一會這位待會兒讓我們一同去夢境裏會一會這位“難得糊塗”的詩仙吧。

4.故意提出荒謬的問題

生活中,一本正經的人總是會給人古板、單調、乏味的感覺。交談中不時穿插一些朋友們嘉賓意想不到的、貌似荒謬而實則極有意義的問題,是很好的一種活躍氣氛的方法。也許會有人時常問你一些荒謬的問題,如果你直斥對方荒謬,或不屑一顧,不僅會破壞交談氣氛、人際關係,而且會被人認為缺乏幽默感。

1988年“環球小姐大賽”電視實況轉播中男主持人雅倫·悉克(曾扮演《成長的煩惱》中的父親)與日本小姐阪口對話。這是一項比賽項目。雅倫是代表評委團問話的,但日本佳麗有時說話分寸不當,有時又窘態迭出。但由於雅倫的幽默機智,使這場對話“化腐朽為神奇”,精彩紛呈,令人讚歎:

雅倫:請問你在(美國女子)大學主修什麼課程?

阪口:美國文學。

雅倫:那麼,你認為美國文學與日本文學有哪些不同呢?

阪口:嗯,我看它們如此相同。要說不同,那就是日本文學已經有一千多年曆史,而美國文學隻有兩百曆史……(語塞,她似乎覺得有些失禮了)

雅倫:如果可以打比方,美國隻能算是一篇“短篇小說”(全場大笑),請問您,美國最吸引您的是什麼?

阪口:美國汽車間的舊貨市場最令我向往,因為在日本我從未看見過……

雅倫:那你是否注意到這些舊貨最多也隻不過兩百年曆史(全場又一次大笑)。

阪口成了最後進入決賽的五名佳麗之一。不能不說主持人雅倫的出色應對幫助她獲得了評委和觀眾們的好評!這裏主持人在美日曆史上做文章,看似荒謬,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007年元旦放假三天,正值中央電視台的名牌節目——畢福劍主持的《星光大道》月冠軍進行PK,選拔年度冠軍時,其中有一個是上海籍的選手。節目中有這樣的環節,即四位選手上台後,先,在發表一段自我介紹性質的獨白,而且也邀請親友團的人上台說一段話,之後,再進行按鍵PK。那天,這位上海籍選手時的姐姐說了下麵一段話:

我代表上海市各級領導和一千七百萬上海人民對在座的各位表示由衷的感謝!

此話一出,現場一片嘩然。豈料,主持人畢福劍忽然像說相聲似地來了那麼一句站在旁邊問:“請問,您是幹什麼的?”那個姐姐這位選手很實在地回答道:“我是上海的一名普通職工。”畢福劍跟著來了一句;笑著說:“嗅,我還以為你是上海的哪一級領導呢!”,接著全場大笑。

作為節目的主持人,畢福劍通過這一巧妙的問話,不僅讓選手意識到自己的說話不當,而且也緩和了現場的尷尬氣氛。不可能不事先了解選手的背景,而他之所以向姐姐提出這樣看似荒謬的問題,目的隻是為了提醒發言者說話不當。

學會提出引人發笑的荒謬問題並能巧妙應答,有助於良好社交氣氛的形成。

5.即景發揮

與人交談,眼前常有各種“景”:茶杯、香煙、茶幾、對方的服飾等。如果能根據眼前的“景”來加以發揮,就能活躍談話的氣氛。這一招常常是很見效的。

上海電視台節目主持人葉惠賢在《今夜星辰》一檔小欄目的串聯中,充分發揮了自己豐富的想像力,不斷利用眼前的景物。下麵試舉兩個例子:

葉惠賢坐在汽車上,途中巧遇歌星朱虹招手攔車,於是請她上車,問道:“你要去哪兒?”朱虹答:“去體驗一下公安人員的生活,要奉獻給他們一首歌。”(大意如此)葉惠賢說:“我也正好要去采訪,咱們是兩把號一個調。”於是二人同往公安部門下一小欄目的現場。

葉惠賢和朱虹來到了戶口檔案室,葉惠賢問:“你知道上海市有多少個李秀英嗎?”朱虹說:“不知道。”葉惠賢又說:“我們就請這位同誌給查一下。”工作人員拉開下抽屜查後回答:“有4000多人。”於是兩人又來到了下一欄目節目的現場——刑警803家屬李秀英家。

一次北京電視台體育頻道現場轉播北京國安對山東魯能的足球賽,解說員在開賽前的預測中,充滿信心地預測北京國安必勝,不料,結果是雙方踢平,為了替自己的預測失誤圓場,他引用貝利的名言,機智地利用現場以天氣作比喻,為自己的預測失誤巧妙地圓場:

這場比賽的結果是1:1平,隊員們在烈日的照耀下也走入了更衣室。看來這個足球比賽的結果有時就像豔陽天飄鵝毛雪。不過,這場雪對北京球迷來說,著實下得及時,下得痛快!

以上五種方法隻是經常用的活躍氣氛的方法,作為主持人要根據實際的節目場景除此之外,總能找找到合適的活躍氣氛的其他最佳方法。

第四節 打開拙言者的話閘打開拙言者的話匣

當前,廣播電視節目邀請嘉賓到現場的情況愈來愈多。有嘉賓或聽眾熱線參與的節目,話題的展開關鍵要靠主持人采取手段“敲”開嘉賓的嘴。許多嘉賓是第一次來到節目錄製或直播現場,多少有點緊張或不知所措。主持人要及時地通過談話來調整他們的狀態,讓他們盡早地融人節目融入話題讓他們盡早地融入節目融入話題。要做到這一點,在話題展開過程中可以靈活地運用以下技巧:

一、找對方熟知的話題

一般說來,人們對於陌生人,甚至是不太了解的人都抱有一種下意識的戒備心理和疏遠心理。此時我們主持人可以細心地察言觀色,推斷對方興趣所在,或者從別人口中得知對方引以為豪之處。當提出這些話題時,對方會感到遇見“知音”,自己內心的想法有人願意傾聽,話匣子自然就打開了。下麵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有一個醫藥話題的節目,請了一位老中醫做嘉賓。臨場沒想到這位不善談的老人到現場不知說什麼好,主持人試圖通過拉家常來打開話題也沒有成功。你問一句,他答一句。

後來主持人想起老人年輕時曾在山裏采過人參,還挖到過一棵“人形參”,於是便請求老人講一下經曆。於是老人的話閘打開了於是老人的話匣打開了,講了很久。事後,主持人曾這樣描述說:

“這時我才知道,他古板的麵孔和呆滯的眼神的後麵,掩藏著令人不可思議的熱情和簡直可以說是澎湃無盡的話題,並且他說起話來極其生動,語言也很豐富,充滿鄉土味。他被自己所喚起的回憶,被丟在很遠的記憶裏的一個個驚心動魂的故事陶醉了被丟在很遠的記憶裏的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陶醉了。”

剛開始時,老人因為第一次上電視而感到緊張和尷尬。後來,主持人了解到老人曾經挖到過一棵“人形參”。於是以此為話題跟老人搭話。挖到這棵珍貴的人參是老人的驕傲,當他知道主持人渴望知曉自己的“輝煌經曆”時,感覺自己受到尊敬,很快開始侃侃而談。這種找對方熟知的話作為突破口在與陌生人打交道中往往很見效,是一種很常見的方法。

二、選擇對方感興趣的話題

如果想要成功地轉換話題,並使對方願意與你主持人深入交談,談話中就要選擇那些容易引起別人興趣的話題,而那些不吸引人的話題最好少談。這樣才能使交談深入下去。

與不同對象交談要選擇不同話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具體情況,諸如地位、素養、職務、身份、興趣、性格、氣質、經曆、習慣等均各有不同,從而決定了他們選擇話題的不同標準和需要。譬如,老年喜歡議論過去;青年人則偏於憧憬未來;男人熱衷於競爭、比賽、時事等話題;婦女卻對時裝、情感、家庭之類話題更感興趣;知識分子以“談笑有鴻儒”為樂;文化低的人並不以談論山野村俗為恥……這都說明了話題的選擇要根據談話對象而定。欲引起對方的興趣,可以從兩方麵著手。

1.激發對方的興奮點

美國女記者芭芭拉·華特初遇美國航空業界巨頭亞裏斯多德華特初遇美國航空業界巨頭亞裏士多德·歐納西斯時,他正與同行們熱烈討論著貨運價格、航線、新的空運構想等問題。芭芭拉始終插不上一句話。在共進午餐時,芭芭拉靈機一動,趁大家談論業務中的短暫間隙,趕緊提問:“歐納西斯先生,你不僅在海運方麵,甚至在其他工業方麵都取得了偉大的成就。這是令人震驚的。你是怎樣開始的?當初的職業是什麼?”這個話題叩動了歐納西斯的心弦,使他撇開其他人,同芭芭拉侃侃而談,動情地回溯了自己的奮鬥史。這個好話題的“威力”,在於它觸動了對方心靈上的興奮點,激發了對方的榮譽感、自豪感。可見,一個話題如果能在某個方麵滿足對方的需要,就能促使對方敞開心扉侃侃而談,也同時滿足了主持人的某種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