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困境解圍篇(1 / 3)

《實話實說》reference_book_ids\":[7216207883824794679]}],\"42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424,\"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4,\"start_container_index\":424,\"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0},\"quote_content\":\"《雷雨》reference_book_ids\":[6992925688642669575]}],\"392\":[{\"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92,\"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85,\"start_container_index\":392,\"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79},\"quote_content\":\"《駱駝祥子》reference_book_ids\":[6989810477500992549,6895328648736279565,7109046350297172999,7222920245822884922,7124986336401951781,7018478040346790949,7234783543686073348,7267108880792947766]}],\"7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7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07,\"start_container_index\":7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00},\"quote_content\":\"《但願人長久》reference_book_ids\":[7241879489586662452]}]},\"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第一節 陷入窘境

主持人在主持實踐中有可能因為自己的失誤或中了別人的陷阱或惡作劇而陷入窘迫的境地。雖然我們極力避免這種狀況,但當它真地發生了但當它真的發生了,該怎樣說話?在說話上該注意哪些問題?

總的原則是首先要保持情緒上的冷靜、鎮定,明辨事理,說話得體;該直言不諱的,不能含糊其辭;該巧妙回答的,就要語出驚人,語意深長;該含糊的也不能直言不諱;該沉默的就沉默……總之,從實際出發,看情況而定,對症下藥。

但有一點要特別注意:當對方存心刁難或羞辱你並使你的感情受到傷害的時候,你千萬不要隻顧氣憤,動怒發火,不要硬著頭皮去硬頂。那樣會落人他的圈套那樣會落入他的圈套,擴大事態,於己更為不利;你也不能張口結舌,或滿臉羞紅,那樣會使對方覺得你軟弱可欺,他很可能會變本加厲地嘲弄你。惟一的辦法是唯一的辦法是:頭腦冷靜,控製情緒,迅速開動腦筋,調整思維,運用語言的藝術特別是以急中生智的幽默的方式去對付。也許,對方使你感到為難和窘迫並非一定是出於惡意,許多正常的交往也會使人麵臨難題和威脅。不論是哪種情況,都要堅持總的原則:說話恰當得體,因勢製宜。

在陷於窘境時,下麵的方法和技巧如能運用得當,定能使你擺脫窘境。

一、自我解嘲

當你陷入窘境時,逃避嘲笑並非良方,也不是超脫。相反的,你殫精竭慮地力圖反擊,很可能會遭到對手更多的嘲諷,不如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變的超脫。這種超脫既能使自己擺脫狹隘的自尊心理束縛,又能使“凶悍”的對手“心軟”下來。

即主持人主動地承認在主持節目時出現的差錯,以自己的坦誠去改變自己在受眾心目中本會留下的不良影響。前不久看崔永元主持《實話實說》時,有一次做家長與孩子的話題,麵對孩子的反問一時語塞,崔永元稍作停頓,“現在的孩子的確厲害,問得我都沒詞了。”實話實說,坦誠相見。一次《星光大道》主持人畢福劍在節目結束宣布得獎結果時兩次“卡殼”,但他並不掩飾自己的失誤,當即自嘲道:“年紀大了,嘴變笨了,老說不利索。”全場觀眾大笑,氣氛更加輕鬆和諧。

二、妙語解疑

鞠萍:你能告訴我,你貼的是什麼嗎?

孩子:我這兒貼的是表。

鞠萍:表?(端詳一番,覺得不像)那表的上麵貼的是什麼啊?

孩子:……(緊張,不語)

鞠萍:(會意)啊,我看出來了,是鬧鍾,是嗎?那上麵的那一塊是小鈴鐺。這個呢?

孩子:這兒貼的是一個人在皺眉頭。

鞠萍:那頭上是什麼?

孩子:是頭發。

鞠萍:啊,可以理解,頭發是豎起來的,是不是?怒發衝冠啊!很好!那是什麼呀?

孩子:那是火槍。

鞠萍:啊:,是火輪,,火苗兒是向上的,好,不錯。這是方向盤,我看出來了,貼得好,跟別的人想得不一樣

孩子:(高興)鞠萍姐姐,我這貼的是怪物。

鞠萍:怪物啊,嗯,想象中的怪物,很有意思……

在上海人民廣播電台的名牌欄目《市民與社會》中,一次主持人左安龍請到一位知名的德育專家和聽眾一起討論有關問題。節目接近尾聲時,一位女觀眾打進電話問:“我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我們的人民,但我不愛黨,可不可以?”無疑,這是一個敏感棘手又不容回避的原則問題。主持人左安龍略一思索,說了下麵一段話:

我聽剛才那位女聽眾談話聲音很激動,我相信她是愛我們的國家和人民的,我猜想,她現在的情緒可能出於對腐敗現象的不滿。現在黨中央非常重視這個問題,部署了反腐敗鬥爭……我想,隨著反腐敗鬥爭的節節勝利,你是能把愛黨與愛祖國、愛人民統一起來的!

這一席話,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入情入理,嚴絲合縫,也更便於聽眾的接受。這個節目主持的片斷,不僅反映了鞠萍左安龍能夠比較準確地把握兒童聽眾的思維方式,而且也反映了她對孩子創造力聽眾的信任、理解和尊重。

三、幽默別解

更重要的是如果直接說“不像”勢必會讓小朋友或主持人自己窘迫。而鞠萍上述語言很巧妙地解出了“什麼也不像”的困惑,氣氛更活躍了。

主持人在主持節目中不小心出了洋相,或發生意外情況時,,采用幽默的語言,化窘迫為輕鬆。有位主持人在主持娛樂節目時出過一次洋相,當時是用物理學上的馬德堡半球做遊戲,他做出很有學問的樣子給嘉賓講解:“這是利用大氣壓強的原理,裏麵是真空,大氣壓把兩個半球緊緊合在一起,力量非常大,八匹馬都拉不開。”說完,他洋洋得意地給大家做示範,沒想到,他一用力,居然“砰”的一聲將兩個半球拉開了!頓時場下嘩然。他一見不妙,馬上做出很驚喜的樣子:“哇,我的力量比八匹馬還大!”隨即他又仔細察看了馬德堡半球,故作無奈地說:“噢,原來它漏氣了。”觀眾哄堂大笑,反而增添了一種樂趣。

四、揶榆解圍揶揄解圍

揶揄是一種嘲笑,但在日常生活中藝術地揶揄能反駁對方,使自己擺脫窘境。

小張有一次到朋友家做客恰巧他們夫妻在掛一幅裝飾畫。丈夫問妻子:“掛正了嗎?”妻子說:“挺正的。”掛好後,丈夫一看,還是有點歪,就抱怨說:“你什麼事都馬馬虎虎。我可是講求完美的人。”當時有人在場作妻子的有點下不來台,便開口回敬道:“你說得對極了,要不你怎麼娶了我,我嫁給了你呢!”2010年在第60屆柏林電影節開幕式上,為了顯示六十周年慶典的國際化,主持人安科·-安戈可一直是以德英雙語主持。並且一直拿電影節主席科斯裏克的英語開玩笑。跟大家說替科斯裏克的英語感到抱歉。結果某一刻,她正要用英語重複一遍自己的話時不小心卡殼,科斯裏克馬上用英語解圍,“Maybe I can help you?”(也許我可以幫忙?)女主持毫不領情,反而繼續揶揄科斯裏克道:“喲,你還會說英語呢?!”

這一巧妙的揶揄,不僅挽回了麵子,又造成了一種幽默的氣氛。,做丈夫的也感到了自己失言,以一笑來表示歉意。

五、誇大劣勢

當自己的缺點或劣勢被別人嘲笑時,如果刻意地去掩蓋,反而會使自己陷入更窘迫的境地,但如果誇大缺點或劣勢,使之上升—個級次,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嘲笑方就不好再嘲笑自己了。自己的樂觀態度也會被別人接受。下麵就是這樣—個例子:

某單位有兩名腿部殘疾的職工,一老一少,一個患在右腿,另一個左腿有疾。

這兩名職工人緣極好,平時人們都樂於跟他們往來,並樂於幫助他們。其原因之一是他們天性樂觀、心胸豁達,對於自身的殘疾不僅從不諱莫如深,有時還當眾自嘲。

有一次飯後兩人同時步出餐廳,一個左拐,一個右瘸,旁邊有幾個同事看著覺得有趣,便暗自竊笑。這時,其中年長的一位坦然大聲說道:“我們倆一個左派,一個右派,現在密切配合,不左不右,正好。”說得在場人哈哈大笑,他倆跟大家的關係也就更加融洽了。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意外,在一次婚禮上,新娘上場的時候裙子邊在凳子上一掛,給扯掉了,這時候,全場的人都看到了,有的人不友好地發出嘲笑的聲音,新娘子又羞又惱,剛要轉身下場,被主持人攔住了,主持人說:“今天可能很多朋友和來賓已經注意到了,在入場的時候,發生一點小小的意外,我們新娘的裙子被凳子撕破了一點兒邊,這是個好事啊,這好,你看新衣服撕沒邊了,新衣服沒了邊,代表著幸福無邊,讓我們共同祝賀我們的新人,祝他們新婚幸福,幸福無邊。”

一老一少兩位殘疾職工對於自己的腿疾主持人對新娘子的失誤並沒有諱莫如深,而是敢於當眾自嘲臨時發揮,麵對工友觀眾的嘲笑,他們主動誇大自己的生理缺陷,將其上升到“左派”和“右派”妙語圓場,將之上升到“幸福無邊”這樣一個“檔次”,立刻製造出了極具祝福意義其滑稽的效果,引得在場者哄然大笑。在大笑聲中無不鼓掌叫好,別人的嘲諷自動消解了,而兩人主持人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在陷入窘境時,除了以上所講的方法技巧之外,仍有許多別的方法和技巧,隻要運用得當,就能助你擺脫窘境。

第二節 遭遇尷尬

主持人並不是總是揮灑自如,風流倜儻或光彩照人,有時候也會有尷尬難堪的時候。比如自身知識不足造成的誤解,準備不足造成的失誤,交流不通造成的冷場等。

如處於這樣的尷尬場合時,就需要具備“環顧左右而言他”的語言藝術,從而能使你麵對尷尬而峰回路轉,取得柳暗花明的幽默效果。

一、淡化法

1988年8月3日,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出訪澳大利亞時參觀墨爾本市市容。突然遭到愛爾蘭共和軍的支持者們的圍攻,在示威者們的一片謾罵聲中,撒切爾夫人在澳大利亞警方的保護下倉惶離去。即便對一個老資格的政治家,這也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而對東道主澳大利亞來說,也是大丟臉麵的。在當晚的宴會上,撒切爾夫人在賓客的好奇、期待和主人難免的困窘尷尬中,輕鬆地評論說:“墨爾本是一個美麗而吵鬧的城市。”哄然大笑之後,聽眾熱烈鼓掌,大家為撒切爾夫人巧妙淡化、擺脫尷尬的技巧所歎服。

白岩鬆在一次直播報道中,由於信號傳輸線路故障,使我駐外記者的聲音先於圖像傳人入了千家萬戶的電視機裏。也就是說觀眾還沒看見是誰,怎麼回事,耳邊就已經響起了記者發回的報道。當這位記者報道完以後,白岩鬆在演播室的串聯中即興加了一句:

你看,我們這位記者想為觀眾做報道,讓觀眾更清楚的了解更清楚地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的心情實在是太迫切了,他的聲音都迫不及待的先於畫麵飛到了直播間裏來了。

這一句補場,連直播間外的導播都直點頭。她把一場激烈的政治性示威,淡化為城市由於人口高度密集而難免的喧囂吵鬧,使雙方的尷尬他將一次直播失誤淡化在一次不經意的聊天當中,而且不失時機地為這次事故加上了煽情的理由,使這次失誤在觀眾彼此心領神會的微笑中消逝殆盡。

二、轉移法

如果主持人當別人準備傷害你遭遇,用含義刻毒的語言對你說話時,但你可以先不動聲色,佯作沒聽懂他的意思,反給對方一種莫名其妙的回答,從而讓這樣,打破對方打算傷害你的企圖也就告吹了。

英國前首相威爾遜在一次競選演講中,遭到一個搗亂分子的挑釁。演講正在進行,搗亂分子突然高聲喊叫:“狗屁!垃圾!臭大糞!”這個人的意思很明顯,是罵威爾遜的演講臭不可聞,不值得一聽。但是威爾遜不理會他的本意,隻是報以容忍的一笑,安慰他說:“這位先生,我馬上就要談到你提出的環境髒亂差問題了。”隨之,聽眾中爆發出掌聲笑聲,為威爾遜的機智幽默喝彩。

可見,別人對方的用語再刻毒,但你你不動聲色,並來個答非所問,他對方也就“英雄無用武之地”了。這樣一來,垂頭喪氣的將是對方。

三、岔換法

岔換法是針對對方的話題,而岔換新的話題,字麵上看是回答了對方的問題,而實質意義卻是不相幹的兩個問題,正是答非所問,答亦所問。

有個發達國家的記者問非洲一個國家的大使:“貴國的死亡率必定不低吧?”大使接過話題就立即擲出一句:“跟貴國一樣,每人死亡一次。”

記者的問題是針對整個國家說的,而大使避其鋒芒,以“每個人的死亡”作答,巧妙地偷換概念,岔開話題,化解了可能出現的尷尬。作為主持人,難免為遇到反戈一擊的嘉賓,此時的岔換法不失為一妙招。

岔換法是針對對方的話題,而岔換新的話題,字麵上看是回答了對方的問題,而實質意義卻是不相幹的兩個問題。它給人的感覺通常是幹脆利落,能顯示出一種較為強硬的氣息。

比如有個發達國家的外交官問非洲一個國家的大使:“貴國的死亡率必定不低吧?”大使接過話題就立即擲出一句:“跟貴國一樣,每人死亡一次。”

記者的問題是針對整個國家說的,而大使岔開話題直言不諱地換用“每個人的死亡”作答,顯示了一種針尖對麥芒的強硬態度。

四、幽默法

“幽默就是力量。”它一方麵可以給他人帶來輕鬆和欣喜,另一方麵也可以使自己擺脫難堪尷尬的處境。

2009年央視春晚進行了第二次帶觀眾聯排也有技術意外,舞蹈《蝶戀花》需要LED屏幕的配合,在登場之前,電腦技術方麵出現問題導致節目卡殼。這時董卿幽默地打圓場:“這個技術是第一次應用到舞蹈中,既然是第一次,就要麵臨許多問題。我們稍等一下。我覺得今天現場的觀眾都是最幸運的,你們看到的這個(失誤)是別的觀眾看不到的,是真正的幕後。”

同樣是董卿,在2006年董卿在雲南大理錄製《歡樂中國行》時,曾經一不小心在石階上踩空,從高處滾下,出現意外,腿部多處受傷。當時,節目被迫中斷錄製,工作人員趕緊將董卿送往醫院緊急治療。雖然傷情好轉,但是最終,董卿腿部多處受傷,甚至需要人攙扶才能行走。董卿在這種情況下董卿堅持錄完節目,並連夜趕到天津參加“金話筒獎”頒獎晚會,堅持登台領獎並演唱。很多觀眾注意到,穿著高跟鞋的她上台時走路的姿勢非常別扭,幾乎是在一步一步往前蹭,這引起台下很多人的竊竊私語。對此,董卿為自己“打圓場”說:“為大理的景色‘傾倒\\u0027,倒在了三塔寺下。”這樣的圓場一下子化解了尷尬博得觀眾的同情和理解。

有一個人“懼內”,單位上同事們常拿他取笑,問:“你家裏的事,到底誰說了算呀?”他回答:“大事,我說了算;小事,夫人說了算例如決定什麼是大事呀什麼是小事呀這種小事,就是夫人說了算!”眾人笑了,他也笑了,也是一片輕鬆愉快。

別人本想取笑他“懼內”,讓他在眾人麵前“出出醜”,然而,他的幽默引來笑聲,自己也輕輕鬆鬆地解了圍。

五、反諷法

這是一種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反擊術。當對方以不友好的態度傷害了你的自尊心,使你失麵子、陷入尷尬境地的時候,反諷會使你轉敗為勝,還你自尊。

大詩人普希金一次在彼得堡參加一個公爵的家庭舞會時。當他邀請一位小姐跳舞時,這位小姐極傲慢地說:“我不能和小孩子一起跳舞!”普希金很禮貌地鞠了一躬,笑著說:“對不起!親愛的小姐,我不知道你懷著孩子。”說完便離開了,而那位漂亮的小姐無言以對,臉色緋紅。

反諷不是氣急敗壞的叫囂,也不是“黔驢技窮”的狂鳴,它應該是偶而露出的崢嶸它應該是偶爾露出的崢嶸,銳利鋒芒的一現。

六、莊諧並用法

人際交往中,由於各種原因,會出現這樣那樣令人想不到的十分尷尬的場麵。這時往往需要急中生智,隨機應變,動用莊諧並用的說話藝術來緩和氣氛、擺脫窘境、轉危為安,並能達到人際關係的和諧友好。

上海一所學校工會婦女委員張老師為本校青年女教師王某介紹男朋友,約定下星期日上午9時在張老師家中碰麵。雙方如約而至,想不到王老師化妝過濃:眼睛黑得像煤球,嘴唇紅得像櫻桃,被雪白的粉臉和豔麗的華裝一襯,似乎有點“嚇人兮兮”。張老師深知男方性喜淡泊,屬寧靜致遠型,對濃妝豔抹肯定印象不佳,但又怕好事八字不見一撇就告吹和不忍傷了女方的自尊心。她靈機一動,立即鎮定下來,以輕鬆的語調,若無其事地隨口說道:“喲,小王,看你今天打扮得多漂亮,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但你臉上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似乎還需要調整一下哩!”一句話說得賓主雙方和初次見麵的男女雙方都會心地大笑起來。

2006年在滬上的某個活動現場,主角蕭薔讓眾人苦等 20多分鍾,為了圓場,現場主持央視名嘴董卿“被迫”現場放歌。在浦東召開的某活動現場,眼看會議流程已到了主角蕭薔出場的時刻遲遲沒有到場,卻不見美人蹤影。長達20多分鍾的等待就此上演,:。

期間董卿多次半開玩笑說:“她怎麼還不來,到底是不是住這個酒店?還是在來的路上?”遲遲未見蕭薔遲遲沒有現身的身影,觀眾顯然有些不耐煩,已經失去了耐心更有甚者將目光轉移到現場的美女主持董卿身上。

這時有人喊道:“董卿,你唱一個吧。”一聽這話,董卿立刻機智回應:“不行的,主持人是說的比唱得要好聽。如果今天我唱了,明天各大報紙會說董卿說不好,隻能現場賣唱了。”台下觀眾也“不甘示弱”,“沒關係,你比蕭薔名氣還大呢。”

“那這樣,我給大家出一道腦筋急轉彎,答對了我就唱。”無奈之下,董卿隻得現場出題,笑問 :大家“林黛玉是怎麼死的?”“摔死的”,台下數人異口同聲。為了拖延時間,,眼看已經沒法推托,董卿隻能順勢答應並清唱《但願人長久》,雖然不是專業歌手,但她的歌聲也讓在場觀眾歡呼不已。

有了董卿的救場,蕭薔的遲到風波才得以平息。,現場的氣氛立刻輕鬆、和緩了許多,董卿現場調侃說,是蕭薔給了她唱歌的機會。房間裏的氣氛立刻輕鬆、和緩了許多,人際關係裏融進了相互尊重和理解的成分。之所以會取得如此顯著的效應,全在於張老師董卿的臨場應變和出色發揮,麵對意外情況,主持人就要學會與現場觀眾周旋拖延的技巧,除了唱歌還有做遊戲、猜謎語、腦子急轉彎等互動方法。她把用於表現我國現階段基本國策的政治術語臨時降低其身價和改變其莊重的色彩,用來說明化妝美容等生活細節的小問題,增加了幽默詼諧的語趣,從而莊諧並用才能收到改變尷尬處境的實效。

上麵介紹的這六種方法,隻不過是應付尷尬局麵諸多技巧中的幾種。主持人要應付尷尬局麵,需要靈敏的思維、豐富的語彙、淵博的知識、嫻熟的技巧,隻有這樣,才能從容應付各種尷尬局麵,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第三節 出現僵局

在主持談話類節目時,主持人最害怕的是出現僵局,所謂僵局,就是一種僵持不下的狀態,在節目主持過程中造成這種狀態有時是因為嘉賓初上電視緊張造成的,有時是因為嘉賓與嘉賓之間,嘉賓與主持人之間話不投機,格格不入,無法交談造成的。

在這種情況下,該如何辦呢?在這時就需要通過一定的方式活躍氣氛打破僵局。

由於人們的年齡、所受教育程度和所處的工作、生活環境等情況不同,而呈現出各種不同的特點。這就決定了我們在打破僵局時要注意所處場合的狀況,把握好說話的分寸。下麵就介紹幾種打破僵局的技巧與方法。

一、根據對方的興趣尋找話題來打破僵局

興趣與人的情感聯係十分密切。當人們對某種事物感興趣時,總感到稱心如意,伴隨著愉快情感。因此,從與己不和者對方感興趣的事情說起,不僅能消除他們的敵意,而且能實現感情交流,甚至會出現“酒逢至會出現“酒逢知己幹杯少”的局麵。對於這一點,有許多事例可以證明。

某連指導員因多次批評城市入伍的戰土小劉不守紀律某連指導員因多次批評城市入伍的戰士小劉不守紀律,致使小劉和指導員產生很大的對立情緒。指導員雖然三番五次找他談話,都因話說不到一塊而陷入僵局。後來,指導員通過認真觀察,發現小劉對繪畫很感興趣。一天正當小劉欣賞齊白石的作品時,指導員來到他身邊說:“小劉,你看的是齊白石的作品吧!”小劉一見是指導員,以為又是來教訓自己的,便冷冷地說:“怎麼欣賞齊老的名作也犯紀律?”指導員回答說:“不,齊老的畫栩栩如生,很有美感,不僅在國內數一數二,就是在世界上也很有名氣,值得一看!”“怎麼你也懂繪畫?”小劉的口氣立刻溫和了起來。“懂還談不上。不過略有所知罷了。”指導員進一步同他熱乎起來。就這樣,兩人從達芬奇兩人從達·芬奇、米勒,一直談到徐悲鴻,越談越起勁,愈說愈密切。最後,小劉終於主動檢討了自己的過錯。

央視《麵對麵》節目在采訪一個因挪用公款賭博被判處死刑的新聞人物時,這個人一開始對王誌的采訪表現出了排斥的態度,但是王誌很好地利用他打麻將這個愛好,恰當開啟話題,拉近了距離,令該被采訪對象最終答應采訪:

被訪者:雖然我看過你的節目,但我還是不願意接受你的采訪。因為我很怕兒子看到這個節目,而且自己已經一無所有了,我現在但求一死。

王誌:既然你認識我,就應該給我點麵子。我也打麻將,中國有許多人打麻將,你的經曆是一個很好的教訓,應該讓更多的人引以為戒。

接下來,這個人向王誌提出了幾個要求,諸如什麼時候播要告訴他,而且不能讓監視他的人看到。在王誌一一答應後,這個采訪終於得以完成。

這個事例生動地說明:興趣相投,愛好一致,能融化感情上的“冰霜”,打破雙方談話的僵局。

眾所周知,作為主持人,是需要引導訪談對象、嘉賓或觀眾的。巧妙地抓住對方感興趣的話題或事情,這樣不僅能夠打破僵局,而且始終將話語的主動權把握在自己的手裏。當然,我們講的興趣愛好,是指積極良好的興趣愛好,而對那些不良的興趣愛好,除非迫不得已,否則我們決不能去迎合。

二、從對方熟知的事物入手來打破僵局

如果初次見麵時,雙方之間由於互不熟悉,一定會出現某種僵局。但如果一方能從對方熟知的事物人手入手來進行交談,那麼僵局會很快打破,雙方的距離會很快拉近。

主持人甲:場上的嘉賓有沒有碰到送禮為難的事?

嘉賓甲:這個幾乎人人都能碰上,但是不好說呀。

嘉賓乙:沒錯,是這樣的。

嘉賓丙:有生活就有送禮,碰到親戚朋友結婚或者生孩子,或者有同學出國,買點東西表示一下,我看還是必要的,也非常自然。

(嘉賓和觀眾都沉默不語了。)

主持人甲:我有個朋友,他上個月總共收到三張請柬,一張請柬就要準備300元,一個月的生活費沒了。

主持人乙:說實在的,送少了實在拿不出手。

主持人甲:是啊。金錢與人情是怎樣一種關係呢?

案例中,就在訪談馬上陷入僵局的時候,主持人甲迅速舉出實際中的例子,而這樣的例子對人們來說都是很熟悉的,這樣就能夠給嘉賓以提示,從而打破僵局,保證節目的順利發展。

1937年,韋爾斯作為《密勒氏評論報》駐北平記者到西安準備赴延安采訪。在一個深夜她擺脫西安國民黨勢力和藍衣社特務監視,化妝從窗戶跳出住地,逃離西安到達延安。到達延安的第二天早上,毛主席和朱總司令一同來看她。

毛主席說:“歡迎你到延安來。”

韋爾斯說:“我知道你的故事。因為我丈夫斯諾寫了你的故事,是我給他打的字。”

毛主席聽了會心地笑起來。韋爾斯立即從筆記本中取出一張照片,對毛主席說:

“我早就從這張照片上認識你了。這是斯諾給你照的。我從西安跳窗戶出來時,隻帶了兩樣東西。一樣就是你的照片,一樣是一盒口紅。你知道,一盒口紅對美國年輕的婦女是多麼重要,幾乎什麼都能貢獻出來,而口紅是不能丟的。所以,你也就不會詫異了。”

詼諧的話語逗得主席和總司令哈哈大笑起來。

毛主席接過那張戴著紅軍八角帽大的照片,眯著眼睛笑著說:“我從來沒有想到,我的照片會這麼好看。”

從這開始,雙方感情上的距離一下拉近了,談話格外融洽起來。

韋爾斯對毛主席說:“我在延安看到你,看到一位中國革命的領導人,就仿佛在美國的一個村落裏看到華盛頓一樣。”毛主席點點頭笑道:“我知道美國的華盛頓這個人。”

韋爾斯又說:“不過,我讀過斯諾寫的你的傳記,仿佛更像林肯的傳記一樣,而不像華盛頓。”

毛主席說:“我知道林肯,也喜歡林肯這個人。他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的宣言,勝利地進行了一場影響深遠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民有、民治、民享這個口號就是他提出來的。韋爾斯笑道:“而你是要解放全中國人民的。”參見《領導語言藝術》,企業管理出版社。

這次清晨的會見是韋爾斯在延安漫長的采訪序曲。由於韋爾斯一開始就點到了溝通雙方感情的觸發點,因而雙方感情距離很快便縮短了。韋爾斯的第一句話目的是告訴毛主席她雖然是第一次見到毛主席,但卻不是陌生的,因為她曾為斯諾寫毛主席的傳記打過字。這樣的交待就使毛主席對她的態度不同於對待一個對毛主席一無所知的人那樣這樣的交代就使毛主席對她的態度不同於對待一個對毛主席一無所知的人那樣。接下來韋爾斯拿一張照片給毛主席看,並說她把這張照片當作最珍貴的東西並說她把這張照片當做最珍貴的東西。話說得很風趣,使雙方感情進一步融洽。第三步韋爾斯三言兩語道出了她對毛主席的評價,把毛主席同美國的華盛頓、林肯聯係起來。這樣一方麵說明她本人已經對毛主席的革命活動有所研究,讓訪問對象清楚地感覺到她對對方活動抱有極大興趣,從而證實雙方在同一觸點上的雙向共鳴。另一方麵引起毛主席對她本人的信任與重視,說明她並不是一個走馬觀花出於好奇看看熱鬧的年輕外國女子。韋爾斯明白,隻有在訪問對象重視記者的來訪並信任其誠意與能力的情況下,訪問對象才能同記者進行深入的交談。她要造成一個與毛主席一見如故的印象,而她確實成功了。

三、精心布置對方感到親切的語境來打破僵局

對方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一般都會感到不太自然,往往會出現僵局。但如果能事先對對方各方麵的情況有個具體的了解,為對方布置一個使對方感到親切的環境,往往有助於消除對方的陌生感,打破交談的僵局。請看下例:

19年,黃炎培等六位國民參政員應邀訪問延安。“我們20多年不見。”毛澤東和黃炎培握手時說。黃愕然。畢竟是第一次見麵呀!毛澤東笑著說:“1920年5月某日在上海,先生主持會議歡迎杜威博士,演講內容如何如何,那一大群聽眾之中就有我毛澤東。”黃炎培深感意外,想不到當年在聽眾之中,竟有這樣一個蓋世英豪。他盛讚毛澤東的好記性,原先的陌生感一掃而空。

次日,黃炎培等6人又應邀到楊家嶺,他走進毛澤東的會客室,驀然發現當中有一幅畫極為熟悉。畫上是一把酒壺,上書“茅台”二字,壺邊幾隻杯子。此乃出自沈鈞儒次子叔羊之手。畫上還有一首詩:“謠傳有客過茅台,釀酒池中洗腳來。是假是真我不管,天寒且飲兩三杯。”一種懷舊之感不禁油然而生,這不正是自己的題詩嗎?不錯,這幅畫原是叔羊為沈鈞儒畫的。作於1942年國民黨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時,請自己題詞,因忽然想起長征中共產黨人在茅台酒池洗腳的謠傳。針對這個謠傳,題寫了這首七絕以諷諭之。萬沒想到,這幅畫竟掛在中共領袖的客廳裏!頓時,一股知遇之情似暖流溢滿了黃炎培的周身。他深感與毛澤東等共產黨人一見如故,可以推心置腹。參見《領導語言藝術》,企業管理出版社。

事實證明,延安會談堅定了黃炎培先生今後的方向,而毛澤東精心布設的會談氣氛與環境又為會談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2005年9月《對話》節目在專訪時任中海油總經理的傅成玉時,陳偉鴻是這樣創造語境的:

主持人:讓我們用掌聲請出,我們今天的嘉賓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經理傅成玉先生,,掌聲有請。你好,傅先生。

傅成玉:你好 。

主持人:我想對於剛剛過去的這一段跨國並購的風雨曆程,一定還記憶猶新。

傅成玉:這是永遠忘不了的。

主持人:永遠忘不了。可是我們也有很多感興趣的地方,比如說在整個事件進行過程當中,您從來沒有接受過中文媒體的任何采訪,所以很多報道無論它是評論,無論它是質疑,可能都是從我們局外人的角度進行的一次猜測。那在您看到的這林林種種林林總總的報道當中,您覺得哪一個評論是最切合實際的。

傅成玉:8月3號,咱們這個香港《經濟日報》,它說呢“中海油失之東隅,北京收之桑榆”,美國阻撓中海油收購是下了一招臭棋,、錯棋。因為這樣給中國政府有更大的空間,可以和其它和其他的石油生產國開展合作。所以說中海油表麵上是輸了,北京中國可能是實際的贏家。

主持人:這篇報道讓我們的傅總印象特別深刻,那在這些報道當中有沒有一些看起來離題萬裏的這種猜測,或者是評論呢?

傅成玉:也有,比如說網上說我們是用計劃經濟的體製和市場經濟體製去打仗。比如說我們不懂國際商業運作準則,而用中國的國企的準則去跟人家去打,所以輸了。比如說又一個敗家子,冤大頭。說誰來管一管,這些國有企業的敗家子,這個我不太理解,但是我相信都是誤會。

主持人:我們感謝傅先生對大家的這番關注的理解,當然還有很多的情況,確實是我們不了解的,這也是公眾特別感興趣的地方。所以今天我們把您,大家稱為整個並購行動的幕後導演請到了現場,希望您給我們來回望這段曆程的時候,告訴大家許許多多的不了解,不明白,究竟是怎麼回事,好不好?

傅成玉:好這也是我今天願意到這裏來的一個原因。因為在整個過程當中,應該說全國人民都在關心、關注、理解和支持我們這件事。所以我們今天雖然是收兵了,沒做成,我們有義務給全國人民一個交代,說到底怎麼回事。

毛澤東不愧為口才大師,他主持人精心布置的語境使黃炎培傅成玉倍感親切,打破了兩人初次見麵的僵局,使兩人一見如故。這無疑是有利於爭取國民黨左派、加強抗日的統一戰線的。最終促成了會談的成功。

四、通過讓對方信任自己來打破僵局

如果對方對自己持信任的態度,那麼雙方之間的僵局就會馬上打破。首要的問題是如何使對方對自己信任,這就需要誠懇的態度和人格。當你和別人接觸時,你在談話中流露出你的真摯、誠懇的態度,並向對方展示你的人格,往往能打破僵局,取得對方的信任。

有一位美國記者一次采訪關於青少年酗酒習慣的問題。他選擇一個初級中學副校長了解有關的情況。她問這個副校長,在他的學校是否也有這類難題。對方吞吞吐吐回答說,如果我們有這類問題,我們將自己解決應付它,我們將不在報紙上討論。采訪對象非常疑慮,不耐煩地告誡記者,不允許使用自己的名字和學校的名字。記者告訴她,青少年酗酒這是社會現象討論,並不影響學校聲譽。如果學校重視這個問題,證明學校對青少年負責任。副校長最後改變了態度,允許記者登報並同記者進行了深入討論。

五、從不同角度著手來打破僵局

有時候出現僵局時,從一方麵理解會勃然大怒,但從另一角度來考慮,便會出現新的轉機,從而使“僵局”不“僵”。在出現僵局時采用這種方式往往會有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