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端正態度,明白你在為誰工作(1 / 3)

在工作麵前,態度決定一切。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著他的人生態度,不同的態度成就不同的人生,有什麼樣的態度就會產生什麼樣的行為,從而決定不同的結果,所以好員工要時刻保持一種積極上進的工作態度,隻有這樣才能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讓自己成為企業最需要的員工。

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薪水

有許多員工在上班時總喜歡“忙裏偷閑”,他們要麼上班遲到、早退,要麼在辦公室與人閑聊,要麼借出差之名遊山玩水……這些人也許並沒有因此而減少自己的收入,但他們會錯過一次次晉升的機會。

一個人如果總是為自己到底能拿多少薪水而大傷腦筋的話,他又怎麼能看到薪水背後可能獲得的成長機會呢?他又怎麼能意識到從工作中獲得的技能和經驗,對自己的未來將會產生多麼大的影響呢?這樣的人隻會無形中將自己困在裝著薪水的信封裏,永遠也不懂自己真正需要什麼。

工作所給你的,要比你為它付出的更多。如果你將工作視為一種積極的學習經驗,那麼,每一項工作中都包含著許多個人成長的機會。如果你一直努力工作,一直在進步,你就會有一個良好的、沒有汙點的人生記錄,使你在公司甚至整個行業擁有一個好名聲,良好的聲譽將陪伴你一生。

工作占據了我們生命中的大部分時間。工作是人生運轉自如的轉軸,影響著人的一生。假如我們在工作崗位上得不到尊嚴與快樂,那麼我們的人生隻能是暗淡無光、毫無生機。假如工作沒有尊嚴與意義,我們的人生又怎能幸福快樂?

為金錢工作,工作隻能無味,但為自己工作,工作能給你輕鬆愉快的心情,而且人們也會更加重視你,仰慕你。因為你的付出帶給別人快樂,使別人從中獲得利益,也實現了你自己的人生價值。

有這麼一個故事,小王取得博士學位的時候,小王與他的同學小張一起來到某一跨國公司工作,剛開始時小王的薪水是10000元,但小張的薪水卻比小王多5000元。這確實不公平。工作的時候,小王總是漫不經心,小錯誤常常發生,工作效率低,要不然自己就像吃了大虧。

現在看來小王是多麼愚蠢,小王隻為薪水工作,認為少5000元就要少幹5000元的事。讓學習機會與晉升空間遠離自己而去,各種各樣的壞習慣油然而生,成為以後成長的障礙。

在美國,有一個年輕人取得博士學位後,自願進入一家製造燃油機的企業擔任品檢員,薪水比普通工人還低。工作半個月後,他發現該公司生產成本高,產品質量差,於是他便不遺餘力地說服公司老板推行改革以占領市場。

身邊的同事對他說:“老板給你的薪水也不高啊,你為什麼要這麼賣命啊?”

他笑道:“我這樣是為我自己工作,我很快樂。”

幾個月後,這個年輕人晉升為副總經理,薪水翻了幾倍,尤為重要的是這幾個月的改革,讓企業的利潤增加了幾千萬美元的收入。

不在乎其他人的看法,虛心學習,把工作做好,不要和別人一樣在工作的時候腦子裏全是“我是在為老板打工”的思想。

不要隻為金錢而工作,不要在乎別人的說法,積極工作,從工作中獲取快樂與尊嚴,這就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工作,也能實現你人生的價值。這樣,你的人生會更輝煌,生命會更有價值。

切莫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

常常有這樣的一些人:他們每天按時上班,按時下班,如果交給他們任務,雖然做得不很出色,卻可以按時完成;他們不與別人爭什麼, 也不為自己爭什麼,許多時候他們似乎顯得與世無爭;他們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就撞一天鍾。

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明確的目標,失去了前進方向,就像一個在沙漠裏迷了路的人,無論他怎麼轉,他也走不出沙漠,那麼他就隻能消極地等待救援,或者幹脆什麼也不做。身在職場,第一要緊的事就是樹立奮鬥目標。有了目標,工作就會充滿機會;有了目標,自己才有努力的方向。

我們周圍有許多人,他們整天辛勤工作,從不偷懶,但一生隻能養家糊口。從外在表現看起來,他們兢兢業業,很讓人敬佩,但他們老了,卻會感到自己的一生過得並不精彩。相比之下,一些並沒有他們勤奮的人卻取得了比他們大的成就,過上了比他們更好的生活。這讓他們百思不得其解。

1953年,美國耶魯大學對畢業的學生進行了一次有關人生目標的研究調查。在開始的時候,研究人員向參與調查的學生們問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們有人生目標嗎?”對於這個問題,隻有10%的學生確認他們有目標。

然後,研究人員又問了學生第二個問題:“如果你們有目標,那麼,你們是否把自己的目標寫下來呢?”這次,總共隻有3%的學生回答是肯定的。

20年後,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世界各地追訪當年參與調查的學生,他們發現,當年白紙黑字把自己的人生目標寫下來的那些人,無論從事業發展還是從生活水平上看,都遠遠超過那些沒有這樣做的同齡人。這3%的人所擁有的財富居然超過了餘下的97%的人的總和。

3%的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他們有明確的目標。而那些沒有目標的人,雖然工作很辛苦,卻不知為何工作,得到的回報更是和他們的付出差距很大,於是,時間一長,他們就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鍾,渾渾噩噩、虛度年華了。

其實,我們隨時都在為自己設定著或大或小的目標,比如:想要一件漂亮的晚裝;想買一輛心儀的汽車;想送孩子上最好的學校;想要環遊世界;想有一家自己的公司 等等,重要的不是目標是什麼,關鍵是它要明確、切實可行,要把每一個看似很小的目標一個個落實下來,一個個去實現,你的人生才充滿色彩,才不會虛度。

美國康奈爾大學曾經做過這樣一個有名的“青蛙試驗”。試驗人員把一隻健壯的青蛙投入熱水鍋裏,青蛙馬上就感到了危險,拚命一縱便跳出了鍋。試驗人員又把這隻青蛙投入到冷水鍋裏,然後開始慢慢給鍋加熱。開始時,青蛙暢快地遊來遊去,毫無戒備。一段時間後,鍋裏的水溫度逐漸升高,而青蛙在水溫緩慢的變化中卻沒有感受到危險,最後,一隻活蹦亂跳的健壯青蛙竟活活給煮死了。

人們很容易習慣一種安逸的環境,這種暫時的安逸會麻痹一個人的神經,使他們總以為這種安逸可以持久下去,就像那隻冷水鍋裏的青蛙一樣。但事實上,許多的因素正在發生著變化,也許很小,也不容易引起注意,但積少成多,等到真正爆發的時候,就已經到了毀滅的時候,那時再想挽救已經沒有機會了。

在世界500強的企業名錄中,每過10年,就會有1/3以上的企業從這個名錄中消失,或落魄、或破產。在總結這些企業衰落的原因時, 人們發現,春風得意之時正是這些企業衰落的開始,因為正是在這個時候,他們忽略了危機的存在,忘記了產品開發以及經營管理的超前性。

反觀在500強中長期站住腳的企業,則對危機意識有著深刻的認識。百事可樂公司負責人在公司蒸蒸日上時,反而提出了“末日管理”的理論,他經常以大量令人信服的信息讓員工體會到危機真的來臨了,“末日”似乎不遠,以此來激發員工不斷向上的鬥誌,並要求公司的年經濟增長率必須保持在15%以上。百事趕超可口可樂的業績充分說明了“末日理論”的實用性和必要性。

其實,不僅僅是企業、領導者要具有危機意識,作為員工更要有危機感。這種危機感體現在對工作的珍惜程度上。危機感強的員工,總會對工作倍加珍惜,他們懷著一種感恩的心在工作,因為他們知道,如果不珍惜工作,不時刻保持危機感,自己的位置就有可能被別人替代,自己不珍惜工作,就如同冷水中的青蛙,麵臨被企業淘汰的危險。

作為員工,心中常有危機感對你將是件利大於弊的事情。從表麵上看,人們努力工作是被環境及生活逼迫的,但真正的動因卻是發自個人內心的世界,是心中危機感的驅使,是你自己內心的自驅力告訴你應該這樣去做,你希望自己活得幸福和成功。

抱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這樣心態的人完全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別人,自己沒有一點的主動,所以,他的美夢隨時都會被別人叫醒,隨時會中斷自己的職場生涯。失業對他們來說,就和下班一樣平常。

要想不失業,唯一的辦法就是珍惜自己現在擁有的工作,不斷地努力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技能。隻有這樣,你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你才可以在職場的競爭中立於 不敗之地,才能更好地發展自己的事業。努力工作,不僅是一個員工對待工作的態度,更是減少後顧之憂,拓展未來之路的最佳手段。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心態和工作方式顯然沒有任何的效率可言,而如今的社會又是一個講求高效率的時代,沒有一個企業能在效率低下的情況下取得發展。所以,這些企業必然會讓那些工作不努力,沒有什麼效率的人失去位置。無論你在什麼企業,對待工作千萬不能又僥幸心理,認為很多人都這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能混一天算一天。到頭來,你失去的將是你自己的未來和前途。

不要身在曹營心在漢

一個月沒有達到自己預想的目標,便懷疑自己是不是選錯了單位;六個月沒有得到提升,便懷疑自己受了虧待;一年沒有加薪,便懷疑自己是不是已經沒有前途了。在他們眼裏,總覺得下一個工作肯定比現在的好,一切問題都能以跳槽的方式來解決。

趙向東畢業剛滿一年,卻已經跳槽了5次,中間累計待業的時間比工作時間還長。不論到哪個公司,他看到的都是一大堆毛病,到了哪裏,都感到對工作沒有興趣。因此,不是幹了幾天就跑掉,就是幹了一個月就被炒,到現在也沒有一個固定的工作。就這樣,他慢慢地失去了以前那種努力上進的心勁,一有困難,首先不是從自身找原因,想著如何解決它,而隻想著怎樣逃避它。

一位人力資源部經理說:“當我看到申請人員的簡曆上寫著一連串的工作經曆,而且是在短短的時間內,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他的工作換得太頻繁了。頻繁地換工作並不能代表一個人工作經驗豐富,而是更說明了這個人的適應性很差或者工作能力低。如果他能快速適應一份工作,就不會輕易離開,要知道,換一份工作的成本也是很昂貴的。”

其實,轉換對工作的態度與看法,才是解決問題最根本的方法。當你萌生去意時,不妨先轉換一下自己的心情,從積極的角度重新審視自己的公司、自己的工作以及自己的老板和同事。

在抱怨公司的時候,應該同時想想自己是否主動地為公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事實上,你的待遇和你的工作成績是成正比的,一個各方麵都很優秀的人,老板是絕對不會視而不見的。隻有經過一番磨煉,才能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也才有可能從事更重要的工作。

若與上司、同事失和,必須認清自己也得承擔一定的責任,不要事事以自我為中心。要培養自己的耐性,並以開闊的心胸包容所有事物,同時也應該積極與各種人 接觸,學習接受他人的本性,而不要一味的要求他人照著自己的意思行事。若習慣將一切過錯推諉他人,認為自己的不幸都是周遭的人造成的,那麼不論換多少次工作,同樣的情況隻會一再發生。

即使你做過幾十種工作,如果都沒做好,也不會積累下多少經驗的,而且其他和你同齡的人,可能在某一個 工作領域早已經做到了很高的位置。找到自己喜歡做的工作,以及適合的環境,就不要再跳了,其實每換一份工作都會失去一些東西的,譬如,你在原來公司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同事培養出來的默契,技能訓練和豐富的工作經驗等。

其實如果你沒有在一家企業工作一至兩年以上,根本不會學到該職位的精髓,有些人短短幾個月就換公司,這是對自己及所在公司不負責任的表現,一般企業在錄取此類人會格外慎重考慮。

一個人的職業發展需要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才能得到逐步的成長,切勿成功心切,“揀了芝麻,丟了西瓜。”出現這種浮躁心態的時候,要認真思考,究竟是自己的問題還是企業的問題。沉下心來,踏踏實實地幹好自己的工作,當真正地融入到企業中時,也許你會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發現自己的價值。如果工作一段時間後,你發現這種工作的確不適合自己,那麼你可以理性地做出更好的人生選擇。

轉職前的準備工作一定要做好,不能什麼都沒準備好,抬腿就走人,導致跳槽的高成本,這是不理智的選擇。很多人選擇盲目的跳槽,造成了自身經驗的再流失及誠信忠誠度的降低。

在你決定轉職之時,必定會對未來有所期待,幻想著通過跳槽達到一個燦爛光明的美好前景。但現實是非常殘酷的,也許當你去一個新單位時,會發現許許多多的問題,很可能是你遠遠沒有預想到的。

草率的結果,隻能是隨大流。隻看到新工作表麵的優點,卻沒有反思自己的工作態度,輕易地放棄原本熟悉的工作,結果使自己陷入到更為惡劣的工作環境中。

跳槽是職業生涯旅途中在某個驛站的轉折,在這裏,你將換乘另一列車,駛向心中的目標。不要搭錯車、跑錯路,否則隻能與心目中的目標背道而馳,越走越遠。

當今社會,兼職被一部分人奉為“生財之術”而大行其道。在麵對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時,有的人理智地分析現狀,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理清自己的工作思路;而有的人就會產生一些不端正的心態,滋生一些錯誤的想法,從而給工作帶來一些障礙,也給自己的職業生涯抹上了灰暗的一筆。

有些人在工作期間“腳踏兩隻船”,開辟“第二職業”,幻想著這樣會給自己增加一些額外的收入,帶來短時期的收益。這其實是一種既不明智又得不償失的行為。

由於正常的工作已占去了不少時間,再加上畢竟一個人的精力有限,一心二用,顧此失彼,自然不能把全部心思放在本職工作上。如此一來,大腦得不到放鬆,效率自然不會太高,就會大大降低本職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這必然會影響到本職工作正常的進度。

另外,員工一旦兼職,就很難做到全身心投入工作,常常會敷衍公司布置的任務。公司內部如果出現越來越多的兼職者,勢必會影響其他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從而影響到公司的正常運作。

為此,不少公司都明文規定員工不準兼職,如,員工未經公司書麵批準,不得在公司內利用上班時間或利用公司資源從事與公司無關的營利性的工作。尤其嚴格禁止不得在公司外兼職任何獲取薪金的工作,更不能容忍員工在為公司工作的同時,悄悄地為公司的競爭對手做兼職。

自然,從事“第二職業”的人不會光明正大地去幹,往往偷偷摸摸,害怕被同事,尤其是老板發現。工作時間開辟“第二職業”會直接影響辦公效率,拿著老板的錢去做自己的事,一旦被老板發現,哪怕你工作再勤奮,也會給老板留下一種不務正業的印象。

在2007年全民炒股時代裏,有不少是職場中人上班時間電腦的主頁變成了證券之星,電話聊天主題離不開“買了嗎”、“買什麼”之類的詢問。

小張在一家網絡公司上班,平時總是羨慕誰誰的收入高,誰誰的賺錢門道多,就盤算著自己怎樣也能賺些外快。這一陣子,股市行情節節攀升,炒股風氣高漲,小李的一位朋友就趁此機會大賺了一筆,還鼓動小李也投身股市。

於是,小張整日沉浸在股票的漲漲跌跌中,上班的時候也念念不忘,有時就忍不住偷偷上網查看一下股票行情。小張心裏也很清楚:在上班時間幹私活是違反公司 製度的。但他心存僥幸,心想:隻要不被老板發現,就沒什麼大不了的。他自以為警惕性很高,一見老板向他這邊走來,就迅速地將電腦畫麵切換到要交付的任務上去。

最近幾天老板都沒有出現在公司,小張以為老板一定是出差辦事了,就更加放心大膽地忙活開了。誰知當他做得正起勁的時候,忽然瞥見老板在背後冷冷地看著他,小張的心裏不由升起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老板什麼話也沒說,轉身離開了。

等小張做完了手頭的工作,老板便通知他去財務部那兒領了最後的薪水,並告訴他,以後可以不用再做“地下工作者”了。

在一項關於員工炒股的調查中,超過四成的人平均每天花四、五十分鍾關心股市;有近九成的炒股白領坦承,股市的波動影響到自己的工作表現。

有位公司老總對這種行為明確表態:“如果我發現我的員工有兼職行為,我絕不會重用他,甚至會辭退他。因為,這是對公司不忠誠和對領導不尊重的做法。”如此一來,你未來的職業前景就可想而知。

作為一名員工,要有著忠於本職工作的職業態度。也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做任何事,都必須盡心盡力,對工作認真負責;要從身邊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要和企業融為一體,一切以公司的利益為重。工作之餘,不妨多學習一些工作中可能需要的知識。總之,隻要不影響本職工作,你可以盡可能多地豐富和完善自己。

工作付出三種情

員工和企業,和同事,和老板,與工作之間的關係,可以用感情、熱情、激情來概括。這三種情感如同三根紐帶,連接著你的事業,你的努力,你的成功。

感情是熱情和激情產生的土壤。員工是企業的一分子,那麼必須樹立主人翁的意識,這不僅是對員工責任感的培養和要求,更是讓員工能把自己的事業和成功與企業聯係起來。隻有當一個員工對供職的企業,對所從事的工作產生了感情,他才會忠誠於公司,也忠誠於職業;他才會負起責任來;他才會體現敬業的精神;他才會投入熱情;他才會在工作中激發內心的激情……

一個年輕人曾這樣說:“說實話,工作了這麼長時間了,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從中學到了什麼,每天上司要求我做什麼事情,我就會按照他的要求去做,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工作是否適合我,我到底在這個公司能有多大的發展。隻知道為了生存,我還必須在這個公司幹下去。時間長了,我就對這種機械式的工作方式感到厭倦了,每天提不起精神來,工作對我而言,已經成為平淡無味的東西了。”

通過年輕人的話,你可以看到了他所存在的問題。他很茫然,因為他不知道自己適合從事哪一行。一個隻是為了生存而勉強工作的人,他怎麼可能對工作產生感情,進而對公司產生感情;一個無法產生感情的工作,熱情和激情就沒有了激發的突破口。唯一存在的理由就是生存,就是謀生。在這個前提下,完全可以想見他的工作狀態會是什麼樣的。

對工作的感情,簡單地說,就是你願意為工作付出你的一切努力,它寄托了你的喜怒哀樂,成了你的一種生活方式。就像上 麵我提到的那個年輕人一樣,他不認為那份職業就是他的事業,他不願意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隻是在得過且過,他已經對工作產生了厭煩。那最好的辦法就是重新 選擇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