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端正態度,明白你在為誰工作(3 / 3)

比爾?蓋茨被女清潔工那種感恩的情緒深深打動了,他動情地說:“那麼,您有沒有興趣成為我們當中正式的一員呢?我想你是微軟最需要的。”“當然,那可是我最大的夢想啊!可是我沒有學曆呀!”女清潔工睜大眼睛道。

比爾?蓋茨給了她學習和發展的機會。此後的幾個月裏,女清潔工被安排用工作的閑暇時間學習計算機知識,而公司裏的任何人都樂意幫助她。後來她真的成了微軟的一名正式雇員!

在工作中,我們都應該懷著感恩的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因為老板信任並提供給我們一份薪水和一個工作平台,我們就應該責無旁貸地承擔起應有的工作職責。

做一名心存感恩的員工,你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真誠付出

如果你選擇了為某一個老板工作,那就真誠地、負責地為他付出吧。每天都為公司多著想,把公司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把對老板的忠誠化為動力,投入到你的工作中。感恩老板,就要稱讚他,感激他,支持他,不等老板交代,就把應該做的事做好。

2.控製行為

許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控製的,但我們至少可以控製自己的行為。如果不對自己的工作行為負責,我們就不可能對自己的未來負責。對待工作,是充滿責任感、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還是敷衍了事,這一點正是事業成功者和事業失敗者的分水嶺。事業成功者無論做什麼,都力求盡心盡責,絲毫不會放鬆,無論做什麼職業,都不會輕率疏忽。隻有這樣的人,才會把工作做得盡善盡美,實際完成的工作,往往比他原來承諾的還要多,質量還要高。這樣的員工,老板哪會不喜歡?

3.回報他人

常懷感恩之心,我們便會更加感激那些有恩於我們的每一個人。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我們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悅。常懷感恩之心,就要把給予別人更多的幫助和鼓勵視為自己最大的快樂,對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報。常懷感恩之心,才會對別人、對環境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賞;也才會對老板的給予念念不忘,時刻想著努力工作來回報他。

4.擔起責任

感恩老板,就要擔起工作的職責。老板會因為你能勇於承擔責任而重用你;相反,敷衍搪塞,推諉責任,找借口為自己開脫,不但不會得到理解,反而會讓老板覺得你既缺乏責任感,又不願意承擔責任。沒有誰能做得盡善盡美,但是,在如何對待自己的工作職責的問題上,則能反映出一個人是否是在真誠地感激老板。

我能為公司做什麼

現在,如果一個員工還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去做事情,其職業生涯的前景怕是很難樂觀。對員工來說,隻有工作業績最能證明你的工作能力,充分體現你的個人價值。因為,隻有每一個員工的個體價值得到提升,公司的整體價值才能得到提升,也才會長期發展。

張明和王華是一家公司下屬的質量檢測中心的新員工,他們的工作內容就是負責對公司所生產的產品進行樣品抽查、數據保存和分析。王華立誌在公司幹出點名堂,他接二連三地敲開老板辦公室的門,提出一個又一個建議或意見,讓老板臉上的笑容日益減少。張明是另一種做事風格,在他看來,光說不練假把式,為公司作出貢獻才是最實際的。

在平常的工作中,張明不僅以最高標準要求自己,還特別留心將不計入分析的抽查數據保存起來,每一個月做一次報表統計。這樣,可以彌補公司分析材料的不足,而這個分析材料是直接作為公司產品升級依據的。

這份“王氏報告”在第二年的年度產品改造和重組計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公司領導對這份報告非常重視,說張明為公司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公司按照他的報告調整產品後,在優勢市場上繼續所向披靡,在原先市場占有率不是很高的地區也開始呈現上升的勢頭。

一個統計季度下來,張明實實在在地為公司創造了300多萬元的利潤。他本人也因為對公司的突出貢獻而晉升為質檢中心常務副主任,薪水隨之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他為公司作貢獻的步伐並沒有停止,上個季度,他還帶領他的團隊為質檢中心開發了一套全程監控係統。

像張明那樣一心為企業作貢獻,創出業績的員工有很多很多,也正是有了這樣的好員工,企業的利潤才能不斷攀升。但不可忽視的是,像王華一樣的員工也不在少數,他們對公司各方麵的建設都非常熱心,一旦發現什麼缺憾,他們會立刻提出建議。但是他們忽略了一個基本的事實,那就是怎麼做才是真正為企業“好”,怎麼做才是“添油加火”,而不是“閑坐釣魚台,空手點江山”。

有的員工隻想著“將來我能拿多少錢?能接受什麼培訓?能享受哪些福利?”而不是先考慮“我能為公司做些什麼,創造什麼價值?”這種對待工作的態度是非常有害的,尤其對初入職場的年輕人更是如此。在對企業有所要求的同時,首先應該正確客觀地評價自己。

企業靠什麼生存?靠所有的員工卓越完成公司下達的任務,而不是靠大家輕鬆地談談天,喝喝咖啡之類的。如果你每月還能按時領到一定的薪水,一定不是因為別的什麼,而是因為你完成了這個崗位規定的任務。

真正的人才是積極想辦法為企業創造財富的人。哪怕你是技術、能力最強的一個,但並不能表明你是最有價值的員工。隻有那些有長遠目標,有想法,有創意,能為公司在業績上做出貢獻的員工才是最棒的。

劉秀梅是一家大型建築公司的設計師,常常要跑工地,看現場,還要經常修改方案細節,工作上是異常辛苦,但她毫無怨言。雖然她是設計部唯的一女性,但她仍然和男同事一樣,事事不落人後,也從不逃避強體力的工作。

有一次,公司安排她為一名客戶做一個可行性的設計方案,時間隻有3天。接到這項艱巨的任務後,她都處於一種異常興奮的狀態,滿腦子想的是如何把這個方案做好。她到處查資料,虛心向別人請教。

雖然熬得眼睛布滿了血絲,但她還是準時把設計方案圓滿地完成了,並受到了公司的嘉獎。因為劉秀梅做事積極主動、工作認真,公司不但提升了她,還將她的薪水翻了一倍。

在企業中,是根據一個員工的工作業績來確定其工作價值的,並不是說出的力氣大、學曆越高,你得到的報酬就越多,而是要看員工個人所貢獻出的最終勞動成果。聯想 集團有一個很有名的理念:“不重過程重結果,不重苦勞重功勞。”這是寫在《聯想文化手冊》上的核心理念之一,這一理念突出表達了目標與結果的重要。

潘石屹的SOHO中國有限公司沒有什麼條條框框的管理製度,但它卻是一個高效率的公司,它沒有多少中間環節,隻以解決問題為最終的目的。如果說規章製度是為保證完成工作而製定的話,那麼,潘石屹認為,工作任務就是這個公司的規章製度。公司從上到下就一句話:我隻要結果。

這種看似不近人情的管理方式其實最深入企業管理的本質:員工是幫公司解決問題的,所以公司隻要結果,不在乎過程;而公司為員工解決問題提供所有的幫助,資金方麵的支持或者其他部門人員方麵的配合。員工努力的方向,是在公司站住腳;公司努力的方向,是在市場上站住腳。

在這個公司,隻要是必須,兄弟部門從來不會推諉扯皮,因為大家都非常明白,最終的目的就是解決問題。因此,這家公司的人際關係相當簡單,同事之間沒有根本的利益衝突,因此你不需要有老到的交際手腕。

企業評價一個員工,主要是看員工能否給企業創造價值,創造多少價值。工資的增長跟員工的業績是緊密相連的。在法律法規的範圍內,每個企業都根據自己的企業狀況製定有相應的工資結構,企業根據職位範圍的大小、工作的複雜及難易程度等來確定工資的級別。

假如你做得很好,老板一般不會輕易減工資。不要等到自己工資的數額下降時,才意識到已麵臨被辭退的尷尬境地。人都是會不斷成長的,企業也給員工的成長提供了一些培訓和幫助,除非是你自己不想再有任何發展。作為一名員工,要時時以經營績效為己任,努力為公司創造利潤,伴隨公司成長而成長。

利潤是所有企業得以發展的原動力,公司是一個以實現經濟利益為主要目標的經營實體,必須憑借足夠穩固的利潤去不斷壯大發展。而要發展就需要公司所有員工都積極主動地把自己的全部力量和才智貢獻出來,為公司出謀劃策,並貫徹實行。

如果你隻是一枚平淡無奇的小沙粒,你沒有理由抱怨不被注意,因為你沒有被注意的價值。要想引起注意,要想有自己的立場和聲音,你先要站起來去為自己爭取“結果”。努力才能提升你的價值,成為閃亮的珍珠後你才能引人注意。

吸引人們加入麥當勞的不僅僅是完善的培訓體係,還有從零開始的快速晉升體製。在麥當勞,員工的晉升速度是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決定的,一位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完全可以憑借自己的能力在一年半內當上餐廳經理,在兩年內當上監督管理員。

員工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們在麥當勞的職業發展路徑,每一位有能力的員工都可以憑借自己的努力得到提升。無論是收款、炸薯條或是做冰激淩,每個崗位上都有可能造就出未來的經理甚至總裁。對那些適應快、能力強的人再配以各個階段的培訓,晉升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我們要認清這樣一個現實:公司不是慈善機構,老板與職員也不是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在企業付給你報酬的同時,你應該給企業幾倍甚至幾十倍、幾百倍的回報,最起碼,你為企業創造的價值要超過企業支付給你的報酬。每一個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員工能創造出優異的業績,而絕不希望看到員工工作賣力卻成效甚微。

真正有遠見的人懂得:工作,憑的是業績,是實力。要想成為職場中的佼佼者,要想超越其他人,那麼,就要毫不懈怠、竭盡全力地把你那一行鑽研透徹。事實表明, 品格優秀,又業績斐然的員工,是最令老板傾心的員工。如果你在工作的每一階段,總能找出更有效率、更經濟的辦事方法,你就能提升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

做事不認真,處處投機取巧,隨時擔心自己所耗費的精力和時間已經超過薪水的報酬,因為沒有額外的津貼,便不肯多動動手,不肯多提出一些改進的意見。這種員工,任憑他的學識怎麼豐富,本領怎麼大,也絕對不可能會有出頭之日。

我們首先要掂量自己的真正實力,站在公司的角度想一想,自己的價值會有多大,例如完成了多少項目、給公司創造了多少價值等,然後再想想這種價值是否與你的薪資相符。畢竟工作上的成就才是你獲得加薪的基礎。如果你創造的價值遠遠大於你的薪水,又何愁沒有得到的那一天。

有的員工愛抱怨工作繁重,薪水太少,卻很少能真正地反省一下自己。他們認識不到豐厚的報酬是建立在自己的工作業績上的,更認識不到利用工作機會來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強自己的實力,為自己日後謀取更好的待遇增加砝碼。

一個人工作,永遠都隻是為他自己書寫人生簡曆。隻有付出大於得到,讓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和價值,你才有可能得到更多的機會創造更多的價值,同時你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最好位置。

“我能為公司做什麼?”這應該是每一位員工從進公司那一刻就該明白的事情。你要主動、積極、創造性地把屬於你的工作做到盡善盡美,然後你將獲得“公司能給我什麼”的報酬。

一個員工,要想在公司裏占有一席之地,就要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價值有更深入的理解,隻有認定自己工作的價值,為公司賺取更多的利潤,才能在職場中穩操勝券。也就是說,能為公司賺錢的人,才是公司最需要的人。

突出的工作成績最有說服力,最能讓人信賴和敬佩。唯有如此,企業的航船才能在市場經濟的大海中,乘風破浪,越過激流,避開商戰“暗礁”,從而立於不敗之地。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大多數情況下,許多企業員工都會有這樣的抱怨:“我隻拿這點錢,憑什麼去做那麼多工作,我幹的活對得起這些錢就行了。”“我們那個老板太摳門了,隻給我們開這麼點兒工資。”“還有,經理幹的活也 不比我多多少啊,可他的薪水比我高出一大塊,他拿的多,就該幹的多嘛,我隻要對得起這份薪水就行了,多一點我都不幹。”

抱怨老板;抱怨工作時間過長;抱怨公司管理製度過嚴……。有時,抱怨的確能夠贏得一些善良人的寬慰之詞,使自己的內心壓力暫時 得到一定的緩解。同時,口頭的抱怨就其本身而言,不會直接給公司和個人帶來經濟損失。但是,持續的抱怨會使人的思想搖擺不定,進而在工作上敷衍了事;抱怨 使人思想膚淺,心胸狹窄,一個將自己頭腦裝滿了抱怨的人是無法容納未來的,這隻會使他們與公司的理念格格不入,更使自己的發展道路越走越窄,最後一事無成,隻好被迫離開。

看看我們周圍那些隻知抱怨而不努力工作的人吧,他們從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工作機會。他們不懂得,豐厚的物質報酬是建立在認真工作的基 礎上的;他們更不懂得,即使薪水微薄,也可以充分利用工作的機會提高自己的技能。他們在日複一日的抱怨中,隨著歲長,而技能沒有絲毫長進。最可悲的是,抱怨者始終沒有清醒地認識到一個嚴酷的現實: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工作機會來之不易。不珍惜工作機會,不努力工作而隻知抱怨的人,總是排在被解雇者名單的 最前麵,不管他們的學曆是否很高,他們的能力是否能夠滿足基本的工作要求。

魏強在這家商店服務已經7年了,但由於這家公司的老板“目光短淺”,他的工作業績並未得到賞識,他非常鬱悶,但同時,他似乎對自己很有信心:“像我這樣一個學曆不低、年輕有為的小夥子,還愁找不到一個體麵而有前途的工作?!”此時他正和一個同事說著,有位顧客走到他麵前,要求看看襪子。可他對這名顧客的請求不理不睬,仍在繼續發牢騷,雖然這位顧客已經顯出不耐煩的神情,但他還是不理。最後,等他把話說完了,才轉身對那位顧客說:“這兒不是襪子的專櫃。”那位顧客又問,襪子專櫃在什麼地方。這位年輕人回答說:“你問總服務台好了,他會告訴你怎樣找到襪子專櫃。”

7年多來,這個內心抑鬱的可憐的年輕人一直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沒有遇到“伯樂”,沒有得到升遷和加薪的機會。不久,公司人員調整時,他被解雇了。幾個月後,魏強一改往日的“意氣風發”在奔波在各個人才招聘會之間。可是,時下經濟不景氣,找了幾個月都沒有找到滿意的。

企業作為一個經濟實體,以盈利為第一目的,為了達到這個基本目的,老板們常常要解雇那些不努力工作的員工,同時也吸收新的員工進來,這是每天都會有的一些 常規的整頓工作。不管業務多麼繁忙,這種優勝劣汰的工作一直在進行之中,不僅僅是在經濟蕭條時期。那些無法勝任、不忠誠敬業的人,都被擯棄於就業大門之外,唯有擁有一定的技能並且努力工作的人,才會被留下。

比爾?蓋茨同樣是個危機感很強的人。當微軟利潤超過20% 的時候,他強調利潤可能會下降;當利潤達到22%時,他還是說會下降;到了今天的水平,他仍然說會下降。他認為這種危機意識是微軟發展的原動力。微軟著名的口號“不論你的產品多棒,你距離失敗永遠隻有18個月”,這正是危機意識的體現。

華為集團的總裁任正非曾說: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也許是這樣才存活了十年。我們大家要一起來想,怎樣才能活下去,怎樣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敗這一天是一定會到來,大家要準備迎接,這是我從不動搖的看法,這是曆史規律。

其實,不僅僅是企業、企業家要有危機感,作為員工,更要有危機感。這種危機感的體現就在於對工作的珍惜程度,危機感強的員工,總會對工作倍加珍惜,因為他知道,如果自己不珍惜工作,不時刻保持危機感,自己的位置就有可能被別人替代,自己不珍惜工作,就會如同溫水中的青蛙,麵臨被企業淘汰的命運。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這句話多年前很多深圳朋友都在人才市場看到過,這反映了多年前深圳人對工作的危機感。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之間占有市場領地的競爭日趨激烈,高學曆、高能力的人才大 批湧入社會,“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理念,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與此同時就業壓力的增大,各行的在職人員倘若不稱職,隨時會有失業的可能。

要想不失業,唯一的辦法就是珍惜自己現在擁有的工作,不斷地努力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技能。隻有這樣,你才有可能在以後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才能更好地發展自己的事業。“今天我努力工作”,這不僅是一名員工對待工作的態度,更是減少後顧之憂,拓寬未來之路的最佳手段。

試想我們不去努力工作、學習,試想我們下崗甚至失業後的情況,那時我們不再有年齡的優勢,不再有蓬勃的朝氣,更不具備高學曆、高能力,我們如何就業、如何生存!到那時我們麵臨的將不再是單純的努力找工作,還要努力學習,努力適應新的行業,努力麵對一係列的社會難題。

努力工作就是成全自己,工作要有責任感、使命感,更要有危機感,壓力感。努力工作的關鍵就是要珍惜自己的崗位,力爭把自己鍛煉成崗位能手。

非常遺憾的是,很多人工作時候不努力,總是在失業之後才恍然大悟,在找工作的艱難中才想到自己以前應該好好工作,但是,這已為時已晚。更可悲的是,很多人就這樣“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地重複著,他們很少認為是自己錯了,更多地責怪公司和領導。

今天,年輕人更要有這種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好好珍惜自己現在擁有的工作,在工作崗位上精心謀事、潛心幹事、專心做事,把心思集中在“想幹事”上,把本領用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上。

現在是一個講效率的社會,沒有一個單位能夠在效率低下的狀況下得到發展。所以,這些單位必然會讓那些工作不努力的人下崗。無論你在什麼性質的單位工作,你都不要抱著僥幸的心理,認為大家都是這樣,能混一天算一天。到頭來,你還是難以逃脫被裁員的命運。

所以,“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這句話現在已成為廣大人民的“警世良言”了。在意的人牢牢記在心裏,並付諸行動。今天不努力工作是容易做得到的,明天努力找工作卻是很難做得到。與其明天努力找工作,不如今天好好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