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專注工作,工作是與生俱來的使命(3 / 3)

為了這次飛行,林白作了為期幾年的準備,訓練自己,準備自己的飛機“聖路易精神號”。他從威斯康星大學退學出來學習飛行,加入了飛行訓練隊;他得到空軍批準,可以在閑餘時間進行飛行;他作為美國航空郵政飛行員在白天、黑夜、晴天、雨天都飛行,行程多達幾萬英裏;他曾遇過險情,飛機被迫降在農田裏;他學會修理飛機引擎並懂得每個零件的工作原理。

“幸運的林白,”新聞媒介這樣稱呼他,“他敢打賭而且贏了。”他們這樣說。不!他的成功不是因為他走運,而是因為在冒險之前,他準備了自己,準備了飛機,而且是盡了最大努力。他相信自己能夠發揮潛能,能成功,他知道唯一能打敗他的隻有命運的捉弄,這是我們任何人都無法控製的。

這些都是在他有所準備後,才專注去做的。事實上,我們也能這樣做。想成為好員工嗎?那麼,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隻要你專注於自己的工作!

認真完成每一項工作

每一件事都值得我們去做,而且應該用心地去做。工作是否單調乏味,往往取決於我們做它時的心境。作為一名好員工,你的人生目標貫穿於整個生命,你在工作中所持的態度,使你與一般員工區別開來。

每一件工作對人生都具有十分深刻的意義。你是磚石工或泥瓦匠嗎?可曾在磚塊和砂漿之中看出詩意?你是圖書管理員嗎?經過辛勤勞動,在整理書籍的空隙,是否感覺到自己已經取得了一些進步?你是學校的老師嗎?是否對按部就班的教學工作感到厭倦?也許一見到自己的學生,你就變得非常有耐心,所有的煩惱都拋到了九霄雲外了。

如果隻從他人的眼光來看待我們的工作,或者僅用世俗的標準來衡量我們的工作,工作或許是毫無生氣、單調乏味的,仿佛沒有任何意義,沒有任何吸引力和價值可言。這就好比我們從外麵觀察一個大教堂的窗戶。大教堂的窗戶布滿了灰塵,非常灰暗,光華已逝,隻剩下單調和破敗的感覺。但是,一旦我們跨過門檻,走進教堂,立刻可以看見絢爛的色彩、清晰的線條。陽光穿過窗戶在奔騰跳躍,形成了一幅幅美麗的圖畫。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人們看待問題的方法是有局限的,我們必須從內部去觀察才能看到事物真正的本質。有些工作隻從表象看也許索然無味,隻有深入其中,才可能認識到其意義所在。因此,無論幸運與否,每個人都必須從工作本身去理解工作,將它看作是人生的權利和榮耀——隻有這樣,才能保持個性的獨立。

在盧浮宮裏收藏著莫奈的一幅畫,描繪的是女修道院廚房裏的情景。畫麵上正在工作的不是普通的人,而是天使。一個正在架水壺燒水,一個正優雅地提起水桶,另外一個穿著廚衣,伸手去拿盆子——即使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事,也值得天使們全神貫注地去做。天使尚且如此,何況我們這些職場上的員工呢?

每一件工作都值得我們去做。不要小看自己所做的每一件工作,即便是最普通的工作,也應該全力以赴、盡職盡責地去完成。小任務順利完成,有利於你對大任務的成功把握。一步一個腳印地向上攀登,便不會輕易跌落,這樣,你離好員工的日子也就不遠了。通過工作獲得真正的力量的秘訣就蘊藏在其中。

專注工作並努力工作

那些喜歡工作的人,會努力盡他們的本分;而那些不喜歡自己工作的人,總是花許多時間和精力來蒙蔽別人,讓別人看上去以為他們正在忙碌或已幹完了某些事。能夠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是許多人的夢想。做自己喜歡的工作,讓自己發揮潛能,是成為好員工的一個重要前提。

潘先生原先在一家有上千個員工的大公司工作,後來卻換到一家規模較小的隻有幾十個員工的公司工作,並一直在那裏幹下去。當有人詢問潘先生這樣做的原因時,他說:“以前的工作讓我覺得自己像個演員在演戲,我希望自己今後的生活變得有意義,不想去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雖然潘先生現在工作的紙業產品公司的業務時好時壞,但是潘先生喜歡在這裏工作,因為他喜歡並擅長現在的工作。

克裏蒙特?斯通曾經引用三個經濟原則為個人工作選擇作了貼切的比喻。

第一個是“比較利益”原則。他指出,正如一個國家選擇經濟發展策略一樣,每個人應該選擇自己最擅長的工作,做自己專長的事,才會勝任愉快。換句話說,當你在與別人相比時,不必羨慕別人,你自己的專長對你才是最有利的,這就是經濟學強調的“比較利益”原則。

第二個是“機會成本”原則。一旦自己作了選擇之後,就得放棄其他的選擇,兩者之間的取舍就反映出這一工作的機會成本。你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工作就必須全力以赴,並增加對工作的認真度。

第三個是“效果”原則。一旦工作的成果不在於你工作時間有多長,而在於成效有多少,附加值有多高,如此,自己的努力才不會白費,才能得到適當的報償與鼓舞。

社會上大多數人,隻會羨慕別人,或者模仿別人做的事,很少有人去認清自己的專長,了解自己的能力,然後鎖定目標,全力以赴。

如果你用心去觀察那些好員工,就會發現他們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不論聰明才智高低與否,他們所從事的行業和職務,都是自己所喜歡的。為了自己所熱愛的工作,他們隨時保持積極進取的人生觀,十分看重自己的價值,對目標執著,並且絕對堅持到底。

除了當音樂家、畫家、運動員……必須依賴某些天賦的能力,才有可能做出一番成就,絕大多數成就都是可以靠後天訓練與努力得來的。

所以說,一個人的“成就”來自於他對工作專注的投入,而隻有無怨無悔地付出努力的代價,才能享受甘美的果實。

每天努力多一點

有這樣一個故事:

小範的父親去世了,參加了工作的小範就把他母親接了過來一起生活,他和母親生活得很快樂。不曾想,有一天,母親卻在下班的路上把小範攔住了。

母親說:“孩子,你這樣晚出早歸的,是手頭事務不多,還是公司裏出了什麼事情?”

小範說:“沒有啊,我怕你一個人在家裏孤單,所以就盡量早點回家陪你,公司裏沒有什麼大事,效益也不錯,你千萬不要瞎想。”

母親這才放下心來,她說:“我還以為你們公司不景氣,沒什麼事情可做呢。”

在回家的路上,母親對小範說:“當初你父親也像你一樣,隻是一個車間工人,但是,我為什麼喜歡你父親並最終跟他結婚?

就因為我見你父親每天沒日沒夜地工作,活兒特別多,我就猜測你父親手藝不會差到哪裏去,今後會是一個有出息的人。結果我猜得沒錯,你父親憑借過硬的業務能力當上了廠長。男人呐,不能光顧家,多以公司的事為重,多學點東西沒錯。你看,你每天早早回家,鄰居問你工作怎麼樣,我都不好意思回答,覺得他們話中有話,認為你在公司裏沒事可幹。孩子,我在家裏並不孤單!別在上班時分心,多想想公司的事啊!”

小範的臉紅了,第二天他就自費報名參加公司組織的技能培訓,每晚到一所大學進修學習。

每天晚上10點多鍾回家,小範總能看到房間裏亮著燈,那是母親在點亮小範回家的路。進了門,母親會端出熱好的飯菜,叮囑小範吃下。小範叫母親早點休息,別等他了,母親卻說:“你在外麵努力工作,夠辛苦的,我高興都來不及,哪還嫌累呢。”

一個月後,母親的臉色好多了。在與小區老太太們閑坐時,一談起小範的現狀,母親就很自豪,說小範的公司是個大公司,整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從來沒有10點鍾以前回過家的,忙到淩晨一兩點都是常事,有時候還通宵加班呢。

而小範在母親的督促中進步很快,不但順利完成了學業,而且在公司裏他也努力工作,不計較個人得失,有時不是自己的事情也搶著幹,與同事們建立了很好的關係,並自覺自願地額外加班,因此受到了公司領導的器重,被公司委任為部門主管。

有付出就會有回報,這是一個世人皆知的因果法則。或許你的付出不可能馬上得到相應的回報,也不要氣餒,應該一如既往地再努力多付出一點,回報可能會在不經意間,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現。最常見的回報是晉升和加薪。除了上司以外,回報也可能來自他人,以一種間接的方式來實現。

對於一個員工來說,僅僅一絲不苟、忠於職守是不夠的,你還應該做到每天更努力一點,應該要求自己在做完本職工作後再多做一些事情,比別人期待的更多一點。這樣就可以做得更好,給自我的提升創造更多的機會。

每天多做一點工作也許會占用你的時間,但是,你的行為會使你贏得良好的聲譽,並增加他人對你的好感。做完自己職責分內的事情,再努力幹其他事情的初衷也許並非為了獲得報酬,但往往會有些意想不到的收獲。

你沒有義務要做自己職責範圍以外的事,但是你也可以選擇自願去做,以驅策自己快速前進。率先主動是一種極珍貴、備受上司看重的素養,它能使人變得更加敏捷,更加積極。不管你是管理者,還是普通員工,更努力的工作態度能使你從競爭中脫穎而出。你的上司和顧客會關注你、信賴你,從而給你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