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5章 俗語·成語(6)(1 / 3)

二、《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說,“六親”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昏媾(指妻子方麵的家庭成員)、姻亞(指丈夫方麵的親屬。亞,也作婭)。但這其中又有某些重複,因為那些昏媾和姻亞中的一位,可能同前四類親屬同指一人。

三、《漢書》中以父、母、兄、弟、妻、子為六親。“父母”可理解成包括夫妻雙方的父母;“兄弟”亦是夫婦雙方的,而且可借代“姐妹”;“子”可解釋為“子女”。

四、《史記·管晏列傳》說,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從母之子、女之子。

現代比較通行的是《漢書》中的說法,這種說法比較合理,較前兩種提法更全麵廣泛,所以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趣味鏈接:“七情六欲”中“六欲”指代什麼?

六欲是佛教專用語,指佛家所說人的六種欲望,即:1.色欲;2.形貌欲;3.威儀姿態欲;4.言語聲音欲;5.皮膚的嫩滑光潔欲;6.人相而引起的情欲。

038飛黃騰達

“飛黃”又作“乘黃”,是傳說中的神馬名字;“騰達”原來是“騰踏”,指上升的態勢,像飛黃神馬似的很快地上升著。“飛黃騰達”形容駿馬奔騰飛馳,後比喻人驟然得誌,官職、地位升得很快。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有個兒子名叫韓符,年少時經常與鄰家的孩子一起貪玩,不喜歡讀書。韓愈十分擔心,專門寫《符讀書城南》詩教育兒子:

兩家各生子,孩提巧相如。

少長聚焙戲,不殊同隊魚。

年至十二三,頭角稍相疏。

二十漸乖張,清溝映汙渠。

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

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

韓愈在詩中對他兒子講了一個故事,有兩家人家,各生一個兒子,這兩個孩子在幼兒時長得很像,都很活潑可愛;稍長大一些後,也經常在一起玩耍,如同一塊兒遊著的小魚似的,簡直沒有什麼區別。可是到了十二三歲的時候,卻漸漸看出有些不同了,到了二十來歲,這種不同就尤其明顯了:一個高潔清澈,像清水溝;一個庸俗穢垢,像汙水渠。到三十歲左右,一個像騰雲駕霧、呼風喚雨的龍,一個卻像愚蠢無能、隻圖飽暖的豬;一個像飛黃一樣奔騰前進,對於另一個遠遠落在後頭的癩蛤蟆似的東西根本顧不上了。

趣味鏈接:欲速則不達

“欲速則不達”是說性急辦不成事,後世有人將此語改了,變成了“欲達則必速”,以現代的眼光來看,兩者都有道理。此語出自《論語·子路》。

春秋時,孔子弟子很多,各行各業都有他的學生,衛國人子夏便是其中之一。子夏出師後,被任命為魯國莒父縣的縣長,上任之前,子夏來拜謝孔子,順便請教為政之法,孔子說:“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孔子所說的意思是:辦事情不要隻圖快,隻圖快有時反而達不到目的,不要隻顧眼前小利,隻顧小利往往辦不成大事。“欲速則不達”這個成語便由此流傳開來。

039夜郎自大

夜郎是我國漢代西南方的一個小國,但與其他諸侯國相比較,他的力量是最強的,司馬遷《史記·西南夷傳》稱:“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夜郎國的具體位置,史籍記載都很簡略,隻說:“臨烊舸江”,其西是滇國。烊舸江是漢代以前的水名,今人根據其向西南通抵南越國都邑番禺(今廣州)的記載,考訂為貴州的北盤江和南盤江。

夜郎國的國君十分自大,認為自已天下第一,沒人能與之相比。一次漢朝的使臣出訪夜郎,夜郎國的國君問:“你們漢朝大呢,還是我們夜郎國大?”他不知道漢朝國土的廣大,自以為自己最大。漢朝使臣答道:“夜郎自大(夜郎自己認為自己很大的意思)。”後來人們就以此比喻妄自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