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reference_book_ids\":[7078173533162966046]}],\"18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8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start_container_index\":18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三國演義》reference_book_ids\":[7023706537877064711,7257453146853608507,6890728370670144526,7078184356296002568,7229640720594766906,7233628637570796605,6838936284967209991,7220732984595319869]}],\"19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9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start_container_index\":19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quote_content\":\"《史記》reference_book_ids\":[7071200596837010446,7085661452316445733,7267090239162682427,6833642850618444808,6959122730671164446]}]},\"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如果影響一個人成功的因素以十分來計,那麼智商因素占三分,情商因素則占七分。情商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生存能力,與社會交往能力差、性格孤僻的高智商者相比,那些能夠善於控製自己情緒的人,更可能得到為達到自己目標所需要的工作,也更可能取得成功。
成功不光靠高智商
你有沒有注意到,在生活中,當我們看到一群孩子在追逐嬉戲時,往往會不自覺地觀察並作出判斷:“這個孩子能說會道,眼明手快,透著一股靈氣,看上去很聰明;那個孩子呆頭呆腦,看上去木木的,有點笨。”我們平常所說的“聰明”或是“笨”,通常指的就是一個人的“智力”。
傳統的眼光總是認為,智商代表著智力,如果一個孩子測試出來的智商高,父母就像吃了一顆定心丸:“我們家孩子聰明著呢,將來肯定有出息!”反之,家長往往愁眉不展,對孩子的未來憂心忡忡。那麼,智商等同於一個人的聰明程度嗎?智商高的人必定能夠取得成功嗎?答案是未必。
有位學生學習成績不佳,老是“開紅燈”。於是,家長帶他去做智力測試,結論是智商偏低。
但是人們發現,這個孩子除了學習成績不夠理想之外,其他方麵並不見得有多笨,某些方麵甚至還有些“小聰明”。經過醫生的專業評定,原來這個孩子患有輕微的多動症。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孩子的動手能力特別強,他在學校組織的各種課外興趣班上,經常創造出一些“小發明”,有些竟然連老師也表示讚歎。離開了學校之後,他在設計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在王安石的《傷仲永》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仲永曾是遠近聞名的神童,長到5歲時,不曾見過書寫工具,卻突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他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題上了自己的名字。
從此之後,但凡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寫詩,仲永都能立刻完成。他不但才思敏捷,而且文采斐然。同縣的人對此感到驚奇,甚至有人願意拿出錢財和禮物求仲永寫詩。他的父親認為那樣有利可圖,每天帶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或者一味在人前顯示他的才華。與此同時,父親卻忽視了對他的培
養,終於使仲永在長大之後,才能完全消失,與普通人沒什麼兩樣了。
仲永的高智商在少時便已顯露無遺,結果卻因為疏於培養,最終落得
才能盡失,和常人無異,而前述例子中那個貌似智商偏低的孩子卻獲得了
成功,打破了長期以來人們以“智商”論成敗的傳統思維。
美國的心理學家曾就智商和成功的關係做過一項調研,他們對伊利諾
伊州某中學幾十位優秀畢業生進行過跟蹤研究。這些學生的平均智商,即
語言和邏輯分析能力是全校之冠,學習成績也都非常優秀,但他們到近30
歲時大都表現平平,中學畢業10 年後,隻有1\/4 的人在本行業中達到同年齡
最高階層,很多人的表現甚至遠遠不如同行。
曾參與此項研究的波士頓大學教授凱倫?阿諾針對這一調查結果指
出:“麵對一位畢業致詞代表,你唯一知道的就是他的考試成績不錯,而
對一位高智商者,你所知道的也就是他在回答某些心理學家所編製的智力
測驗時成績不錯,但我們無法對他的未來成敗作出準確的預測。”
的確,智商測驗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預測到孩子的學習成績,但學業成
績能否作為未來成就的唯一杠杆呢?智商確實能夠反映出人類的部分智力
狀況,但是它能否代表某個人的整體智力呢?
如果智商不能,那麼什麼才是影響人成功的最重的籌碼呢?心理學家
根據長期的研究結果,提出了另一個詞——情商。
一名兒童保健專家介紹說,曾有一位十多歲的男孩在媽媽的陪同下來
醫院谘詢。這名男孩非常內向,在醫生詢問情況時總是低著頭不說話。
從孩子的媽媽處了解到,孩子小時候還是挺活潑的,嘴也非常甜。為
了提高孩子的智力,父母從小給他購買各類益智玩具,此外還幫他報了書
法班、圍棋班等。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孩子的性格越來越內向,話
越來越少,做什麼事情都顯得沒有信心。醫生經過詢問了解到,原來孩子
的父母非常重視對男孩的“智商”培養,但在平時卻並不注重和孩子的交
流和溝通,對他性格的變化也不甚關注,因而醫生得出的結論是:孩子的
“情商”比較低。
1995年,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出版了一本書,叫作《情
緒智商》。該書係統而全麵地將情緒智商方麵的內容介紹給了大眾,一時
風靡全球。與此同時,“情商”(EQ)這一概念也在世界範圍內迅速蔓
延,廣受關注。在這本書中,戈爾曼教授提到了一些情緒方麵的問題:例
如人們普遍感到孤單、憂鬱、任性、焦慮、衝動等——這引起了大眾的強
烈共鳴。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生活狀態呢?人們雖然找到了諸多原因,但最根本的,還是要屬情商。
情商的高低對一個人的身心發展有著重大影響,對其能否取得成功同樣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有時其作用甚至要超過智力水平所起到的作用。
情商決定你的命運
成長需要內因的支持,而內在的情商決定你的命運,所以無論順境逆境你都必須控製自己的情緒,始終保持樂觀,從而獲得繼續前行的勇氣。
人生如同一隻在大海中航行的帆船,掌握帆船航向與命運的舵手便是自己。有的帆船能夠乘風破浪,而有的卻經不住風浪的考驗,過早地離開大海,或是被大海無情地吞噬。之所以會有如此大的差別,不在於別的,而是因為舵手對待生活的態度不同。前者被樂觀主宰,即使在浪尖上也不忘微笑;後者是悲觀的信徒,即使起一點風也會讓他們心驚膽戰,祈禱好幾天。麵對生活,一個人或是閑庭信步,或是消極被動地忍受人生的淒風苦雨,這取決於他對待生活的態度。態度決定命運,態度決定人生。
生活如同一麵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也以哭臉相示。一個人持有什麼樣的心態,也就一定擁有什麼樣的人生結局。
悲觀主義者說:“人活著,就有問題,就要受苦;有了問題,就有可能陷入不幸。”即使一點點的挫折,也會令他們千種愁緒,萬般痛苦,認為自己是天下最苦命的人,一如英國哲學家羅素所形容的“不幸的人總自傲著自己是不幸的”。悲觀主義者用不幸、痛苦、悲傷做成一間屋子,然後自己鑽了進去,並大聲對外界喊著:“我是最不幸的人。”因為自感不幸,他們內心便失去了寧靜。於是,不平、羨慕、嫉妒、虛榮、自卑等悲觀消極的情緒應運而生。是他們自己拋棄了快樂與幸福,是他們自己一葉障目,對快樂與幸福視而不見。
樂觀主義者認為:“人活著,就有希望,有了希望就能獲得幸福。”他們能於平淡無奇的生活中品嚐到甘甜,因而快樂如清泉,時刻滋潤著他們的心田。
任何事物本身都沒有快樂和痛苦之分,快樂和痛苦是我們對它們的感受,是我們賦予它們的特征。同一件事情,從不同角度去看待,就會有不同的感受。一個人快樂與否,不在於他處於何種境地,而在於他是否持有一顆樂觀的心。
對於同一輪明月,在淚眼朦朧的柳永那裏就是:“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而到了瀟灑飄逸、意氣風發的蘇軾那裏,便又成為:“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同是一輪明月,在持不同心態的不同人眼裏,便是不同的,人生也是如此。
上天不會給我們快樂,也不會給我們痛苦,它隻會給我們生活的作料,調出什麼味道的人生,那隻能在我們自己。對於生活,你可以選擇一個快樂的角度去看待它,也可以選擇一個痛苦的角度去看待它,如同做飯一樣,你可以做成苦的,也可以做成甜的。所以,你的生活是笑聲不斷,還是愁容滿麵,是披荊斬棘,勇往直前,還是畏手畏腳,停滯不前,這全不在他人,都在你自己。
情商賦予成功更多的要求
成功與失敗的差距往往僅一步之遙,前麵大部分的困難已使人精疲力盡,這時即使一個微小的障礙也可能導致前功盡棄,隻要咬緊牙關堅持一下,勝利便近在眼前。你也許抱怨自己不得誌,生不逢時,其實有許多時候是因為自己的為人處世方法不對,或者因為自己的意誌力不堅強,影響成功的因素很多,最小的一步往往最難跨出。能不能堅持,自己的毅力很重要,毅力和自己的情商是有一定關係的。
一些人非常聰明,在最需要認知能力的領域裏如魚得水,但是在預測這些人事業是否成功時,智商最不起作用。在許多領域中,一個人能否嶄露頭角,成為領袖人物,情商比智商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研究人員用麥克萊蘭提出的方法進行了深入的訪談,以了解各行各業中工作明星所具有的能力,了解情商的巨大作用。
耶魯大學發生過這樣兩個學生的故事。一個學生名叫佩恩,他才華橫
溢,富有創造性。但佩恩的問題在於他知道自己是個天才,結果正如一位教授評價的那樣,他“傲慢得令人難以置信”。盡管他才思敏捷,卻惹人討厭,尤其是他的同學都很不喜歡他。不過,佩恩的考試成績仍然科科名列前茅。畢業時,他成了搶手貨,他所學領域的所有大公司都紛紛給他提供麵試機會。至少從他的檔案來看,他應是公司的首選對象。然而,佩恩的恃才自傲溢於言表。最後,他隻能在一個二流的公司裏謀得一份工作。
另一個學生名叫馬特,與佩恩同一專業。他的學業成績不如佩恩那樣頂尖,但他卻擅長與人交往,與他共事的人都喜歡他。在經過八次麵試後,有七家公司決定聘用他。
兩年後,佩恩丟掉第一份工作,而馬特卻正春風得意,事業順利。
案例中,佩恩是低情感智商的典型,而馬特則具有高情感智商。高情感智商與認知能力結合,就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工作中的佼佼者往往是兩者兼而有之。越是複雜的工作,情感智商的影響越大。假如欠缺情感智商,就會妨礙人們運用他們的技術專長。學業的好壞隻反映了一種基本能力,你需要憑它來進入某一領域。但這種學業能力不能使人成為明星、大師,而情感智商則對人們取得非凡成就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事情發生在一個很不尋常的日子。那天正是全美橄欖球超霸杯賽的一個周日,大多數美國男人都坐在電視機前觀看球賽。而當天紐約飛往底特律的某航班延誤了兩個小時,乘客的焦慮煩躁不言而喻。最後,飛機好歹到達了底特律,可不知怎麼陰差陽錯地停在了離通道門約300米遠的地方。乘客因延誤到達已經緊張不安了,這下全都站了起來。
這時,一位乘務員走到了客艙裏。她該怎樣使乘客都坐下來,以便讓飛機滑行到通道門口呢?
通常的情況往往是,乘務員嚴肅地向大家宣布:“聯邦航空條例規定,在飛機滑行到通道門前,請務必坐在自己座位上。”
然而,這位乘務員卻不是這樣。隻聽她用甜潤的聲音逗樂地告誡一個調皮搗蛋而又十分可愛的小孩:“你,站——站起來了!”
聽到這話,每個人都笑了,他們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直到飛機滑行到通道口。在平靜的氣氛中,乘客們輕鬆地下了飛機。
這種能力的巨大差別就在於智力與情感的差別,說得更專業點,即認知能力與情感能力的差別。所有的情感能力或多或少都與感覺領域內的某種技能有關,與認知能力共同發揮作用。這與純粹的認知能力完全不同。
電腦通過編程即可將認知能力執行得跟人一樣好,如數字化的聲音也可以
宣布:“聯邦航空條例規定,在飛機滑行到通道門前,請務必坐在自己座
位上。”但是電腦的聲音不自然,決不會產生那位空姐打趣的藝術效果。
人們一般不願意按照機器人的指令行事,而乘務員則成功地轉移了人們的
情緒,避免了意外事件發生。她能準確地敲擊情感音符,而僅靠人類的認
知能力卻無法做到這一點。
假設有這樣一種兩難困境:你在美國駐北非某國使館當文化參讚,華
盛頓來電指示你播放一部電影。在要求播放的影片中,有一些美國政治家
在該國遭到圍攻辱罵的鏡頭。如果放映這部電影,當地居民會覺得受到了
攻擊指責;不放映呢,國務院的官員又會不滿。
怎麼辦?
這不是虛構的情形,的確有一位外交官曾麵臨這種兩難的局麵。那位
外交官回憶說:“我知道,如果我頭天放映了那部電影,第二天就會有500
名甚至更多憤怒的學生前來將使館夷為平地,但華盛頓的官員又認為電影非
常好,一定要我放映。我不得不冥思苦想,怎樣放映電影:既要讓使館向華
盛頓報告說,我們已遵照指示放映了電影,而又不惹惱所在國的人民。”
那位外交官想了什麼辦法呢?他把影片安排在一個齋日放映,因為他
知道這天根本不會有所在國的人來看電影。
這一案例是令人欽佩的高情感智商的典型,即“技術專長與經驗”
的結合。除了智商,我們的日常生活能力與我們所掌握的專業技術結合一
起,決定了我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表現。無論我們的知識潛力有多
強,它也隻是專業知識,隻有專業知識和實際工作能力結合在一塊兒時,
我們才能做好具體工作。
性格決定你一生的成敗
兩個人有著同樣的社會背景,同樣的家庭環境,同樣的生活際遇,同樣的智商,但最後,一個人成功了,而另一個人卻失敗了,為什麼?這就是兩種性格,兩種命運。一個人的行為受性格而不僅僅是智力的影響和左
右,而一個人的行為又決定著他能否取得成功。班級裏最聰明的孩子不一定是最可能獲得成功的人,因為他們往往不會注意周圍人的性格特征,這樣也導致了他們不會改進自己的行為方式以便最大限度地自我發揮。一流的推銷商、教師、大夫、心理專家、經理、律師、政治家,他們取得成功正是因為他們善於觀察和解讀自己與別人的性格。
美國曾公布了一份權威調查,顯示了美國近20年來政界和商界的成功人士的平均智商僅在中等,而情商卻很高。我們知道情商的要素基本上都包括在性格之中,因此,我們說性格是決定個人成敗的重要因素並不是空穴來風。
什麼是性格?概括地講,性格就是人在對人、對事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上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如理智、沉穩、堅韌、執著、含蓄、坦率等。
但是性格又絕不這樣簡單,因為任何一種性格都有不同的層次。政治家的理智與農民的理智大不相同,宗教徒的執著與賭徒的執著截然相反,因此,性格的文化底蘊才是決定性格的根本因素。
根據心理學的理論,一般認為一個人的性格很難改變。我們可以認識某人的性格特征,並在必要時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修正,但人的基本性格可能取決於基因中某些固有的因素,就像我們眼睛的顏色一樣是不可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