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除了某些根本不可能的欲望。但更大的原因,還應歸功於我在心靈中逐
漸減少了對自我的關心。”
善良,是一生的功課
孔子的弟子仲由在集市閑逛,見一買主與賣主爭吵,就走了過去。隻
聽賣主說:“我一尺魯縞價三錢,你買八尺,共二十四錢,少一個子也不
行。”買主爭辯道:“明明是三八二十三,你多要一錢是何道理?”仲由
覺得有趣,笑著對買主說:“三八二十四才對,你錯了。”可買主固執己
見,並問仲由敢不敢打賭。仲由性烈,當即以新買的頭盔作為賭注。買主
也不含糊,賭注居然是項上人頭。二人擊掌為誓,然後去找孔子裁決。
孔子問明情況後,笑著對仲由說:“子路,你錯了,快把頭盔輸給人
家吧。”買主得意地拿著頭盔走了。仲由大惑不解地問:“老師,分明是
三八二十四,您為何判他對呢?”孔子說:“你輸了,頭盔還可以再買,
若是那人輸了呢?”仲由猛然醒悟。
用一個頭盔換一條性命,這是智者的善良。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權衡輕重,如果與原則無關,不妨退後一步,給人一個台階。表麵上看,你吃了虧,但你的心靈會得到淨化。
有個美軍少尉從拍賣會上買了一箱上好的威士忌酒,海明威知道後,請求少尉賣給他6瓶,還說多少錢都行。少尉想了想說:“這樣吧,我用6瓶酒換你6堂課,教我成為一個作家。”海明威笑道:“我可是花好幾
年功夫才學會幹這行的,你賺大便宜了。好吧,成交。”如願以償的少尉趕忙遞上6瓶威士忌。
接下來的5天裏,海明威如約給少尉講了5堂課。少尉很得意,他用6瓶酒換得了美國著名作家的指點。海明威說:“你是個精明的生意人。現在我想知道,那箱酒你已經喝了多少瓶?”少尉回答:“一瓶也沒喝,我留著開酒會呢。”
海明威有事要出遠門了,少尉到機場送行。在飛機的轟鳴聲中,海明威給他講了第6堂課:“在寫別人之前,自己先要成為一個善良和有修養的人。”少尉說:“這和寫小說有什麼相幹?”海明威說:“這對做人至關重要,不論幹什麼事,做人永遠是第一位的。”
海明威一邊走向飛機,一邊大聲地對少尉說:“在為你的酒會發請柬之前,最好把你的酒抽樣檢查一下。”回去後,少尉打開一瓶又一瓶威士忌,裏麵裝的全是茶水。他這才明白,海明威早已知道實情,但隻字未提,依然踐約為他講了6堂課。
偽善往往喋喋不休,而真善無需表白。麵對惡意的傷害,表白是愚蠢的;麵對無意的傷害,表白是多餘的。海明威說得好,重要的是做人。智者知道何時沉默和如何沉默,一個心地善良的人即使不說一句話,我們也能聞見人性的芬芳。
一位老師給大一新生上了這樣一堂課:
他拿出一隻裝滿了沙子的大紙盒,一邊展示給大家看,一邊說:“這些沙子裏攙雜著鐵屑,請問你們能不能用眼睛和手指從中間把鐵屑挑出來?”
大夥兒搖著頭。
老師看著疑惑的孩子們,笑笑說:“我們無法用眼睛和手指從一堆沙子中間找到鐵屑,就像我們很難從茫茫人海中找到我們的幸福一樣。然而,有一種工具能幫助我們迅速地從沙子中間找到鐵屑。大家可能都想到了,這種工具就是磁鐵。”
說罷,他從包裏掏出一塊磁鐵,把它放在沙子裏麵不停攪動,在磁鐵的周圍很快地聚集了箭鏃似的鐵屑。老師把那一團鐵屑舉給同學們看,他說:“這就是磁鐵的魔力,我們用手和眼睛無法辦到的事,它卻能夠輕而易舉地做得很好。”
老師說:“如果說這一盒沙子就像我們麵對的生活、挫折和枯燥的書本,那麼這塊磁鐵就是一顆充滿愛的心。如果你有一顆善良的心,那麼,它會在你的書本裏、在你的生活中尋找,從中找到許多有益身心的知識,就像磁鐵能吸出鐵屑一樣。但是,一顆不懂善良的心卻像你的手指,它在沙子裏麵找呀找,可怎麼也找不到一點點鐵屑。同學們,隻要你有一顆善良的心靈,你就總是能夠發現,每一天都有收獲,每一天都有積累,每一天都有值得高興的事情。”
心在哪裏,你的命運就在哪裏——不論我們今後遇到怎樣的困難、怎樣的逆境、怎樣的迷惘,都要相信這句至理名言。不論何時何地,隻要有一顆善良的心靈,就能像磁鐵一樣,吸引到有用的資源、美好的事物以及幸福的生活。
遠離虛榮心的作祟
人很容易掉到自己給自己設置的陷阱裏麵去,通常這個陷阱都是由虛
榮建造而成的。
所謂虛榮心,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是一種追求虛表的性格缺陷,是一種
被扭曲了的自尊心。死要麵子活受罪,這話說得一點也不假。在生活中,
總有一些愛慕虛榮的人為了麵子而自己給自己找罪受。有些人越是窮困,
越愛裝闊,兜裏明明沒有幾個錢了,卻仍要請朋友進高檔飯館好好吃一
頓;對方明明比自己富裕很多,自己卻總是搶著埋單;與人談天,總要有
意無意與別人說一些自己吃過的大餐,去過的高級場所。仔細想想,要這
虛榮有何用呢?隻是自己給自己找罪受罷了。滿足了虛榮之後,自己卻食
無米,穿無衣,住無所,行無鞋,困獸一般憋在角落裏,何苦呢?由此想
到一個比喻:死雞撐硬腳。雞雖然死了,可它的腳卻還在硬撐著。想想確
實有點可笑,死都死了,還硬撐個什麼勁兒啊?
究其愛麵子的心理,根源就在於怕別人瞧不起自己,內心忐忑不安,
所以當他們麵對一件商品時,往往考慮虛榮比考慮價格的時候多,沒錢的
自卑像魔鬼一樣纏得他們猶豫不決,最終屈服於虛榮,勉強買下自己的經
濟能力所不能承受的東西。於是,社會中有了一種怪現象,越窮的人越不喜歡廉價品,越是沒有錢的人越愛花錢去顯示自己。
其實,真正有錢的人未必如此大手大腳。有位身兼數家公司的董事長,他從來不在乎別人對他的稱呼——小氣財神。他和朋友去餐館吃飯時,大都隨便點一些菜,幾杯清茶,僅此而已。他的衣著也很普通,雖並不是什麼名牌,卻很整潔。他的車子也不是高檔的,就是普普通通的一輛車而已。他的公司業績很好,而且個人的資產也不菲,但他依然能夠不被虛榮所累,可感可佩。
如果你再留心看那些旅遊觀光的外國客人,他們的穿著打扮都是很隨便和儉樸的,有的真是近於邋遢,事實上這些人中不乏富豪。
麵子有時是唬人的麵具,光為麵子活著是很累很可悲的,其實,一個人有無麵子的關鍵不是富與不富的問題,而在於一個人的品德。有時,“裏子”比麵子更重要。
真正的智慧,是存在於平易之中的。喜歡把富有顯露在外的人,大都欠缺沉穩之氣,有淺薄之心。在生活中,還是該客觀實際一些,讓“裏子”充實一些,擁有一份平實的內涵,擁有一份坦蕩的快樂,有什麼不好?
貪婪會讓你失去快樂
在開始正題之前,先講一個故事給你聽。
從前有座山,山裏有一個神奇的洞,裏麵的寶藏足以使人終生享用不盡。但是這個山洞一百年才出現並打開一次。有一個人無意中經過那座山時,正巧碰到百年難得的一次洞門大開的機會,他興奮地進入洞內,發現裏麵有大堆的金銀珠寶,他急忙快速地往袋子裏裝。由於洞門隨時都有可能關上,他必須盡快離開。
當他得意洋洋地裝了滿滿一袋珠寶後,神色愉快地走出了洞口,出來後卻發現帽子忘在裏麵了,於是他又衝入洞中,可惜時刻已到,他和山洞一起消失得無影無蹤。
故事很簡單,卻耐人尋味。
貪婪的人,被欲望牽引,欲望無邊,貪婪無邊。
貪婪的人,是欲望的奴隸,他們在欲望的驅使下忙忙碌碌,不知適可而止。
貪婪的人,常懷有私心,一心算計,斤斤計較,卻最終一無所獲。
古語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不能沒有欲望,不然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但人卻不能貪婪,因為貪欲是個無底洞,你永遠也填不滿。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人類欲望本身並沒有貪欲,如果一個人從煙霧彌漫的城市裏來到一個鬆樹林裏,呼吸到清新的空氣,非常高興,誰也不會說他消耗氧氣是過於貪婪。貪婪是從一個人的需要和另一個人的需要發生衝突開始的,是由於必須用武力、狡詐、盜竊,從他人手中把快樂和滿足奪過來而產生的。”
一個窮人會缺很多東西,而一個貪婪者卻是什麼都會缺!
貧窮的人隻要一點東西,就可以感到滿足,奢侈的人需要很多東西也可滿足,但是貪婪的人卻需要一切東西才能滿足。所以,貪婪的人總是不知足,他們天天生活在不滿足的痛苦中,想得到一切,但最終兩手空空。
有這樣一則寓言:
上帝在創造蜈蚣時,並沒有為它造腳,但是它可以爬得和蛇一樣快速。有一天,它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他有腳的動物都跑得比它還快,心裏很不高興,便嫉妒地說:“哼!腳愈多,當然跑得愈快!”
於是,它向上帝禱告說:“上帝啊!我希望擁有比其他動物更多的腳。”
上帝答應了它的請求。他把好多好多腳放在蜈蚣麵前,任憑它自由取用。
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這些腳,一隻一隻地往身上安裝,從頭一直安裝到尾,直到再也沒有地方可安裝了,它才依依不舍地停止。
它心滿意足地看看滿身是腳的自己,心中暗暗竊喜:“現在,我可以像箭一樣地飛出去了!”但是,等它開始要跑步時,才發覺自己完全無法控製這些腳。這些腳劈裏啪啦地各走各的,它得全神貫注,才能使一大堆腳不致互相絆跌而順利地往前走。這樣一來,它走得比以前更慢了。
任何事物都不是多多益善,蜈蚣因為貪婪,想擁有更多的腳,結果卻適得其反,腳卻成了束縛它行動的繩索,代價可謂慘重。
《聖經》上曾經說過,如果你喪失了自我的生命,那麼即便你得到了整個世界,你也得不償失。因貪婪而得來的東西,永遠是人生的累贅。貪
婪,輕則讓人喪失生活的樂趣,重則誤入身家性命。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少,或許這便是貪婪的代價。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感恩是愛的根源,也是快樂的必要條件。如果我們對生命中所擁有的一切都能心存感激,便能真切體會到人生的快樂、人間的溫暖以及人生的價值。班尼迪克特說:“受人恩惠不是美德,報恩才是。當一個人積極投入到感恩的行動中時,美德就產生了。”
感恩之心會給我們帶來無盡的快樂。有一首歌的歌詞寫道:“不在乎天長地久,隻在乎曾經擁有。”為生活中的每一份擁有而感恩,能讓我們知足常樂。感恩不是炫耀,不是停滯不前,而是把所有的擁有看作是一種榮幸,一種鼓勵,在深深感激之中產生回報的積極行動,去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擁有。感恩之心使人警醒並積極行動,使人更加熱愛生活,創造力更加強;感恩之心使人向世界敞開胸懷,去投身到仁愛行動之中。沒有感恩之心的人,永遠不會懂得愛,也永遠不會得到別人的愛。
擁有感恩之心的人,即使仰望夜空,也會有一種感動,也會體會到一絲快樂。這正如康德所說:“在晴朗之夜,仰望天空,就會獲得一種快樂,這種快樂隻有高尚的心靈才能體會出來。”
有兩個人在沙漠中行走多日,在他們口渴難耐之際碰到一個趕駱駝的老人,駱駝上放著一大皮袋水。於是他們便向老人討碗水喝。老人卻每人僅給了半碗水。其中一個人在老人走後,一個勁地抱怨老人吝嗇,有那麼多水,卻隻給半碗,一怒之下,他竟將半碗水潑掉了。而另一個雖然也知道這半碗水並不能完全解除饑渴,但還是懷著感激之情喝下了這半碗水。結果,他們又往前走了很遠也沒再碰到水源,前者因為拒絕喝半碗水死在沙漠中,而後者因為喝了這半碗水,終於走出了沙漠。
老人施舍的分明是一種愛心,而後者喝下的也是一種感激,正是這種感激,才支撐著他走出了沙漠。
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學會感恩,感激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感激國家
給了我們和平,感激路人給了我們幫助,感激……生活中需要感恩的事實
在是很多。生活中懷有一顆感恩之心,才能體味到人生的幸福。
每天睡覺前花一點時間去想一想,今天有什麼讓自己感激的事,比
如:父親的一句叮嚀,母親的一頓早餐,朋友的一個微笑,鄰居的一聲問
候,這些都是生命中愛的體現,都是值得我們感激的,如果我們能夠感受到
其中的愛,便會充滿感恩之心,我們的生活也就變得可愛、美好而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