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學習正確歸因是對成敗的原因進行實事求是地全麵分析,弄清內外因素的實際作用,總結出成敗的真正原因,在此基礎上采取正確的對策,從而獲得成功,而不是片麵地歸之於外因或片麵強調內因,甚至找借口,這樣不利於戰勝挫折,容易走向失敗。
將成功歸因於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的人,與作外歸因(如任務的難易、運氣的好壞、有無他人的幫助等)的人相比,可以產生更高的自尊感和自豪感,而且他們傾向於形成更高的成就動機,並付出更大的努力。經常把活動的結果歸因於機遇、運氣,歸因於不穩定的外因的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學習不願意付出過多的精力和付出更大的努力,學習的動機也將逐漸削弱。
也許你和優等生的差別隻是你和他對結果的歸因不同而已,你們的智力沒有任何差別。所以,千萬不要低估了自己,也不要高估他人的才智,更不要沒有信心,自貶身價。堅持“你行,他行,我也行”,發揮自己的智慧和潛力,你的學習成績也會上一個新的台階。
在生活中,我們都要養成正確歸因的好習慣,這樣我們才能認清事物的本來麵目,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學習也是如此,養成正確的歸因習慣,會讓學習更上一層樓。
1.當學習成績不好的時候,一定要找出根本原因
比如某次考試失利,也許是因為自己前一天晚上沒有休息好,也許是因為考試時太緊張。如果考試過後再重新做試卷的時候還出現錯誤,那肯定是因為知識掌握不牢固。我們要有勇氣承認這個事實。
2.善於和老師、同學溝通
當你對某些知識掌握有困難的時候,就要和老師、同學溝通,不要因為害怕別人說你笨而羞於啟齒。當你說出來的時候,也許能引起老師和同學的注意,沒準就是老師講課時遺漏的重點,或者是同學們都沒有掌握的知識點,這樣你的挫敗感就會減少,反而為發現了一個好問題而高興,讓自己心情愉悅地投入學習中。即便你提的問題很簡單,也沒必要遺憾,畢竟通過溝通和學習你已經掌握了,這就是收獲。
在學習中學會自我激勵
劉翔在上海田徑大獎賽中以13秒15完美複出,但他還是與冠軍失之交
臂,冠軍被特拉梅爾奪走。劉翔的複出首冠究竟在哪裏成就呢?山東全運
會110米欄決賽給出了答案,劉翔以13秒34奪取了複出之後的首個冠軍,
王者真正地回歸了。
劉翔在全運會上為上海代表團在田徑賽場上奪得了首枚金牌,他為
上海田徑開了一個好頭,在不知不覺中劉翔已經在全運會上完成了3次奪
冠,這在全運會上、在田徑賽上、在110米欄上都是很難完成的一個任
務,劉翔做到了。當劉翔在北京奧運會上受傷之後,很多人都在猜測劉翔
是否會一蹶不振,甚至是就此退役,但事實勝於雄辯,劉翔繼續跑下去
了,他還要創造新的輝煌。
劉翔衝破了媒體和輿論的壓力,在經過了400多個日日夜夜後,終於
輝煌地複出了,這裏邊充滿著艱辛,這是他自我激勵的成功。在麵對腳傷
和艱難的訓練時,他經常鼓勵自己:“我還年輕,年輕就有機會。”
實際上,每個人的內心都存在著得到激勵的欲望,隻有激勵才能激起
人們的激情和熱情。如果一個人在許多方麵都很優秀,又善於自我激勵的
話,那麼他成功的概率就會比別人高很多。因此,我們要養成善於自我激勵
的好習慣,這樣會給我們的學習注入源源不斷的力量,讓我們變得優秀。
學習是自己的事,所有困難都要自己去克服。如果不善於激勵自己,
心理素質不夠好,是很難通過最後的考驗的。其實,我們都具有自我激勵
的能力,都能比昨天做得更好。我們是有能力應付激烈競爭的。我們每個
人都有自己的價值,這種價值不會因為你承受了困難的磨礪而稍有減少。
你需要做的就是在困難麵前變得更堅強,你要相信自己的價值。
在一次討論會上,一位著名的演說家沒講一句開場白,隻是手裏高舉著一張100美元的鈔票,麵對會議室裏的200個人,問道:“誰要這100美元?”一隻隻手舉了起來。他接著說:“我打算把這100美元送給你們中的一位,但在這之前,請允許我做一件事。”說著他將鈔票揉成一團,然後問:“誰還要?”仍有人舉起手來。他又說:“那麼,假如我這樣做又怎麼樣呢?”他把鈔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隻腳,並且用腳蹍它。然後他拾起鈔票,鈔票已變得又髒又皺。“現在誰還要?”還是有人舉起手來。“朋友們,你們已經上了一堂很有意義的課。無論我如何對待這張鈔票,你們還是想要它,因為它並沒貶值,它依舊是100美元。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次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欺淩、擊倒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們會覺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事實上,無論發生什麼,或將要發生什麼,在上帝的眼中,你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在他看來,無論肮髒或潔淨,衣著齊整或不齊整,你們都是無價之寶。”
我們的人生之路還很漫長,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中都會遇到很多的困難,隻要我們不斷地吸取失敗的教訓,不斷地鼓勵自己,最終一定會到達成功的彼岸。
自我激勵會幫助我們克服重重困難,取得優異成績。那麼,我們該怎樣進行自我激勵呢?
1. 要及時激勵自己
一個人潛在的能量是巨大的,隻要能及時得到自己的肯定,就有可能鼓足力量去做事。隻要適時鼓勵自己,讓自己產生一種良好的自我感覺,自我激勵也就產生了。
2. 自己表揚自己
父母或者老師現在可以從早到晚地表揚我們,讓我們感到驕傲,但我們遲早總要依靠自己內心的動力前進。
3. 設定目標
有這樣一句諺語:“一個確定的目標是成功的一半。”一個人隻有確定了目標,擁有一個奮鬥的方向,才不會迷失自己。善於自我激勵的人必然有自己的目標,他會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前進。
4. 邁出第一步
萬事開頭難,我們在做事的時候往往是說得多,做得少,這時我們要努力邁出勇敢的第一步。不管這第一步是多麼艱難,隻有邁出第一步,行動才算真正開始。
盡量以愉快的心情學習
在學習的過程中,不知你是否曾一而再再而三地找出種種理由推遲該做的事情,盡量逃避記憶這個苦差。你是否這樣抱怨過你的記憶力:
“我就是缺乏信心。”
“我太愛分心。”
“我有點心不在焉。”
“試著記住?算了吧,我有點累了。”
“我很難長時間集中精神做某事。”
“我就是沒有情緒去做。”
……
不少同學或許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當心情愉快的時候,看書學習效果會特別好,記憶特別深刻;如果心情欠佳,大腦就會處於抑製狀態,就很難專心學習,看了大半天也不知道書上說的是什麼,很難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美國心理學家波衛爾指出:鬱悶會影響記憶力,動不動就自我否定或者老是處於懦弱、鬱悶的情緒當中,都是注意力或記憶力的大敵。
鬱悶的情緒會鈍化信息的吸收和重現,使腦內的化學現象產生變化,甚至導致注意力的層級降低,減弱使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因此,為了能更快、更好地記憶,我們最好盡量避免鬱悶心情的出現,讓自己始終保持樂觀的心態。
有時鬱悶的心情也能直接導致抱怨的形成,這時候你就會放棄記憶,從而導致自己的記憶力越來越差。在這個階段,你麵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穩定自己的情緒,使自己愉快起來,使記憶不受到幹擾,並盡可能帶著好的情緒去記憶,從而取代抱怨的壞習慣。
美國心理學家波衛爾曾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讓6個學生組成一個小
組參加一次情緒與記憶測驗。測驗中,他要求學生在催眠狀態中回想親身經曆過的“愉快歡樂”的情景,這種回想因人而異,有的是在足球賽場上贏球得分的回憶,有的是一次激動人心的海邊騎馬……
總之,每個人都使自己置身於歡樂的情緒之中即可。然後,讓學生在歡樂情緒中學習一張列有16個互不相關的單詞的單詞表。
完成後,一部分學生繼續在歡樂情緒中學習第二張單詞表,另一部分學生則用同樣的想象法進入憂傷的情緒,在憂傷的情緒中學習新的單詞表。
最後,對所有學生進行回憶第一張單詞表的測驗。
實驗結果表明,如果回憶時學生的情緒與最初學習單詞表時的情緒相同,則對單詞表的回憶成績較好,因為記憶是在學生心情歡樂時獲得的。如果在歡樂狀態中進行回憶,大都比較容易回想起來,但如果在憂傷的心情下回憶,回憶成績明顯較差。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當我們在興致最高的時候,記憶效果最好。
可以說,一些人尋找借口想方設法放鬆自己,實際上就隨意破壞了記憶係統的“緊張狀態”,使之不能連續正常高效地工作,結果不僅浪費了時間,而且什麼都記不住。
在學習或生活中,如果你聽到或看到的東西恰恰是你事先有所預想或者有所期待的內容,你的情緒就會很積極,你就很容易記住它們;相反,如果你聽到或看到的東西恰恰是你本來就不感興趣甚至是反感的內容,你的情緒就會很懈怠,你就很難記住它們。
因此,在學習中,我們應該努力調動自己的積極情緒,使記憶不再受不良情緒的幹擾,讓學習變得得心應手。
自滿讓你的學習止步不前
法國著名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莫瓦桑曾說:“在學習中,我們不能停留在已經取得的成就上,在達到一個目標之後,我們應該馬不停蹄地向另一個目標前進。一個人應當永遠為自己樹立一個奮鬥目標,隻有這樣做,他才會感到自己是一個真正的人,隻有這樣,他才能
不斷前進。”在學習中,如果我們太容易滿足,就會像下麵故事中的雞一樣永遠止步不前。
嚴冬過後的第一個春暖之日,雄鷹便翱翔於天空。經過一個山區時,
它看到一隻雞媽媽正領著自己的孩子們悠閑地曬太陽,於是飛了過去,落
在最近的一個枝頭上,問道:“雞媽媽,你也有翅膀,為什麼不能像你的
祖先一樣在天上飛呢?天上很快樂!”
“哦!謝謝你!”雞媽媽轉身看著自己的孩子們,對老鷹說,“你
看,我有這麼多的孩子需要看護,我沒時間呀!等它們長大了讓它們飛
吧。唉!我這輩子是沒指望了!”
老鷹隻好飛走了。
第二年的春天,老鷹再次飛過山區時,又發現了一隻大花雞帶領著它
的孩子們在散步,那隻大花雞就是去年老鷹見到的雞媽媽的一個女兒,現
在它長大了。
老鷹飛到它的身邊問道:“大花雞,你也有翅膀,為什麼不能像你的
祖先一樣在天上飛呢?天上很快樂!”
“謝謝你!”大花雞答道,“你看,我已經老了,飛不動了,還是等
我的孩子們長大以後讓它們飛吧!唉!我這輩子是沒指望了!”
老鷹隻好飛走了。
第三年,老鷹經過山區時,依舊看見一隻雞媽媽帶領自己的孩子在山
坡上覓食,它這次沒有飛下去。
上帝給了雞和雄鷹同樣的翅膀,讓它們享受天空。然而,雞隻知就近
覓食,目光僅僅滿足於眼前的地麵,使搏擊長空的美麗翅膀退化為一種裝
飾物。原因就在於它們太容易滿足了。在學業上,我們不能像雞那樣滿足
於目前所學,而是要給自己一個求知空間,永不滿足於現有的答案,向更
遠處、更深處挖掘,不斷尋找最好的答案,才能走得更遠。
很多人都知道,登高望遠,天高地闊,但人們大多現實地把目標定在
半山腰,一點點的滿足就可以讓他們止步不前。要想獲得成功,目標就一
定要在最高處。
優等生不會因為有了一點學識就誇耀,有了一點成績就自滿。學習永
無止境,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優等生總是不斷地去尋找最好的答案,他
們永遠行走在學習的路上。
很多學生正是因為惰性或者是心理上的不成熟,認不清學習上的高度,很容易產生自滿情緒。這種情緒會讓我們止步不前,在學業上與優等生失之交臂。那麼我們應該怎樣避免這種情緒的產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