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9 你的人生旅程要靠你獨自一人去走(3 / 3)

障礙之八:認不清形勢

在信息和知識急劇爆炸的今天,對於未來的預測和形勢的估計至關重

要。知識經濟時代對個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個人必須不斷地學習新

知識以增強自己的能力並跟上形勢的變化。逃避新知識隻能讓機會白白地

從身邊溜走,信息不靈隻能自甘被動。當然,我們並不是讓大家把手頭的一切都放下,去學習新知識和搜集信息,而是在做事之餘加強這方麵能力的培養,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用到老。

能夠成功的繞過這八個障礙的人,已經基本上達到了成功人生的行動標準,但這並不是說我們的行動可以無所顧忌了,仍然有許多因素製約著我們的前進,我們必須協調好它們的關係,否則很有可能出現“行百裏者半九十”的尷尬局麵。

養成獨立習慣的步驟

無論你現在的獨立程度如何,隻要你能按照下麵這幾個步驟去做,你的獨立自主能力都肯定會有所提高。

第一步:選擇自己可以接受的限製

有些限製天生沒法改變,比如身受重傷,非要長途行軍,對待這種情況,明智的辦法是去發展自己不受限製的大腦,照樣可以取得極其了不起的成績。海倫?凱勒就是一典型的例子,如果硬是要失明的她去練習射擊,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但那結果隻能不斷摧殘她的自信。

但是這樣的情況畢竟是少數,而大多數的限製是人為的,更準確地說應該是“畫地為牢”,曆史上許多個偉大的發明創造在開始的時候都有過類似的經曆。

有一位叫萊特的主教去一所天主教大學講學,和該大學校長一起進餐的席間,萊特主教認為基督耶穌很快會再度降臨,原因是一切事情的本質都已經很清楚了,一切的發明創造也都已經完成。但是校長不同意他的看法,他認為未來50年中肯定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發明創造出現,他舉例說,人類會在天空中飛翔。

“不可能!”萊特激動地說,“隻有天使才會飛。”而後,這位主教的兩個兒子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

自信不過是一種感覺,如果你用肯定的態度去對待,久而久之它就會變成一種實在的行動。不管別人怎麼說,自己盡可能地去嚐試。嚐試越

多,便對自己的限製了解得越清楚,自己的選擇就會更加切近實際。從而

更好地養成獨立自主的習慣,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逐漸見分曉,自信

心自然會增加。

第二步:發現自己的優勢

天才畢竟還是少數,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發現自己的優勢,進而把

它擴展。不用多久,自信心便會大增。

第三步:與相信你的人做朋友

許多人都知道,得到別人的信任會使自己信心大增,這方麵的例子實

在不勝枚舉。C君講述他上中學時的一次經曆,那時他的外語成績不是很

好,對是否能學好外語心裏沒什麼底。恰在這時,一個女孩子徹底改變了

他。她當時是班裏的外語課代表,外語成績全班第一。有一天,她忽然拿

了幾個問題向C君請教。C君當時真是受寵若驚,但很快便鎮靜下來,和她

一起討論起那幾個問題。他們竟然把那幾個問題給弄清楚了。以後她經常

向C君請教,而C君竟然能一一解答。這種神奇的力量使他信心大增,發憤

學習外語。不出一個學期,外語竟然考了全班第一。通常,一個學習成績

好的人去向一個成績較差的人請教一定能把後者給帶起來,即開發後者的

潛能,但前者卻要付出讓後來者居上的代價。

第四步:從挫折中奮起

受過挫折和有過艱難經曆是一種財富,隻有那些什麼也不做的人才不

會有挫折。當然,自信不會來自挫折本身,但失敗和挫折能夠教給人許多

有用的東西。而這些東西一旦被你所牢記,日後便成了巨大的財富。

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沒有人為失敗刻意追求,所有人都是為

成功才嚐到失敗的滋味。從失敗和挫折中汲取有用的經驗和教訓,必將增

強自己的信心。

第五步:虛心展望未來

一個自大的人遲早會嚐到失敗的滋味。許多人可以麵對艱難毫不畏

懼,可一旦成功卻會被成功腐蝕。他們會忘了自己的從前,而看不起不如

他們的人。

那些經常談論自己成就和能力的人恰恰是一些缺乏自信心、沒有安

全感的人。那些活在從前輝煌的人是無法再找回自信的,隻有不斷迎接挑

戰,虛心展望未來的人才能不斷增長自信。

第六步:勇敢承認錯誤

避免犯錯誤的唯一方法就是什麼事情都不做。聰明的人犯了錯誤勇於承認錯誤,並能從錯誤中汲取教訓,而那些愚昧的人則極力掩飾自己的錯誤。要知道,敢於承認錯誤是自信心十足的表現,還有什麼比承認自己無知更可怕的事情呢?不敢承認錯誤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現,因為他知道自己還會再犯類似的錯誤,他沒有改正錯誤的信心。

具備了獨立自主的人,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會處亂不驚。他們善於發現機會,抓住機會。他們做起事情來會很有分寸,因為他們是那種對事情、對自己都知之甚清的人,他們是那些正在向自強自立的成功人生邁進的鬥士。

要有自己的生活準則

無論是什麼性質的活動,總會對周圍的人、周圍的世界產生一定的影響,也就必然會受到來自周圍世界的評論。這些評論可能是褒揚,也可能是非難。但不論是褒揚還是非難,都有理解與不理解、公正與歪曲的成分在其中,所以,對於這些評論,不能一概地接受,跟著它們團團轉。

許多人做事都想八麵玲瓏,別人叫他怎樣做他就怎樣做,誰有主意就聽誰的,沒有一點個性。可是八麵玲瓏的結果呢,卻是沒有人滿意,反而將自己置於無所適從的境地。

從前有一個農夫,他養著一頭小毛驢。一天,農夫用驢馱著一袋土豆

到集市去賣。賣完後,他牽著毛驢,哼著小曲往家走。有人見他牽著毛驢走,說道:“真笨,有驢不騎,偏要走路。”農夫聽了覺得有道理,便騎上毛驢,果然很舒服,農夫非常高興。不久,迎麵走來一人,見他騎著驢,就說:“真不像話,毛驢每天為

你辛辛苦苦幹活,你竟然還要騎它。”農夫一想,說得對呀!自己真是沒有良心。他趕忙從驢背上跳下來,卻不知如何對待驢子,騎吧,不對,不騎

吧,也不對,最後他決定扛著毛驢回家。行人見狀都指著他說:“瞧,那個大傻瓜。”可憐的農夫!本來他牽著毛驢走的時候很快樂,沒有什麼不對——假

如他不在意第一個人的話;本來他騎著毛驢也很舒服,也沒什麼不對—— 假如他不在意第二個人的話。可事實上,他隻是依靠他人的建議,唯獨自己沒有獨立思考,最終失去了快樂。

喜劇大師卓別林剛踏入影壇時,演技還很生澀。很多電影導演都建

議他去模仿當時德國的一位名演員,認為他如果學到對方的五成功力,在

演藝圈立足就綽綽有餘了。但是,卓別林不願意接受這些意見。他生性好

強,覺得自己深具演員的天賦,隻要有機會多加磨煉,一定可以闖出一番

名堂。

他對那些導演說,如果刻意去模仿別人,那就失去了演戲的樂趣,少

了樂趣,又怎麼能激勵自己進步呢?因此,卓別林下決心開創自己的表演

風格,不盲目聽從別人的意見,而是努力從生活的各個角落取材,然後以

誇張的肢體動作、扭曲的麵部表情創造出喜劇感。

難能可貴的是,卓別林把許多複雜的小動作結合在一起,使這些動作

首尾相連,一氣嗬成,從中衍生出無窮的喜劇感,深受觀眾的喜愛。

卓別林始終堅持自己的想法,創造出了一塊屬於自己的金字招牌。

我們要努力支配自己的命運。自己的未來,不要放在別人的手中,要

自己發掘自己想要的,並且想辦法獲得它。我們要從別人手中拿回自己的

畫筆,以雄渾的筆力描繪自己的人生。人生是我們自己的,我們當然要自

己去把握,這樣才能感覺到它的價值。

做人八麵玲瓏,既想討好每一個人,又想不得罪任何一個人,那是

絕對不可能的。因為在為人方麵,我們不可能顧及到每一個人的麵子和利

益,你認為顧到了,別人卻不一定這麼認為,甚至有的人根本不領情。再

者,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的感受和看法都有所不同,你讓這個人滿意,就

會令那個人不滿意。

你想做得麵麵俱到,其結果卻隻有兩種可能:第一,自己累得半死;

第二,被人捏住軟肋,任人擺布。如何防止這兩種可能發生呢?如何做得

讓大家盡量滿意呢?答案隻有一個,做你自己。你自己認為對的,就努力

去做。

你不必考慮怎樣按別人的說法去做人做事,因為一個人不可能使所有

的人都滿意。如果去“以一身就(順從)眾口”,那就會活得非常累。我

們可以將古人常說的中庸之道作為自己立身行事的標準,並堅持自己的生

活準則。

告別“毛毛蟲效應”

法國心理學家約翰?法布爾做過一個實驗:

把許多毛毛蟲放在花盆的邊緣上,使它們首尾相接圍成一圈,並在不遠處撒了毛毛蟲最喜歡吃的鬆葉。結果,沒有一隻毛毛蟲去吃鬆葉,它們一個跟著一個,繞著花盆一圈圈地走,最終精疲力竭而死。原來,毛毛蟲習慣“跟隨”,隻要前麵有同伴,就會一直跟著走。

法布爾在總結此次實驗的時候,曾經寫下這樣一句話:“在那麼多的毛毛蟲裏,倘若有一隻不盲從,它們就能夠改變命運,告別死亡。”

毛毛蟲的失誤在於失去了自己的判斷,隻知道盲目跟從同伴,從而進入了一個循環的怪圈。這種因為跟隨而導致失敗的現象被心理學家稱為“毛毛蟲效應”。

很多人可能都會忍不住嘲笑那些毛毛蟲的愚蠢,但在很多時候,我們又何嚐不是如此呢?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的,要靠我們自己去走,然而像毛毛蟲那樣盲目地跟從別人或者被習慣左右的事情,卻每天都在上演著。

愛默生有一句名言:“模仿等於自殺。”像毛毛蟲一樣盲目地跟在別人後麵,不但會令人養成惰性,還會麻痹人的創造能力,進而影響人潛能的發揮。

眾所周知,清朝著名書法家鄭板橋以自己雅俗共賞的“六分半體”而享有盛譽,被世人列為“揚州八怪”之一。其實他剛開始名氣很小,雖然能臨摹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各類書體,甚至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但名聲依然不為人所知。他百思不得其解,但幸運的是,妻子偶然的一句話讓他猶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

一個夏天的晚上,鄭板橋與妻子在院中乘涼。他習慣性地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寫起字來,不知不覺,就寫到了妻子身上去。妻子有些生氣地說道:“你有你的身體,我有我的身體,為何不寫自己的體,要寫他人的體?”

鄭板橋猛然醒悟,心想:“是啊!任何人都有自己的身體,寫字也一樣,各有各的字體。就算寫得與他人一模一樣,也隻是他人的字體,根本沒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此後,他就開始吸取各家之長,融會貫通,最後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終成一代書畫大家。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倘若我們看不清自己的方向,總跟在他人後麵走,最終隻能造成碌碌無為的徒勞結局。隻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闖出人生的一片天,才能“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獲”。

自助者天助,靠自己去成功

“自立者,天助也”,這是一條屢試不爽的格言,它早已被漫長的人類曆史進程中無數人的經驗所證實。自立的精神是個人真正發展與進步的動力和根源,它體現在眾多的生活領域,成為國家興旺強大的真正源泉。從效果上看,外在幫助隻會使受助者走向衰弱,而自強自立則使自救者興旺發達。

自力更生和自己戰勝自己將教會一個人從自身力量的源泉中吸取動力,從自己的力量中品嚐到甜蜜的味道,學會正確地勞動以供養自己。

待在家裏,總是能得到父母幫助的孩子一般都沒有太大的出息。而當他們不得不依靠自己,不得不動手去做,或是在蒙受了失敗之辱時,他們通常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爆發出驚人的能量來。

被迫完全依靠自己,絕沒有任何外部援助的處境是最有意義的,它能激發出一個人身上最重要的東西,讓人全力以赴。就像十萬火急的關頭,一場火災或別的什麼災難會激發出當事人做夢都沒想到過的一股力量。危急關頭,不知從哪兒來的力量為他解了圍。他覺得自己成了一個巨人,他完成了危機出現之前根本無力做成的事情。當他的生命危在旦夕時,當他被困在出了事故、隨時都會著火的車子裏時,當他乘坐的船即將沉沒時,他必須當機立斷,采取措施,渡過難關,脫離險境。

人,要靠自己活著,而且必須靠自己活著,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盡力達到理應達到的自立水平,擁有與之相適應的自立精神。這是當代人立足

社會的根本基礎,也是形成自身“生存支援係統”的基石,因為,缺乏獨立自主個性和自立能力的人連自己都管不了,還能談發展、成功嗎?要擺脫依賴心理,可從以下幾方麵入手:

建立充分的自信心是克服依賴心理,走出人生困局的精神支柱。遇事不要等別人拿主意,要自己設計,自己決斷。發表言論,不要附和別人的見解,要表現你自己的獨到發現。不要追趕浪潮,要有領導潮流的勇氣。不要總是看別人怎樣穿衣、怎

樣走路,要有自己的穿法,有自己走路的姿勢和感覺。在困難麵前,不要等待別人的援助,要自己想辦法克服,挺過去。有意把自己置於一個孤立無援的絕境,鍛煉自己操縱命運的能力。

其實,脫離對別人的依賴,獨立地發展和鍛煉自己,扔掉拐杖,走出成長的誤區,並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別人能夠做成的事,自己也定能做成。

一旦人不再需要別人的援助,自強自立起來,他就踏上了成功之路。一旦人拋棄所有外來的幫助,他就會發揮出過去從未意識到的力量。如果我們決定依靠自己,獨立自主,就會變得日益堅強,距離成功也就越來越近。

自主之人,能傲立於世,能開拓自己的天地,得到他人的認同。勇於駕馭自己的命運,學會控製自己,規範自己的情感,善於分配好自己的精力,自主地對待求學、就業、擇友,這是成功的要義。要克服依賴性,不要總是任人擺布自己的命運,讓別人推著前行。

拋開拐杖,自立自強,這是所有成功者的做法。其實,當一個人感到所有外部的幫助都已被切斷之後,他就會盡最大的努力,以最堅韌不拔的毅力去奮鬥。而結果,他會發現:自己可以主宰自己的命運!

自助者天助之,人要靠自己去奮鬥,靠自己去成功。善於駕馭自我命運的人,是最強大的人,也是最幸福的人。做自我的主宰,你就能做命運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