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reference_book_ids\":[7208392286533585959]}],\"30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0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start_container_index\":30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菜根譚》reference_book_ids\":[7254873615454178367,6857436090370886663,7225560265360673804,7267077380982705167,7109046350297189383,6992952061541223454,6838936263853083655,7236253131019914292]}]},\"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麵對21世紀瞬息萬變的未來社會競爭及個人生涯發展的需要,每個人都必須通過不斷的學習來及時更新自己。人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也是一個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人猶如一件藝術品,需要自己精心雕刻,才能永遠保值。
年輕時,學曆拿得越高越好
2007年,比爾?蓋茨接受母校哈佛大學的邀請,給畢業生做了一次精彩的演講。在演講的開始,這位世界首富在簡單寒暄之後,講了下麵這樣一段話:
“有一句話我等了30年,現在終於可以說了:‘老爸,我總是跟你說,我會回來拿到我的學位的!’
“我要感謝哈佛大學在這個時候給我這個榮譽。明年,我就要換工作了(指從微軟公司退休)……我終於可以在簡曆上寫我有一個本科學位,這真是不錯啊。
“我為今天在座的各位同學感到高興,你們拿到學位可比我簡單多了。哈佛的校報稱我是“哈佛大學曆史上最成功的輟學生”。我想這大概使我有資格代表我這一類學生發言……在所有的失敗者裏,我做得最好。
“但是,我還要提醒大家,我使得史蒂夫?鮑爾默(微軟總經理)也從哈佛商學院退學了。因此,我是個有著惡劣影響力的人。這就是為什麼我被邀請來在你們的畢業典禮上演講。如果我在你們入學歡迎儀式上演講,那麼能夠堅持到今天在這裏畢業的人也許會少得多吧。”
這是比爾?蓋茨式的幽默。即使他在哈佛新生入學歡迎儀式上做演講,同學也不會因為他的輟學成為世界首富而克隆他的成功模式。每位同學會更加刻苦地修完自己的學業,因為誰都知道,進入本科沒有修完的比爾?蓋茨的微軟公司工作,首要的條件是擁有博士學曆。要想在微軟能獨當一麵,必須是優秀博士生中最優秀的。
比爾?蓋茨並沒有因為自己沒有學曆而否認學曆無用。微軟的做大做強,是因為微軟囊括了世界上頂級軟件人才,擁有由院士、科學家、研究員、工程師組成的研發團隊。而這些人,都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大學培養出來的最優秀的學生。
微軟作為世界一流的公司,沒有成片的廠房,沒有機器轟鳴的生產
線,看不到成群結隊的員工,能看到的就是一個人腦,一台電腦。他們賣
的就是知識,就是技術。在那些電腦後麵的人,學曆一個比一個高,成就
一個比一個大。
每一位在微軟工作的人,都清楚地意識到,今天,知識和智慧的價值
已遠遠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時代。如果再拿某一個沒有學曆還能成功的個案
證明學曆無用,進而放棄學習和深造,不但是愚蠢的,而且還是可悲的。
那些鼓吹學曆無用的人有兩種,一種是某一方麵的天才。他們也能取
得成功,但是他的成功需要一種巧合——天上突然掉下一塊餡餅,正好砸
進他嘴巴裏的巧合。
即使真的有天才,這個天才如果後天不學習、不思考,也不會獲得突
出的成就,依然會淪為平庸的人。
其實世界上根本沒有天才,隻有高智商的人。再高的智商,後天不進
行開發、引導和駕馭,也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人們喜歡稱某人為天
才,那是他們隻看到那個人取得了不可思議的成功,而沒有關注他的努力
和付出。
第二種鼓吹學曆無用的人,他是通過死板教條的考試拿到了學曆,學
到了課本上的知識,卻沒學會如何整合知識、運用知識。他們不知道自己
想做什麼、能做什麼,這樣的人當然也不會有人雇用,原因是他不能給雇
主解決任何問題。
這樣的人,自己不會運用知識,也不向別人學習怎麼運用知識,自然
不會取得“階段性”的成功。
世界上沒有永久的成功,隻有“階段性”的成功。年輕人,隻要取得
了哪怕是一個“階段性”的成功,都會深深感覺到自己學識的不足,知識
的缺欠。越是取得大成功的人越謙虛,越如饑似渴地學習,就是出於這個
原因。
比爾?蓋茨肯定是哈佛大學的驕傲,因為他曾經是那裏的學生,盡
管他在哈佛就讀時學的不是計算機,盡管他連本科的課程都沒有修完。但
是,作為真誠的比爾?蓋茨,從未否認過哈佛對他一生的影響。
在攻讀高學位的過程中,我們會接觸到在某一領域已經非常成功的
導師,非常聰明的同學,我們會生活在由聰明人組成的集體裏。在這樣
的集體裏,我們受到的各個方麵有形和無形的影響,是無法衡量的。在
此影響下,我們才會不斷地充實自己、更新自己、否定自己,同時也在成就自己。
拿到高學位,是我們人生中這段時間的任務。如果我們在這段時間沒有完成這個任務,就可能要用一生的時間去彌補這個損失。
作為年輕人,正是學知識的好時候。我們應該利用人生這段最佳的學習時間,多學知識,能拿高學位就拿高學位。
在學習中釋放自己的個性
學習也要適合自己的個性,不能強求一致。
在學習中,每個人的個性各有其優勢,不必羨慕別人,別人的方法未必適合你。豐富而自由的個性也是一個社會之所以具有豐富創造力的根本原因,沒有個性的存在,沒有個性表現的自由,就不會有創造力。
奧地利著名物理學家泡利出生於維也納一位醫學博士的家庭裏。從童年時代起,他就受到科學的熏陶,在中學時就自修物理學。關於不相容原理的發現,泡利在他獲得諾貝爾獎後的演說中講道,不相容原理發現的曆史可以追溯到他在慕尼黑的學生時代。在維也納讀中學時,他就掌握了經典物理學和相對論的知識。
1918年中學畢業後,泡利帶著父親的介紹信到慕尼黑大學訪問著名物理學家索末菲,要求不上大學而直接做索末菲的研究生。索末菲沒有拒絕,但還是有些不放心,但不久就發現泡利的才能果然不凡,於是泡利就成為慕尼黑大學最年輕的研究生。
很快,泡利便初露鋒芒。他發表了第一篇論文,是關於引力場中能量分量的問題。1919年,泡利在兩篇論文中指出韋耳引力理論中的一個錯誤,並以批判的角度評論韋耳的理論。其立論之明確、思考之成熟,令人驚訝,很難相信這是出自一個不滿20歲的青年之手。
從此他一舉成名了。泡利的求學之路是跳躍式的,這與他與生俱來的天賦和個性化的學習是密不可分、息息相關的。
可見,泡利是一個智力非常發達,並且有天才的氣質和個性的人,他能夠運用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把聰明才智充分發揮出來。所以,他是很難按部就班地學習的。
個性化學習能使學習者“見人所未曾見”,“道人所未曾道”。個性
是一個人創新精神的基礎,個性化學習有助於學習者在學習中不斷推陳出
新。社會不需要生搬硬套、按部就班的人才,也不需要學習的奴隸,需要
的是有自信、有理想、有創新、有個性的高素質人才。
最高效的學習既要符合學習對象的特征,又要符合學習者的個性特
征,對這兩者的把握就成為提高學習效率的前提和提高學習能力的訣竅。
學習者隻有努力釋放自己的個性,不做學習的奴隸,才能不斷提高自
己的能力。在信息時代人才成長的目標模式中,個性化學習這個新概念已
經引起世界各國越來越廣泛的重視,而且將會成為評價人才綜合素質的一
項重要指標。
向新事物、新知識發起挑戰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才是財富。我們從小就開始接受教育,學校教育
使我們獲得的知識無疑會讓我們終身受益,但不能完全適應現代化的教育
需要。人在大學獲得的知識隻占一生所需知識的很少部分,很多知識要在
離開學校後繼續學習中獲得。我們不能固守原有的那點知識而企望它管用
一生。
因此,我們應該隨時學習,讓知識占領我們的頭腦。
在任何一項投資中,沒有比給你的腦袋“投資”更使你受益的了。
當你月收入上千元的時候,你就可以想辦法把自己所賺的10%的錢都
拿去學習。你收入不夠,就表示你懂得不夠,表示你學得不夠,表示你行
動的次數還不夠。當你收入增加的時候,你就應該繼續把這些收入的一部
分做再次的投資,所以你下一次可以賺更多的錢。
很多人願意花幾千元買一套衣服,願意花幾百元去唱KTV,去吃大
餐。然而,做這些事情會增加你的收入嗎?不會。有時候也許你需要休
閑,也許你需要滿足自己的欲望,或是讓自己感覺到很帥或很漂亮,這些
都不錯,但如果你要給自己“投資”,那世界上最佳的“投資”之處,就是你自己的腦袋。
那些讓我們羨慕的成功人士不是因為比我們聰明,而是因為他們通常會不斷給自己的頭腦進行一些“投資”,來幫助自己繼續成功,而且效果非常好,速度非常快。
我們身處知識經濟時代,而一個人的經驗畢竟是有限的,所以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學習的過程。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隨著知識的積累和經驗的沉積,我們開始用既定的思維考慮問題;我們開始用排斥的神情看待新事物;我們開始用過往的經驗拒絕新體驗;我們開始固守組織的傳統而拒絕睜眼看世界;我們開始讓新知識的泉水白白流淌……
其實,我們應該以積極、開放的心態麵對新事物。“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者,善人之資”,學習善者,可找出差距,彌補不足,學習不善者可以之為鑒,減少不必要的失誤,提升適應性。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彼得?聖吉創建的五項修煉是我們的五個學習方向:
第一,通過自我超越,可以伸展“向上的張力”,突破“成長上限”,不斷實現心中的夢想。
第二,通過改善心智模式,可以消除“藏在內心深處的頑石”,實現“心靈的轉換”,開啟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戶”。
第三,通過建立共同願望,可以找到人生的價值,找出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活出生命的意義。
第四,通過團隊學習,可以彼此以誠相待,在深度會談中實現溝通,在互動中提高智商。
第五,通過係統思考,可以撥開思想上的迷霧,更清楚地認識我們麵對的世界。
紮紮實實地培養自己的本領
隻要具有真才實學,就不怕各種阻撓。即使沒有大筆財富,世人也會看重你,因為你的本領是他人無法搶走的。總之,要盡量培養本領,將其積存起來,這才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基本功,也是我們成功的前提。
有人在一群中學生麵前問這樣的問題:你心中最為向往也最為恐懼的
是什麼?回答最多的是:我將來幹什麼?做人難,首難在安身立命。這麼
大的世界,這麼小的人。世界上人太多,這麼多的人之間既互相聯係又互
相排擠。時空莫逆,來路莫測。人生在世,要吃要喝要穿要住要養家要建
功立業……
千難萬難,第一難確實就是如何在這個擁擠的世界裏找到屬於自己的
一席之地。難怪很多人最向往的是它,最怕的也是它——我將來幹什麼?
有位先生以自己的切身體驗回答了這個問題:
“20年過去了,向往已成昨日黃花,恐懼也灰飛煙滅。在人生坐標
上,我的雙腳迂回曲折了那麼久,終於立定了。我摸索了太久,付出了太
多,從問‘我將來幹什麼’到‘我幹了什麼’,花去了將近20年的時間。
20年的生命代價教給我一點訣竅,我願將它誠告現在的青少年朋友,即:
讀懂一本書,做精一件事。
“18歲,或許更早一些,你差不多已經高中畢業,在人類高容量知
識庫裏,你算掃了盲。這個時候,如果你上了大學,很好;沒上成,也沒
關係,因為你已經具備了從書架上挑選適合你胃口的某一類專業性書籍來
閱讀的能力,也具備了尋師問友的能耐。花上三四年時間,隻要真正下功
夫,你完全可以把某類專業修習完畢。這時候,你的腳下有了一片堅實的
土地。就在你自行修習的同時,你可能已經找到了一件謀生的事做,隻是
你也許不太滿意。
“你心中的‘將來’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你當然可以對你的現狀不滿
意,完全可以,也應該,因為你還年輕。但你千萬別太著急,也不要怨天
尤人。記住,你已有一塊堅實的土地。因此,你可以一邊隨遇而安一邊在
你擁有的土地上‘打井’——將你已有的知識整理一下,選定其中一本最
有代表性的書來讀。這回你不是記憶性地學了,是鑽研!當你把它完全給
‘看透’了,你一定會豁然開朗,智慧躍升到一個嶄新的高度。你甚至可
以找出這本書的謬誤與紕漏。這時,你在某個學問領域,還具備了討論、
探索、發揮、創造的能力。你可以幹點什麼了!
“不必把專家學者看得太神秘,他們就是這麼走過來的。有的青年會
說,我不愛讀書,不想做學問,不想做任何一個領域的哪個‘家’,那我
該怎麼辦?怎麼辦?去學做一件事,真正去學。修汽車、煎大餅;畫畫、
養花……可做的事太多了。總之,選一樣你喜愛又有相應條件的事一心一意去做,哪怕諸如刻印章之類的‘雕蟲小技’,你學會了,做精了,世界的某個位置就是屬於你的了。”
不求麵麵俱到但求獨當一麵
人生成功的訣竅就是要善於利用自己的長處,而成長的要點就是努力經營自己的長處。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的最高文憑是中學,因為在哈佛大學他沒讀完就經營他的軟件公司去了。他及早發現自己的長處,並果斷地去經營自己的長處,這助他成了世界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