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袤的草原上,一隻小羚羊憂心忡忡地問老羚羊:“這裏一望無際,沒遮沒攔的,我們又沒有鋒利的牙齒,難道天生就要成為獅子、老虎的腹中物不成?”老羚羊回答:“孩子,別擔心,我們的確沒有鋒利的牙齒,而我們卻擁有可以高速奔跑的腿,隻要我們善於利用它們,即使再鋒利的牙齒,又能拿我們怎麼樣呢?”
你也許相貌平平,也許一無所長,但你不應該自卑,也許在某方麵你存在著驚人的潛力,隻是你還沒有發覺罷了。正視自己,更深層地挖掘潛力,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是金子就一定會發光。
遊魚隻有在水中才能找到自己的樂園;飛鳥隻有在天空才能自由飛翔;老虎隻有在山中才是百獸之王;麻雀是林梢上的英雄,不適合住在籠子裏;文化水平低的人扮教授,總找不到感覺;畫家創作歌曲,味道總有些不對……世上萬物都依靠自己獨有的特長在永恒的生存競爭中占得一席之地。假如拋棄自己的長處,就隻能在生存機會的競爭中成為犧牲品。
在人生的坐標係裏,一個人如果站錯了位置,用他的短處而不是長處來謀生的話,那是非常遺憾的。
大投資家巴菲特的一個成功秘訣是:不投資自己不熟悉的行業。這也是成功人士的一個共同特點。無論是進行金錢投資還是智力投資,在自己熟悉且勝任的行業,總比較容易獲得成功。
佐川清出生於日本一個富裕家庭,8歲那年,他母親因病去世了。他
跟繼母的關係不好,中學沒畢業,就賭氣離家出走,到外麵自謀生路。
最初,他在一家快遞公司當腳夫。那時的快遞公司一般沒有運輸工
具,主要靠搭車和走路,對體力要求比較高,非常辛苦。
當了20年腳夫後,佐川清35歲了。他想,自己年齡不小了,應該擁有
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幹什麼好呢?別的行業他不懂,最好還是從自己最
拿手的項目開始。於是,他在京都創辦了“佐川捷運公司”。公司隻有一
位老板和一位員工,都是佐川清自己。公司的資產則是他強壯的身體。應
該說,這是真正的白手起家,從零起步。
佐川清的優勢是,他在這一行已有20年經驗,知道怎樣拉生意和跟客
戶打交道,也知道怎樣把事情做好。度過最初的艱難時期後,他成功地打
開了局麵。後來,他承接的生意越來越多,一個人忙不過來,開始雇用職
員,還買了兩輛舊腳踏車做運輸工具。再後來,佐川捷運公司發展成一個
擁有萬輛卡車、數百家店鋪、電腦中心控製、現代化流水作業的貨運集團
公司,壟斷了日本的貨運業,並且將生意做到了國外,年營業額逾3000億
日元。佐川清本人也成為日本著名財閥之一。
在一般人看來,當腳夫是比較低賤的職業,不可能有出息。其實,天
下沒有什麼低賤職業,隻要你做得比別人更好,在任何行業你都能成功。
怎樣比別人做得更好呢?勤奮與敬業必不可少,但隻有這兩條還遠遠不
夠,你最好把努力方向定在自己的強勢項目上。
偉大的人物並不是每個方麵都很優秀,隻是在成長過程中,不斷打磨
自己的強項,並將最好的一方麵發揮出來。成長大於成功,隻有在時光流
逝中慢慢地成長,並將天賦打磨成才能的人,才能獲得最後的成功。
專業特長能提高你的身價
成功不是空口說白話,要有拿得出手的硬貨才行,你一定要學會一二種專長,讓你的上司認為:“這點我的確比不上他。”隻要能做到這點,上司就有不得不用你的理由。如果你所具有的特長能對老板有所幫助,他一定會對你另眼相看的。
香港有一位“打工皇帝”,年薪千萬港幣。他總結自己的成功秘訣在於:“想辦法讓自己成為專業人士,而且要不斷地加強它,讓自己變得無法取代,你就會變得很值錢。”
他說:“現代的社會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已經不隻360行,而是360萬行,社會經濟分工越細,做一個全才就越不可能,而且被取代的機會就越大。隻有成為一個專業人士,才是增強自己優勢與賣點的不二法則。”
“比如,要製作出一套辦公家具,從原料的裁切到組裝設計,需要一套非常繁複的流程。有一位在深圳專門製作辦公椅滑輪的台商,隻專心做整個流程的一個環節,而且做到了品質最好、成本最低的專業水準,結果成了全世界的座椅滑輪大王,全球市場占有率達到70%以上。”
職場人的學習渠道至少有三種,一種是“學習與工作分離”,一種是“在工作當中學習”,另外一種是“把學習放在工作中”。在微軟,據統計,員工工作中的技能和知識,70%是在工作中學習獲得的,20%是從經理、同事處學到的,剩下的10%是從專業的培訓中獲取的。
“在工作當中學習”和“把學習放在工作中”是兩種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它們能使承擔某項業務的“門外漢”最迅速地轉化成“合格者”,並最終成為一個很“專業的”人才。那些能在工作中發現自己的欠缺,並努力在工作中彌補自己所欠缺的知識的人,可以從打工的經曆中學到最多。
總之,你要盡量培養本領,將它積存起來。你不需要表麵上的財富,可是你的內涵卻非得十分富足不可。因此在選擇工作時,你要著重考慮的一點是,能否在工作中培養自己的一項專長。
小蔡和小薑是同時進某電腦公司的計算機係碩士畢業生,小蔡堅持不放棄電腦網絡專業,當了一名網絡開發工程師,小薑則應聘行政助理,放棄了計算機專業。在日新月異的計算機領域,小蔡跟上了發展的步伐,三年後當上了網絡工程主管,而小薑卻忙碌於無休無止的行政事務,徹底放棄了計算機技術。開始時小薑的收入要高於小蔡,可後來還不及小蔡的一半,當然在公司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及小蔡。
總之,我們通過工作可以學習到:各部門特有的實務能力;語言能力、企劃能力等具有普遍適用性的能力;以上司為首,建立人際關係的能力。
認清當前的發展狀態,你在哪個領域有特殊才能,你想在哪個領域有特殊才能,尋找機會,學習一些特殊的知識和技能。這樣,不論以後是在新的工作崗位上還是在原有的工作崗位上,你都不怕下崗,不愁沒工作。
你要向別人展示你的才能,但你不能讓別人“偷”走它。假設你做
一份計劃書,你隻需寫清楚結論和必要的基本的理由,力求使這份材料精
確,不必對每個事實、每個數據、每個可能都解釋得清清楚楚,否則沒人
會再來找你幫忙,沒人會再來請教你,沒人會再向你索要更多的信息,沒
有人會再邀請你作報告,你也就丟了你的資本。
在成長過程中,每個人都應該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專業角色,並且在所
選定的專業領域的某個環節中努力做到最好、最傑出,這樣就離成功不遠
了,因為專業人才是企業永遠需要和依賴的。
關注細節,就能把握勝局
所謂細節,是指“細小的環節或情節”,或者是指“瑣碎而不重要的
小節”。細節決定成敗,人們往往可以從細節中“見微知著”,細節之處
往往讓人有許多驚喜的發現。本來最平凡、最平常的東西,隻要你稍加留
心,便會從中發現很多更重要的東西。而且發現的東西越多,懂的東西越
多,就越能比別人做得好。
如果看不到細節,或者不把細節當回事,就會對工作缺乏認真的態
度,對事情也隻是敷衍了事。這種人無法把工作當作一種樂趣,而隻是當
作一種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熱情。他們隻能永遠做別人分
配給他們的工作,甚至即便這樣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慮到細節、注重
細節的人,不僅會認真對待工作,將小事做細,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細節中
找到機會,從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一個人關注細節、把握細節的能力就是細節能力。
很多事情看起來隻是一些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小事,但是這樣的小
事往往更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做事態度。當別人不能踏實地完成這樣的小事
的時候,你做到了,並且做得很好,無疑是給自己贏得了更高的分數。
年輕的瑞利發現,母親每次端茶時,一開始茶碗在碟子裏很容易滑動,可等到灑一點熱茶在碟子裏後,茶碗卻像粘在碟子上一樣,一動也不動了。
這一現象引起了他強烈的好奇心。於是,他不斷地進行實驗、記錄、分析,最終對茶碗和碟子間的滑動得出了這樣的結論:茶碗和碟子看上去光潔、幹淨,實際上表麵總留有手指頭和抹布上的油膩,使茶碗和碟子之間的摩擦係數變小,容易滑動。當灑了熱茶後,油膩被溶解了,碗碟也就變得不容易滑動了。在此基礎上他又指出,油對固體之間摩擦力的大小有很大影響,利用油的潤滑作用,可以減小摩擦力。後來人們就根據瑞利的發現,把潤滑油廣泛應用到生產和生活中。
茶碗在碟子裏滑動可以說是司空見慣的現象,可瑞利卻沒有忽視這一司空見慣的小細節,而是透過事物的表象,努力探索事物的本質,最終發現了油對於潤滑的作用。而在日後的科學探索中,瑞利也總是要求自己凡事多想想,不肯忽視任何特別的現象,因此他在科學的世界裏越走越遠。最終,瑞利因為發現氬氣而榮獲190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這種不忽視細節,並能從中發現契機的能力,是科技進步的原動力。牛頓從蘋果落地發現萬有引力,雷內克從孩子們的遊戲中得到啟發發明聽診器,瓦特看到茶壺蓋被水蒸氣的力量頂起而發明了蒸汽機……所有這些人的行為體現的都是細節能力。
從細節中找到創新的機會,這是許多人成功的秘密。所以說,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在這個講求精細化的時代,細節能力往往能反映你的專業水準,突出你內在的素質。一絲不苟地做事可以體現細節能力,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也是細節能力的表現。所有細心認真品質下的行為,都可以反映出你的細節能力。
堅持做好每一件小事並不容易,需要一種持之以恒的精神。在通往夢想的路上,一定不要忘了形成注重細節的思維習慣。細節能力會給你帶來機會,也會帶給你改變一生命運的好運氣。
培養捕捉要點的分析才能
分析能力是工作中的一項基本能力,是很多事情的基礎。把事情分析清楚了,才能下結論、作判斷、去行動,否則任何判斷都隻能是憑空想
象,任何措施和行動計劃也都隻能是空中樓閣。在一個團隊中,關鍵時刻
的分析力就顯得更為重要。
人要有“先知先覺”,多想幾步(即擁有遠見卓識)將給人帶來極大
的價值。
遠見告訴我們可能得到什麼,遠見召喚我們行動,讓我們在心中有一
幅宏圖,我們以身邊的條件做踏板,跳向更高的境界,我們便能擁有無可
衡量的永恒價值。
在千變萬化的世界裏,沒有遠見的人可以說將來很難有所成就。遠見
可以打開不可思議的機會大門,可以激發一個人的潛能。
李嘉誠說過,現在是市場經濟時代,一個人不隻要擁有技術和知識,
更重要的是要有分析能力。對市場沒有一點敏感的人,一個目光短淺、缺
乏自己見解的人,注定要失敗。
在生意場上,你有多廣、多深的經營眼光,就決定你的生意會有多
大。
世界上真正的領袖人物,是那些在機會尚未來臨之前,就能把握那
些不具體的意念並能有效加以利用的人,他們將這些意念轉化為大樓、工
廠、城市以及改善人們生活的事物。
比爾?蓋茨看到了20年後“個人電腦時代”所需要的操作係統,說明
了眼光的重要性。福特也預感到個人汽車時代的到來,為了這個宏偉的目
標,他和他的工人全力地投入,一起持續加班72個小時,這種激情帶來了
個人汽車時代的到來,同時他個人也獲得了無限的財富。
有了眼光,還要注意它的價值,這需要分析你獨到的眼光是不是具有
很大的價值,是不是具有開發的價值,同時分析它的可行性。不是有了眼
光就萬事大吉了,也許當年能預測到個人電腦時代到來的絕不是僅僅比爾
?蓋茨一個人,但是隻有他做到了。
眼光和分析能力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事業的大小和成敗,因
此它在人生視窗中也是一個重要的項目。鍛煉、開發和利用這種能力,以
創造巨大的價值,需要對“勢”有所認識,也需要一定的眼光與行動。
對“勢”的認識:孟子曾說“雖有智慧,不如乘勢”,勢是一種社會
能量,是事物發展變化的基本趨勢、姿態和情形。“識時務者為俊傑”說
的也是這個意思。總之,明事理,知天命,是成大事的必要能力和條件。
眼光與行動:在騎自行車的時候,你隻有把眼光放遠一點,才能加速
前行,否則就會控製不住,需要經常刹車;如果做到了放遠眼光,反應迅速,靈活應變,即使在擁擠的人群中也可以快速地前行。
總之,分析能力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一個基本素質。
處理好與他人的關係
很多人平時對與自己無關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對待,有時甚至會言語尖刻、態度孤傲。不要宣稱這就是你的“性格”,以免導致別人不敢接近你,從而失去更多的朋友。
每個人都會在生活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人際關係,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很容易讓人產生孤獨、封閉、憂悶的情緒,對個人成長十分不利。一個人要想讓自己形成很好的人際關係,就需要從以下幾點經常檢查自己的行為和生活。
1.對不良的人際關係冷靜分析
當自己的人際關係出現問題的時候,正確的分析可以讓自己產生信心,並選擇更適當的方式調整自己的人際關係。
2.檢查第一印象的正確性
人的第一印象對日後的交往影響很大,我們要對第一印象多加分析,判斷自己是否存在偏見,並主動與他人溝通。如果有人誤會了你,你一定要主動接觸對方,消除誤會,不要礙於臉麵而不願溝通。
3.選擇適當的稱謂
對他人的稱呼要合適,更好地體現與對方的關係。
4.向對方請教
要知道,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相互學習是我們進步的源泉,多向你周圍的人學習請教吧。
5.要樂於助人
隻有發自內心地去幫助別人,才會為你贏得真正的友情。增加交往的頻率,經常在一起學習和工作,交往多了,相互之間的了解就更透徹,關係就會更融洽。
6.避免產生不公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