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之間相互尊重、彼此平等是正確的人際交往方法。
要想形成很好的人際關係,需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1.保留意見
過分爭執無益,且有失涵養。通常,應不急於表明自己的態度或發表意見,要謹慎地沉默,精明地回避。
2.認識自己
知曉自己最突出的天賦,並培養其他方麵。隻要了解自己的優勢,並把握住它,所有的人都能具備自己的一技之長。
3.決不誇張
過分地誇張有損真實,並容易使人對你的看法產生懷疑。智者克製自己,表現出小心謹慎的態度,說話簡明扼要,決不過分抬高自己。過高地估價自己有時會損害你的聲譽,對你的人際關係產生十分不好的影響,並有損你的風雅和才智。
4.適應環境
不要花太多精力在瑣事上,要維係好人際關係。不要每天炫耀自己,否則別人將會對你感到乏味。必須使人們總是感到有些新奇,每天展示一點會使人保持期望,不會埋沒你的天資。
5.取長補短
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在同朋友的交流中,要用謙虛、友好的態度對待每一個人。把朋友當作老師,將有用的學識和幽默的言語融合在一起,會顯示你的睿智與詼諧。
6.言簡意賅
簡潔能使人愉快,使人喜歡,使人易於接受。說話冗長累贅,會使人茫然,使人厭煩,而你則會達不到目的。簡潔明了的話語,一定會使你事半功倍。
7.決不自高自大
常把自己的長處掛在嘴邊,在別人麵前炫耀自己的優點。這無形中貶低了別人而抬高了自己,但其結果則是使別人更看輕你。
8.決不抱怨
抱怨會使你喪失信譽。自己做的事沒成功時,要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並努力使事情圓滿。適度地檢討自己,並不會使人看輕你;相反,總強調客觀原因,報怨這,報怨那,隻會使別人輕視你。
9.不要說謊、失信
說謊會使人失去朋友、同事的信任,使朋友、同事不再相信你,這是你最大的損失。要避免說大話,說到就要做到,做不到的寧可不說。
10.目光遠大
聰明人為未來作準備。一定要多交朋友,並維護好與朋友的關係,有一天你會看重現在似乎並不重要的人或事。
掌握說話辦事應有的分寸
小張因在學校裏與同學發生了一點摩擦,很不愉快。一怒之下,他就對那位同學說:“從今以後,我們之間一刀兩斷,我發誓再也不會和你說一句話!”
這句話說完不到三個月,小張的同學就成了他所在社團的社長。因講了過重的話,小張很尷尬,最後不得不離開了自己心愛的社團。
說話辦事需要掌握分寸,因為把話講得太滿而給自己造成窘境的例子,在現實中隨處可見。但這樣做的結果,就像把杯子裏倒滿了水一樣,再也滴不進一滴水,否則就會溢出來;也像把氣球充滿了氣,再充氣,球就要爆炸了。
古希臘有這樣一個神話:
太陽神阿波羅的兒子法厄同駕起裝飾豪華的太陽車橫衝直撞,恣意馳騁。當他來到一處懸崖峭壁上時,恰好與月亮車相遇。月亮車正欲掉頭退回時,法厄同倚仗太陽車車轅粗力大的優勢,一直逼到月亮車的尾部,不給對方留下一點回旋的餘地。
正當法厄同看著難以自保的月亮車幸災樂禍時,他自己的太陽車也走到了絕路上,連掉轉車頭的餘地都沒有了。向前進一步是危險,向後退一步是災難。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做事要留有餘地,不可把事情做絕了。人生一世,千萬不要使自己的思維和言行沿著某一固定的方向發展到極端,而應在發展過程中冷靜地認識、判斷各種可能發生的事情,以便能有足夠的回旋餘地來采取機動的應對措施。
宋朝時,有一位精通《易經》的大哲學家邵康節,他與當時的著名理
學家程顥、程頤是表兄弟,同時和蘇東坡有往來。但二程和蘇東坡一向不
睦。
邵康節病得很重的時候,二程在病榻前照顧。這時外麵有人來探病,
二程問明來的人是蘇東坡後,就吩咐下去,不要讓蘇東坡進來。
躺在床上的邵康節,此時說話已經很困難了,他就舉起一雙手來,比
成一個缺口的樣子。程氏兄弟有點納悶,不明白他這個手勢是什麼意思。
不久,邵康節喘過一口氣來,說:“把眼前的路留寬一點,好讓後來
的人走走。”說完,他就咽氣了。
邵康節的話是很有道理的,因為事物是複雜多變的,任何人都不能憑
著自己的主觀臆斷,來判定事情的最終結果。對於每個人來說,其人生都
是浮沉不定、難以自料的。
說話要留有餘地,不能把話說得太滿;做事也要留有餘地,不要把人
逼上絕路。因為凡事總有意外,留有餘地,就是為了容納這些意外,以免
自己將來下不了台。
即使與人交惡,也不要口出惡言,更不要說出“情斷義絕”“勢不
兩立”之類過激的話——除非有深仇大恨。不管誰對誰錯,最好都閉口不
言,以便他日狹路相逢還有個說話的“麵子”。
少對人說絕話,多給人留餘地,這樣做其實並不僅僅是為對方考慮,
對對方有益,更是為自己考慮,對自己有益。總之,這對雙方都有好處。
俗話說,“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當今時
代,人情世事的變化速度無疑更快,用不了“十年”就可能發生此消彼長
的變化,人們相互間更是“低頭不見抬頭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把話
說得太滿,把事做得過絕,將來一旦發生了不利於自己的變化,就難有回
旋的餘地了。
總之,人之一生說短很短,說長也很長,世間事如白雲蒼狗,變化
萬千,所以不要一下子把路堵死了,否則對自己是非常不利的。
學點韜光養晦的處世哲學
當一個人遭遇挫折的時候,或許會抱怨——我這麼有才華,為什麼卻落了個窮困潦倒、一事無成的下場?蒼天真是不公!蒼天真的不公嗎?不是的,很可能是這個人不懂基本的人情世故的緣故。這一切很可能都是他自己造成的。當他麵臨人生敗局時,是否應該自我反思一下呢?是否做得太過分了?是否目中無人,過於突出自己,忽視了眾人的感受?是否自以為聰明絕頂,別人都愚不可及?一個人如果這樣反思一番,就可能找到問題的症結,然後對症治療,等頓悟明澈之後,也就真正成熟起來了!
有這樣一種說法:“法蘭西人的聰明藏在內,西班牙人的聰明露於外。”大家更推崇前者,認為是真聰明。在人際交往中,我們一定不能自作聰明,要學會真聰明——切忌隻知伸不知屈;隻知進不知退;隻知自我表現,不知韜光養晦。否則的話,一個人即使才高八鬥,也照樣兩手空空!
雄鷹站立的樣子好像睡著了,老虎行走時懶散無力仿佛生了大病,實際上這正是它們捕食的高明手段。所以,真正聰明的人要做到不炫耀、不顯露才華,這樣才有能力做大事。
鋒芒太露的人認為自己聰明過人、能力超群,看誰都是豆腐渣,唯有自己是朵花,什麼都不放在眼裏。這種人最容易沒飯吃,甚至會為此丟掉性命。曆代官場之爭中,小人運用陰謀詭計殺害的忠臣良將不計其數。一方麵是因為小人過於奸詐殘忍,另一方麵又何嚐不是因為被害者不懂玉韞珠藏的智慧呢?他們行事過於張揚,才華過於橫溢,同時又目空一切,不把身邊的同僚放在眼裏,這樣的人最容易成為小人陷害的對象。
真正的聰明人身懷絕技而深藏不露,決不到處炫耀,而是等待時機一鳴驚人。有才華固然好,但是能力再強,也不能整天頂在頭上到處去炫耀。就像財富一樣,有錢當然是好事,但你會每天都穿金戴銀或提著錢箱子到街上去顯擺嗎?
才華猶如一把雙刃劍,可以刺傷別人,也會刺傷自己,所以運用起
來應當小心翼翼,平時應插在劍鞘裏。很多時候,鋒芒太露都會招致小人
的嫉恨和陷害。凡是做大事業的人,都應該修煉“藏露”之功。洪應明在
《菜根譚》中說:“文章做到好處,無有他奇,隻是恰好。”才智的使用
也應如此,用至佳處,隻是恰好。當智則智,當愚則愚,愚也是一種智。
必要時,裝一裝“低能兒”,做一做“糊塗人”,都是明智之舉。
才華出眾卻被排擠的人隨處可見。他們才華在手,就像擁有一把傳世
名劍,逢人就要吹噓一番,拿在手中四處揮舞,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有驚世
之才,傻乎乎地把自己樹成人人想打的活靶子。他們看不見自己腳下的火
坑,就這樣不知不覺掉了進去。
三國晚期的諸葛恪,是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的兒子。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展現出了才思敏捷、天賦過人的特質,大家都認為他的才能超過了其父諸葛瑾。不過,諸葛瑾不為有這麼一個聰明的兒子感到高興,反而覺得諸葛恪會給家族帶來不幸。為什麼呢?諸葛瑾說:“恪性格急躁,剛愎自用,而且太喜歡表現自己,鋒芒過於外露,終將引來禍端。”果不出其父所料,諸葛恪長大掌權後,獨斷專行,以才壓人,最終引起眾怒,被大臣們設計害死,牽連家族也遭到誅滅。
才華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一個有才華的人能得到更多自我表現的機
會;一個才華一般的人,即使再張揚表現自己也較難成功。但一個有才華
的人過於炫耀自我,壓製了他人的表現空間,損害了他人的利益,就必然
招致眾人的嫉恨。如果發展到這一步,他的前途和事業就非常危險,隨時
可能被人拉下馬來。
在世間行走,我們每個人都要掌握韜光養晦的處世哲學。多一些深思
熟慮,少一些鋒芒畢露,千萬不要把肚子裏的“寶貝”像竹筒倒豆子一樣
全拿出來。若不懂這一道理,肚裏有再多的寶貝,也終究難獲成功。
朋友相處講究親疏有度
人往往最容易在自己最好、最親密的朋友身上吃虧。正如在安全的地方,人的思想總是鬆弛的一樣,在與好友交往時,你可能隻注意到你們友
誼逐漸加深,每天在一起無話不談。對外人你可以驕傲地說:“我們之間沒有秘密可言。”但這一切往往會對你造成傷害。
好友親密要有度,切不可自恃關係密切而無所顧忌,正如中國的一句古話“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情”。親密過度,就可能發生質變,好比站得越高跌得越重。過密的關係一旦破裂,裂縫就會非常大,好友勢必變成冤家仇敵。
也許有一天,你興衝衝地闖進了朋友的家裏,一見麵甩著自己頭發上的雨珠,一麵高聲喊叫,而你的朋友卻慌慌張張地藏著什麼東西。此時,請你不要追問,因為這是他獨有的秘密,你更不要因此而認為他有意疏遠你,不相信你。
心中藏著秘密的人會認為,這是他們的權利,朋友沒有必要分享它。
朋友要保守秘密並不是對你的不信任,而是對自己負責。你同樣也需要保守自己的秘密,這一切並不證明你和好友之間的疏遠;相反,明智的人會認為,如此友誼更加可靠。斤斤計較,你一定會失去好友。同樣,在你的朋友覺得難為情或不願公開某些私人秘密時,你也不應強行追問,更不能私自以你們的關係好而去偷聽、偷看或悄悄地打聽朋友的秘密,因為保守秘密是他的權利。一般情況下,凡屬朋友的一些敏感性、刺激性大的事情,其公開權利應留給朋友自己。擅自偷聽或公開朋友的秘密,是交友之大忌。
此外,對朋友放肆無禮,最容易傷害朋友,也容易影響到你自己的利益。其表現有如下幾種,不可不認真對待啊。
1.過度表現,言談不慎,使朋友的自尊心受到挫傷
與朋友在一起時,如果你滔滔不絕,表現自己,言談之中流露出一種優越感。這樣會使朋友感到你在居高臨下地對他說話,在有意炫耀,抬高自己,他的自尊心會受到挫傷,會對你產生敬而遠之的想法。所以,在與朋友交往時,要控製情緒,保持理智,態度謙遜,虛懷若穀,把自己放在與他人平等的地位,注意時時想到對方的存在。
2.彼此不分,違背契約,使朋友對你產生防範心理
朋友之間最不注意的是對朋友的物品隨意取舍。常以為“朋友間何分彼此”,不經許可便擅自拿用,不加愛惜,有時遲還或不還,朋友一次兩次礙於情麵,不好意思指責,久而久之會使他認為你過於放肆,對你產生防範心理。
3.乘人不備,強行索求,使朋友認為你太無理、去霸道
當你有事需要求人時,朋友當然是第一人選。可你事先不通知,臨時登門提出所求,或不顧朋友是否情願,強行拉他與你同去參加某項活動,這都會使朋友感到左右為難。他如果已有活動安排,不便改變,就更難堪。對你的所求,若答應則打亂了自己的計劃,若拒絕又在情麵上過意不去。或許他表麵樂意為之,但心中總有幾分不快,認為你太霸道,不講道理。所以,你對朋友有所求時,必須事先告知,采取商量口吻講話,盡量在朋友無事或情願的前提下提出所求。
4.不知時務,反應遲緩,使朋友對你感到厭嫌
當你上朋友家拜訪時,若遇上朋友正在讀書學習,或正在接待客人,或正和戀人相會,或準備外出等,你也許自恃摯友,不顧時間場合,不看朋友臉色,一坐半天,誇誇其談,喧賓奪主,卻不管人家早已如坐針氈,極不耐煩了。這樣,朋友一定會認為你太沒有教養,不識時務,不近人情,以後就會想方設法躲避你,害怕你再打擾他的私生活。
5.泛泛而交,大肆渲染,使朋友感到你是輕佻之人
你可能由於虛榮心或榮譽心所驅,也可能交友心切,認為交友愈
多,表明自己越有能耐,人緣愈好,往往來者不拒,泛認知己,患“好交
症”。此時,朋友已在微微冷笑,認為你是朝三暮四的輕佻之人,不可真
心相處。這樣,你便會失去真正的朋友。所以,交朋友,理應真誠相待,
專心投入,萬不可認為泛交會使自己顯赫。
或許,任何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曆和感覺,覺得和某個人或某幾個人很
是投緣,談得來,坐在一起便覺得心裏熱乎乎的,總有說不完的話,舍不
得分開,甚至近似癡狂,隻願形影不離才好。然而,這種交往甚密的結局
往往是令人傷心的分離,而且很可能造成難以愈合的創傷。其實,傷口一
旦產生,無論愈合得多麼好,都難免會留下疤痕,恰似瓷器上無論怎樣細
的一道裂紋,總會留下一道陰影一樣,抹不去,擦不掉。這不就是失了分
寸的緣故嗎?
交友時,掌握“平淡似水,和而不同”,便可以在處理朋友關係方麵
遊刃有餘,其樂融融。朋友會稱讚你善解人意、謙和大方、恭儉可信,與
你相處時自然熱情大方,盡力照顧,確保周全。旁觀者也會稱讚你對朋友
盡心盡力,禮儀周到,無可挑剔,自然而然會對你產生敬佩和愛戴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