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1 習慣左右成敗,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命運(3 / 3)

自製是成功的關鍵

哪怕是對自己的一點小的克製,也會使人變得更強大而有力。任何一個成功者都有著非凡的自製力。自製力是一種善於控製自己情

緒、支配自己行動的能力,是意誌的重要品質之一,有時自製力也是取勝的關鍵,下麵就是一個例子。

三國時期,諸葛亮親自率領蜀國大軍北伐曹魏,魏國大將司馬懿采取了閉城休戰的策略對付諸葛亮。司馬懿認為,蜀軍遠道而來,後勤援助和補給必定不太充足,隻要拖延數月,待蜀軍的實力消耗殆盡,出兵攻擊,肯定能打勝仗。

諸葛亮深知司馬懿戰術的利害,幾次罵陣,司馬懿仍按兵不動。於是諸葛亮就想了一個辦法,他派人把一件女人的衣裳送給司馬懿,隨帶了一封信,說:“仲達不敢出戰,跟女人有什麼區別。你若是七尺男兒,就出來交戰。不然,就把這件女人衣服送給你穿了。”

看了這封信,司馬懿怒火中燒,但諸葛亮的激將法並沒有起到作用。司馬懿並沒有失去控製,而是強壓怒火穩住軍心,耐心等待。

相持了數月,諸葛亮不幸病逝,蜀軍群龍無首,糧草已盡,隻好退兵。

就這樣司馬懿不戰而勝。

正是自製力使司馬懿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一個人要成就大的事業,不能隨心所欲、感情用事,對自己的言行應有所克製,這樣才能使錯誤得到抑製,才不會偏離成功的軌道。

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控製自己的言行呢?要具備下麵三個條件:

1.理智

對事物的認識越正確、越深刻,自製力就越強。人隻有在理智的狀態下才能正確而深刻地認識事物,對事物有了正確的認識,就不會對自己的言行失去控製了。

2.意誌

有堅強的意誌才會有自製力,很難想象一個意誌薄弱的人能夠很好的控製自己。

3.毅力

自製需要毅力,毅力可以幫助人控製自己,果斷地作出取舍。

自製力是一個人內在的強大力量,是一種掌控情緒的能力。不論是誰,隻有做到有效地控製自己,才能成就大事。

現在,你就要開始培養自製的習慣。你可以從小事做起,如強迫自己每天早晨跑步鍛煉,寒暑無阻;每次到超市購物都按計劃進行,不再超出購買的預算;等等。慢慢你就有自我控製的能力了,也就是一個新的自我了,並且是一個能夠走向成功的自我。

把快樂養成習慣

當我們渴望自己每天都有一個好心情的時候,我們是否嚐試過每天早

上起來的時候給自己一個對美好心情的期盼,並且用這種期盼來鼓舞和激

勵自己呢?真的,這確實是一個非常不錯的主意,當我們每一天都堅持做

下去,使之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的心情越來越好,我們

的幸福感覺也越來越強烈。

美國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清晨,湯姆正乘坐老式火車的臥車,車廂中大約有6個男士正擠

在洗手間裏刮胡子。經過了一夜的疲困,隔日清晨通常會有不少人在這個

狹窄的地方進行一番漱洗。此時的人們多半神情漠然,而彼此也不交談。

就在此刻,突然有一個麵帶微笑的男人走了進來,他愉快地向大家

道早安,但是卻沒有人理會他的招呼,或隻是在嘴巴上應付一番罷了。隨

後,當他準備開始刮胡子時,竟然自若地哼起歌來,看上去顯得非常快

樂。他的這番舉止令湯姆感到極度不悅。於是湯姆冷冷地、帶著諷刺的口

吻對這個男人問道:“喂!你好像很得意的樣子,怎麼回事呢?”

“是的,你說得沒錯。”這個男人如此回答說,“正像你所說的,我

是很得意,我真的覺得很快樂。”然後,他又說道:“我隻是把使自己覺

得心情愉快這件事當成一種習慣罷了。”

不論是對於幸運還是不幸的事,人們心中習慣性的想法往往占有決定

性的影響地位。有一位名人說:“窮苦人的日子都是愁苦的,但心中歡暢

者卻能常享豐筵。”這段話的意思是告誡世人設法培養愉快之心,並把它

當成一種習慣,那樣生活將好像一連串的歡宴。

一般而言,習慣是生活的累積,是能夠刻意造成的,因此人人都掌握

著創造愉快心情的力量。

養成心情愉快的習慣,主要是憑借思考的力量。首先你必須擬訂一

份有關心情愉快的想法的清單,然後每天不停地思考這些想法,其間若有不高興的想法進入你的心中,你得立即停止,並設法將之摒除掉,尤其是必須以快樂的想法取而代之。此外,在每天早晨下床之前,不妨先在床上舒暢地躺著,然後靜靜地把有關快樂的一切想法在腦海中重複過一遍,同時在腦中描繪出一幅今天可能會出現的快樂地圖。久而久之,不論你麵臨什麼事,這種想法都將對你產生積極性的效用,幫助你有效地去麵對,甚至能夠將你的困難與不幸轉為快樂。相反,倘若你對自己說:“事情不會進行得順利的。”那麼,你便是在製造自己的不愉快,而所有關於“不愉快”的形成因素,不論大小,都將圍繞著你。

以前,有一位不幸的人,他每天總是在吃早餐時對他太太說:“今天看來又是不愉快的一天。”雖然他的本意並非如此,充其量隻不過是一句口頭禪而已,因為他的口中盡管這麼如此念著,實際上在心中卻也期待著會有好運來臨。然而,一切情況都很糟糕。其實,會有這種情況發生並不令人感到奇怪,因為心中若預存不快樂的想法,那一天的心情肯定會受到潛意識的影響,所有的事情也許會辦得很不順。

因此,在一天的開始即心存美好的期盼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隻有這樣,許多事物才將可能有美好的發展。

做事一定要有條理

某雜誌刊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老商人,他在一個小鎮上做了幾年的地產生意,到後來竟完全失敗了。當債主跑來討債時,他正緊皺著眉頭思索他失敗的原因。

“我為什麼會失敗呢?”他說,“我對於主顧不是很客氣嗎?”

“你完全可以從頭再來,”債主說,“你看你不是還有不少財產嗎?”

“什麼?從頭開始?”

“是啊!你應該開出一張資產負債表來,好好地清算一下,然後從頭做起。”

“你的意思是說我得把所有的資產和負債都詳細算一算,寫成一張表格嗎?我得把我的門麵、地板、桌椅、茶幾、書架都重新洗刷、油漆一番,弄成新開張的樣子嗎?”

“是啊!”

“這些事我早在15年前就想動手去做了,但後來因為我沉溺於觀看拳擊比賽,至今還不曾動手。現在我知道我幾年來失敗到如此地步的原因了!”

在小鎮上做生意尚且如此,在大都市裏做生意更要把一切事情、一切物品都弄得有條有理。一位金融領域的人士曾說:“根據我幾年來和一般大公司交往所得的經驗,他們的老板隨時都能獲得有關公司營業狀況的報告,能對整個公司的情形了如指掌,從而有效避免失敗。”

無論你是在大都市裏還是在城鎮裏做生意,你都應該把物資管理得很整齊,把賬目記得清清楚楚——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那些把什麼事物都弄得亂七八糟的人,終有一天要跌倒的。

有不少商家,往往把貨物堆積得七倒八歪,沒有良好的管理。偶爾來個主顧要買某件物品時,店員就要翻來覆去地耽誤半天功夫才能找到。

有許多青少年也是一樣,他們生來有一種古怪脾氣,任何事情都隻隨隨便便搪塞一下了事,從不想想應該怎樣做得更好。他們脫下衣裳就隨手東丟西拋。這種青少年一旦踏入社會,幹起事業來,一定會把自己的四周弄成一團糟,對於任何事也一定抱著“搪塞”的態度。

有些人常常對自己的失敗想不出所以然來,其實他麵前的那張寫字台已經把其中的緣故老老實實地告訴他了:台麵上東一堆亂紙,西一堆信劄;抽屜裏好像塞滿了棉花一般;書架上報紙、文件、信紙、原稿、便條都雜七雜八地塞得水泄不通。

我們身邊的一切用具和陳設都是揭發我們習氣最忠實的證人。我們的行動、談吐、態度、舉止、眼睛、衣服、裝飾等也都在老實而毫不客氣地告訴別人我們是一個怎樣的人。它們把你自己也感到莫名其妙的失敗原因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把你自己也不知其所以然的窮困理由,也原原本本地告訴了你。

做任何事情,萬萬不要做做停停,停了再做。往往有許多人,今天說得一篇大道理,明天就沒有一點事了,也不見他們有任何行動。他們不知道,任何事業要想成功,都非聚精會神、有條不紊、持之以恒地努力不可!

井井有條是一種成熟的做事態度,它也是你不斷成長的標誌。如果你多費一點時間和精力,把你的事情做出一種結果,把你的東西收拾放好,那麼當你將來再繼續下去時,再要把東西找出來時,真不知要省去多少時間和精力,更不知要省掉多少無謂的糾結與煩惱。

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

我們渴望生命輝煌壯美,渴望獲得巨大的成功,做著一件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但真實的生活可能很平凡,我們每天做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瑣碎小事,不過我們不應因此就敷衍了事、怨天尤人。要知道,成長其實很簡單,就是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並經由這些小事一步步走向人生的成功。

每個人所做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一件小事構成的。所有的成功者,他們與我們都做著同樣簡單的小事,唯一的區別就是,他們從不認為他們所做的事是簡單的事。

所以,平時在生活中,不要輕視你身邊的任何一件小事,即便是再簡單不過的工作,也要把它做到完美、極致。在認真做好每一件小事的過程中,你的能力會得到提升,你的態度會得到調整,繼而獲得周圍人的認同與肯定,你良好的個人形象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

對日本企業來說,泡茶招待客人是一個重要的儀式。如果泡的茶不好喝,客人常會直接推斷這個企業一定管理得不好。所以,泡茶事雖小,卻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有一位女大學生,非常向往記者的工作,於是去某報社應聘。她被錄取了,但是由於沒有記者的空缺,主管叫她暫時做一些為同事泡茶的工作。作為一個滿懷夢想的大學生,隻為大家泡茶,心裏當然非常失望。不過,想到報社也不是有意輕視她,待遇也不錯,就安慰自己不用急,將來還是有機會的。於是,她坦然去上班,每天為同事泡茶。

一個月過去了,她開始沉不住氣了,心裏總是抱怨:“我好歹也是個大學生!卻來天天為你們泡茶。”這樣一想,她泡茶就不像從前那樣愉快

了,泡出來的茶也一天不如一天,但她並未察覺。

又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天她泡好茶端給經理喝,經理喝了一口就批

評道:“這茶怎麼泡的!連泡杯茶都不會。”她真的氣炸了,幾乎哭了出

來:“誰要在這個鬼地方繼續泡茶呢!”正準備當場辭職的時候,突然來

了重要訪客,必須好好招待。她隻好收拾起不滿與委屈,想:反正要離開

了,就好好泡一壺茶吧!

於是,她認真地泡好茶端給客人和經理,當她轉身剛離開時,突然

聽到客人由衷地讚歎一聲:“哇!這茶泡得真好!”這時,連那位批評她

的經理都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情不自禁地讚美道:“這壺茶真的特別好

喝!”就在那一刻,她自己也呆住了,想:隻是小小的一杯茶而已,竟然

造成那麼大的差異,或被上司批評,或被大家讚不絕口,這茶裏顯然有很

深奧的學問,要好好地去研究。

從此以後,她不但對水溫、茶葉、茶量都悉心琢磨,就連同事的喜

好、心情也細心地體會,甚至連自己泡茶時的心情狀態會帶來的結果也了

如指掌。很快,她便被安排在了夢寐以求的記者崗位上。因為,領導想:

“泡茶時那麼細致專心的人,一定很精明能幹。”

智者善於以小見大,從平淡無奇的瑣事中悟道。他們不會將處理瑣碎的小事當作一種負累,而是當作一種經驗的積累過程,當作成就宏圖偉業的必修課。“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卓越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卓越需要不斷積累。

有一個孩子,因為家境貧寒無力承擔學費而被迫輟學,便背井離鄉出

去打工。在打工時,他總是留心老板經營米店的竅門,學做生意。通過努

力,最後他開了一家米店。

由於當時技術比較落後,出售的大米裏經常混雜著沙粒、小石子……

這在當時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買賣雙方都是見怪不怪。但是這個人卻

沒有忽視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問題,每次在賣米的時候他都把米裏的雜物撿

幹淨,他的這一舉動不僅反映出他的細心周到,而且深受顧客的信任和歡

迎。

然而,即便是這樣,他也沒有滿足,而是更用心地盤算著顧客的消耗

量,設定標準,把握時間,製定比例。估計其顧客差不多缺米了,就主動

將米送到顧客家中,這種考慮周到的細致服務受到了大家的肯定。他不僅

方便了顧客,而且也使自己的米店在當地留下了美名,日銷量從開業之初的十幾鬥發展到後來的一百多鬥。

就這樣,他堅持提供細致服務,最終走向了成功。這個人就是後來創辦台塑集團,人稱“經營之神”的王永慶。除盡米粒裏的沙粒,用心盤算顧客的消耗量,把握時間,送貨上門,這些小事看似微不足道,但是當平凡的王永慶堅持做好這些小事時,他就走向了卓越。可見,成就大事者,絕不忽略和輕視小事,而是努力從小事做起,認真把小事做到位。

一件我們不屑一顧的小事或許就是我們的機遇。因此,哪怕是一件小事,我們也應該用心去做。成就大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習慣。隻有做好每一件小事,最終才能成就大事;唯有培養好日常良好的習慣,最後才能成為一個卓越的人。所以,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如果希望避免失敗,獲得成功,就得從小處著手,把細節做好。

每個人都應該時常提醒自己:如果希望成功,千萬不能急功近利,而要曆練自己的心境,沉澱自己的情緒,學會從零做起,從小事做起。隻有這樣,才能讓自己成為一個能擔大任的人;隻有這樣,才能獲得令自己滿意的美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