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堅持與拚搏,成就你的美好未來(2 / 3)

古人說得好:“鍥而不舍,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可見,堅強的意誌對於人生有著極大的作用。

莎士比亞曾說:“我們的身體就像一個園圃,我們的意誌就是這園圃的園丁。無論我們種蓖麻,種萵苣,栽下牛膝草,拔起百裏香,或者單獨培育一種草木,或者把全園種得萬卉紛呈,或者讓它荒廢也好,或者把它辛勤耕耘也好,那權利都在於我們的意誌。”也是從某種角度上說明了人生需要堅強的意誌。

人在受到各種誘惑時,靠什麼來維持支撐著自己的信念不受到外界任何的誘惑呢?這就需要靠你的意誌!有了意誌加上堅定的信念和信心,人就可以承受得住外界的所有金錢,欲望,利益等所有身外物的誘惑。

有信仰的人,沒有了意誌的堅定,就不會承受得了一切或是肉體,或是精神上的摧殘。一個人如果堅強的意誌被誘惑摧毀,那麼,此人就是一個意誌不堅定的人,背叛了自己信仰的人。

身處在溫馨家庭中的男女主角,如果夫妻間隻要有任何一方,沒能把握著意誌那堅強的堡壘,就會抵禦不了婚外情欲的誘惑。夫妻苦心經營起來的感情樓閣,就會在一夜之間,轟然坍塌。

意誌的堅定,就是一個人的堅強。意誌堅定的人們,是不會輕易被任何看上去似乎很美的誘惑,而迷失了方向的。有意誌的人們,可以承受得起任何的風霜雪雨的襲擊,而依然屹立不倒下那柔弱但是意誌堅強的身軀。

我們的人生道路,到處布滿了荊棘,有著各種各樣的挫折。走在這條崎嶇的人生道路上,如果沒有堅強的意誌,那麼將沒有得到真正的人生,也必將平庸一生。

如果我們有了堅強的意誌,即使遇到挫折和失敗,也不會停下來,跌倒了爬起,跌倒了再爬起,直至走向成功的彼岸。

就像張海迪一樣,她在人生的道路上剛開始就遇到了殘疾的巨大挫折,但她知道要想戰勝挫折,就要有堅強的意誌,所以她鼓起勇氣,最終戰勝了挫折,贏得了自己的成功。人們都稱讚她身殘誌堅,所以我們要像她學習,勇敢地跟挫折抗爭到底。

總之,麵對人生的不良誘惑,我們需要堅強的意誌,麵對滿地荊棘的人生道路,我們需要堅強的意誌。隻有堅強的意誌,才能伴隨我們走向成功。

然而,意誌力並非生來就有或者不可能改變的特性,它是一種能夠培養和發展的技能。那麼,如何培養我們的意誌力呢?這就需要你有一定的培養方法。

第一,積極主動。不要把意誌力與自我否定相混淆,當它應用於積極向上的目標時,將會變成一種巨大的力量。

主動的意誌力能讓你克服惰性,把注意力集中於未來。在遇到阻力時,想象自己在克服它之後的快樂;積極投身於實現自己目標的具體實踐中,你就能堅持到底。

第二,下定決心。有的人屬於慢性決策者,他們知道自己應該減少喝酒量,但決策時卻優柔寡斷,結果無法付諸行動。為了下定決心,我們可以為自己的目標規定期限。

第三,目標明確。不要說諸如此類空空洞洞的話:“我打算多進行一些體育鍛煉”“我計劃多讀一點書”。而應該具體、明確地表示:“我打算每天早晨步行45分鍾”“我計劃一周中一、三、五的晚上讀一個小時的書”。

第四,權衡利弊。如果你因為看不到實際好處而對體育鍛煉三心二意的話,光有願望是無法使你心甘情願地穿上跑鞋的。你可以在一張紙上畫好4個格子,以便填寫短期和長期的損失和收獲。

假如你打算戒煙,可以在頂上兩格上填上戒煙會造成損失和收獲。如:我一開始感到很難過,但我可以省下一筆錢,我的身體將變得更健康。通過這樣的仔細比較,聚集起戒煙的意誌力就更容易了。

第五,改變自我。然而光知道收獲是不夠的,最根本的動力產生於改變自己形象和把握自己生活的願望。道理有時可以使人信服,但隻有在感情因素被激發起來時,自己才能真正加以響應。

第六,假裝頑強。有時候我們如果真的沒有頑強的意誌,那就假裝自己有吧!大量的事實證明,好像自己有頑強意誌一樣地去行動,有助於使自己成為一個具有頑強意誌力的人。

第七,磨煉意誌。為了磨煉自己的意誌,你可以事先安排星期天上午要幹的事情,並下決心不辦好就不吃午飯。相信功夫不負有心人,隻要有這個決心,你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

第八,堅持到底。俗話說:有誌者事竟成。其中含有與困難作鬥爭並且將其克服的意思。如果你決心戒酒,那麼不論在任何場合裏都不要去碰酒杯。倘若你要堅持慢跑,即使早晨醒來時天下著暴雨,也要在室內照常鍛煉。

第九,實事求是。如果規定自己在3個月內減肥25千克,或者一天必須從事3個小時的體育鍛煉,那麼對這樣一類無法實現的目標,最堅強的意誌也無濟於事。

而且,失敗的後果會將最終使自己再試一次的願望化為烏有。在許多情況下,將單一的大目標分解或許多小目標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第十,乘勝前進。實踐證明,每一次成功都將會使意誌力進一步增強。如果你用頑強的意誌克服了一種不良習慣,那麼就能獲取與另一次挑戰決鬥並且獲勝的信心。

每一次成功都能使自信心增加一分,給你在攀登懸崖的艱苦征途上提供一個堅實的立足點。或許麵對的新任務更加艱難,但既然以前能成功,這一次以及今後也一定會勝利。

拚搏是成功者必備的精神

拚搏就是在困難麵前不低頭、摔倒了爬起來繼續向前走,拚搏就是在壓力之下不逃脫。拚搏不是一時心血來潮,不是空喊號子,而是長期的行為,需要用堅韌的毅力來維持。

拚搏作為一種勇氣,一種境界,是每一個真正成功的人士所必備的精神。培養拚搏精神需要以堅定的信心來導航。

拚搏是一個人穿越森林的勇氣,拚搏是西楚霸王破釜沉舟的豪邁,拚搏是拿破侖橫掃歐洲的奇跡,拚搏是劉胡蘭血染中華的悲愴。拚搏是強者的凱歌。平靜的湖水永遠不會奏出壯美的樂章,隻有澎湃的大海才會給人以雄壯;柔韌的水,隻有不斷地撞擊礁石,才會將美麗綻放,這就是拚搏精神。

冰心曾說:“成功的花,人們隻是驚慕它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它的芽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有的人拚搏了,努力了,雖然沒有獲得殊榮,戴上桂冠,但回顧起點,卻有“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即使我們暫時沒有成功,也不妨及時總結經驗教訓,適時改進方式方法,持之以恒,定會有“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喜悅,這樣,麵對人生,我們可以驕傲地說,我努力過,拚搏過,奮鬥過。

拚搏重在過程,不在結果;重在精神,不在收獲。在人生的旅途中,需要拚搏精神;艱辛的創業中,需要拚搏精神;學海的奮鬥中,需要拚搏精神;而在那激情燃燒的運動場上,更需要拚搏精神。

生活是美麗的,拚搏的人生將會更加美麗!拚搏,是積極、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拚搏進取,是通向勝利之路的橋梁,是開啟成功大門的鑰匙。

崇高的理想和遠大的抱負,可以使人閃耀出絢麗的光輝。然而實現崇高理想和遠大抱負的征程卻是漫長曲折,艱險重要的。拚搏進取的精神,激勵著人們以堅定的自信,頑強的意誌和堅韌的毅力,勇往直前,披荊斬棘,攻關奪隘,直至獲得最後的勝利和成功。

我國曆史上,有大家熟悉的張騫、司馬遷、玄奘、徐霞客等許多誌士名賢,都曾通過拚搏進取,作出了輝煌的業績,是他們推動了民族文明強盛的進程。

拚搏的人生,必定是精彩的人生,必定是不因碌碌無為而虛度年華的人生。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是在和時間賽跑,拚搏的含義,是在譜寫一個不後悔的人生。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一寸光陰一寸金”,人生匆匆幾十年,如白駒過隙,轉眼即逝,生命的可貴,在於它的不再回頭,人生的價值,是用有限的時間發揮自身的光和熱,你所麵臨的,將不再隻是你自己,生活中與你相關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會因為你的存在而有著改變,你也許不能改變社會,但你可以活出你最精彩的人生,給關心你、愛護你、支持你的人一份最好的回報。

認真地去生活吧!讓自己在有限的時間裏生活出無限的精彩來,讓自己的夢不再隻是夢,讓所有的一切都因為你的拚搏而變成現實吧!

在現實的生活中,總有些人認為自己“命運不好”“環境惡劣” “條件比別人差”,因此認為自己不是拚搏進取的材料,缺乏拚搏進取的勇氣。這種想法是有害無益的,我們應該摒棄這種消極的思想,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麵對日常的學習和來自生活的挑戰。

學會拚搏,首先就要我們具有朝氣蓬勃的進取精神。隻有勇敢、熱忱、頑強、富於創新的人,才能夠最終成為新時代的主人。

學會拚搏,就要求人們以進取的態度去對待人生。學會拚搏,就是人類或個人為了生存和發展所奉行的一種不避艱險、百折不撓、不達目標絕不罷休的自信心。

張海迪曾說過:“總不會條條大路、每扇門都對我關閉吧!通往成功之路無非是布滿荊棘吧!無非是要有勇氣、敢闖,披荊斬棘時能夠忍受痛苦,這兩條,我都不怕。”

無數英才以其奮鬥曆程昭示我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誰拚搏,誰就能踏上通往勝利之路的橋梁,誰進取,誰就能掌握開啟成功大門的鑰匙。因此,這就要我們去培養自己的拚搏精神。

第一,從小事做起。日常小事是鍛煉我們拚搏精神的基本途徑。有些人感歎自己生不逢時,無大風大浪顯不出真品性,忽視在平凡生活、平凡小事中培養自己的拚搏意識。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學習、科研、勞動、集體活動等都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沒有頑強的拚搏精神,是很難做出一番成就的。

例如,學習是一項長期而艱苦的腦力勞動,要完成學習任務,就必須隨時同出現的困難做鬥爭,要排除幹擾專心聽講,要反複操練練習題至熟練掌握知識要點,要攻克難題不留障礙,學習的每一步成功皆與我們的拚搏精神相伴。這些日常行為在不斷磨煉著我們的拚搏意識。

第二,加強體育鍛煉。體育鍛煉能培養我們頑強拚搏的意誌品質。據研究,騎自行車可以鍛煉頑強性,球類運動可以鍛煉獨立性,跑步可以鍛煉自製力等。

尤其是長跑,一個人若能風雨無阻,數年如一日地堅持長跑,就是一種對自己意誌的磨煉。

自覺地、經常地、積極地參加體育鍛煉,可以培養我們不怕吃苦,敢於拚搏奮鬥的意誌品質。並且,健全的體魄也會使得我們的拚搏更容易達到理想目標。

第三,不怕挫折。我們現代人物質生活水平比較高,生活比較幸福,需要拚搏的機會卻比以前少了,這對我們的成功很不利。因此,我們要適當地給自己一些壓力,做一些比較難的事情,多經受一些挫折和失敗,這對培養我們的拚搏意識很有好處。

有一位記者曾問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你認為一個作家最好的早期訓練是什麼呢?”

他毫不遲疑地回答:“不愉快的童年。”

作家如此,其他領域的傑出人物也是如此。困苦與挫折是造成我們百折不撓、頑強拚搏的奮鬥精神的根由。因此我們要主動參加更多的實踐活動,多吃一點苦絕不是什麼壞事。這不僅有利於克服不良的意誌品質,而且有利於我們拚搏意識的培養。

人生能有幾回搏。隻有拚搏,人生才能綻放異彩;隻有拚搏,才能發揮智慧的潛力;隻有拚搏,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

讓我們以舍我其誰的勇氣為帆,以獻身理想的信念為指引,以自強不息的拚搏為槳,駕起人生的巨輪,向成功的彼岸遠航吧!

成功屬於持之以恒的人

成功的大門向來是朝著每一個人敞開的,能否踏進成功的大門關鍵是看我們是否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其實成功與失敗並非相隔萬裏,它們往往隻是相差一步之遠。無數事實證明,成功貴在堅持,在麵對困苦或是挫折的時候隻要你能持之以恒,堅定信念,就能勝利地到達成功的彼岸。

人們都想在事業或學業上有所成就,但是,隻有一部分人取得了勝利,而相當一部分人卻陷入失敗的痛苦之中。

這是為什麼呢?俗語說:功到自然成。按理說那些失敗者完全可以嚐到勝利的喜悅,但他們往往缺少一種勝利的必要條件,那就是持之以恒。這就是他們失敗的原因。

恒心是人類最重要的品質之一,正如滴水穿石的故事一樣:石頭很硬,不容易砸碎,可不引人注目的小水滴卻可以穿透它。這就是因為水滴有一顆持之以恒的心。

萬事隻要有恒心便會成功,學習也是如此,都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日久天長,肯定能攀登上科學的頂峰!

英國作家狄更斯平時很注意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不管刮風下雨,每天都堅持到街頭去觀察、諦聽,記下行人的零言碎語,積累了豐富的生活資料。這樣,他才在《大衛?科波菲爾》中寫下精彩的人物對話描寫,在《雙城記》中留下逼真的社會背景描寫,從而成為英國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學事業上的巨大成功。

愛迪生曾花了整整10年去研製蓄電池,其間不斷遭受失敗的他一直咬牙堅持,經過了50000次左右的試驗,終於取得成功,發明了蓄電池,被人們授予“發明大王”的美稱。

狄更斯和愛迪生就是靠持之以恒的精神而取得最後的勝利的。可見,持之以恒能夠使人取得事業和學業上的成功。

那些失敗者往往是在最後時刻未能堅持住而放棄努力,與成功失之交臂。一位化學家在海水中提取碘時,似乎發現一種新元素,但是麵對這煩瑣的提煉與實驗,他退卻了。

當另一化學家用了一年時間,經過無數次實驗,終於為元素家族再添新成員而名垂千古時,那位沒能堅持到底的化學家隻能默默地看著對方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

這兩位化學家,一位堅持住了,取得了勝利;另一位卻沒有堅持住,未能取得成功。

可見,能否持之以恒是取得勝利的最後一道障礙。在最黑暗的時刻,也就是光明就要到來的時刻,越在這樣的時刻。越需要持之以恒。

科學家牛頓說過:“一個人做事如果沒有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功的。”的確,要成就一番大事業,若是沒有恒心,那是不可能的。在學習生活中,恒心是不可或缺的。

一個人在確定了奮鬥目標以後,若能持之以恒,始終如一地為實現目標而奮鬥,目標就可以達到。

恒心毅力是一種心智狀態,所以是可以培養訓練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所有的心態一樣,奠基於確切目標。我們該如何培養自己持之以恒的精神呢?這就需要我們做到以下要求:

第一,目標堅定。知道自己所求為何物,是第一步,而且也許是培養恒心毅力最重要的一步。強烈的動機可以驅使人超越諸多困境。

人們的行動都是受動機支配的,而動機的萌發則起源於需要的滿足。什麼也不需要或者說什麼也不追求的人,從來沒有。

人都是有各自的需要,也有各自的追求;隻是由於人生觀的不同,不同的人總是把不同的追求作為自己最大的滿足。

斯大林曾說:偉大的目的產生偉大的毅力。從奧斯特洛夫斯基和張海迪身上,我們可以充地看到,崇高的人生目的怎樣有力地激發出堅韌的毅力。

第二,強烈渴望。追求強烈渴望的目標,相形之下是比較容易有恒心毅力,並堅持到底。

第三,從小事做起。李四光一向以工作堅韌、一絲不苟著稱,這與他年輕時就鍛煉自己每步走零點8米這類的小事不無關係。道爾頓平生不畏困難,看來從他在50年天天觀察氣象而養成的韌性中得益匪淺。

高爾基說:哪怕是對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克製,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

今天,你或許挑不起100斤的擔子,但你可以挑30斤。隻要你天天挑,月月練,總有一天,100斤擔子壓在你肩上,你能健步如飛。

小事情很多,從哪些小事情做起,有的人好睡懶覺,那不妨來個睜眼就起;有的人碰到書就想打瞌睡,那就每天強迫自己讀一小時的書,不讀完就不睡覺,隻要天天強迫自己坐在書本麵前,習慣總會形成,毅力也就油然而生。

人是需要從自己做起的,因為人有惰性。克服惰性需要毅力。任何惰性都是相通的,任何意誌性的行動也是共生的。事物從來相輔相成,此長彼消。從小事情就可以培養大毅力,其道理就在其中。

第四,自立自強。相信自己有能力執行計劃,可以鼓舞一個人堅持計劃不放棄。

第五,正確的知識。知道自己的明智計劃是有經驗或以觀察為根據,可以鼓勵人堅定不移;不知情而光是猜想,則易摧毀恒心毅力。

第六,合作意識。和他人和諧互助、彼此了解、聲息相通,容易助長恒心毅力。

第七,培養興趣。有人說興趣是持之以恒的門檻,這話是有道理的。法布爾對昆蟲有特殊的愛好,他在樹下觀察昆蟲,可以一趴就是半天。

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說:我經常不分日夜地把自己關在實驗室裏,有人以為我很苦,其實這隻是我興趣所在,我感到其樂無窮的事情,自然有毅力幹下去了。

當然我們的興趣有直觀興趣和內在興趣之分,但兩者是可以轉換的。如有的人對學外文興味索然,可他懂得,學好外文是促進自己發展需要,對這個需要,他有興趣,因此他能強迫自己堅持學外文。

在學的過程中,對外文的興趣也就能夠漸漸培養起來,這反過來又能進一步激發他堅持學外文的毅力。一個人一旦對某種事物、某項工作發生內在的穩定的興趣,那麼,令人向往的毅力不知不覺來到他身邊,也就成為十分自然的事情。

第八,由易入難。有些人很想把某件事情善始善終的幹完但往往因為事情的難度太大而難以為繼。對恒心不太強的人來說,在確定自己的奮鬥目標、選擇實現這一目標突破口時,一定要堅持從實際出發,由易入難的原則。

學會將壓力變成動力

當今有不少人都背負著沉重的生活壓力,時常擔心這個,擔心那個,憂慮總是永無止境。從而讓自己的生命中充滿了壓力,感到身心疲憊。

其實,在一個充滿競爭的大環境中,每個人都會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種壓力。這是很正常的,關鍵在於自己如何對待。

必要的情況下,我們不妨換一種思維,學會調整自己,這樣你會慢慢發現,壓力反而可以變成一種動力,並能由此不斷推動你努力前進。

我們都不可能生活在真空裏,工作、學業、生活或多或少都會帶給我們壓力,但我們應當意識到這是普遍現象,壓力每個人都有,隻是大家感知的程度、對待的態度不一樣罷了。

一位名叫路特的人,家在伊裏鐵路附近。起初他在鐵路局管理貨物,上司看出他的工作能力,就提升他為一個車站的貨運主任。上任之後,路特把那裏的貨運工作整頓得有條不紊,於是他又被提升為整個鐵路局的貨運管理主任。

當時的伊裏鐵路局總辦是海軍統帥凡得畢茲,他看出這位青年有不可限量的才幹,就特地請他到中央鐵路局擔任貨運主任,年薪是一萬五千美元。

有一天,路特因工作中遇到了幾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就去請教凡得畢茲。可是海軍統帥卻對他說:“你每年拿一萬五千美元的薪水,你應該做些什麼事?”